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000000006

第6章 冲冠一怒,乞师关东

出关后,吴三桂星夜赶赴北京。但一连几天,他越发感到心神不宁,因为据他秘密派到北京的探子回报:大顺政权正在京城大肆推行“追赃助饷”政策。

所谓的“追赃助饷”是农民军攻占北京后施行的一种筹集军饷的办法。此事说来也是无奈之举。明末农民起义之所以风起云涌,其直接原因就是明后期为应付明清战争和各地起义而不断提高土地税,实行“三饷加派”政策,导致连年灾荒中的广大农民完全失去活路,被迫造反。于是李自成听从部下谋臣的建议,适时地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各地灾民的积极响应,所到之处,农民高唱“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纷纷从军起义。入主北京后,李自成为了继续赢得民心,就暂时不能改变当初许下的“三年不征(赋税)”的承诺。但当时形势并未明朗:关外清军蠢蠢欲动,随时可能进入中原与大顺军争夺天下;南方明朝残余力量也还很强大。北京沦陷不久,明朝遗臣便在南京拥立万历帝的孙子小福王朱由松即位,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其麾下明军有数十百万,随时准备北上复仇;就是手握五万精兵,盘踞山海关的吴三桂都对新来乍到的大顺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攻占北京的李自成还有很多任务亟待完成。无论是坚守建国还是对外用兵都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国库早就空空如也,这就要求暂时放弃了土地税收入的大顺政权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军饷来源。于是李自成把矛头对准了北京城内的前朝王公大臣,强令他们按级别摊派军饷,如果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定额,就要严刑催逼“赃款”,这就是所谓的“追赃助饷”。 此项政策一经出台,京城各处遍设“助饷所”,农民军大小将领倾巢出动,纷纷参与“追赃”工作,其中犹以“勇猛”“残暴”著称的权将军刘宗敏最为卖力:每日里,因“助饷”不合要求而被刘宗敏拷打致死的大小官僚不计其数,甚至很多富户、平民也被一并追缴,搞得京城上下乌烟瘴气,哀号连天。

客观地说,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员贪污腐败,贿赂公行,王公大臣手里确实握有数量巨大的“赃款”。但当时大顺政权立足未稳,正该与“归顺”的旧官僚合作,借助前明完整的政府班子完成建国大业。但李自成完全没有考虑到严峻的现实情况的,反而通过“追赃助饷”这种极端的方式将本已转化为自己统治基础的前朝王公大臣推向绝境,迫使他们再次走向对立面,更导致那些还在观望的各处势力普遍对农民军失去了信心。因此,一般认为,“追赃助饷”政策的施行是导致大顺政权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密探禀报,在明亡前担任京营提督的吴襄,于城破之时即被农民军逮捕。这次“追赃助饷”开始后,吴襄也被刘宗敏抓去,强令其缴纳白银二十万两充饷,吴襄东拼西凑,只拿出了五千两,结果遭到拷打,生死未卜。吴三桂对此很是愤怒,但仍然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赢得李自成的信赖,从而解救父亲走出灾难,因此心怀怨恨地继续向京城进发。

一天,吴三桂大军行至永平西沙河驿,路上遇到一名从北京逃出的家仆。吴三桂赶忙询问京城家中的情况,仆人回禀:“家产大都被农民军抄没,老总兵也被逮捕了,正受拷打。”已有心理准备的吴三桂强忍怒气,自我安慰道:“这都是为了迫使我投降啊!现在我来了,父亲很快会被释放,家产以后可以向闯王讨回的。”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京城中的爱妾陈圆圆。

陈圆圆,名陈沅,本是江南常州武进县人。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为生活所迫,在陈圆圆很小时就将她卖到苏州作了歌伎。由于天资聪慧,色艺俱佳,圆圆很快技压群芳,18岁时便成为苏州第一名伎,倾国之色,远近驰名。据说远在关外的吴三桂也慕其美色,曾派人携重金到江南寻求陈圆圆,结果被田贵妃的父亲——国丈田弘遇抢先一步,以二千两白银的高价将陈圆圆购至北京。田弘遇本想将陈圆圆献给崇祯帝以固宠,但当时崇祯忙于国事,无心女色,将陈圆圆退回。田弘遇便将陈圆圆带回府里,作了自己的歌姬。

