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300000007

第7章 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与形制(3)

排箫是由一系列竹管构成的管乐器,竹管都是按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的,用绳子、竹篦片等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管子的底部都要用塞子堵住,构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吹管,吹奏时,气流进入管中,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如果竹管的长短是一致的话,则在管中采到堵腊,在竹管深浅不同的位置堵住,而得到高低不同的乐音。所有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分别叫作“洞箫”和“底箫”。排箫的管数是不定的,从最初的3管起,后来又有10、13、16、20、21,直到最多的24管排箫,每只竹管只能发一音。

中国曾是排箫的发源地,中国的古代诗词文献典籍中对于排箫的记载和考古中出土的那些年代久远的古代排箫,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排箫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在盛唐之时,我国的排箫还东传到了日本。但中国排箫的发展又是一部断代史,排箫的吹奏技艺没有承传下来,在清朝中后期排箫音乐就从中国乐坛中销声匿迹。

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听之宛若风的声音,宛若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音”。排箫这种乐器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合奏。

5.匏类乐器

有一种葫芦叫匏瓜,古人用干老的匏瓜制成乐器,就是匏类乐器了。匏类乐器基本上都是簧片乐器,包括笙和竽等乐器。但匏类乐器中使用得最普遍的就是笙了,笙是和声乐器,和竽的形状很像,但竽比笙大一点,管也比笙多,战国以前在民间极为盛行。

(1)笙

笙,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是通过铜质簧片的振动而发音的,因此它的音响兼有管乐器和簧乐器的双重性质,笙能同时发二个、三个甚至直到九个音。

考古发掘也已经证实,笙的历史的确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起初,笙和排箫有点相似,只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长短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后来人们逐渐给笙增加了竹质的簧片和匏质笙斗,就这样和排箫区别开来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战国初期的笙,无论是表面的通饰彩绘,还是形状、制作和调音方法,都与现代笙几乎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在二千五百年前,笙的制作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那时的笙,一般不到九根笙管,呈前后两排横向排列。

笙的主体是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唐代以后,演奏家们把笙斗改为木制,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在发展中不断的改良创新,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式样的笙。笙的簧管数也是不同的,传统笙一般为13、17或19簧,经过改良后有21、24、26、36、37、42簧等多种。传统笙以手指按孔以控制哪一支管发声。改良的笙加上按键,一个手指可以控制多个按键,以便控制更多的音。

笙具有很强的协调性,音色明亮甜美、柔润安详,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浓厚结实,低音松散甜美,音量很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同时,笙也非常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2)竽

竽,也是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形制和笙极为相似而较大,管数也较多。战国至汉代时期曾广泛流传,在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经常出现吹竽的图像。

竽原为36管,后来减至22管,通高二尺有余。随着时代的发展,竽斗也渐渐由匏瓜改为了木质。竽管分为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篾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

6. 土类乐器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就是陶制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1)埙

埙: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些类似竽,一般有六个孔,以陶制最为普通,所以也称“陶埙”,也有石制和骨制等。埙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是比较常见的发音体了,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埙是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只有一个吹孔的无音孔陶埙,距今已经有7000多年;此外就是20世纪50年代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两个陶埙,一个没有音孔,另一个有一个音孔,能吹出羽和宫两音,构成小三度音程,距今有6700余年。除此之外, 山西万泉荆村与太原义井也多有陶埙出土,多为两个音孔,距今有四五千年,为新时器晚期遗物。但是出土的远古时期的埙无论是外形、大小、指孔位置、指孔数都始终带有随意性,很难确定它的音高和音律。

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据推测埙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出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时期埙的样子很多,形制并不确定,有梨形、鱼形、球形、笔管形、蛋形等,制作埙的材料有陶、石、玉、木、象牙等,后来逐渐多为陶制的。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形体多为平底卵形,开始出现六孔埙。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汉代又出现了七孔埙。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埙的音色深厚婉转、悠远低沉,悲壮哀怨,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古人把埙看作与钟、磬一样,具有同等地位。人们认为内容舒缓平和的音乐,有助于教化,体现了当时的音乐审美观点,古人说:“埙具治后之德,圣人贵淹;于是,错凡银、借福勃。”埙是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在整个古乐队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还因为它的音色古朴醇厚,同古人说话时贯用的高频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所以埙特别受到古人的推崇。

