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700000006

第6章 玄学的发展分期与内部派别(2)

王弼年龄不大,但却是玄学思想理论家中的奇才,他能言善辩,谈论起玄理来滔滔不绝,但不善事功,无意走仕进之路。正始年间,他与裴徽之间有过一场玄学清谈。当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陈寿《三国志》)这里的圣人指孔子,表面上王弼是说孔子对“无”已经完全体认了,而老子还尚未达到“体无”境界,所以,孔子不说“无”,老子则总在谈“无”。实质上这是在说,对“无”的理解体会,孔子并没有作过什么贡献,真正提出“无”、讨论“无”、探索“无”的是老子,所以他就这样巧妙地把老子凌驾于孔子之上,打扮成道家的圣人,玄学的宗师。因而成功地调解了儒道之间孰高孰低的矛盾,为玄学的发展争得了合理的地位。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始归于一也。故大制不割。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老子》二十八章注)。“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老子》三十二章注)。

在王弼看来,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按照“道朴散为器”的自然规律形成的,“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设立等级名分制度以定尊卑,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但是真正最理想、最完善的社会政治应该是“以天下之心为心”的无为而治,因此必须遵循“以无为本”的原则“崇本息末”,否则就会破坏和谐的社会秩序。其又在《恒卦·象辞》注中说:“刚尊柔卑,得其序也。长阳长阴,能相成也。动无违也。不孤媲也。皆可久之道。道得所久,则常通无咎而利正也。得其所久,故不已也。得其常道,故终则复始,往无穷极。”可见他认为刚柔尊卑、天地阴阳等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遵循着一定的“道”,即规律原则的,那么人们只有遵循常道、无违常道,万事万物才能“终则复始,往无穷极”,社会才能延续发展下去。

王弼的重要著作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原文已佚,就残存的部分书稿看,其主要观点是认为若把某种一定的事物当做世界的始基,就不能说明世界的多样性,所以“有”不能成为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因此要以“无”为本。

王弼在这些著作中,讨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丰富了我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的哲学是要直探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希望能从某种具体的事物形态之外去找寻世界统一性的原理。其主要范畴是讨论五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第一,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即本体论世界观的范畴。“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思想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需要辨明的问题,道家的本是虚无,其作用是以自然为用,但王弼所论述的“无”并不是虚无,而是一种客观实际存在的东西,不过其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关于玄学理论的基石——“以无为本”,虽不是由王弼提出的,但他对此做出深入系统的论述。他在其玄学理论注本中反复论证他的“贵无论”,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又说:“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可见,他虽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的具体存在表现为“有”,但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和本体却是“无”,是作为世界本性的“道”,是“寂然无体,不可为象”的,道无名,但又无所不在,一切事物都依赖于道才得以产生。

第二,动与静的关系问题,属于哲学思想上的运动观的范畴。王弼强调“本静末动”,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永恒的,寂静不动的,而动是相对的,是物质现象世界的东西。

第三,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属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范围。关于言意之辩,王弼具体提出了两个命题:“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这两个理论的提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四,他还同何晏一样讨论了圣人的有情无情,与何晏不同的是,他认为圣人都是“以性统情”的,他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也”(何邵《王弼传》)。他认为圣人也有同于常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他之所以高于常人是由于他的精神决定的。人的感情出于自然,是自然真性的表现,与礼法观念无关。

第五,关于玄学理论最根本的问题——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即玄理哲学与政治伦理的关系问题,王弼与何晏一样,强调名教本于自然,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二者并不矛盾。他虽然认为名教出于自然,但名教本身也不能被否定,《老子》里有一句“始制有名”,他将名解释为“名分”,认为“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老子注》三十二章)。他的《周易注》中的“家人”卦注:“居于尊位,而明于家道,则下莫不化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六亲和睦,交相爱乐,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可见王弼是承认名教在封建礼法社会中的重大作用的,不过,他所承认的名教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当时虚伪的徒具外表的名教。他对社会中真名教的不存,假名教的泛滥痛心疾首,他在《老子指略》中批评这种现象,说:“父子兄弟,怀情失直,孝不任诚,慈不任实,盖显名行之所招也。”又说:“患俗薄而名兴行,崇仁义,愈致斯伪。”所谓“任诚”“任实”就是指顺自然,他认为当时社会的父子兄弟之间已经失去了自然的孝悌观念,人们之间存在着的只是伪名教下的伪孝、伪慈,对仁义的崇奉只是虚伪的表面行为。因此他主张把名教引向自然,仁义礼孝之念并不在于表面上如何遵守各种礼仪形式,而在于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真爱之情。他认为礼法只是一种表面的行为显示,是由外加上去的一种伪,但他并非反对礼,而是寻求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正礼治。他认为唯有去掉这种外在的、虚伪的礼法的约束,才能达到礼法背后所要达到的真正道德。