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底,在屡次劝降吴三桂不成,正面强攻又难以取胜的情况下,皇太极派遣贝勒阿巴泰统领八旗精兵再次绕开关宁防线,取道内蒙古,从墙子岭长城隘口进入中原。一路上劫掠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京师告急,史称“壬午之役”。次年春,吴三桂受命领兵入关勤王,在怀柔一带与清兵展开激战,颇有斩获。五月中旬,清军退兵,吴三桂也回京陛见,受到崇祯帝的赞赏,钦赐尚方宝剑,授予重托。一时间,吴三桂成了大明帝国最炙手可热的统兵大将,京城大小官僚纷纷主动巴结吴三桂,以图自保。

一天,国戚田弘遇大摆宴席,招待吴三桂。酒过三巡,田弘遇唤出陈圆圆等歌伎为众人歌舞助兴。吴三桂对圆圆的姿色倾慕已久,这次一见,果然惊为天人!当即表示愿以千金之价请求田弘遇将圆圆转让与他,并许诺一旦京师有变,将誓死保护田氏身家安全。田弘遇本欲结交吴三桂,但为自身利益着想,他只好忍痛割爱,将陈圆圆赠与吴三桂。

33岁的吴三桂终于得到了“天下第一美人”,此时他已经是勇冠三军的统兵大将,王朝得以依靠的最后支柱,儿时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满心欢喜的“风流将军”真想立刻将圆圆迎娶至家中,但当时边关告警,崇祯帝催促他出关迎敌,于是吴三桂依依不舍地离开京师,返回宁远。崇祯十七年年初,吴襄应招回京提督京营,顺便替儿子将陈圆圆接到家中。得到消息的吴三桂非常高兴,恨不得立即回京与爱妾相见……于是吴三桂便迫不及待地向来自京城的仆人问起爱妾的近况。

家仆不敢隐瞒,以实相告:陈圆圆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去了。吴三桂不听则已,当即怒发冲冠,抽出宝剑将面前案几一劈两半,咬牙切齿地咆哮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还有何面目见人!”下令停止前进,挥师东返,一路“纵掠”,暴风骤雨般击溃山海关的大顺守军,重新夺关入城。

客观地说,吴三桂的“冲冠一怒”并非如后世文人所说的全为红颜,陈圆圆被掠事件只是他的愤怒情绪爆发的一个导火索。因为在甲申之变前,吴三桂与农民军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用传统说法就是“官”与“贼”的关系。之前崇祯君臣一直在商讨内招吴三桂,令其统兵“剿匪”,所以才封吴三桂为伯爵,当然这一切因为北京城破而使吴三桂与农民军的直接对抗没有成立,但这也说明双方的合作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吴三桂初期选择归降农民军,无非是为了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利益作出的无奈之举。而农民军方面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政策失当,确实应该负主要责任。李自成等人既然看到山海关和吴三桂势力对巩固新政权的巨大作用,就不该一方面派人招降,许诺以“升官发财”的利益诱惑,另一方面又不分青红皂白地搜刮吴三桂的家产、拷打他的父亲、掠夺他的妻妾,使原本就对大顺政权心存疑虑的吴三桂彻底断绝了归降的念头。这一错误政策不但促使吴三桂“反叛”,也直接导致接下来一系列的重大变故的发生,而这对当时各种势力来说都是始料未及却影响深远的。

