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300000005

第5章 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与形制(1)

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音色也是各有千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分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远在3000年前的周代,我们的祖先就根据乐器的形制不同而将乐器分成了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和竹。虽然此后不断有新乐器的产生,但是根据其材料都能划分进“八音”之中。

1.金属乐器

金属乐器是指以金属类为基础材料的乐器,一般由铜或是铜锡混合制成。古代的金属乐器,种类繁多,造型也各异,其中最主要的是钟类乐器。另外铙、钹、锣等也是金属乐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声音宏亮,音质饱满,音色清脆,代表着中国乐器金石之声。

在古代钟最早就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用小木棒或铁锤敲击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只有单独一个悬挂在那儿的叫“特钟”;成组结队,按一定的次序依次排列的叫“编钟”。钟后来又衍生出了两个门类:朝钟、更钟。朝钟是皇帝们用来表彰功德、彰显权贵的,更钟则是用来报时的。

(1)编钟

金类乐器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就是编钟。编钟属于打击乐器,一般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形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依次排列悬挂在钟架上,用丁字形或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就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大小不同、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音色清脆悠扬、婉转悦耳,穿透力强。

编钟的钟身呈椭圆形,很像是把两个瓦片合在一起,上小下大,纵小横大,钟口的边缘一般不截齐,两角向下延伸,呈尖角形。顶端有柄的被称作甬钟,带钮的被称为钮钟。钟的各部位也都有特定的名称,钟上部的叫钲,下部的叫做鼓,钟口两角是铣,钟唇的地方称为于,钟顶被称为是舞。在钟的鼓部,常铸有精美的图饰,钲部的纹饰称为钟带或篆间,钟制作精细,每枚钟的钲部都有36个突起的隆包,谓之钟乳或枚。

编钟之所以能发出不同音高、音调而组成优美的乐曲是因为编钟的钟体大小不同音高音色就会不同,钟体越小,音调越高,音量也小;钟体越大,音调越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每个钟的尺寸和形状都对整套乐器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表明,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比较简单。此后历代的编钟形制不一,枚数也有异。到战国时期或周朝末期,编钟进入到鼎盛时期,数量最多时可达六十多枚,奏出的音乐也更加悠扬悦耳,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礼仪乐器,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饮、朝聘、出行和祭祀,都要演奏编钟。编钟可以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是色彩性很强的旋律乐器。在中国古代,编钟往往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并以其数量多少和形制的大小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这样使得这种单纯的乐器扮演起一个政治、文化上的重要角色。战国时期,周朝衰落,诸侯并立,礼乐制度也随之崩溃,制作复杂、成本昂贵的扁形编钟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秦汉时,扁形的编钟竟然无处可寻,制作技术也已失传,曾被赋予非凡功效的钟重新成为一种普普通通的乐器。此时钟的形状也是有扁有圆,没有固定的形制了。

编钟产生距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了。那时候,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区还都是荒无人烟,有些地方虽有人群,却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那时,我们这里的祖先不但越过了钻木取火的时代,而且已达到了能用火冶炼青铜铸造编钟的先进时期,编钟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晶,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国宝”。

(2)铙和钹

铙和钹都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它们最初的功能是为军中传播号令。铙钹是一对,形似托盘,中间隆起呈半球形,叫碗或帽。两端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铙和钹的声音变化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但是也可以通过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的音响效果来,一般用于音乐高潮处。另一种用法是将一面平吊于架子上,用鼓棒敲击,可以重击,获得响亮如飓风或闪电般的效果,也可以轻击或两棰滚奏,使人联想到水声。

铙和钹都流行于商代晚期,周朝初开始沿用。铙和钹的构造也极为相像,都是钵形金属体,用响铜制成,中部隆起部分似帽,帽根向内凹进。但铙与钹也是有区别的:铙的面薄且翘,帽小顶平,多为弧形,根部凹进,边部稍作翘起。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钹面厚且平,碗大而顶圆,其径约为全径的二分之一。故民间有说法“碗大称钹,帽小称铙”,而大小相同的铙与钹,铙的声音低于钹而且余音较长。铙和钹的规格较多,各地的大小也不一。铙和钹的音色、音量和传远度,都取决于其中响铜的成分、面积、厚薄、边沿部分的弧度和帽的大小。

铙还可以组成编铙,类似于编钟。铙先是单个的,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小不同、三五成组,就成了编铙。进入周朝时期,乐匠们对编铙做了改进,先是把编铙挂在架上,再对铙的形状做了改进,而且数量也逐渐增加,成为了那一时期一件重要的乐器。

