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900000003

第3章 《诗经》的收集与流传

(一)振木采诗

《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包括公元前11世纪(或更早)至公元前6世纪,即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它产生的地区,东临渤海,西至六盘山,北起滹沱河,南到江汉流域,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的大部。

这些上下五百年、纵横数千里的作品是怎样搜集、汇总成册的呢?先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古代有采诗说。

汉代的历史学家提出关于周代时有“采诗”制度的说法。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述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就是说,每当春天来到的时候,集居的人群散到田间去劳作,这时就有叫做“行人”的采诗官,敲着木铎(以木为舌的铃)在路上巡游,把民间传唱的歌谣采集起来,然后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师(乐官之长),太师配好音律,演唱给天子听,让天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另外,同书《艺文志》中还记述说,古代设置采诗官采集诗歌,目的是出于“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代记载“采诗”之说的还见于何休的《公羊传》注:“五谷毕入,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从夜绩。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公羊注疏》卷十六)关于“采诗”和“采诗”的目的,与班固《汉书》记载大致相同,惟说“采诗”者是男女年老无子的人,而不是“行人”,或者方式不止一种。这些虽然出于汉代人的记述,可能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由官府来主持采诗工作,靠一己之力来完成这样一部时代绵长、地域广阔的诗集采集工作,恐怕是不可能的。

至于当时统治者采诗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广收这些民间诗歌?除了要考察人民的动向,了解施政的得失,以利于他们的统治以外,大约还有搜集乐章的需要。我们知道,周王朝是很重视所谓“礼乐”的。按照当时制度,举凡在一切祭祖、朝会、征伐、狩猎、宴庆等场合,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举行各类仪式、礼节的时候,就要配合演奏乐章。所以,当时朝廷,专门设有乐宫“太师”等,乐宫的职务就是专门负责编制和教演各种乐曲,供上述各个场合使用。可以想见,当时乐官们在编制乐章时,除了自己创制以外,一定还要利用或参考许多民间唱词和乐调,这样收集流传的一些民间乐歌作品,也会是他们经常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当然,这是指《诗经》中的那些流传于各地的民谣俗曲说的。

(二)献诗

《诗经》中还有很多颂诗和贵族文人所作的政治讽谏诗,是如何得来的呢?即通过所谓“献诗”的渠道,而汇聚到当时朝廷中来的。

献诗说认为古代天子为了考查时政,命诸侯百官献诗。宋朱熹在《诗集传·〈国风〉注》中认为“风”诗是诸侯采来作为贡物献给天子,天子得到后就拿给受乐官看,通过这些诗来考察民风的好坏,以此来了解政治的得失。采诗与献诗,目的是一致的。根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王朝是有让公卿列士即贵族官员和文人献诗的制度。所谓“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替(盲艺人)献曲,史(史官)献书”,我们从《诗经》中的一些作品看,“献诗”的事也是确实存在的。如《大雅·民劳》:“王(指周厉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小雅·节南山》:“家父(周幽王时大夫)作诵,以究王讻。”《大雅·崧高》:“吉甫(即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作诵,其诗孔硕”等,说明公卿列士献讽谏诗或歌颂诗的事是存在的。

(三)孔子删诗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升格为国定经典。全书共有诗歌三百零五篇,由“风”“雅”和“颂”三个部分组成,编排井然有序。但是,究竟由谁将这些诗歌编纂整理成书的呢?迄今仍存在种种不同的说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删诗说。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都认为是由孔子选定《诗经》篇目的。于是,提出了孔子删诗的观点。主张这种说法的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汉代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司马迁所依据的材料自然比后人要多,也更加可靠。我们怎么能不相信汉代的司马迁,而相信唐宋以后的说法呢?