关于当时社会现实中的诸种问题,他要求统治者能“以无为为君,以不言为教”,这样长短、高下、尊卑自然就会各有定分。因此,在上的最高统治者只要做到以清静无为为上,设立官位,定好职务,一切就会顺其自然地运行发展,社会就会和谐进步。可见王弼认为提倡名教的儒家与崇尚无为而治的道家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表里的。

“王弼在玄学理论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创立并系统地阐述了‘以无为本’‘以无全有’‘崇本息末’的玄学本体论思想,在他的《周易注》和《周易略例》中,他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和‘以一纵多’‘以简驭繁’等等众多方法论思想。”(卢盛江《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总之,虽然何晏开辟了正始玄学,但是直到王弼这里,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从“以无为本”对本末、体用、一多、名教与自然等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开创的玄学,不仅为儒道融合开辟了道路,而且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融合开辟了道路。

3.“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主张

正始十年( 249年),何晏被杀,王弼因痢疾而死。曹魏政权也渐渐旁落到儒学世家大族司马氏之手,这个集团为了巩固其所抢夺来的政权,重又提倡儒家的名教之治,试图以传统儒学来拉拢人心,建立统治地位。因此他们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而实质上是为其篡夺政权找理由,其名教的虚伪性为一些正直士人所不齿。于是,出现了一批政治上不愿与司马氏合作的人物,其典型代表就是嵇康与阮籍。

嵇康,字叔夜,幼年丧父,由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20岁时开始隐居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修武县),后与曹氏之女结姻,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陈寿《三国志》记载他“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达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康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司马氏集团当政后,开始诛杀异党,并滥杀名士。当时许多名士都不得不违心地与司马氏合作,与嵇康并称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王戎等都投靠了司马氏集团,就连阮籍也不得不出仕,可嵇康却始终矢志不移,坚持隐居不出。景元二年(261年),吏部侍郎山涛荣迁,推举嵇康担任自己现在的职务,嵇康愤然地拒绝了,并且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后来,司马氏统治者找借口把嵇康下狱了,当时数千太学生为嵇康请愿,请求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可统治者害怕嵇康会散布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论,最终将其杀害了。嵇康在临刑前,还回头去看日影,并且索琴弹奏了一场《广陵散》,从容赴死。

与何晏、王弼不同,嵇康和阮籍完全把自然和名教对立起来,追求自然,反对名教。

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答难养生论》等。其在著作里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点内容:声无哀乐论,嵇康认为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两种不同的事物,音乐之声所发出的只是某种客观的音调,它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哀乐则出于人的内心,完全是主观的;明胆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嵇康认为天地之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人性的善恶和才能,是由先天禀赋的气质决定的,是先天自然而然的,是一种自性,由于人的先天禀赋有所不同,有多有少,所以人的才性有昏有明,有多有寡,才性两者截然不同。有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著名玄学理论命题,这是其在玄学理论领域的重要贡献。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说:“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释私论》)他鼓吹君道无为,君道自然,“古之王者,承天理物,必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声无哀乐论》)他反对名教,对儒家经典抱蔑视态度,声称“向之不学,未必为长夜;《六经》未必为太阳”(《难自然好学论》)。