(2)缶

缶,八音中属土类敲击乐器,就是古代的一种非常普通的生活容器,用土烧制,口小腹大,圆形,外形像一只小缸火钵。缶的主要用途是用之来盛放酒、水,也可以当乐器来叩击,这样渐渐的也就成了一种简单的乐器了。不过,缶的主要功用毕竟是盛放酒、水,但作为乐器,它还只是一物两用。在古代,缶算是一种低级的乐器,一般只是穷苦人自娱自乐的简单乐器,有时也在葬礼场合敲击,表示悲伤的气氛,而缶也没有特定的形状或是音调、音色。

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这几件缶口径40(cm),通高24.2(cm),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7.革类乐器

革是指以野兽皮革制成的乐器。革类乐器,要说简单,应该是最简单的,因为它总共就只有一类基本乐器,那就是鼓。但是,要细说这个鼓,中国鼓在历史上种类繁多,形制复杂、名称也是千奇百怪,恐怕未必全部能说清楚。鼓也是古代人民最初使用的乐器。鼓的作用很多,平时可当乐器,以配合舞蹈节拍,在战时可激励士气。

鼓作为打击类乐器,出现得比较早,甲骨文中就有专用的鼓字了。早期的鼓所使用并不是现在的牛皮,而是兽皮。更早的还有陶制的陶鼓,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了。从目前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的土鼓来看,可以确定皮鼓大约也有4500年的历史了。到了周代以后,鼓类乐器就更为发达了,用途特别广泛,而且不断产生新的形状和种类。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仅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在坚固且一般为木质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皮革制成的膜,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一般桶身的形状不同,鼓的类型也就不同,鼓可分为腰鼓、悬鼓、楹鼓、建鼓、雷鼓、贲鼓、应鼓、花盆鼓、大堂鼓等等。

鼓的作用非常广泛,平时可当乐器,以配合舞蹈节拍,用于祭祀、乐舞,在战时用来可以激励士气,不仅可以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就更加广泛了,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鼓的声音洪亮,可以传播得很远,听见鼓声,难免会令人精神振奋、抖擞。

8.木类乐器

木是指木类乐器。最初有柷、敔、拍板等,后来有木鱼、梆子等。柷是一种祭祀用的启奏乐器,而敔是一种停止音乐的乐器,这两种乐器除了在孔庙以外,普通乐团不容易看到。而古代的木类乐器也并不是十分广泛,通常只用作伴奏或是打节拍。

(1)柷

柷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如方形的木箱子,一般是上宽下窄,用木棒撞击它的内壁而发声,用于宫廷雅乐中,表示乐曲开始。柷是汉代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柷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著名的传世清代柷,通高约50cm、每边长65cm。

(2)敔

敔也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与柷同时出现。《旧唐书·音志》中记载:“敔,如伏虎,背皆有鬣二十七,碎竹以击其首而逆刮之,以止乐也。”这是指敔的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支一端劈成数根细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常在乐队中使用。演奏中和韶乐时,奏者立于敔侧,以劈成细茎的籈逆刮敔背上插列的木片使之。如果仅从音响审视,敔并不突出,但它却以奇特的形制和演奏方法而成为宫廷雅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3)拍板

拍板简称“板”,因多用檀木制作,又名“檀板”。拍板可分为鼓板、书板、坠板三种,鼓板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歌舞伴奏,书板和坠板则多用于说唱艺术。拍板可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或其他硬木制作,木材必须干燥,不能有干裂或腐朽现象。板无固定音高,发音短促,声音坚实响亮,穿透力强。若用纹雕旋转的木料制成,则发音更为脆亮。

