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500000003

第3章 随笔文论卷(3)

对于古人来说,点香闻香乃日常功课。曾经读苏东坡在海南所作的《海外集》,里面就常有记载,比如他写深夜睡不着怀念亲人,“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余熏”,就是说夜晚坐得久了,灯芯都暗了,沉香也尽了,但余香缭绕;还有“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和。岂若炷微火,萦烟弱清歌”,则是说富贵人家为显示富丽豪华奢侈,把沉香当成火烛在庭院里烧,何其浪费,不如一小块一小块地点燃,青烟缠绕,清新淡雅。从中也可见在古代,收藏拥有沉香,已成为攀比竞富的标志。据史载,唐代就有“斗香”的习俗,“各携名香,比试优劣”。

在《海外集》中,苏东坡还写到“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可见沉香是海南当时一大产业,而且极其珍贵,“香必以牛易之黎”,要用牛才能向黎族人换到沉香。苏东坡还专门做过一篇《沉香山子赋》。

恰如卢梭所说:“嗅觉是记忆和欲望的感觉”,一说起沉香,就能迅速唤醒深藏于中国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一部中国古典文化史,几乎就是沉香缭绕涵养而成。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写到过沉香,比如李白:“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商隐:“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李贺:“沉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晏殊:“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尽逐游丝转”;陆游:“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李清照:“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这些诗词,几乎都与思念、怀想、回首有关。“香消玉殒”往往被用来形容美人的逝去,美好事物与世界的消失,并让人暗地里感喟叹息,无端地忧愁伤感,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曾经到处缭绕后来一度消失的沉香,以及一度被遗忘的古老文明。沉香,一丝丝地,将我们引渡回到那个悠然缥缈的美妙久远境界,让我们频频回头,惆怅不已,低徊沉吟不已。

沉香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效用,可以美化妆点日常世界。比如魏晋时期就流行以沉香熏衣,达官贵人中皆有衣服、被褥都要熏香的习俗。唐诗人元稹也描写过:“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红楼梦》也经常写到贾宝玉们的衣服经常隐隐飘香,其实就是用沉香熏出来的。

曾几何时,在西风渐进的岁月,传统香道不畅,廉价的化学合成香水如所谓的法国香水风行,天然香料受到冷落,被逐渐抛弃。这些年来,在自然环保理念的导引下,加上传统文化回潮,人们又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天然沉香的价值和地位才逐渐回升,香道文化也再次闪光。

前段有朋友在海口开了一家沉香馆,约我前去品香。点起香炉,清香弥漫,春茶一杯,边饮边闻,旁有白衣少女轻轻抚琴,高山流水,鸟鸣花落。于是,我一下午都沉醉在迷离恍惚的香氛、音乐与意境中。晚上回家,那种香熏仍挥之不去,甚至衣服上都沾染香气,好几天都还隐隐约约,那种情景更是永难忘记。

读《山南水北》

韩少功写过一篇关于江湖的文章,里面一个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他写在岸边,一艘小渔船“嗖”的一声,箭一般迅速离岸而去,而一个大侠或高士,从此隐姓埋名,销声匿迹,隐没于茫茫水雾之中,永远地退出了江湖,到了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新的境界里去了,开始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读韩少功的《山南水北》,都会想起这个场景,不过好在韩少功在离开我们的视野一段时间之后,又通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这本书在韩少功的书里,是我读得最轻松随意的一本书,却也是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我就想:为什么这本书能让人读起来轻松?我觉得首先韩少功写的就很放松,把他生活的一点一滴、他的邻居朋友、他家的小狗小猫和小花小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真实地一一介绍给你。其次,他写的正是我们生活中平常、司空见惯却常常让我们忽视或者说视而不见的内容,如今他一一指给我们看,我们才明白,原来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注意而已。

那么,又是什么吸引我反复读这本书,这也正是令我思考的,比如:

那些熟悉平常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平时视而不见?我从这本书里,读出了一些心得:

