登陆注册
3139900000002

第2章 中国年画简史(1)

(一)年画溯源及流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首神州大地经久传诵的《元日》中,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笔酣墨畅地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洋溢着浓浓节日气息的辞旧迎新图:隆隆的爆竹声送走了旧年,和煦的春风将暖意注入浸泡着屠苏草的美酒,家家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一夜守岁后,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在天亮时分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来源于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百鬼皆畏。后来民间便有以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最初的“桃符”,既是门神的始祖,也是中国年画的雏形。五代后蜀时期,民间开始盛行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又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由此看来,年画也算是春联的“大哥”了。

1.年画始祖——桃符

严格追溯的话,中国年画至少起源于汉代。在班固所著的《汉书·景十三王传》中提到:“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挎长剑。”汉景帝的儿子惠王刘越,在自己所住的王府殿门前,贴了春秋时期齐国勇士成庆的画像,短上衣、大裤子、手持长剑。而到了略晚于班固的东汉学者应劭时,他在《风俗通义》“祀典”一卷中引用《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传说上古之时,东海有座景色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虬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而鸣。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枝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直抵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桃枝门。清晨金鸡报晓之时,前一天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这扇通往鬼域的桃枝门两边站着一对力大无比的兄弟,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汉代时,王公贵族开始流行腊月岁末时在宫中设立桃木削制的神荼、郁垒木俑,“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蔡邕《独断》)。后来,地方上的县官也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随着风俗的传播,这种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俗自上而下地在民间流传开来。起初,人们用桃木削成神荼、郁垒的形制立于门户两旁,并在门上画上老虎。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还有的人家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于自家门口,省去了绘画的麻烦。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因此桃木在古代也被称为“鬼怖木”。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2.从神荼、郁垒到秦琼、尉迟敬德——“门神”的诞生

古人认为黑夜里鬼魅出动,为了驱除邪祟,要在门户上绘制辟邪的图画。鸡鸣是古时常见的自然现象,“雄鸡一唱天下白”,随着太阳升起,夜间出没的鬼魅便销声匿迹了,因此人们又为鸡赋予了“驱灾辟邪”的功能,到了晋代,又有了“元旦画鸡于门”的风俗。此说见于王嘉《拾遗记》:“尧在位七十年,有氏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画鸡于门上无疑地扩大了年画中的门神题材,至今在河南开封、山西临沂、苏州桃花坞等地的早期门画中,尚有这一形式的画样传世。

南北朝直至隋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寻常人家,这种年终岁尾往门户上刻制或描绘驱邪禳灾一类门神画的习俗薪火相传。至今民间依然流传着“年画起源于唐朝”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夜间经常梦到在“玄武门之变”中丧生的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化为厉鬼来索魂,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得知后自告奋勇,手持兵刃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为唐太宗守夜驱鬼,当夜唐太宗安然入睡,但唐太宗不忍心让两位大将夜夜站岗守卫,便让画师将二人画像贴于门上,这便是年画的由来了。当然了,从前文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年画起源比唐朝要久远,但这个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间接的参考信息就是:唐宋以来,门神画的题材不再局限于神荼、郁垒和老虎、雄鸡了。但在宋代以前,刻版印画的技艺尚未成熟,隋唐以前的门神图都是手绘于纸上或者直接画在门上的,由此推断当时贴门神的风俗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普及到每一家每一户。