古代拍板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唐代时已经广为流传。但只在民间流行的“散乐”中使用。拍板有大小之分,大的9块板,小的6块板。从成都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000多年前五代前蜀宫廷乐队中,拍板曾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到了宋代,拍板在民间说唱艺术中普遍使用,是民间器乐“鼓板”中的主要乐器,并在宫廷的教访大乐、小乐器合奏和马后乐中使用。到了元代,拍板用于宫廷宴乐,也是杂剧的伴奏乐器。明、清的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也都使用拍板,可见拍板作为乐器在古代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历代的拍板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规格也不一致,从3块、4块、6块直至10余块的都有。大多数情况下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的是九块板,最少的有三四板。满族的拍板多为两板或三板,除木制的外,还有用铁片制成的拍板,每块拍板的上端均钻有两个小孔,用细皮条或丝绳串联,下端可自由开合。

在器乐演出时,执拍板者处于乐队的指挥地位,古代这种坐在乐队中央指挥节拍者称为“乐正”。乐曲开始,执拍者站立,待拍击第一拍后始坐下,等到乐曲结束时,执拍者也须再次起立,此时若有下一名歌者,则须前来接拍,音乐随即演出下一曲。传递拍板时应庄重优雅,行礼如仪,此乃南管传统伦理,充分表现了中国礼乐之风。

(4)木鱼

木鱼,木制打击乐器。原为佛教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木鱼因外形酷似鱼头形状而得名,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但是有记载的历史却比较晚。这种特殊的器物,其实并非只在寺庙中才能够见到。早在明清时期,木鱼就已经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奏了。

木鱼整体呈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是木鱼的敲击发声部位,呈斜坡形,两侧呈三角形,底部是椭圆形;敲击木鱼时,常使用木制的棰子,棰头做成橄榄形。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也随之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通常大木鱼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大木鱼正面圆径约40cm,最大的达85cm以上。小型木鱼圆径仅有4(cm),一般用檀木或红木制作,发音较高,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cm到16cm不等,多用桑 木或椿木制作。

在民族乐队中,常需要备有大小不同、材质不一、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

(5)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17世纪时,明末清初,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起来。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其中一根木棒长25cm,圆柱形,直径4cm,另一根木棒短而粗,呈长方形,长20cm,宽5cm到6cm、厚4cm。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木棒、右手执圆柱形木棒,以圆柱形的敲击长方形的木棒发音。

梆子音色清脆、响亮,无固定音高,是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等梆子戏剧中的代表性击节乐器,常用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和增强戏剧气氛。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及曲艺伴奏中也常使用,广泛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家的月光电影院

    我家的月光电影院

    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这些精品佳作的过程中,得以获取精神的愉悦和人生的体验!同时,我们也衷心感谢为这套书系制作了精美插图的绘画作者以及其他所有为这套书系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是一套荟萃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精华的大型书系,感谢他们慷慨地将自已最为精彩的篇章奉献给孩子们,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的名家名作,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这些为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辛勤耕耘的作家们,我们真诚地欢迎更多热爱儿童文学创作家与我们共同构建这一书系,我们将竭诚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第一辑)终于呈献在广大读者面前,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思想和灵魂的桥梁
  •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这一刻她的眼神,对我而言就是永恒。一个是聪明大方、总是有莫名预感的大眼美女;一个是体贴诚实、偶尔讲冷笑话的腼腆男孩;二人在一次校园十大美女选拔赛中结识。他们的约会,没有一般世俗的追求手段:留电话,夸大的恭维之词,轻挑的行事挑逗或激烈的情节发展;但有的是互相之间莫名的默契,不经意的会心一笑,还有暖暖的甜蜜在二人之间暧昧流动……她的眼神闪亮如同星星。往后的时间,我和她这两条线的轨迹将会是如何呢?这没有说出口的爱情,这动人、让人留恋的爱情,最后会是喜剧还是悲剧收场?
  •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凌晨深夜,倾盆的大雨毫不怜惜的从天上飘落,在昏黄色的路灯之下更加的显得冷清和凄索。钱雨菲坐在出租车里,直直的望着前方的道路,美丽闪亮的大眼睛闪烁出期待的光芒。再过一会她就可以看见她的未婚夫了,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惊喜呢?她脑子里面不自主的勾勒出一幅沐雨辰看见她的一霎那惊醒的表情,然后一把将她抱起来转圈圈,念及此,钱雨菲的嘴角不由得挂起了浅浅的微笑,也不枉费她不分昼夜的在忙完……
  • 万千美男:女人你敢逃婚

