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300000007

第7章 元朝文人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在漠北建国,号大蒙古国。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自中唐以来长达五百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政治开始振兴,版图空前广大,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元朝文化是多样性的,宗教兴盛,佛教和道教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儒家的地位远不及佛道,儒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称呼。元代取消了科举取士,高级官僚阶层基本上世袭垄断,中下层的官僚来源大部分是掾史、书吏。据统计,由吏入仕者占元朝官员总数十分之八以上,所以儒家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很低。元初郑思肖的《大义略序》中提到:“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可见儒的地位是第九等,社会普遍对知识分子不重用,这一切使代表知识分子身份的正统文艺形式(诗歌、古文等)向非正统地位的文艺形式(散曲、杂剧、绘画等)方面转移。元朝堵塞了士子科举进身之路,很多文人画家以卖画为生,文人艺术向民间迈进并与民间艺术相互融合。另外,元朝统治者对宋代文人画的重视也促进了文人画在元朝的成熟发展。元代绘画的成就主要在文人画上,最发达是山水画和花鸟画,花鸟画中最盛行的当数“四君子”题材。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出身宋朝宗室,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1286—1319年他一直为官,历经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荣誉满五朝,名声传四海,被追封为“魏国公”。赵孟頫天资出众,才华横溢,精通音乐、文学,善于鉴赏,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最高。14世纪初期,赵孟頫的书法风靡全国,14世纪30年代以后,镌版刊行印刷采用了易于认读的赵孟頫字体。赵孟頫在绘画上是个全能画家,这在文人画家中是罕见的。他在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等方面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对中国的绘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赵孟頫还提出“书画同法”的理论。《秀石疏林图卷》就是从画法中体现出书法韵味的一幅名作,画后的题画诗,也是传世名句。他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说出了书法和绘画在用笔上、形式美感上的联系。赵孟頫无论在绘画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对元代同期以及后辈绘画起到很大的影响。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原姓陆。黄公望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黄公望做了二十多年的小吏,不但没有升迁,还因官场的牵连而受牢狱之灾,出狱后绝意仕途,出家做全真教的道士。

他学识渊博,行书、楷书皆精,通言律,能诗文,善散曲。他的山水画,构图虽然繁杂,但用笔极为简练,以披麻皴为主,干笔皴擦,层层积叠。《富春山居图》是一幅长达6米多的水墨山水画,表现杭州附近桐庐一带富春江边的景色。画面山峰高耸,连绵起伏,虽然山体和丘壑结构复杂,但却井然有序,村居野屋同样疏落有致。天气清明,江水开阔而平静,有垂钓者放舟江中,点缀出远离俗尘的自在。这幅画看似描写富山江边的景色,实则画出了黄公望心中的世外桃源。黄公望这幅纸本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超过了他的绢本山水画,这幅画是心技合一的高水准之作,被后世人争相收藏。黄公望有一部关于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的笔记性著作《写山水诀》,指出:“作画大都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作为道士的黄公望在修真中,体现出人品即画品。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他家是嘉兴望族,先人做过南宋转运使和水军官员。入元后,吴家就只经商,不做官,靠航海贸易来发家致富,被称为“大船吴”。他因家庭富裕不用靠卖画为生,又因不做官,可以一心一意探索自己的艺术境界。他信奉全真教,只与黄公望、王蒙等少数几人有交往,到明代时声名鹊起,被列为“元四家”之一。他能诗能词,能书能画,在画上自己作诗作词。他的画运用湿笔,行笔迅速,痛快淋漓,以草书入画,诗书画结合是他的一大特色。他还画竹,用笔近草书。代表作《渔父图》中的山体呈“S”形,由远而近,树木高耸,近处湖水荡处有一扁舟,乃是隐者垂钓,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精神乐园,形象地体现了他题《三望父词》中的意境:“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今江苏)人。同父异母的兄长倪昭奎照顾倪瓒,还给倪瓒聘请教师。倪昭奎是全真教的道官,他慷慨投资建造寺观,在道教中有显著的地位。他学养渊博,又善处事理家,使30岁之前的倪瓒不问世事,专心读书作画。倪瓒的画如其人,画面干净,超尘绝俗,让人产生一种清冷戚然之感。构图一般都是三段式:近景是一小土丘,几株杂树生长其上;中间一片空白,表示开阔的水面;远景是一群低矮的山峰,代表的是对岸。这种三段式构图成为他的绘画标志,空旷简洁,是太湖流域的典型景色。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涨落之差很大,有大顺,有大逆,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这位文人画艺术家内心高洁之境。他的画更是后世文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典范性作品。

王蒙(?—1385),字叔明,吴兴人,是赵孟頫的外孙。他的画艺开始由赵孟頫传授,后得黄公望指教,又与倪瓒等切磋技艺,但却自成一体。他的画是全景或构图,构图和用笔都以繁密取胜,与倪瓒的“疏”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深山老林、流泉飞瀑,是隐士居住之地。画面里,山与山相叠相显,林与林相掩相生,层次密集,山重水复,技法上具有个人特点——解索皴和牛毛皴。《青卞隐居图》描绘的是位于浙江吴兴西北的青卞山,是王蒙的表兄赵麟的隐居之地。这幅画构图繁密而层次分明,满而不臃,密而不闷,用多种方法表现江南溪山林木的苍郁繁茂和湿润感。明代董其昌在此画的诗塘上题云:“天下第一王叔明”,《青卞隐居图》代表了王蒙的最高水平。

