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100000002

第2章 可贵的人生(1)

悟思

当生命充分发挥出光明、纯洁、高尚、真诚时,它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生命充分发挥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时,它又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有时,影响一个人幸福的,并不是物质的贫乏与丰裕,而 是一个人的心境。如果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纠缠于后悔和遗憾的旧事中,痛苦必然会占据你的整个心灵。回过头来思绪过去,丈量现在,突然明白,生命就是这样,它的很多的不确定,却是在 确定范围内的变化,过去无法改变,未来不好预测,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因此,佛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众生,无一不在六道中轮回,即在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中循环往复。如果堕落畜生道、地狱道那又是何等的痛苦。所以佛陀要我们珍惜人身,把握人生,因为“人身 难得”,一失人身万劫难。

虽然人身难得,但生命却也最为脆弱,也最容易失去,随时随地都有危险。人的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来死,在什么地方死,谁也确定不了。尤其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汶 川大地震,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也深刻地明白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口气呼出去了,不吸了,就死了;吸进来了,不呼了,就死了。因此佛教常说“人命在呼 吸间”。

因此,对每一个众生而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无法挽回。生命的脆弱,注定了我们永远不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如果你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佛说“放生第一”。放生是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 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作为娑婆世界的人们,其寿命无定,灾难很多,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 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应该要怀揣一颗感恩之心。

纵然人身难得,但比获得人身更为殊胜的是佛法。在六道中唯有人才有机会闻听佛陀的教诲,这是无比稀有之事,众生由于无名烦恼和贪爱习性的浸染,不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贪着物质 的满足、贪恋情欲的享受而失去了最为可贵的快乐。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学习佛法,因为只有听闻、熏修佛法,人们才能增长智慧,离苦得乐,获得身心的解脱,达到永远的快乐。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通过学习佛法,改变我们 的生命,让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终至生命得到彻底的改善。

诸佛世尊要我们珍惜人身,除了要珍惜这个色身外,更要我们利用这个色身好好地从事自利而利他的事业,咸令一切有情众生得大安乐自在。因此,要积极发扬进取的入世情怀,为创造人类的极乐净土 ,为他人、社会、国家有所贡献,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诚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 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生命是什么?

所谓生命,就是活的生。普通叫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名生活,比如食衣住等;衣食等资养人的生活,所以叫做生活,是后来附加上去的,而真正的生活,是对“死”而言的,这才是此处所讲的生。

“命”,平常有命令、命运等的意义。此中所讲的命,是佛典上所说的命根、寿命。普通所讲的生命,不限动物,亦可通于一切植物。佛学上讲的命根、寿命,则单属于动物的有情;有情,虽不限于我 们所能见到的动物,以种种而言,实是动物的一类。普通所讲的生命,连植物也包括在内,一草一木都有死活,当其生活时都有继续不断的生命。命,可以说是一条一条的,如打死一牛或一马,就说害 了一条生命。而此一条命,也正指“一个生活的继续”而言。在这一草一木,也都有生活的继续,所以也各有生命,且是个别一条一条的;此一枝草的命,非彼一枝草的命,牛马草木等这样一条一条的 生命,就是通常生命的意义。有生命的东西,要是给它断掉了,就是死的。如一枝枯草,一具死尸,一粒坏谷,都是没有生命的。枯草虽是死的,但枯干的形体,尚同土块一样存在。因此,科学中说各 种存在的东西,还没有灭亡到空无时,都是有的;死的——无生命的,和有生活相续的,这就是死活相对。死的无生命,活的有生命,亦即所谓生物与非生物;有生活继续的名生物,无生活继续的名非 生物;土石砖瓦名非生物,草木禽兽名为生物。这都是从有生命和无生命上分别的。但佛学上不作如此分类,只作有情与无情的划分,要是有情才有生命。所以从生命的狭义上讲,有情众生——一切动 物——才有生命。有觉知情识才是充足的生命。花草树木不能算是充足的生命。

现在,从一般人所讲的生命说,包括一切动植物,凡有一条生命的东西,便是生物。而生物都有生命的现象,如初有名生,长成名长,由衰而老,由老而死,生长老死为生物必经的过程。在此过程上, 生命各成其种类,各能传种续后,草木都有此种现象,故生物与非生物,大有区别。因为生物都要生长,要维持生命,所以要常吸收养料,以免很快的老死。但生命的个体,到相当期间,一定不免老死 ,所以在生长力充足时,又从个体的生命,传同类的生命,像这种生物性,可以叫它做生命。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书》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所以,生命不仅限于动物,一切植物皆能生长,皆有限期的延续,所以,一切植物皆有生命。人之老死,与植物的枯 死,同样是有生必有死。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植物的生命,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只限于人类的生命。

人类生命的组织,不外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人的生命,是否健康正常,要视乎组织生命的两大元素能否获得平衡发展。如果偏于物质,或偏于精神,人的生命,必然毛病百出,甚至走向死亡边缘。