他以非凡的气魄和勇敢,直言不讳地批判儒家的名教礼法,他说他自己是“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千百年来封建社会人们心中的名教圣人明确地表示鄙视。商汤王、周武王、周公与孔子,这些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遵奉的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在嵇康这里全部被否定了。他针对当时司马氏集团用以篡权的儒家名教工具,尖锐地进行批判,他认为人们之间本是无虚无伪的,正因为名教的出现,人们才丧失了自然天真的本性,于是虚伪狡诈、伪善欺人之事才会屡屡发生。他指出儒家经典所宣扬的礼法名教,司马氏所提倡的以孝治天下,本身就是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甚至是社会上一切伪善、欺诈等种种丑恶现象的根源。因此人们不应为儒家名教礼法所拘,而应该去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去追求思想上的无拘无束,那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认为名教不但不出于自然,而且是自然的对立物,他公开提出要冲破名教、礼法的束缚,建立一个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的理想社会。但嵇康并未完全摆脱名教的束缚,相反,在他的内心里,是希望恢复儒家的名教礼治的,不过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下,他所看到的仅仅是虚伪的礼教,是被当权者亵渎了的礼教,是完全不符合自然本真的礼教,而他对此又无可奈何,因此愤而不平,转而攻击礼教,号召人们回归自然,修身养性。“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之十五)“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之十八)可见嵇康在对现实愤而不平之后,开始走向了老庄,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种种束缚和障碍,在嵇康看来,名教礼法就是最肮脏的伪饰,是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最大障碍,只有“越名教”才能“任自然”,所以,他强烈地反对名教,希望人们可以摆脱世俗的羁绊和礼法的束缚。汉末魏晋以来逐渐觉醒的个体人格价值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以极度张扬的个性、以生命坚守的自我彻底超越了名教,以自己的人生实践了“越名教而任自然”,树立了一个鲜明的自我形象。高洁的操守,凛然的气节,深邃的思想,不违心、不匿情的自由个性,“爽朗清举”的风姿,使这个形象具备了理想名士的一切要素,充满了人格魅力。临刑时,“顾视日影,索琴弹之”的洒脱超然,更是为这个几近完美的形象画上了最辉煌绚丽的一笔。嵇康在当时影响极大,不仅是竹林集团的精神领袖,在竹林之外也备受尊崇。

嵇康在玄学理论领域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重要命题,第一次直言不讳地揭露并批判维护封建统治的名教礼法,第一次把庄子的处世哲学运用于现实生活。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处世理论,塑造了高洁的玄学品格,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宠妻上瘾

    总裁宠妻上瘾

    不是小白脸是什么?对你我没兴趣,那边那个还差不多!”木子指着他旁边的另一个皮肤黑点的男人。从来没有哪个女人对我没兴趣的,“长得那么白,从小到老都不会!可眼前这个女人,长得也不怎么样,还戴着一副那么土的眼镜,真是被气炸了!
  • 霸道少爷拽丫头

    霸道少爷拽丫头

    她,名为伊水水,身世不知。父母早已离开她。从小是由师父伴她成长,教她功夫。她沒有寻常女儿家的温柔,性格如虎,不会琴棋书画,并且目不识丁。后来被师父告知父母尚在人世,所以为了查出自己的身世之謎,跌跌撞撞地前往江湖。对儿时遇见的男子——叶楠枫,一见倾心。并为心中挚爱。而后来,她又遇见了霸道顽固的男子——炎天。和冷若冰霜,惊为天人的男子——白離。迷茫的水水前往长安的路上,愛情与友情,挫折与困难一直阻碍着她。她的心,该何去何从呢?她能踏过这些难关吗?原来,就算她性格如此顽劣,缺点如此多,总归还是会有人爱着呀。因为每个女生在爱情里,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尤物前妻