第二,古代大小国家有一千八百多,一国献一诗,也有一千八百多篇,而现存的“国风”,有的经历一二十个国君才采录一首,可见古诗本来是很多的,根本不止三千。孔子从前人已收录的三千多篇诗中选取三百零五篇编为集子,作为教科书,是可能的。

第三,所谓删诗并不一定全篇都删掉,或者是删掉篇中的某些章节,或者是删掉章节中的某些句子,或者是删掉句中的某些字。我们对照书传中所引的,《诗经》中有全篇未录的,也有录而章句不用的,可见这种情况是与删诗相吻合的。

持不同意见的人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孔子没有删过诗的理由。其主要理由有:

第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周乐,演奏十五“国风”和“雅”“颂”各部分,其中的编排顺序与今天的《诗经》大体相同。而据现存的资料看,孔子当时只有8岁,根本不可能删诗,可见孔子之前就有和今天《诗经》的编次,篇目基本相同的集子。

第二,孔子自己只是说“正乐”,并没有说删诗。虽然当时的诗是配乐的,但诗、乐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诗主要指文字,而乐主要指乐曲。再说孔子返鲁时已经69岁,如果删诗该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之前他一直说“《诗三百》”呢?

第三,《诗经》中有不少“淫诗”,这些不符合孔子礼乐仁政思想的诗,为什么没有删掉?

第四,先秦各种史籍所引的诗,大多数见于今天的《诗经》,不过五十首,这说明《诗》在当时只有三百篇。即使孔子删过诗,由于他在当时只是诸子中的一家,影响不是很大,也不大可能影响到同时期的其他著作,更不可能影响到他以前的著作。

上述两种观点,唇枪舌剑,至今还争论不休。从表面上看,似乎后者证据更有力一些,但我们不能硬扣一二条死材料,而应该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作一些合理的推测。当然问题并不会如此简单,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搞清楚这个问题对研究《诗经》,尤其是研究孔子的思想会有很大帮助的。

(四)太师编纂

在周代,诗的用途很广,除了典礼、娱乐和讽谏等用诗以外,它还经常用在外交场合,用来“赋诗言志”,即作为表达情意、美化辞令的工具。所以《周礼·春官》中又有“大师教六诗”(按《周礼》书中所指即风、赋、比、兴、雅、颂。故“教六诗”,即可以理解为全面讲授《诗经》的意思。另外《毛诗序》又称“六诗”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以乐语教国子”的说法,这就是说,乐官太师在当时还有用诗歌(“乐语”即诗)教国子(贵族子弟)的任务。《诗三百篇》,也可能正是乐官太师为了教授国子而选订的课本。今人朱自清认为,《诗经》的编审权很可能在周王朝的太师之手。他在《经典常谈》中指出,春秋时各国都养了一班乐工,像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要搜集本国乐歌,还要搜集别国乐歌。除了这种搜集来的歌谣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某种特殊场合,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诗、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附带乐谱、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各国的乐工和太师们是搜集、整理《诗经》的功臣,但是要取得编纂整体的统一,就非周王朝的太师莫属。《国语·鲁语下》有“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的记载,正考父是宋国的大夫,献《商颂》于周王朝的太师。今本《诗经》的《商颂》只有五篇,很可能是太师在十二篇基础上删定的。由此看来,《诗经》应当是周王朝的太师编定的。

(五)流传

《诗经》在其产生的同时,就广泛被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成为兴、观、群、怨的工具,曾使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发展到一种极优美、雅致的时代。

战国之时,《诗》亦在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中被作为论证的理论依据,具有崇高地位。

先秦古籍,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楚汉相争的战火之后,散失很多。但《诗经》由于是口头讽诵的诗,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后世所谓的“四家诗”。《鲁诗》是因鲁人申培而得名的,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文帝时立为博士。《齐诗》出于齐人辕固生。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景帝时立为博士。《韩诗》出于燕人韩婴。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文帝时立为博士。《毛诗》是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的。传者为秦汉时鲁人毛亨及汉初赵人毛苌,平帝时曾一度被立为学官。

其中,鲁、齐、韩三家被称“三家诗”。前三家在西汉时代即已立于“学官”,就是由朝廷立为正式学习的科目,《毛诗》出现得较晚,东汉时方立于学官。但《毛诗》一派却后来居上,影响颇大。《毛诗》盛行,鲁、齐、韩三家诗便逐渐衰落,他们所传授的本子也亡佚了。“三家诗”亡佚的情况,大致是这样:“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三国魏,“韩诗”亡于宋。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留传下来的本子。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医鸣惊仙

