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400000006

第6章 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2)

该卷为董其昌74岁时书,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是韵、法、意结合巧妙的佳构。用笔圆润精妙,筋骨内含,似得苏轼书法之妙。温醇厚重之中饶具含蓄空灵之意,体现出以少胜多、以有限把握无限的文化心理。

结字略微右倾,重心上移,平淡中见奇秀。全文书于乌丝栏界格内,字距密、行距疏,与平淡率真的书风相和谐。为破平淡,书体上行、楷、草相杂,既有繁简之变,又有节奏之变。卷末另有行书自作五言诗一首,虽与前卷书于同一年,书风上差别却很大。前者多见苏轼和米芾笔意,后者则多与赵孟頫相合,用笔多侧锋,方圆兼施,爽利多变处颇有米芾“八面出锋”的意味。

《东方朔答客难》一文是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强国治本之策,因终不见用而著。董书此文明显有以古托志之自喻意蕴。此卷曾经为清宫收藏,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偷运出宫,携至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后,辗转归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论画册》,纸本,共162行,每行8字,凡20幅,每幅均26.8×30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读此作,一股楚楚动人的风神气韵扑面而来,这种风神只属于董其昌,清淡空灵,无人可比。但这种个性又不是只属于他自己,而是渊源有自,从传统中化出。其平和简静处似王羲之,萧散有致处似杨凝式,姿媚秀逸处似赵孟頫。囊括众美,裁成一相,让人不得不佩服董氏的过人才情。

作者在卷首这样写道:“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这和唐张怀瓘的“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不谋而合,董其昌不愧是理论和实践兼善的“深识书者”。我们观此作,也有如对佳人的感觉,娴雅、清秀、妍美,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此作笔精墨妙,而无“作意”,和同样是学王羲之的赵孟頫、文征明相比,董没有走向平庸和流俗,笔端展现的始终是古典的、贵族式的审美意识和高妙的笔墨技巧,以及由此而营造的超凡脱俗的神妙之境。

(三)草书(行草书)

《草书手札》,现藏于美国宝蒙堂。

释文为:

“杨宫兄见顾,语及长老世讲事,已有兄意矣。忆得长老入山相托在我二老,今当索吉帖为定。惟兄翁作字致宫兄,望足下、云老书附纳。刘所示已非时,不复录。弟其昌顿首。”

手札最能体现书者的个性神采,意不在书而妙造自然。表现的不只是技巧,而更是一种类似庖丁解牛的神运境界,闪耀着格外动人的光彩。

此作通篇逸笔草草,轻松自如,长短参差错落,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字字珠圆玉润,如水银泻地,流走自如,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轻松自信的书写状态,不经意间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草书五言诗扇面》,15.5×47.7厘米,年代不详,荣宝斋藏。

释文为: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此帧扇面用笔娴熟激越,风格起伏跌宕,为其作品中较少见者。用纸为不吸墨的熟纸,又有折痕,写好实为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故能从容写来,驾轻就熟,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有如流金出冶,随范铸形,有自然天成之妙。落款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能看出有杨凝式“神仙起居法”之意。

《松江志》说董其昌:“临摹真迹,至忘寝食。”董氏天资聪颖,深谙书道画理,又勤勉好学,故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得此大成,绝非偶然。

《癸卯临杂书册》纸本,共44页,1603年作,日本私人藏。

董其昌极重视临摹,他认为:“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坠恶道。”(《容台别集》卷二)在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中,仿临之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来说,既然是仿临,就应该以临得像为目的,但董其昌不这样认为,他主张临古应如“苏子瞻自谓,悬帖壁间观之,所取得其大意”。(引文同上)他又具体指出:“临帖如骤遇路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引文同上)董氏临摹从不机械地照猫画虎,而是加以分析取舍、遗貌取神,化古为我。对此他还提出“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著名论断,即先做到与古人合,才可能溯源而上,才有可能成为高超技巧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再与古人离,变他神为我神。这种方法模糊了临摹和创作的界限,使临摹和创作可以自由转换,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在其如苦行僧般孜孜不倦地临仿过程中,吸取了前人的精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大彻大悟,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书法上的真如本性之境。