2. 石类乐器

石类乐器即是以石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乐器,石类乐器主要是磬。磬主要是以坚硬的大理石或玉石制成,其次是青石和玉石。石质越坚硬,磬的声音就越铿锵宏亮。

和钟一样,可分为特磬,编磬等,独自一个的叫特磬,大小不同的磬按音节排列组合起来的叫编磬,编磬通常是由十六枚形式大小不同或厚薄不同的石块编悬而成。在3200多年前的商代磬已有了广泛的制作和运用,并发展到用玉石制造,以后又有了编磬问世,可以击出旋律。磬在我国少数博物馆里有陈列,台南的孔庙里便有一个。

(1)磬

磬的造型古朴,但制作却是十分精美考究。一般都是上是倨句形,下是微弧形。大小薄厚各异。磬会有架,磬架通常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都做成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栩栩如生,制作精美而牢固,所以磬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件艺术品。

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磬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就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磬。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磬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磬在商代时最为广泛流传,为王室宫廷乐队所用。磬在商周时期是一件重要的礼乐器,也是以打击乐为主体的雅乐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就成为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了,使用也不是那么广泛了。到了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

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磬在不同时期的形制也有所不同。商代的磬大多呈上弧下直的不等边三角形。西周初期至战国,磬的形状上为倨句形,下为微弧形;汉代以后上下均为倨句形。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风格各异的磬。20世纪70年代,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cm),上部穿有一孔,敲击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经测定,此磬距今约有4000年,是夏代时期的遗存,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1950年春,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了一件虎纹大石磬,这件磬用一块白而青的整石琢成,正面以刚劲而柔和的线条,雕刻出虎形纹饰,瞠目踞伏,作张口欲吞状,形象生动健美。其音色悠扬清越,近于铜声,这也是至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最精美完整的一件磬。

(2)编磬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按大小音调高低排成一套,一般分两层悬挂,每层又被分为两组,一组是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另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的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调式组合的。因为每只磬大小不同,音高也不同,能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编磬多用于宫庭雅乐或盛大祭典。编磬中低音浑厚高远,高音明澈清亮,音色优美动听。

商代时期的编磬,一般三枚一组,在殷墟出土的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楚地的编磬制造技术就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除了音乐方面的提高外,制作编磬时的外部装饰也变得越来越考究,雕龙立凤,技术精湛,并能以金黄色美饰其线条,使得金龙、飞凤、猛兽的造型更加精妙绝伦;石磬上还经常刻上大量的铭文,反映了当时的制作情况及乐律铭文情况。到了明清,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但厚度不同,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外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形偏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还特别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同时还有一套金编。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也不断发现了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的编磬组。20世纪70年代,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的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共25枚的编磬。磬都是用青色的石灰石制成,上部是倨句形,下部呈微弧形,表面都有清晰的彩绘和凹凸的花纹。其中还有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艳丽,线条优美、栩栩如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磬全套共有四十一枚,都是石制,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各有十六枚,另外还有九枚可以随时调用,这套编磬与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转调演奏,余音绕梁,仿若天籁。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武汉物理研究所合作,成功地将这套2400多年前的战国大型编磬复制出来,其发音与原编磬的标音铭文相符,音色优美动听,音域跨度达三个八度,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多种乐曲。

(3)云磬

云磬:又称引磬,也是一种打击乐器。外形似酒盅,形体一般都很小,磬身为铜制,磬口直径大约在7(cm)左右,把磬置于一根全长约35(cm)的木柄上端,木柄以条纹为饰。云磬一般是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演奏时,左手持长木柄的下端,右手以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悠扬,在梵乐中常用以云磬敲击节奏。特磬也用于宫庭雅乐演奏或是盛大祭典。

(4)特磬

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黄钟,十二月用大吕等,演奏时,只需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加强节奏的作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制作的特磬(现为北京天坛收藏),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状曲折。

3. 丝弦乐器

丝弦乐器指的是先用蚕丝制成弦,再制作成乐器。在商周以前,丝弦乐器只有琴和瑟两种,秦汉以后才又有了筝、箜篌、阮咸、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乐器。丝弦乐器中尤以琴在中国的乐器里最富代表性,它的身价颇高,象征着君王和隐士。

(1)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古代文人必须拥有的四技“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古琴也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在古代中国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象征着古人的高洁与优雅。琴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伏羲、神农、虞舜作五弦之琴等传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从中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的是古琴在孔子时期就已经是非常盛行的乐器了,距今至少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到了周朝“文武二王,各增一弦”,至此,五弦琴成为七弦琴的形制。琴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型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