3.年画转型成熟期

宋代是年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隋唐以前,刻版印画的技艺尚未成熟,到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相当发达,同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一革命性的发明。北宋时,当时的京都汴京(开封),出现了雕版印刷佛像的纸马铺。古时人们最重视的一项礼仪就是祭拜神灵,祭祀时要有画有神像的图纸,祭毕随即焚化。先秦时祭祀用牲币,秦代以后演变为用木马。唐朝王玙开始以纸为币。宋代雕版印刷成熟以后,开始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称之为纸马。而当时祭祀时用的神像图纸,都要画上马,因为在古代的交通方式中,速度最快的就是马匹,因此老百姓将马画成神灵的坐骑,祭祀时,祈盼神佛马上降临。当时的纸马铺就是用专门的雕版设备来印刷这一类佛经、神像图纸的店铺。而它的出现姑,贤才通辩、雅善诗歌,一度为成帝宠幸的婕妤班姬;还有一位则是后晋石崇的爱姬绿珠。我国民间历来流传着关于这四美的许多动人故事传说。整个画面构图是三女面右,一女面左,均衡庄重。画幅上方刻着“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十个大字楷书。画幅四周饰以鸾凤与蔓草组成的图案。标题下的长方框中,刻有“平阳姬家雕印”的店标,每个美女面部上方刻有各自的姓名。

据考证,这幅作品当为宋金时代(大约13世纪中期)山西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著名的“平水版”雕印作坊的出品。古代的平水县在平阳府城西南,也标志着雕版印刷版画的范围扩大,在宋人孟元老追述北宋盛景风貌的《东京梦华录》中提到,一到“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从此贴门神、挂钟馗以点缀年节活动,渐渐在民间展开。

宋时手绘的年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此时恰好出现了雕版印刷,使得年画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木版年画便在此时应运而生。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年画实物,《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又名《四美图》,阳刻墨版印于高82.5厘米,宽49.5厘米的黄纸上。画中人为我国历史上四位著名的美女:一位是汉成帝的皇后——体态轻盈善舞的赵飞燕;一位是汉代曾经怀抱琵琶出塞和番的王昭君;一位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班昭的祖以印刷业闻名。与《四美图》同藏于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关羽像》,应与《四美图》印刷于同时期,高72.3厘米,宽34.2厘米。关羽处于画面中心,端坐于椅上,双手置于腿上,目光炯炯,美须飘然,神态安详。画面布局丰满,人物描绘细腻生动。画幅周边饰以回纹,上方也有一通栏横披,文字为楷书“义勇武安王位”。该画画框上有“平阳府徐家印”字样。从“义勇武安王位”字样判断,是中国传统供奉神祇画像无疑。这种样式的关羽供奉神像,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四清”之前。制作年代,从关羽封号推断,应在1123年—1128年之间。

可以说,年画正式成为一种民俗正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一时期,人们在岁末除夕开始确立了门神“一年一换”的习惯,正如吴自牧《梦梁录》中说:“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

4.明清年画集大成

明清时期是中国年画兴盛和全面繁荣的时期,无论印刷技术还是花样种类、题材内容,都推陈出新、争奇斗艳。明代早期,年画还是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到了晚期,雕版套色印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年画盛产地,如四川绵竹、成都,江苏苏州、南京,河南的朱仙镇,山西临汾、新绛,天津杨柳青等,其中的佼佼者——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开封朱仙镇更是被誉为“年画四大家”。这一时期,年末除了门神,还印制其他的神像年画,比如灶神、关公、天地爷等。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贴新的灶神像,上供品,以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清代满族人入主中原,不废汉族新年风俗习惯,除夕依旧贴门神、灶君、钟馗等等。