由精神与物质等五蕴所组成的人类生命,是不断成长,不停的衰老,而终至于死,所以说:有生必有死,但死并不等如生命的完结。而是此一生结束时,又开展另一新的生命。所谓:“此死彼生,彼死 此生”,彼此间似乎互不相关,实际上彼此是继往开来的过程,人的生命物质部分虽然死亡,但精神部分却永恒不死,特别是作为精神主体的八识心王,含藏着人过去所造的业因,引生现世的结果,再 由现世行为形成不可磨灭的业种子,储藏放入识田中,作为引生未来生命的主因,遂成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生命的流传,生生不已。

——文珠法师《文珠法师文集》

生命由因缘而来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中论·观因缘品》

佛教的根本观点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生命也不例外,我们的生命是由因缘而来。因又叫业因,业是梵文译音,它的含义是活动、造 作。比如一粒种子,它是生命的根源。而缘,则是生命生存、延续的外在条件。如果一粒种子没有阳光、水、土壤等外在条件的结合,无论再优良的种子会发芽、生长吗?由此可见,我们这个生命也不 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星云法师《佛教丛书》

要是从法界的众生来讲,推求它本来的究竟性,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人生的体性,没有个别的自性可得。因此,说它有始有终,有一有多,都不可说。并不是有这样的问题而故意的避开不论,它本来就没 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也就根本没有可说。要是从因缘生灭上讲,法界众生都是无始无终,一切无情的事物和一切有情的生命,在因缘离合的变化上流转,无始无终;一切有情的生命,变来变去,总是永 远的相续不断。因此,一切法界诸法,因缘生灭无始无终;一切有情的生命,业果相续,无始无终。一切既是无始无终,也就无所谓起源。佛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上说:“若有说言,三界外别有众生 新起者,即是外道大有经说”。这很可为这种意思的说明。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书》

佛教依据缘起的智慧考察生命现象,提出了三世论,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生命不仅包括了我们的现在,还有着生生不已的过去和未来。我们这一期的人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生 命像流水,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生命又像铁链,一环套着一环。我们现有的生命形式,仅仅是其中一朵浪花、一个环节。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禅语人生

从前,在圆音寺前的横梁上有只蜘蛛,由于每天受到香火和颂经的熏习,佛性大增。某日,佛陀光临圆音寺,看见横梁上的蜘蛛便问:“世间什么是最珍贵的?”蜘蛛回答:“‘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陀点了点头,便离开了。有一天,刮起了大风,将一滴甘露吹到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顿生喜爱。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 陀又来问蜘蛛:“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甘露便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陀说:“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就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于是,蜘蛛投胎为一富 家小姐,名叫蛛儿,婀娜多姿,楚楚动人。某日,蛛儿陪母亲到寺庙上香,正好新科状元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吗?”甘鹿很诧异:“你想 象力未免丰富了点吧。”说罢,便和母亲离开。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这时,佛陀出现了, 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风(长风公主)带到你面前的,最后也是风将他带走的。他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它爱慕 了你三千年,可你却从没低头看过它。”蜘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最珍贵的是现在能把握到的幸福。”

——佛教故事

“若人散乱修,佛说无利益。”当你办公的时候,集中全力办公,因为你要从此获得资生的食粮,若不认真地做也有因果。下班以后,时间是我的,把办公室的事放开,一概不想。换句话说,当修持的 时候,要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地修持;念佛时认真地念佛。一般人纵然没有任何压力,为什么仍然修持不下?因为他的恶业力起现行,不是想东就是想西,不是想南就是想北,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南 辕北辙,一联想就想个没完,放不下,又如何修得成呢?只要半点放不下,连入门都不可能。那么应当怎么办?过去的事情已经消失,不要再回头想它,未来的事还没到,不要做白日梦,最要紧的,牢 牢把握住现在,只有现在才是最真实的。

从前,有个人买了一口锅,用绳穿好,挂在棍上背着,走路时摇来摇去,把绳子摇断了,锅掉到地上打碎了,他连看都不看,头也不回地走了。人家问他:“你的锅打破了,怎么连看都不看呢?”他说 :“已经打破的锅,我看它有什么用呢?”

已经过去的事,千万不要再回忆,想来想去也是一番空;还没到的事情不要幻想,做白日梦干嘛?!最要紧的是牢牢把握住现在,只有现在才是最真实的。现在好好耕耘,未来必有好收获;现在造恶业 ,未来绝对受苦果。要修持,必须放舍得干干净净,一切都不想,高度集中心力好好修持。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开示》

永恒的生命

生命确实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既然不增不减,哪来的定数?你要是以为有个定数,就又打妄想了。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真相大白,你才完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心里夹杂妄想、分别 、执着,就是障碍,障碍我们见道。何谓见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何谓定数、不定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有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幻化的,你要是明白这 个道理,念头就没有了。

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佛家不称“生命”,称“神识”,中国人讲“灵魂”。六道众生随着业力去投胎,舍身受生。佛家讲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也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 。但是这个虚妄,你必须转八识成大圆镜智才能真正了解;没有转八识成四智,你还是免不了堕在妄想、分别、执着之中,只是程度上的浅深差别。由此可知,修行证果确实不容易。对于世出世间一切 法没有执着,才能超越六道;没有分别,就超越十法界;到最后没有妄想,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