    医鸣惊仙

    你想卸我的胳膊,我先卸你的胳膊!你想灭我的锐气?我先灭你的威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我的个性!现代生物工程学博士蓝明歌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炼丹,看病,做手术,补经脉,养灵花,逗灵宠,训婴儿,走出了一条上达通天的金丹大道!医鸣惊仙第二部《魔医神女:绝品大小姐》火热连载中
  • 御一魔

    御一魔

    天道无形,无寻,无情,为吾逍遥,喜而欢,怒则杀,随心而已。姬无双,一个绝色无双的少女,却得机缘进入修仙门派,天资不行,背景不行,只为心中执念不断坚持。一朝变故,却让她差点消香玉损。“无双自认并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之事,却招人祸害!天下间的一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何谓好何谓坏!?只在胜负之间,实力之间!”凤凰涅槃,彩蝶破茧,从此锋芒毕露,素手遮天,以吾逍遥,仙挡诛仙,神阻…弑神无双!片段一:“何师兄,人都齐了吧,我看已经没有人会再上来了。”一名身穿青色长袍的男子朝身边身穿蓝衣的青年说道:“该来的都来了,那些天资不行的,就算想上来也上不来。”被唤作何师兄的青年却面色复杂的看着山下,目光似乎可以穿透重重迷雾定格在某处般,看到一副让他往后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画面,一名十三四岁的女子,不顾生死,手脚皆是鲜血,眼瞳已经几乎散乱却又透露着无比的信念,一点点的让上攀爬着。片段二:地凰星。当姬无双再临这颗她出生的星球,一身飘然青衣,绝美面庞清冷,脚踏虚空,犹履平地般的逍遥姿态,每行小小一步,虚空就似被浓缩般,就已经是千万米之外。地面上,凡人皆不由跪地,一脸诚恳膜拜,已成地凰星第一修真大派的‘逍遥门’众弟子同样跪地,满脸狂热敬畏,高呼:“见过师祖!”声音震天。姬无双素手一挥,所有人皆被无形的能量托起,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低头看向手腕上的青色丝线,姬无双目光一暖,再看苍天,眼神平淡暗含无尽威能,如此漠视天地,轻声道:“我的道,即是天道,天若要灭,我便灭天。”【本文女主越来越强!结局一对一,绝对精彩!带你进入一个东方神秘仙侠的浩荡世界,爱情,亲情,友情一体,御剑飞行,奇门遁甲,缤纷道法,诡异阵法,等等,尽在眼前!】◆◆◆推荐千澈新文【望门闲妃】◆◆◆推荐猫子的【名门呆女】推荐小时的【一品主母】千澈完结的【残王邪后】
  • 末日光芒

    末日光芒

    旧世界,他不受待见,一无所有。新世界,他万丈光芒!………………………新书《魂剑符》疯狂求收藏和推荐票,朋友们点进去看一看帮咱冲冲榜!!
  • 矜持老公,别惹我!

    矜持老公,别惹我!

    新婚当日,阴差阳错……七个月后,生子,孩子却不是丈夫陆少寒的。产房里,她与丈夫的情人同时生产,丈夫未曾看她一眼,却把情人的孩子给她抚养。他们撒下弥天大谎,她伪装成生了一对龙凤胎。她如履薄冰,坚守着婚姻和家。然五年的努力抵不过苏雅然的归来。“应璃,然然回来了,我们离婚吧,壮壮你带走,他是你和另一个男人的孩子。”陆少寒牵着苏雅然的手,面无表情。那时候,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叫梁韦琛的男人。他冰冷,却唯独对她热情。他冷漠无情,却唯独对她温柔。他不讲情面,却唯独处处维护她……他们都说,他对这个已婚女人着了迷。她离婚,投进他的怀抱。自以为开启了另一扇幸福的大门。方知,原来他就是新婚夜里的陌生男人……他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只为要回儿子。已完结作品:http://m.pgsk.com/a/354499/《奉子成婚,豪门长夫人》http://m.pgsk.com/a/654610/《失心前夫,求宠爱》http://m.pgsk.com/a/409779/《总裁前夫,别乱来》
  • 倾绝天下:千面毒王逆天妃