年画在宋代被称为“门神”,明代被称为“画帖”,明代后期,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对年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年画寄寓的祈望,也包括了国家吉祥、生活安定、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夫妻团圆、家庭和睦、健康长寿、子孙繁盛、登科进士、多财富足等等。例如其中的喜庆吉祥年画,就是通过谐音、象征等方式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鸳鸯、蝴蝶象征美好的爱情,荷花象征祥和,牡丹表富贵,蝙蝠代表福,桃、鹤、松等象征长寿,龙凤、麒麟、雄鸡代表祥瑞吉利,喜鹊象征喜庆,梅花象征“五福”,竹叶代表福、禄、寿,佛手表示十全十美等等。再如,就门神而言,年画在样式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据冯应京《月令广义》记载:“近画门神为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蟢、宝、马、瓶、鞍诸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由于题材的拓展,出现了童子、美人、文官等形象,“门神”也自然更名为“门画”了,被赋予了喜庆的色彩内涵——清代学人李光庭在自己所撰的《乡言解颐》中提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才有了“年画”一词。此外,清代时由于戏曲、弹词和通俗小说盛行,门神中出现了一系列戏曲传说中的人物,如“燃灯道人、赵公明、赵匡胤、杨兖等,并且还画有故事情节,至此已失去了自古以来敬门神为“五祀”之一的意义,转向具有装饰性的门神形式发展,同时年画也彻底普及到了街头巷尾,当时的贫寒之家为了表示同庆新年,也都买一对门神来装点门面。清末“西洋画法”的透视技巧、明暗层次的技术东传,更改变了传统以线刻为主的线画风格。海上贸易的日益发达,连带地影响了年画的外销与制作方法的欧化风格。沿海的苏州、天津、泉州、广州及扬州和内地各处版画制作直销东南亚及日韩等地,甚至欧洲各国也有订单,年画销售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太平天国起义增加了反列强帝国主义的情绪,年画题材剧变。像《太平军北伐图》《火烧海望楼》等反映现实的内容成为新年画的表率。年画成为广大民众的历史教科书,其历史意义重大。

光绪甲午海战之后,民间年画呼应维新变法,出现了一种改良式年画,多为办学堂、满汉平等、女权平等等内容,如《爱国大扑满》《女子求学图》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民间年画又以《攻打南京》《革命大战武昌城》等革命题材示众。

到了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在解放区和大后方曾绘刻八路军和抗日战士作为“抗战门神”。大后方还曾出现“美军门神”,画来华支援抗战的美国军人。新中国成立后,又有画解放军和边防战士形象作为新的门画,有的美术出版社还绘制了古代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作门神。民间门画以古喻今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新年的民俗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着。

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再到寄托愿望、讽喻时事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艺术品,中国年画的背后,凝聚着炎黄子孙几千年来最真切朴素的思想情感和诗意的美好向往。不同于泼墨山水的清高出尘,也不同于宫廷画的工丽细腻,中国年画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始终传递着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

(二)年画分类

我国的民间年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因为历史悠久加之发展成熟,支系庞杂、花样繁多,题材内容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简单地归下类,其中的讲究就很多了。

1.印制工艺

前文中提到,年画是在唐宋雕版印刷术出现后才开始真正发扬光大的,可见印制技术对于年画生产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年画的印制工艺也愈加五花八门。

(1)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的发明,得力于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这种技术最初用于为皇家或大型寺院印制佛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也就是868年的《金刚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在民间并不普及。据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记载,雕版印刷在唐代尚未盛行,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如冯道始印“五经”,以后的经史子集经典皆为版刻本。宋代城市中出现了纸马铺,用雕版印刷佛经、佛像的同时,也将其应用于印制年画,才使得年画在民间的普及率大大提升。门神在宋代称为“纸马”“纸画儿”,翻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我们会看到“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清晰可辨,北宋门神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至明中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或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以当时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绛州城为例,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每年印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其余画店生产的画销往东北、华北、中原等十多个省市,对各地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中如《春牛图》《馗头》《老鼠娶亲》《侍女图》等都是中国年画宝库中的珍品。《春牛图》被中国美术全集收藏。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失心倒计时:名门少爷的遗爱

    失心倒计时:名门少爷的遗爱

    昔日亲密无间的恋人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她千方百计的谋算他的心,却不料他扮猪吃老虎,中了他的计中计,傲娇首席外老里嫩对上外嫩里老的汉子女,究竟会擦出怎样的计谋火花?带着‘文艺’的霸道,带着‘文艺’的追逐,最终,谁是谁的猎物,谁把谁遗忘,谁使谁失心。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爆笑校园

    爆笑校园

    刚开始的内容属于无厘头、恶搞、爆笑,到后来,慢慢发展情节故事!说的是搞笑星球魔法师豆豆的故事。新书《男神让我强化出来了》已经签约,不会太监,大家可以放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