降而复叛的吴三桂决心与农民军势不两立,他不但杀了李自成再次派来劝降的使臣,将他们的耳朵割下来寄给李自成以示决心,还写了一封字正辞严的“绝情信”寄给父亲吴襄。因为他知道选择与农民军决裂必然导致父亲和在京家小性命难保,于是干脆搬出“忠孝不能两全”的凛凛大义,斥责父亲隐忍偷生的投降,宣布与吴襄断绝父子关系,并声称即使李自成将父亲杀害,他也义无反顾!他命令全城军民皆披麻戴孝,一则祭奠殉国的崇祯帝,二则权当父亲已经遇害。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李自成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事到如今劝降已失去意义,他决心讨伐吴三桂,武力夺取山海关。闯王力排众议,亲率十万大军,对外宣称“二十万”(也有“六万”一说),挟前明太子、永王、定王和吴襄等人,向山海关扑来。而吴三桂也誓师备战,四处张贴告示,声称为“报君父之仇”,要“兴兵讨贼”。

但吴三桂心里清楚,此时的他已经陷入孤立,腹背受敌,等待大顺军的到来或主动出战都是死路一条。陷入绝境的吴三桂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抉择——向清军“借兵”(乞师)。

无论李自成还是吴三桂可能都不知道,此时清朝方面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危机。原来在清崇德八年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沈阳突然暴病而亡,他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和大皇子肃亲王豪格为争夺皇位几乎闹得兵戎相见,最后在庄妃及礼亲王代善调解下,双方达成妥协,共同推举皇太极第三子,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皇帝。同时,福临的生母庄妃晋封为孝庄皇太后,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担任“摄政王”,主持朝政,暂时化解了这一危机。

而对于这段时间关内发生的一切,清朝方面已经通过探马略有所知。经过反复商讨,特别是范文程、洪承畴等降臣的分析,摄政王多尔衮决定进军中原与大顺争夺天下,而选择的进军路线仍然是取道内蒙古。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十五日,就在清军进兵的路上,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派人送来的“乞师信”。

在这封信中,吴三桂以“亡国孤臣”的名义,恳请清朝借兵,帮助他报君父之仇。他声称两国之间“通好”二百余年,因此清朝借兵是合乎“大仁”“大义”的正义之举,义不容辞。此外,吴三桂还给清兵规定了具体的进兵路线,即从北部长城的喜峰口、龙井口以及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中原。这条路线就是清兵前几次“征明”的旧路。最后,吴三桂郑重声明,作为对清朝借兵的回报,“我朝”将给予大量财物,还将割让领土(裂地)作为酬谢。从此信可知,当时吴三桂仍然不想投降清朝,而是俨然以明朝的代言人的身份许以优厚的条件,换取清朝的帮助。

接到吴三桂的“乞师信”后,多尔衮非常高兴,他很快判断出吴三桂处境危险,急需外援的情况。经一番商讨,多尔衮一方面回信积极响应,表示克期进兵,同时又摇出“封王”的橄榄枝,希望吴三桂归降;另一方面却并未听从吴三桂规定的进军路线,而是指挥大军直接向山海关进发。随着李自成大军的逼近,吴三桂也开始改变初衷,再次给多尔衮去信,催促清军不必绕道蒙古,可直接到山海关参战,但仍未提出献关投诚的请求。大约在四月二十日,清军终于抵达山海关附近,此时已经可以清楚听到远方的隆隆炮声,这说明李自成大军已提前赶到,正与吴军激烈交战。于是一场由农民军、吴军、清军三方参加的空前规模的血战将在山海关前展开。

同类推荐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豪门陷阱:首席夫人不回家

    豪门陷阱:首席夫人不回家

    为了复仇,他从欧洲回来。精心策划,步步为营,彻底的粉碎了杜氏集团。为救家族,善良的她与他一纸婚约,最后掉进了仇人的陷阱……
  • 杀手娘亲腹黑娃

    杀手娘亲腹黑娃

    朝代更迭?管我p事!江湖纷争?管我鸟事!五国争霸?跟我有关系吗?抢夺圣子?抢……什么?我儿子就是圣子?谁敢动我儿子一根汗毛,老娘削死他!一个爱钱的娘,俩个爱美食的娃;一个爱美男的娘,俩个爱美女胸前大馒头的娃;一个精彩搞笑的故事。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萌妻逆袭:错惹腹黑男神

