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100000008

第8章 幸福的人生(1)

悟思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在 繁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以追求金钱的多寡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并认为只要有钱就会获得幸福。但是,生活告诉我们:有钱未必是幸福,无钱未必不幸福。

幸福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幸福来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满足,以及对于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而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穷有穷的幸福,富有富的幸福。正所谓“随富随贫且 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穷的幸福就是知足常乐,富的幸福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钱的人并不一定都幸福。因为金钱虽然可以买到胭脂、花粉,可是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到鱼肉,可是买不到食欲 ;金钱可以买到床铺,可是买不到睡眠;金钱可以买到书,可是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酒肉朋友,可是买不到患难之交。当然也买不到人们最为渴望的幸福。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呢?佛陀说,我们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

众生由于“三毒”障碍甚深,不是为贪欲所绑架,就是被功名利禄所诱惑,产生种种无名烦恼,内心无法清净。佛法就是智慧,叫人获得自在,终至解脱。首先,佛法教给我们随喜功德,懂得随喜功德 ,懂得成人之善,成人之美。看到人家做好事,我们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我们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这就是随喜。

其次,佛陀告诫人们要常施布施,因为布施是对治贪欲的最好方法,也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慷慨。一个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布施不一定是钱财,对饥饿 者施予食物,对贫困者施予金钱、衣物、知识、技术、时间、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布施。专心聆听和祝福朋友是一种布施;不杀生,同时对那些生命垂危的众生伸出援手也是一种布施。

佛教告诫人们,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慈悲,即爱。把牺牲当做享受,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路中就会活得很快乐。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 惹祸伤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有的人只晓得接受,不懂得施舍。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是当接受的时候接受,当施舍的时候施舍;能给得起,也能受得起。要经常赞扬人家的优点,不要成天说人家的缺点。当人家有困难的时候, 我们要诚心去帮助他们。要把人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一些,尽可能去帮助他,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不等于物质财富的拥有

不能从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定论

真正的财富

在于内心世界的宽广、豁达与包容

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心

以慈悲心对待众生

由衷地为社会、族群,乃至整个世界

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圣严法师《人间世》

播下善良的种子,将有幸福的收获

秋天,水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大地洋溢着一片欢乐。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气,他大怒道:“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 天的收获,你为什么不学我们呢?”

“长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气地回答。

“你是农夫么?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哪里呀?”

“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撒下八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农人听了,明白 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饭菜供养佛陀。

他说道:“佛陀,请接受我的供养吧!你已经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种子,我将有幸福的收获。”

——佛教故事

一天晚上,小偷来到良宽禅师的茅屋行窃,结果没发现一件值钱的东西。正在小偷东找西找的时候,禅师从外面回来,撞了个正着。

禅师和气地对小偷说:“你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归。我就把我身上的这件衣服送给你吧。”

说完,他就脱下衣服,交给小偷。小偷不知所措,只得灰溜溜地拿着衣服走了。

天亮时,禅师发现那件衣服被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茅屋前的石台上。原来,小偷半夜里又把衣服给送回来了。

其实,禅师送给小偷的不是衣服,而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心念。正是这种善念感化了小偷的良知。

──禅宗公案

仁爱慈和

经云:“佛口所生子。”父母所生的是肉体,是父精母血结成的身体,是不清净身。而佛陀也会生子,他用什么生呢?是用口生,《法华经》中云:“佛口所生子。”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都自称为佛子 ,也就是佛从口生出的法身之子,法身是什么呢?

父母所生给我们的是四大假合的身体,有时限,有生、有并有老、有死;而佛陀所生给我们的法身是清净的,无生无死、无老无病,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精神力量不分老幼,老人有丰富的爱心,孩童也有充足的爱心。古人言:“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出来就有这份善心爱念,这也是我们的良知。佛生子是从他口中说出道理,来启发我们的良知, 如此我们的良心及良知善念才能够发挥出来,这就是:“佛口所生子”——清净法性身。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大爱。把牺牲当做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很有意义。

佛陀的教育是要转换我们的心念,把贪念转为知足,把知足的心念化作慈悲;不但自我满足,而且还要发挥“把慈悲给予别人”的那份爱心。

把气愤的心境转换为柔和,再转换为爱,所以不发脾气就能保持柔和的心、培养爱心。如此,这个世间就会很完美。

佛陀还教育我们要把痴迷转为智慧,去掉私爱换成大爱,这就是菩萨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成为菩萨,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光明清净的世界,也就不会有天灾人祸发生了。