    尤物前妻

    订婚前夕,他如同一个兵临城下的王者,以不容抗拒的姿态走进她的生命里。那一夜开始,她成了他的奴,被他以各种屈辱的姿势侵占。痛苦、绝望,在无尽的残酷中渐渐转化为颤抖的承受…“求求你…放过我…我是你弟弟的女人…”然而,这句话之后,她却成了他的女人!他笑如鬼魅:“记住这一刻的感觉,它会时刻提醒你,你是谁的女人!”泪水顺着她的眼角滑下,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他就是一个魔鬼,一旦惹上,穷极一生都无法摆脱。-白天,她是其貌不扬的职业白领。夜晚,她却是他身下性感娇媚的妻子。“你别忘了,你是唐家大少奶奶。”知道她背着他出去工作,甚至还引来不少‘狂蜂浪蝶’,他莫名的感到愤怒。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男人呐!永远都是那么自私!当她独自在冰冷的电视机前看着他的花边新闻时,他可曾想起她?当她被情敌设计摔下楼梯,因为小产而生命垂危时,他可曾想起她?-------------------------推荐朋友的文《蛇后妈眯万万岁》《正妃》《狂妃宫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皇策之素手遮天

    女皇策之素手遮天

    前世,她是武林世家凤家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为亡国公主凤清歌。胆小,怯懦,花痴,废材,放着国仇家恨不顾毅然追着秦太子到秦国。今生,她是涅槃后的凤清歌,那些欺她辱她,破国抄家之人,来日定要一一荡平!今生她锋芒毕现,手段凌厉,杀伐果决,只待有朝一日扶摇直上,冲破云霄一手定乾坤。不就是体质特殊没有玄力么,不怕,姐有炸弹;不就是土豪有钱嘛,姐最喜欢干杀人越货的事了;片段一:“这个送给你,这个叫玲珑乾坤袋”接过那小锦囊,翻来覆去的看了两眼,发现没啥特别的,清歌瘪瘪嘴正要拒绝,云峥一把按住她的手,着急的道:“这东西整个天元都找不出三个,这里面有玄机的,你别看他小,可以装很多东西,吃穿用度都可以装。”这么神奇?清歌挑眉,像是感觉到清歌的怀疑,云峥抄起一个圆凳就往玲珑乾坤袋一扔,神奇的事发生了,没见凳子摔坏,也没见那小袋子破裂,果真装进去了。清歌凤眸弯起,惊异的看着那个巴掌大的小袋子,兴奋的道“能装活的吗?”“没装过,不过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好,不如,“你那什么眼神,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片段二:“我说你真的是神兽吗?不会是骗吃骗喝来的吧。”清歌瞥了一眼巴掌大小,毛茸茸的身躯正抱着一直熊掌狂啃的某兽一脸抽搐的询问。某兽自熊掌里抬起头,一脸鄙视,“本兽如此有气质你都看不出来,眼睛长在屁眼上了吧”某歌环视了一眼满地的兽宠骨头,还有火上正靠着的蛇肉,额上青筋直蹦,“复杂的五官都掩饰不了你朴素的气质”某兽癫狂了......片段三:“凤姐,快看我新收的小弟,一共十三头,我给他们起了个响这个办法好,不如,“你那什么眼神,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亮的名字,叫十三太保!”某兽叫嚣着冲过来,屁股后面跟了一群,品种各异,种类繁多。“噗”某歌一口茶水喷出,一丝不落的落在某兽的头上“哈哈哈,你准备拍隋唐英雄传吗?还十三太保。”某歌不客气的捧腹大笑。本文是1V1强文,男强女强,强强联合,外加无敌兽宠,不喜者慎入。慎入。
  •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大球类的基本技术:足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

    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

    6000年前的巴比伦,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繁华的城市,每个巴比伦人都了解金钱的价值,并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富有。完备的理财原则指导他们致富、储蓄、投资赚钱,他们的收入像汛期的河水一样源源不息,为他们的富有生活提供保障。而这些简易朴实的理财智慧,沿用至今也不显得过时。作者乔治·塞缪尔·克拉森很荣幸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财富运动中,从而完成他们的愿望。而《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更是用许多有趣的故事来更具体地解答读者最关心的问题,鼓励读者增加存款数目,积累财富,在解决个人财务难题等方面给予读者最真切的启发。
  • 错嫁

    错嫁

    “无论今生是贫是富,都要入赘王府。人在世,不背诺啊!”齐博看着一脸悲痛的母亲,想着大着肚子的落雪。他该怎么办?他能怎么办?新婚之夜,郡主。望着齐博好久,才轻轻而又认真地说:“如果她果真怀了你的孩子,那么她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我不介意你这么快就纳妾……”“我没要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