    萌妻逆袭:错惹腹黑男神

    某晚卢安怡把自己灌醉,将自己心仪已久的男人压倒墙角:“你这样神一般的男人就是为了保护我这种弱女子而存在的,你逃不掉的。”某男邪魅扯唇:“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女汉子倒追腹黑男,爆笑连连……
  • 日光微暖、夏微凉

    日光微暖、夏微凉

    四个女生,不同的身世,不同的家底,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情。却意外地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的他们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打击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女主的身世、伤疤一次次被揭开。五年前。黎新叫夏微凉去死。五年后。夏微凉叫黎新去死。而真正死去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 财迷心经:帮你打理口袋里的钱

    财迷心经:帮你打理口袋里的钱

    你打算一辈子都靠工资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吗?你打算人过中年还要为今后的养老而疲于奔命吗?理财路上,你,我,他,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理财方案。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傻王的嗜血冷妃

    傻王的嗜血冷妃

    【最专情的黑玄童鞋由‘猫骨’亲领养】文:一点温馨+一点小虐+一点轻松+一点BT愿能给亲们带来十点快乐。女主腹黑强大,却冷眼看世,游戏人间,行事全凭一时喜好心情。过程美男多多。男主也是大都腹黑。谁输了心,谁又偷了心,谁又入戏太深,且看最终谁能脱戏而出,笑傲天下。希望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文原名《教傻王爷洞房》)初始场景:“你知道怎么洞房么?”着大红新娘装的女子对面前形容俊美妖冶,表情却极纯真的新郎官说道。新郎官看着她,傻傻的摇摇头。“过来。”女子命令道。他走过去......*简介:她本是道中大名鼎鼎的杀手“噬”。向来以冷酷无情,杀人快、狠、准著名。一场变故,情殇,身逝。原来,杀手真的不能犯行内潜规则。一点点的情就足以毁灭一个顶级杀手。醒来已经是沧禹国丞相之女慕容流苏。并早已赐嫁其傻王爷黑玄。嫁就嫁呗。她到哪里都是谎妗?只是,为什么身为她亲哥哥的慕容风间要对她说“如果你不愿意就带你离开?”为什么那皇帝黑予总是找她麻烦,对自家傻王爷无限制的纵容?那个一直监视自己的神秘魅惑男人又是谁?她又从哪里招惹到了一个戴面具的死变态?!怎么又跳出来一个美男说是自己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还有......而最后,她发现。傻王爷原来是这般样子......这桩联姻,其中又掺杂了多少人的利益和秘密?*【建议思想稍稍成熟点的亲看。请不要发表影响彼此心情的言论,谢谢。】初步设定一下孩子们的简介:【黑晨卷:】他指着星星发誓,一定不能找一个流苏那样腹黑没心没肺的女人他指着家里的雪虎小白发誓,一定不能做黑玄这样一个失败的男人,一辈子都没从自己女人口中听到过一句我爱你……他指着自己脑门心发誓,他黑晨将来的女人一定要把他伺候得像大爷。……那个小蘑菇的确很乖很听话,很温柔很传统。可,为何看到胆小善良的她居然冲去去要保护他时,吓得他心脏一阵紧缩?该死的,她就傻到往刀口上撞么。为何,在她偷偷给他做饭而伤了手时气得他一把火烧了玄王府的厨房?得,还是他把她伺候得像‘大爷’吧。发誓?他有说过那样的话么?没听见,他什么都不知道。*【黑辰卷:】路人一号:听说玄王府的二世子是个怪胎,就生下来的时候哭了一声。路人二号:听说他从小到大从来没说过一个字,没笑过一次。路人三号:听说任何人都不敢靠近他的身,纵然是亲生父母他也照杀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