本卷所收临作包括钟繇、“二王”、颜真卿、徐浩、怀素、柳公权、苏东坡、米芾诸家,均在似与不似之间,与一般意义上的临作绝不相同,这离合之间体现的正是董其昌本身的审美意趣与气息格调,不管内容为何,一看书法便知是董其昌的风格、意境。这些临作,并非写实的临摹,而是以“吾家法”书之的意临,即不为原帖所笼罩,助以神气,写己之心。这种仿临式的创造,体现了他不愿为书家奴,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绝诗》,草书立轴,纸本,143.5×35厘米,1631年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为:

“水北原南野草新,雪融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知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其昌”

董其昌书此作时已77岁,官至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正是位高权重,春风得意之时,也是其书艺上的丰收期,为其晚年难得之佳作。

董其昌的草书主要取法自王羲之和唐之张旭、怀素,此作主要以怀素为本。但相较怀素的笔力精绝及宏大气魄,董书要显得悠游自在许多,有微风轻拂、云舒云卷之意象。

此作线条细劲圆浑,起笔直起直落,行笔纯以中锋顺势写来,字里行间气势连贯,有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在盘旋勾连的线条中得其俊骨,在迅霆飞电的运动中得其静闲,一派平和超然的文雅之气。结字则大小相杂、扶老携幼、奇正相生,一派天机。墨色上浓淡巧施,独得秀润之致,一洗狂怪怒张、龙飞凤舞之俗态。落款只署“其昌”二字穷款,大面积的留白增加了疏密和轻重的对比,通篇看起来赏心悦目,令人不禁生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遐想。

《紫茄诗》,行草书长卷,纸本,24.5×414厘米,私人收藏。

该作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距董其昌辞世还有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当时他已是82岁高龄,确乎人书俱老,故弥足珍贵。

董书讲“士气”,入禅理,尚韵重意,不斤斤计较点画间的得失,倾心于萧散古淡意趣的追寻。这样的追求既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又有禅学和老庄思想的影响。他一生术执著于艺,后半生过着半官半隐的“游于艺”的生活,特别推重诸葛亮、陶渊明、杨凝式、苏东坡等高人雅士,向往超然尘外的生活,发而为书自然清淡雅逸、不同流俗。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焉,谈何容易?”若想真正理解并把握董书,当知其苦苦追寻者为何,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学得皮毛。

此作自然天成,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从线条看圆润遒劲,脱去锋芒,消尽火气,含蓄自然,不使一笔实而笔笔刚健。其中大量的渴笔尤见功力之精湛,非但不显浮躁,反觉千钧之力奔赴笔底,更增加了苍劲醇厚的意蕴。结构以欹为正,不求新尚奇,寓变化于简淡之中,进入“复归平正”之化境。疏朗宽阔的章法安排更增添了一种恬淡平和的气息。

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靡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臻斯境者,董思翁尚须暮年,而可易言之耶?”论者多以为董书优点在“秀”,病处在“嫩”,此作则“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无轻弱浮薄之弊,得老成持重之态,实属不易。清梁同书《频萝庵书画跋·跋陶氏所藏董文敏墨迹》评价董书云:“思翁晚年一洗姿媚,以唐法行晋人意,遒逸之致,如老树着花。江村所谓初看不佳,愈观愈妙者,吾于此书亦云然。”对董其昌晚年的书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若想获得艺术上的大自由、大自在,必须以牺牲本性之自由为代价。董其昌一直坚持博采众长,极虑专精,这是他获取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书法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心不厌精,手不厌熟,进而心手相应,人书合一,才会得到自由驾驭这种技术乃至创新这种技术的快乐。

《书杜甫诗》,行草书长卷,绢本,31×310厘米,现藏于江苏昆仑堂美术馆。

通篇挥洒自如,酣畅痛快,理性中见激情,平淡中见绚烂。那无穷的韵味有如余音绕梁,令人玩味不尽。该卷用笔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既虚灵又力透纸背,不使一笔实而笔笔刚健。纵横捭阖,笔尽而势不尽,千变万化而气完神足。