    万千美男:女人你敢逃婚

    他是邪魅俊美的风国东宸王风陌离。(此生,本王的王妃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柳?玉)<br/>他是冷傲孤绝的秦国太子秦晋阳。(玉儿,如果你的一生需要有人捧在手心,&nbsp;那个人只能是我,必须是我!)<br/>他是风度翩翩身份神秘的上官逸飞。(?玉,我可以什么都放弃,唯独你,我做不到也不想。我只希望老去时,&nbsp;身边的人,&nbsp;依然是你...)<br/>她,柳?玉。(只因为捡到一块会发光的玉佩而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国家,她的到来注定与他们纠缠不清,面对这些真真假假的感情,她将如何取舍如何抉择?)<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天魔逆仙

    天魔逆仙

    陆青云,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复仇而踏上修仙之路。他本是万中无一的天魔根拥有着,却阴错阳差,选择了仙魔同修。无意间,得到一龙凤玉,据说当龙魂凤魂苏醒之时,可以动乱八荒。筑基之境,凝结魔婴,据说魔婴九变,可以造就魔仙。神禁术,乃上古传承之禁术,据说神禁术大成之时,可以封印天地。虚族人族本同源,据说练就虚族分身,人虚同修,可以返璞归真,成就人王之境。当这些奇迹重叠在一个少年身上时,试问,这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脚步?
  • 家有小尾巴狼

    家有小尾巴狼

    片段一:许茉莉拍拍桌子气愤的说,“对,就是你想的那样,我他妈的失身了!”艾朵朵连连喝水,想用水来压惊!这的确是大事,天大的事!“更他妈让我想死的是,让我失身的居然是我那个阴阳怪气的弟弟、、、、、、”片段二:“你的丁点儿大的弟弟要告你?”艾朵朵挑眉问。许茉莉昂头大喊着,“他什么都没说啊,他就说了这是他的房间,然后指指他满是抓痕的后背,然后穿上衣服走了!他没说比说了更恐怖,他在用动作、伤痕告诉我,他是被我强迫的!天啊,他才十八岁,还不知道十八岁生日过了没有!如果我妈知道了肯定会拿刀砍死我的!朵朵,我怎么办?我平时是有点小色,喜欢看色琴小说YY一下,可是我没想到我会这么色,我怎么就对一只无辜的小绵羊下手了呢?”片段三:许茉莉泄气的坐在沙发上,双脚翘在茶几上,霍出去的说,“我不走,你爱打给谁就打给谁,大不了被我妈乱刀砍死,反正英雄本来就是气短的!”只见宫川木俯视着她轻屑的问,“这就是你强暴完一个未成男少年后的态度吗?”片段四:宫川木突然笑了,笑的很亲切的说,“如果你不想我把你强暴我的细节一一说给你的好友听的话,那么无所谓,我们就在这里说吧!”这时候,看着小屁孩儿的笑,艾朵朵突然明白许茉莉口里的“阴阳怪气”是什么意思!明明才十八岁,却向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一样深沉狡诈,不是阴阳怪气是什么?艾朵朵突然有种预感,茉莉失身这事,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她小色而至,说不定是有人趁人之危!唉,唉,唉,十八岁,二十五岁,真是悬念啊!片段五:婚礼现场、、、、、、、咳,踢死童话吧,为毛她的简介总是又烂又长、、、、、、、推荐童话的新文《火爆美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轮回册

    轮回册

    杀父仇人步步紧逼,险恶江湖人人窥其家族秘宝,天生灵魂残破,饱受家族歧视的他,却被命运推向风潮浪尖,任各色灵妖玉女多温柔,各路追杀多残酷,一心只为报家族血仇,修真途九死一生,复仇路渺茫无尽头,灵魂残缺的他何时才能步入巅峰,血染苍穹,血祭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