佛教我们破妄想、分别、执着,法相宗讲理讲事非常微细,这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手段。你喜欢想,就出很多题目让你想,想到最后你不想想就放下了,这用的是“思尽还原”。习惯用头脑、用思维的人 ,相宗教你拼命去想;不喜欢用脑筋的人,不喜欢想的人,净土宗教你不要想。由此可知,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教学的方法都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一切放下”,这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命虽然是短暂的数十寒暑,但是它的价值却是永恒、无限的。既然如此,应该如何把握这短暂的时间,去创造永恒的生命呢?佛教认为证悟法身,生命 便能永远存在,因为法身尽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无处不在。譬如佛陀虽然已于二千五百多年前进入涅槃,但是他的法身却永留于无尽的时间,遍布在无限的空间里,直到今日,大家仍继承着他的生 命,并且不断地在发挥着,这就是所谓永恒的生命。

——星云法师《佛教丛书》

人身难得,生命可贵

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涅槃经》卷二

盖释迦牟尼佛现身人类中说法,大部分皆从人类而起,在佛书中有两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即言得生为人之不易。以佛法观察人类,确有特殊优胜之点,但得到人身者,亦不一定能闻到佛法 ;如不闻佛法,则不知人生之真价,而一期人生仍是空过!必要闻到佛法,方知无始以来从业受果,一生一生,生生相续,因有善业,方能得到人生,而人生又复无常,假定在人生中为恶为善,或发解 脱心,或发菩提心,则可转受恶趣、善趣,或阿罗汉、辟支佛、以致菩萨及佛之果报。此中闻到佛法,乃知人生意义之深广,而佛法与人生关系之密切,亦可见矣。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故土

    故土

    小说描写了中西结合的新华医院以院长接班人选为中心的改革斗争,以白天明为主角的爱情纠葛,试图以白天明同吴珍的婚姻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表现了改革斗争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具有意味深长的警示作用……
  •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现实太骨感,谁听过灰姑娘是跟王子签了一纸合同才去参加舞会的?王子说:“宴会结束,合同终止。不要以任何名目和借口粘上老子,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吐血啊,王子是甲方,灰姑娘是乙方。
  • 百炼成神

    百炼成神

    炼狱是黑暗的尽头也是生命起初的摇篮,子民已在此安居千年。动荡从寻找天选之人开始,谁是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他的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命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系统是暖男

    系统是暖男

    见过逗人玩的系统吧?见过来报仇的系统吧?见过养成系统吧?见过攻略系统吧?那你见过整天想着和宿主恋爱的系统吗?!系统君:我是个会卖萌,会深情,会认真,会做饭的暖男,姑娘,要来一个吗?
  • 媒人

    媒人

    因为电视曾被称作“最富魅力的大众传播媒体”,这部描写电视人的小说就叫了“媒人”,“拉郎配”也好、“诱嫁”也好,已经不是婚介场所独霸的买卖了。中国电视剧草创初期,呈现出日后必将大大发达的迹象。作为文化圈人,作者以荒诞小说为载体,以离奇夸张的故事来讽刺现实,将娱乐界的丑陋一面集中放大,揭示了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下,电视媒体人苦海沉浮、追逐名利的众生相,以此讽刺现实,以警醒世人,促使社会人和圈内人都反思,呼唤他们回归理性和人生的终极价值。
  • 因为我爱你

    因为我爱你

    少年情怀,初恋的甜蜜和青涩撞到家长的威严施压,少年的抉择是?相恋和单恋,暗恋者的爱情中却有第四个人出现,爱情能否转个弯?友情大过天,大大咧咧的个性,晚熟的少女能否体会到爱情的甜蜜?在最美好的年纪里,他们相遇了,或携手共进,或擦身而过,这一切都是关于青春的美丽回忆,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伤痛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不乖之鬼医七小姐

    嫡女不乖之鬼医七小姐

    一朝穿越,竟是在和亲路上,听说对象是个茹毛饮血的怪物,是个女人都不想嫁。什么?本来就很悲惨了,居然还有强盗来打劫?意思是说,有人连怪物都不让她嫁,半路就想毁了她,让她一生都活在耻辱之中?靠!也不看看她现在是谁,堂堂唐门传人,岂能容人这般赶尽杀绝?[小片段]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有人出高价让某女摸黑诊病。某女摸着“病人”的手:“咦,冰凉?死人?”她不敢置信,摸他胸口,舒了口气:“还好,有心跳。”等她拿脉,没脉博,又疑:“怎么会这样?到底是死还是活?”她去探他鼻息,“病人”猛然一口将她手指咬住,任她胆大都吓得惊呼出声。“女色狼,你摸够没有?”灯亮,却见某男半倚锦绣,笑吟吟。在他周围,起码有不下十人在执烛围观,某女气急,“怎会是你?”“不是我,你以为是谁?情郎?”某男温声道:“现在可不行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对我干下这等事,我只好勉为其难让你来负责,你再想着别人就叫红杏出墙,后果好像会很严重。”某女大怒:“你无赖。明明是你设的计,明明我只是给你看病…”“我就无赖,那又怎样?”某女暴走。【推荐星星的代表作完结文】——《代嫁贵妻》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