结字上以紧密纵长为主,不故作夸张,不失其一贯的秀逸典雅。偶有长画纵笔而下,奇宕潇洒。董其昌作字十分注意正和奇的关系,他尝言:“作书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王大令(王献之)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右军(王羲之)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位置不当平匀,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画禅室随笔》卷一)该作结字就是遵循了他所说的有收有放、长短错综、疏密相间,故无平匀、平庸之感,而是似奇反正,妙不可言。他曾批评赵孟頫的字一味做正局,“因熟得俗态”,不能入晋唐门室,自己的字则“因生得秀色”,这是一种纯熟后的生拙感,胜赵在格调上。

章法上,纵有行,横无列,“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由于字距紧行距松,在凸显每行纵向贯气的同时,又增添了疏朗、平和、恬淡的气息。

总之,此作动静相生,虚实相应。既有动态之美,让人一见倾心,又有静态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试墨帖》,行草书长卷,凡三十六行,现藏于江苏昆仑堂美术馆。

此卷脱胎于怀素《自序帖》,但较之怀素式的“满壁纵横千万字”要显得自然妩媚许多,可谓狂而不野,草而不乱,与他主张的“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艺术观相吻合。

细品其用笔多为提飞,以提为按,中锋行笔虚行,似不用力,实则力在其中。作者善于把握节奏,时缓时急,缓中有急,回味绵长。线条细劲飞动,圆转虚灵,轻健静雅,常作数字相连,上下连绵,流畅生辉。结构因势成形,变幻多端,有若龙蛇云雾,飞动于指间腕底。通过强烈的大小、收放、疏密、正奇、断连的对比,表现出作者激荡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布局上虚实相生,浑然一体,看似无意安排,实则富有巧思,自由挥洒的背后是多年的苦心经营。墨色上秀润华滋,淡雅脱俗,配以空灵飘逸的线条,弥漫着一片潜在的生意,孕育着一种淡淡的禅意。

董书重书卷气,一生践行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即使是重气势狂放的行草书,也表现出他一以贯之的疏放闲散情致,字里行间氤氲着浓郁的书香,每每令观者神怡心畅,为之陶醉不已。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爆笑追妻:娘子逃跑一百次

    爆笑追妻:娘子逃跑一百次

    (田园生活、战场厮杀、宫廷内斗,女主角玩转古王朝)好不容易和男神约会一次,莫名的赶上了穿越,没有狠毒的嫡姐庶妹后娘,只有极品帅哥接踵而至,按说应该过得无比滋润才对。可是谁能告诉她:传说中的英雄救美让她给赶上了,为什么她的英雄不怜香惜玉?明明前主给自己留下了花不完的钞票,还没捂热就进了别人的腰包,难道只能乞讨?好不容易遇见酷似男神的公子,许诺带她游山玩水、吃遍天下时,一头醒来却成了腹黑少爷的丫鬟!荣嫣然仰天长叹:此穿越岂一个“衰”字了得!全文完,欢迎支持新文《天后,BOSS来了》
  • 转身说爱你

    转身说爱你

    生活中,有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些奇遇。而当我遇见她,一切,似乎都开始转变……一个转身,一个微笑……然后,一辈子……
  • 豪门99天:你情我愿

    豪门99天:你情我愿

    做女人不易,做秦二的妻更不易,要打得小三,K得坏人,装得幸福。漫漫婚姻路,新婚数月,她成了A市众所丈夫抛弃婆婆嫌弃众所皆知的妒妇,只是……为何,在三儿与心上人挨了揍找上门告状时,他立即回身问媳妇“手可打疼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危险关系:丫头,悠着点

    危险关系:丫头,悠着点

    老爸老妈出国旅游将她丢给刚回国的他照顾,谁知道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家里专门欺负她,将她当女佣使唤,还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将她给那啥了,不仅如此,好友居然拿她当赌注,输给了他,太过份了,她要奋起,将他狠狠地打回原型!(此文乃校霸独宠拽丫头的孩子篇,很友爱哦)
  • 间谍先生:复仇者

    间谍先生:复仇者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95年,一名美国青年在塞尔维亚惨遭杀害,凶手神秘消失,却仍让人谈虎色变。6年后,凶手出现。死者家属重金寻找“复仇者”,必须活捉凶手。“复仇者”为别人复仇,也为自己复仇。然而,复仇计划在一开始就被泄露。身份神秘的凶手,不仅早已获得政治庇护,就连美国情报机构,也全都是他的人。“复仇者”单枪匹马,一步步逼近目标,却发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