一、文学就是要不断地重回起点,吸取真实的力量这个说法我以前觉得很虚,但我近些年来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后,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很多作家,日子过得舒服了,或者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或者泡泡吧跳跳舞,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同质化,贵族化,把“文学”变成了一小圈子的事情,写来写去都差不多,雷同复制。小说原本是面向广大的世界和生活的,如今却“高贵”起来,成了什么“纯文学”,排斥那些原始的生机勃勃的真实生活。而作家们自己也正在远离人间烟火,一些作家写不出小说,就从报纸上找一则新闻来编,或看碟寻找灵感,或者从别的书里抄。这样得来的感受,自然就是稀释了的感受,不再具有感人的力量,不再是原初的纯正的经验,我称之为“二手感受”。这样的二“手感受”,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所以,读者也就远离了这样的“文学”,所以有人说:“文学死了。”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切身的真实的感受呢?我想韩少功的这本书及其生活实践给了我们启示,就是要重新回到生活的现场,就是要具有草“根性”,重新回到文学的起点,重新感受人生与世界,这样才可能产生新奇感、新鲜感,才可能涌现源源不断的灵感,才可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文学作品。在《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就像刚刚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的外来者,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兴致勃勃,比如他写自家院子里的草木,他说“草木的心性其实各个不一”,牵牛花、桂花、月季花、阳转藤、橘树、楠竹等等各自不同,他甚至写到一枝葡萄也会有脾气,你对它怠慢,它就来个“自杀”,“绿叶呼啦啦尽落”。而这种新奇感与新鲜感,以及因此产生的表达欲望,其实就是文学的起点。对此,韩少功有个说法非常好:对于作家而言,恢复感觉和感受力是大政治。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晚年的托尔斯泰为何不断逃离封闭窒息的家,也就可以理解韩少功七年前毅然决然的“归隐乡村”。

二、重新认识自然、乡村、传统与中国有评论者认为,《山南水北》读起来比较散,有点像国画中的小品,简约,灵性,但似乎有些躲避大问题、躲避难度。我倒觉得,这位评论者是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韩少功在表面的埋头于乡村世界的背后,其实是以亲身的经历经验,来重新接近和认识在现代化叙事中被有意忽视和边缘化甚至被排斥的乡村和农民,来审视和反思五四以来关于自然、传统的一整套言说话语,来重新认识中国。这一点,评论家李敬泽谈得很到位,他说:“韩少功的‘寻根暞、回乡,他二十几年来的写作和生活,演绎着一个中国人在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他把认识自我的问题执着地推广为认识中国的问题。城市所体现的对中国的想象正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对我们来说,中国是高楼大厦的中国,是高速公路的中国,是互联网和超女的中国,是义无返顾迅猛向前的中国,乡村在这幅图景中变成了‘问题暞,它被怜悯、等待改造,它本身已经不生产意义,它的意义取决于城市。但在《山南水北》中,乡村依然自有丰沛的意义。这本书很容易被理解为一部浪漫、感伤的挽歌,被归入那些对着乡村如对落日的脆弱咏叹中去,但这并非韩少功的意图,他是知行合一的,他力图提供另一种对中国的认识路径,他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艾默生、梭罗等人在高歌猛进的十九世纪美国做了类似的事,他们将自然和乡村的意义深深地嵌入了美国精神之中,他们克服了现代化的轻率和势利,他们使得农民的形象、伦理和精神成为美国认同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我猜想,这也是韩少功的志向,他力图将那山、那水、那人民嵌入新的中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去。”

确实,自五四以来,大部分描写叙述农民的文学作品就存在两极化倾向,一种是极度美化农民,或者把农民写成虚假空洞的“高大全”,或者极端渲染夸大其贫穷,强化其受苦受难,作者自己则因此扮演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和虚伪的精神和物质的施舍者、怜悯者的角色,而不深究背后的复杂原因;一种则是极端丑化农民,把农民等同于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嘲笑和鄙视农民。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真实的。我觉得,农民就像你我,既可能有缺点不足,但同时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单纯、质朴,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就描写得很好,他把农民当成朋友、邻居来写,写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比如书里的船老板、神医、意见领袖、农痴、蛮师傅等等,真实得让人感到亲切,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他们有的地方不如我们,有时却还比我们聪明智慧,他们当然有困难贫困,但他们同样有幸福、喜悦、爱情,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农民也处在这个社会的包围中,自然地沾染了这个社会的各种色彩,比如同样会自私,会势利。在韩少功的描述中,农民的真实的形象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而我们只有真正认识了占中国人口一大半的农民,我们才可能说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此外,书中还通过许多优美动人活泼有趣的故事和描述,隐性地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关于自然、传统的新发现、新理解、新认识。书中更思考了乡村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正面意义,乡村成为了加速度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的减速器、缓冲带。