──证严法师《静思、智慧、爱》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做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路中就会活得很快乐。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祸伤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 亏,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把气愤的心境转换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间将愈益完美。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份虔诚的爱心。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 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做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自己相近者,就当做兄弟姊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做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洁 、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爱,绝不能夹杂着烦恼,因为有烦恼就会有污染。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会有烦恼。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就是那份无形、无染而无求的爱。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心。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 则苦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

爱——这件东西在人心中常觉得奇缺,常觉得饥饿难饱足,像饿鬼一样。人在爱欲中,是永远没办法满足的。

——证严法师《心灵之窗》

布施是获得幸福的秘密

昔舍卫国。波斯匿王。作是言曰。须达长者。尚能劝化一切人民。作诸福业。我今亦当为众生故。教导乞索。令其得福。于是行化。处处乞索。时有一人。贫穷多乏。唯有一毯。即便持施波斯匿王。王 得之已。转以奉佛。其后贫人。命终生天。感佛大恩。而来供养。佛为说法。获须陀洌比丘问言。昔作何业。生于彼天。佛言。在人中时。值王劝化。即以白之。而布施之。乘此善因。今得生天。遂于 我所。闻法证果。

──《杂宝藏经·卷七》

【略译】

舍卫城中,有一位虔诚且富有的须达长者,为了祈请佛陀至国内弘法,让国人也能聆听佛陀的开示,以诚心感动祇陀太子,共同捐献园林,建造精舍、僧房,成就“祇树给孤独园”。须达长者了知佛法 真理,不仅广行布施、救济贫困,更劝化大众广修供养,增长福德。

当时,波斯匿王知道须达长者的懿行后,由衷地感动,心想:“须达长者身为一介平民,都能如此行善积福,劝化大众,而我身为一国之君,更应身体力行,教化我的子民,让他们也能广行布施、舍离 悭贪,累积福德。”

于是,波斯匿王到国内各处,广为宣说布施供养不可思议的功德,并向人乞索物品。一天,波斯匿王遇到一位贫穷潦倒的人,这个穷人唯一拥有的财物就是一条布毯。他听了波斯匿王的殷切劝修,深深 有所体悟,于是至诚地将布毯呈给波斯匿王,再由波斯匿王将此布毯转供养佛陀。

后来,穷人寿命已尽,因供养布毯的因缘,投生至天上。天人为了感念佛陀的恩德,特地前来供养佛陀,并且礼拜请法。佛陀法音宣流,天人当下契入法义,证得须陀洹果。众比丘见其因缘殊胜,于是 请示佛陀:“这位天人,以何因缘得生天界?”佛陀说:“他过去生虽贫穷困苦,遇到波斯匿王劝化,仍将仅有的一条布毯供养佛陀,故能以此善因得生天道,种下今日闻法证果的因缘。”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如果企望有所回报,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一个人布施后,而萌起控制受施者或受施团体,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布施不要企望别人的感激。人类是善忘的,但他们 也一定会感激你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企望任何物质回报的:布施者和受施者,同样的不需要为布施而负责任何义务承担。

当一个人在布施时,不仅仅是“身”的行动,“心”和“意”也一起行动。因此带来的是真正的快乐。慷慨和布施将使一个人获得提升。一个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 布施。当一个人在布施时,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够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贪着。布施能生起智慧,布施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因此也成为第一波罗蜜;是佛陀在许多过去世中,寻求圆满觉悟的重要法门之 一。一个人常做布施行,能获得自我的提升和三宝的护持。

人类布施的东西太多了,对饥饿者施与食物,对贫困者施与金钱。衣物、知识、技术、时间、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布施。他可以专心聆听和祝福朋友;他可以不杀生,同时对那些生命垂危的 众生伸出援手;他可以将身体的部分器官施与那些有需要者,如血液、眼角膜、肾脏等器官;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布施。在佛陀觉悟前的许多过去世中,他不但布施部分的身体,有时连生命也 布施出去,这显现了佛陀的慷慨和慈悲。