    倾绝天下:千面毒王逆天妃

    她,魂穿到妖孽丛生的古代。他,面皮撕下一层又一层,亦真亦幻。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他,与之匹敌的她毒术天下,看小狐狸般的毒妃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她如何斗妖夫,以正妻威。待到她与他携手天下,应验三生三世的预言,看她如何抗天命,与他倾绝天下。
  • 别惹草包傻妃

    别惹草包傻妃

    她赫赫有名的佣兵首领,竟然穿越到一个13岁的傻子皇妃身上,克死皇帝夫君之后,竟被赏赐给亡夫的白痴皇儿做正宫!没想到小夫君色胆包天,洞房花烛夜前夕,就要她侍寝!“小楚楚,我可是你名义上的娘亲!”她眸光一冷,杀意腾腾。“很快,你就会是我名副其实的妻子!”小夫君司马楚邪魅一笑,近得她身前,在她脖子上烙下属于他的印记……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夫君不嫌

    夫君不嫌

    她!在参加完心上人的婚礼回家就遇到车祸.在死后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她师傅的怪老头.原来!她是下凡应劫的女神,却因为师傅(也就是这个怪老头)的失误搞错了地方.她要去的地方是个叫蓝凤的女尊国家.蓝羽蝶---女主!因为有着前世的记忆以及被神秘老头赐与的力量,从小就展现出超越凡人的能力,个性有点冷.是下任女王继承者。林墨痕---女主的师兄.同为黄舒源的徒弟.背负灭门血仇,平时寡言少语对待女主一心一意!萧影魔---魔宫的宫主.是个妖精.最擅长的就是媚惑人心.见到他的人无不被他绝美的容貌所吸引.可独独蓝羽蝶不受他的影响.就为这一直纠缠蓝羽碟直至爱上了女主一发不可收拾。梦语轩---丞相的儿子.一个小正太!.也是个被宠坏的男人.长大后第一次出门就遭恶女调戏,正好被出门的蓝羽蝶撞见救了他.自那以后就对女主倾了心.晨曦---女皇专门为蓝羽蝶培养的暗卫首领.除了蓝羽蝶对什么事都默不关心.是个非常冷酷的帅哥!上官莫冥---唯一的男武林盟主!女主在出游的时候正好遇见被人追杀倒在路边的他,便顺手救了.在相处的过程中对女主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此男腹黑攻于心计!灵忆祁---蓝凤国国师继承人.有着妖艳的蓝发与妖异的紫眸。天生具有十分强大的灵力,虽然外表妖艳,其实单纯如纸。与女主相遇在册封太女的大典上,是女主最信任的人。这可是莹蝶自己的群哦!104489793新潮读者群2【作者读者都可加】莹蝶期待和欢迎你们的加入.推莹蝶自己的文文啦!《色惑》好友的文文:《御雷》《姐姐老婆好狂野》《冷情王爷嚣张妃》《夫君七个不能少》《相公有喜了》《妖姬媚人》《梅颜纷妃》《妖是落下的仙》《公子如玉》《夫君很抢手》《相公一个两个排过来》《冷情宅女亦多情》《拐个太父当夫君》《荣耀三国路》《嫁个将军好过年》《将军有女许给谁》《古怪精灵到古代》《肥婆休想逃》
  •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周围人的偏见,我们无需自卑,唯一能做的就足改变自己,不认命。志气决定前途,更不必掩饰,胆量成就事业。”年轻时是穷人,不代表将来还是穷人。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三流角色,穷不是罪过,人这一辈子就该活出个人样。老话讲得好:“穷不过三代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帮你揭秘身体奥秘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帮你揭秘身体奥秘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