这样看来,《山南水北》其实是以其简洁明晰承担了许多重大的命题和思想。

三、寻找以长篇散文承担重大表达的新形式这一点,评论家李陀的概括很准确,他说:“以散文文体为骨架的写作来替代、革新源自西方的‘文学暞写作,这个努力应该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表现是:一,不是独篇散文,不是小品散文(晚明至五四至今,中国写散文者一直未能脱此藩篱),而是大制作,长篇弘治,容量重量都堪比长篇小说;二,熔各类新旧散文因素(抒情、写景、议论、新闻、政论、笔记、逸闻、神话等等)于一炉,并使其质变,成一新写作样式(对此样式应该有新的命名);三,散文写作由此获得空前的批判功能,成为批判现实的重型武器,不是匕首矛枪,而是大炮坦克——或许实验里,这个成功最重要。”而尤其难得的是,韩少功达到这一境地,虽然他是早就有这方面的有意识的追求,他曾多次表示虚构的小说今天已不足以应付今天复杂的现实,但在《山南水北》中,他是非常自然而然地走到这一步的,完全不同于那种刻意的造作的一定要做出个什么东西的制做。他是因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了新体验新发现,所以有新感受新思考,所以有话要说,而这些话如此饱满充分,驱动他催促他,让他无法遏制自己,一说不可收拾,以至竟自然而然的成了一部一点不比那些宏篇巨制逊色的长篇散文,这个收获,是非常罕见的意外的收获,硕果累累的收获。而韩少功也无意地,寻找到了以长篇散文来承担重大表达的新的形式。这是又一个奇特的内容与形式的真正的完美的融合。

当代文学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争论一直没有过休止,在一些所谓先锋派作家看来,形式重于内容,因为内容是陈旧的,而在一些传统作家看来,题材是决定性的,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我个人觉得这些看法都有问题,在我看来,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合而为一的。就像韩少功,他如果没有新的视角(也可看作形式),他就不可能发现那些早已存在而我们熟视无睹的内容;反过来,正因为他有了新的视角,所以,在他看来,一切内容都变得新鲜起来,都自然地进入了他的视野,或者说,这些内容之所以变得新鲜,成为了新内容,其实就是因为他有了新的视角。

在我看来,《山南水北》是一本大书,表面读,会觉得很愉悦轻松,甚至一口气读完,但仔细读下去,深入下去,又有许多还没有想明白清楚的地方,所以,我还会继续读下去。

印度的知识分子

最近流行的一本名为《桃李》的长篇小说,详尽地描述了一幅中国当代部分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形象图: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乘则必打波音的(喻坐飞机如打的),住则必星级宾馆海景房,吃则海鲜大餐,喝则人头马XO,玩则高尔夫球夜总会……而且,这并非小说虚构,这全都是事实。如书中所写的某京城名校法学博士导师为小蜜(通俗一点说是二奶,高雅一点说是情人,当然贵为博导,以后一称呼为宜)在海口花花世界所杀之事,就是人人皆知的风流韵事。中国当今一些教授、知识分子的风花雪月之情和高雅之行动作为,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为什么,这倒使我想起在印度接触过的一些知识分子。

N也是一名律师,长得黑黑瘦瘦,非常精干,他是当地的名律师,政府高官、商贾大亨都认识他。他还有一位漂亮且活泼的妻子,与他相敬如宾,并且也是他的知己,挺着个大肚子还支持他的一切工作,包括接待我们,带我们参观、购物。他们的日子可以说本来过得很滋润,但他很苦闷,他最大的苦闷倒不是像《桃李》中那位博导兼律师一样一心想着如何打官司赚钱,他最大的苦闷是如何为在全球化冲击下日益贫苦的下层民众多做点事,使他们的日子稍稍好过一些,使他们不那么贫困。所以他组织一些生活相对优裕的城市中产阶级利用周末去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等,一切是免费的,还得自己带干粮。

他们长期如此,可以说乐此不疲,从好些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但他的烦恼是似乎这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地的百姓还是在全球化冲击下,日子越来越难过,对生活越来越感到绝望。大量外来进口使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他和农民们都一筹莫展。

和N相处的几天里,他每天带我们坐一部印度产的摇摇晃晃的小轿车(印度基本上没有外国车)在椰子树遮天蔽日的乡间小路转来转去。冒着炎热,满头大汗,我们去看他们帮助组织的妇女自助小组如何自制肥皂、纺纱或做手工艺品,还有他们组织的妇女培训班,他们提供资金的幼儿园与小学校等等。N忙前忙后,介绍、致欢迎词、发表讲话、讨论、交流,我想肯定会影响他打官司赚钱,但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乡下的工作又有了什么进展,虽然那都是他业余的志愿工作。

我还想起他热情的妻子和我们翻过的唯一一次脸。那是在一条小街上,我们中间有人看到一种包装不错的衣服很有印度服装特色,就想买。

N的妻子马上阻止我们,让我们去隔壁看一种比较简陋的农民自制的民族服装,极力动员我们买这一种,说价钱便宜,又经久耐用。我们买了一些。但那位同行还是回过头去买了他最初看好的那件衣服。此后,N的妻子就一直嘀嘀咕咕,大意是那是外资企业生产的服装,又贵又不好。她毫不掩饰她的不满,对那位同行从此敬而远之,却让我们对她更加敬佩。