琴体一般为木质,由体、尾和活动木板组成。琴体为亚腰形,面略拱,呈波状起伏。琴头有一条岳山,上面柱弦,有五弦,七弦,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十弦的,但是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十弦的古琴。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古琴造型优美,雕刻细致,常见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根据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的。琴的音色也是千变万化、十分优美。根据弹法不同,可以把古琴音分为三大类,即:泛音、散音、按音。泛音清脆高远,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而散音深沉浑厚、坚实内敛;按音的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正是因为古琴多变婉转的曲调才使得文人隐士常以奏琴来诉说自己内心的高洁品质。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2)瑟

瑟,古代一种设有弦柱的拨奏弦鸣乐器,多为二十五根弦,也有少数是少于或多于25根弦的。古瑟型制都大体相同,瑟体为中空的长方形,多用整木斫成,首尾端有首岳和穿弦的弦孔,瑟面稍稍隆起,体内中空,体下嵌有底板。瑟面首端设有一个长岳山,尾端设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

瑟的历史同样很悠久,传说在夏代就已经有瑟了。《诗经》中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描写,这是见于古籍最早的记载,说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甲骨文中瑟字的结构是上面为“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这也就是说瑟要用弦,而瑟弦的原料,至少要等到巢丝的技术产生后才可能制出弦线。另外还有一个推测,像琴瑟这一类乐器,也可能和狩猎的弓弦有关,但是弓弦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动物的皮筋来制作。而这些也只不过是推测而已。我们在复制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瑟的时候,最粗的几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

瑟在先秦时代极为盛行,汉代的时候流行也很广,到了南北朝时期常用于歌舞伴奏,但是南北朝以后瑟的形制就和先秦略有不同了,瑟在唐时也应用颇多,唐以后就渐少使用了。后来瑟的制作渐精,用途更加广泛,在增加瑟的音量、改善音色和方便演奏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探索。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热门推荐
  • 总裁,你醉了(全本)

    总裁,你醉了(全本)

    因为失恋,和一大群朋友去酒吧买醉,喝得醉醺醺的胡可儿稀里糊涂的上错车,醒来时,发现床上莫名多了一位俊美的男子,而她身上的衣服也被换了,他竟然甩下一句话:“我还没有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我只对美女感兴趣。”什么意思,她长得就那么惨不忍睹嘛。可她发现原来他竟然就是龙氏帅气又多金的总裁,在夺走了她的吻、看光了她的身子后,竟然面露鄙夷的对她说:“你也算个女人?”士可忍,孰不可忍,士可杀不可辱……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织工、沉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织工、沉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暗夜下的枪口

    暗夜下的枪口

    《暗夜下的枪口》讲述一个农家小子,自小被贼帮掠走,历经坎坷,面对民族危亡,怎样挥洒一腔碧血?一把祖传的烟锅,自从被盗,便一路颠沛流离,众人争抢之下,究竟有怎样的身世秘密?国破家亡之际,土匪、日本兵、三教九流,遍布关东大地,主人公又是怎样和恶人斗法,《暗夜下的枪口》演绎一段民间铁血传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她本是21世纪一位天才学者,穿越之后却变成了大家取笑挖苦的对象,说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廉耻,竟敢窥视邪尊。某女微微一笑:“从现在开始,邪尊脱了衣服追我三十里,我要回头看一眼,我就跪舔他。”邪尊摸了摸下巴:“她真是这么说的?”某手下:“属下亲耳听见!”不久之后,某女跪在邪尊大门前:“开门啊开门啊,我知道你在家!”
  • 谁拿青春补贴我

    谁拿青春补贴我

    她,何纷萍为了爱情辞掉了优越的工作甘愿做家庭主妇,但是婚姻的琐碎却让丈夫厌倦,最后居然联合小三把她无情地赶出门。受尽了白眼和煎熬以后,她重新振作,强势回归,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商场名流,她将他踩在脚下的那一刻,却是她跟另一个男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的时刻。
  • 皇上是个大土豪

    皇上是个大土豪

    风秋霁,堂堂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穿越到凌朝后,竟然进宫当了皇后,嗯,听说这个皇上有点冷啊。“哎呀嫂子,不怕我告诉皇兄么?”凌泽昕手执折扇,嘿嘿奸笑道。“风秋霁,你昨天救的那个刺客呢,把他给朕交出来!”凌泽天眸光一暗,冷冷的眼神瞬间秒杀她。好啊凌泽天,你不是喜欢你的如烟姑娘么,那我就成全了你们。某女一心撮合他们,只是到了最后,却换来一句,“风秋霁,你想逃?!这皇后之位必须是你的,所以你就别做梦了,乖乖在这皇宫待着吧!”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皇上,让我好好疼你

    皇上,让我好好疼你

    简介不符合要求,请按照规定重新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