总之,元朝社会统治者实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这种特定的环境是隐逸思想出现的外在条件。更多的文人归隐山林,避世离俗,有少数文人画家走的是“官隐”之路。文人们的隐逸心理表现在绘画上就注重达意,加之赵孟頫“以书入画”的主张,使文人画进一步走上了书法化、写意化的道路。

同类推荐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热门推荐
  • 我爱你,那么多

    我爱你,那么多

    17岁时,他一个不小心把她最爱的仓鼠给喂撑死了,她吵他,恼他,打他,骂他。不理他。就差没拿把刀驾到他脖子上了。26岁那年,他又把她重新喂养的小仓鼠给压死了,他真的不知道那堆毛茸茸的东西是她的小仓鼠,知道的话,给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这次,她不哭,不闹,不打,不骂,傅以霖却觉得天要塌了。
  • 弃妃冷魅:独霸帝王宠

    弃妃冷魅:独霸帝王宠

    祈敛玉,普普通通千金小姐一枚,小时拜师学艺,会毒术,第一次嫁人只因为她是宰相的女儿,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便受了冷落;第二次又为了公主和自己师弟能顺利在一起,不得不嫁人拉关系,可是却被一把大火终结了一切……终于经历了风风雨雨才找到那个对的人,殊不知他却陪着她经历了两朝颠覆,默默在背后支持她,只是没想到这么一个爱自己的人却还要被另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背后刺了一剑......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三言二拍精编(1册)

    三言二拍精编(1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 逃爱太子妃

    逃爱太子妃

    --每个人都在守候着自己的那份幸福----但是太多的人----只猜到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耗子赖上小仙女:痴心绝对

    耗子赖上小仙女:痴心绝对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五百年的修炼只为再睹仙姿,五百年来我日夜守候在紫梦湖畔,却意外得知被我咬到的小仙女被贬人间……我到人间寻找小仙女,她就早已被我烙下终于找到了我的小仙女。五百年前一咬定情,五百年后我要以融化你寂寞的仙魂……
  • 傲妃选夫

    傲妃选夫

    她,心如尘,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杀手‘魅影’,果断狠绝,却抵不过心爱之人的算计被炸得灰飞烟灭。她,安平燕,镇国将军之嫡女,东朝国寒王之正妃,骄横跋扈,陷害寒王心仪之怀孕侧妃落水从此香消玉殒。当现代杀手心如尘意外重生古代寒王妃,那又将如何?她傲然怒天:绝情绝爱,我命由我不由天!片段一:“签字!”心如尘看着冷酷阴沉的寒王,丝毫不在意书房中惊鹜好奇的众人,傲然无畏。“休书?”寒王浑身冷冽,握紧拳头重重向书桌拍去,书桌瞬间坍塌,咬牙切齿:“你以为你逃得出本王的手掌心么?”拿起另一份休书,心如尘衣袖一甩,头也不回绝然离开。片段二:“活?死?”心如尘看着眼前伤痕累累,气若游丝的黑衣男子,无动于衷。“活!”男子寒冷如冰,倔强屹立:“我命由你!你生,我生;你死,我死!”纵身飞跃,心如尘得一誓死追随者。片段三:“酬劳!”心如尘看着淡雅出尘的绝色男子,平静无波。“卖身?”谪仙男子玉手一挥,银票顿时化为份末,冷声自嘲:“我的清白就值这点?”扔下一张万两银票,心如尘嗤之以鼻。片段四:“战?合?”心如尘看着邪魅腹黑的邻国太子,谌若战神。“战!”邻国太子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你做我女人!”利剑出鞘,心如尘血洗邻国。片段五:。。。。。傲妃现,天下乱,英雄美人,谁与争锋?推荐奈奈的新文:《无心妃》推荐奈奈的完结文:《邪女惑心》《冷情王爷御八夫》《落怀翘妻》【好友文文链接】(穿越时空之女王陛下)(霸妻坐拥之夫)(黑腹庶女)(猎夫)女主:心如尘(安平燕)由亲亲妖娆月魔领养;美男一:夜无心(血冥宫主)由亲亲月儿领养;美男二:康文骥(碧泉山庄庄主)由亲亲刘千绮领养;美男三:江逸枫(武林盟主)由亲亲清澈明醒领养;美男四:东方霖(东朝国太子)由亲亲欣ran林辉琪同养;美男五:华清(绝色神医)由亲亲朴小冉领养;美男六:西陵凯泽(西夏国太子)由亲亲momolong领养;美男七:阎离尧(武林世家当家)由亲亲greenshine123领养;美男八:张含冰(御林军首领)由亲亲浅唱你的好领养;美男九:北门君浩(北夕国太子)美男十: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