同类推荐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热门推荐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电力知识

    电力知识

    本书对电力技术、生产建设和技术经济等知识,以及当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和电力科技的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知识面宽、通俗易懂,可作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了解电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入门”读物。供学习参考。,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特编写出版《电力知识》一书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穿越农家乐悠悠

    穿越农家乐悠悠

    为什么世间最惨绝人寰的事情偏偏发生在她的身上,一次意外的车祸,让她告别了高楼大厦,一朝醒来睁眼看到的是茅屋破房.她不甘,不愿,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跳河,上吊,绝食,还是割腕,她一样都没有勇气尝试,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还好,爹娘疼,兄弟爱,姐姐宠,重生来此也并非一无所有。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洗衣,做饭,绣花,种田,经商,且看她小小人儿在古代如何一步一步金钱爱情双丰收.
  •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狂凤戏龙:冲喜小傻妃

    狂凤戏龙:冲喜小傻妃

    一场最奢侈的婚礼,没想到却是爱人精心策划杀她的局!她是他被|迫娶来冲喜的傻妃,看到她流着口水喊着“皇帝哥哥”他就恨不得一脚踹死她!却不知,她的另一个身份竟然是……开赌场,设妓院,杀重官,劫官银,她视人命为草芥,圣旨为放P,却偏偏救他一命,偷了他那颗冰冷无情的帝王心!一封休书,傻妃摇身一变,气的他吐血:“女人,胆子不小,竟敢戏弄朕……”
  • 挽红楼之黛玉绝爱

    挽红楼之黛玉绝爱

    发现一个本文的有声版——天方听书网,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听听~挽红楼系列红楼新文出炉:《挽红楼之玉亦狂》地址:【大声的吆喝次新文啦~~】《帝妃轻绝》沙发,板凳,地板都没人,亲们快去留个脚印先~~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只为三生石畔甘露恩,造历幻缘,续前缘。从此无限愁怨痴苦,魂断天涯。待红尘已成过往,方得识,灵水河畔,那一双执着而痴怨的晶眸,原来,曾有这样一个小仙童。采珠玑,窃仙魄,坠入凡尘,只为她。只知已泪尽报恩,岂知竟未了另一段风流公案。谁才是她此生,真正的冤家?情若飘渺,何苦自扰,爱既无根,何不绝爱?同样的黛玉,却是另一种人生,不再为金玉良缘耿耿于怀,不再为木石姻缘愁肠百结,重返人世,只为全新的生活。只为寻找真正的缘分。绝爱,断绝的是与纨绔宝玉间的缠绵纠葛,却是真正幸福的开始。……迄今为止,落花最喜欢的名著莫过于《红楼梦》,个人也对其中人物性格命运有很多看法,欢迎同样喜欢红楼的亲们和我交流,各抒己见。【红豆群】:59283575品红楼故事,说红楼人物,并不仅仅局限本文,红楼迷们皆可进。敲门砖:说出红楼中,亲觉得最适合作儿媳妇是哪一个…推荐自己的完结作品…《莲花祭》……“我想让你活着,想让你还像在那个冰冷的早晨一样,仇恨地看着我,说你必定会与我为敌,我宁愿你带着这种恨意报复我,哪怕最后我会败得伤痕累累,我也心甘情愿。”“…五年,十年,二十年,很多年之后,当你再想起我今天的话,你会为它的真实性而感到惊讶,你会觉得,我是世界上最言而有信的君主。”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故事,一段莲花开落的苦涩童话,一本虐心的《莲花祭》,为您展现一个传奇女子的传奇经历,敬请众亲品读。顺便介绍一下该文的视频,供亲作茶余饭后的消遣?pstyle=1【强力推荐!】落花用了好久做出的视频——怀念红楼梦?pstyle=1喜欢红楼的朋友,千万去看看哦~~(注:与挽红楼无关,该文视频以后另作)…推荐作品……好友瑾瑜的转型力作,《倾歌天下》各位亲可以移步一观,多多投票收藏支持!~~…………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小城疑案

    小城疑案

    天河兴贸公司的业务员张义突然失踪,有人看到他和一位穿红衣裙的秀丽女子上了火车。七年中一直毫无音讯,七年后他的妻子李梅却接到陌生电话,说她七年前失踪的丈夫有可能被人害死了……小说情节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犯罪嫌疑人狡猾多端,新一代的刑警智勇双全,运用逻辑推理,拨开层层迷雾,查明了一个个事实真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