佛陀真正的无价之宝是他那大慈大悲的佛法。佛法让众生得乐。佛陀最大的布施是佛法上的布施(法施)。法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当一个人以纯净的心接受佛法、实践真理,他就不再有所改变; 他的“心”与“意”获得无比的幸福、宁静和欢愉。实践佛法令残酷者生起慈悲心,令贪婪者变成慷慨,令嗔恚者懂得宽恕,令愚痴者获得智慧。实践佛法不仅于今世获得幸福,在证悟涅槃后,将获得 更大的幸福。

──万一法师《万一法师开示》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有何意义?如仅为了衣食利禄,则人生毫无价值可言。争名夺利必须心毒手辣,造诸众罪,来生更受苦报,人无智慧必走此路。贪心断了即了生死,依金刚经说生命尚可布施, 还贪什么?自杀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为何不牺牲一切,为众生做点事,把这一生的精神体力供献给社会国家,服务人群。先从身见上转,转为妙观察智。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得无欢喜 心,失无惋惜心,无得失之心即了生死,无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现在就干,即与佛菩萨一样。

贫穷布施难,但穷人亦能随修坚固,小小布施能与性相应,即能随顺坚固一切善根。穷人无钱布施,可以出力,对于善举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

培福报通常都讲布施,财施得福,法施得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经中说:“令行种种无量施,以此愿求无上道。”何以行布施能得无上菩提大道?盖布施可以断贪爱。贪爱是烦恼之本,贪心断尽,烦 恼亦断荆

──净空法师《净空法师开示》

不以金钱论贫富

昔佛涅槃后五百十年。有一国王。精进勇猛世所希有。供养六万沙门三月一时。甘香肴膳极世之味。最上座道人博综群籍探古达今得应真。去此国东四百八十里有一国王。供养五百婆罗门。亦尽世之美 。作百种幢幡装校缯彩绵洁金宝杂物。一幢值五百两金。以此伎乐而娱乐之。其有能作此技艺者。便以与之。诸国贫人闻彼国王有此宝物。各各四面云集合五百人。路由精舍。各习技艺欲取彼宝。粮食 乏尽不能得达。便诣上座前求作沙门。上座即观之。乃惟卫佛时贤者家奴客。曾为道人作食饮。又闻法言。从是以来天上人中受福自然。福今始尽法言故存。此等可度。便下须发授以戒法。将入宫食还 大欢喜。师知其意为说此饭不可妄食。人无至诚而食此饭者。当累劫为王作牛马奴婢。五百新学比丘。闻此恐怖励志精进。九十日皆得应真。比丘已得道。欲自说本末。便大走行唤入王门共相扑来。三 毒十二因缘五阴六衰我皆扑之。谁能与我对者。众坐愕然。此何言也。比丘曰吾等本习技艺取彼宝利养。为沙门自至罗汉。三界众邪吾等已扑灭之。蒙大师恩快乐无极。

──《杂譬喻经·卷十》

【略译】

在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的古印度,有一位国王勤修佛法,并且虔诚供养出家众。在他所供养的出家众当中,就有一位得知宿命的阿罗汉圣者。

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国家,该国的国王,也以各种美食供养当时印度的婆罗门修行人。这位国王用金玉珠宝和彩绸流苏,制作了五百支伞形的精致宝幢,极其珍贵华丽,但是却没有人会舞弄这 种宝幢。于是,国王慎重地宣布:凡是有人具有耍舞这种大宝幢的技艺,就要送一支这种珍贵无比的宝幢给他。

当时,许多贫苦百姓们,都听到了这个消息,竞相走告。其中有五百位穷人从各地汇集至一处,共同切磋了舞弄把耍这种宝幢的各种技巧,然后邀约一起出发,要到该国去献艺,以领取价值不菲的宝幢 ,希望从此大富大贵。

当他们一路辛苦地走到半途,盘缠、粮食即将用尽,恐怕无法到达目的地了。其中一位同伴建议说:“听说这附近有一个国王,供养许多的出家人,我们不如先到那里去,假装跟着出家,等吃、住都不 成问题了,再想办法到另外那个国家去赚取宝幢。”大家一致赞同,于是便前往到那位已证阿罗汉的比丘处,要求出家。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霸汉第三卷

    霸汉第三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她不想嫁进豪门,誓要自己当豪门,玩转相国府。在京都横起走路……,饿死鬼穿越,却遇自然灾荒,差点再次饿死。呆萌七小姐看见鸡腿比看见帅哥有兴趣,就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她忽然走了桃花运,太子和亲王都围着她打转
  •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 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例如清代有《国朝干家诗》、民国间有《醒世千家诗》,当代又出现《官厅湖畔千家诗》、《岭南千家诗》 、《外国千家诗》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足见“千家诗”的影响。 《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为“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 在《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 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 轻松快乐地亲近《千家诗》,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千家诗》的魅力,在阅 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傻儿相公

    傻儿相公

    为了救一位母亲,林小晴被汽车撞死了…本以为这样可以去见到自己的母亲了,不想却因此而穿越了时空…为了穿越之后,遇上到跟自己妈妈有九分相似的娘亲,为了她,小晴嫁入了王府却没有想到,原来,她嫁的那个王爷竟然是个傻子…然而,更让她没有想到的,那傻子竟然跟她前世那没心没肺的男友长得一模一样。看着同样的一张脸,让她不由自由把他当成前世的那个人,这……这让她该如何去面对呢?可是,当她慢慢地迷失在他的傻气之中,丢了自己的心之后却发现原来他……**……………………………………………………………………………………………………………………*推荐蓝儿的另一V文《金步摇》:《金步摇》已经加入了五折特价书库一次性订阅全本只需要三块钱左右………………………………………………………………………………………………………………*☆☆★★隆重推出【潇湘十二少】大作★★☆☆蓝大少:【金步摇】颜二少:【丫鬟不出墙】女三少:【妃临天下】云四少:【冷宫弃后】诺五少:【抢孕妈咪】丫六少:【妻上夫下】乐七少:【吃你吃上瘾】彤八少:【王爷,我休了你】然九少:【冷宫囚后】吧十少:【圈养绝色相公】银十一少:【无福消受美男恩】妖十二少:【养个奴隶做老婆】…………………………………………………………………………………………………………………………*
  • 携家带口奔小康

    携家带口奔小康

    悲催女富二代莫名穿越,携傻夫、精娃、萌宝宝,努力奔小康。虽有空间但不敢用,只能小偷小摸,好想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蔓蔓情路

    蔓蔓情路

    上官水儿,丞相的掌上明珠,总爱提问各种的问题,导致身边的人都头痛不已;慕容浩天,先帝最宠爱的儿子,一代冷酷俊王爷;当两个人遇上了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但是,当两人几经波折终成眷属后,才发现不过是阴谋的开始!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悠然庄园:农家有女初长成

    悠然庄园:农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穿越,穿到穷的叮当响的农村,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五岁的弟弟和一间破到不能再破的茅草屋。又接收了一个比她还穷的土匪山寨,做了史上最穷的女寨主。不过,幸好她有无敌空间,不仅带领着家人和山寨脱了困,还练就了一身非凡法术,炼丹制药更是信手拈来。一不小心,就误惹了众美男心。温润如玉的年轻药师对着她道:“我只是太爱你了。”傲娇冷酷的千金公子对着她道:“我只知道,今生非你不可。”颠倒众生的妖孽王爷对着她道:“没有你,我活不了。”······
  • 总裁囚欢

    总裁囚欢

    人前,他是万人景仰的总裁,她是端庄大方的秘书;人后,他是残暴无情的主人,她是羞辱屈服的小奴;他要她血债血还,她未婚夫对他未婚妻做的事情,他都要在她身上加倍的讨回来,否则,她将面临的是世界末日,她无能为力,只能屈服。一次一次的凌辱,一次又一次的屈服,背离了社会道德,纠缠不清的又何止是欲望?她在情欲里种下了爱恨的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他说:“你未婚夫拐走了我的未婚妻,男人对女人做的事情,就是我要对你做的事情,他动我未婚妻一根手指头,我就砍了你双手。”他说:“乖乖的做我的奴隶,别想反抗逃走,否则的话,不仅仅是你的家人,连你未婚夫的家都将夷为平地。”他说:“你的未婚夫让我的未婚妻怀孕了,那么你也得怀孕。”【友情链接】——清风恋飘雪《正室》——暮阳初春《弃妇的誘惑》【推荐自己的作品】——做我皇妃(已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