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500000010

第10章 随笔文论卷(10)

应该说,就是从“三农问题”开始,《天涯》开始从宏观整体性的讨论进入了一些微观的、具体的问题的讨论。这里列举一下,就有韩德强等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讨论;潘维关于具体的民主制度的设计;郎咸平关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很多人可能没有特别留意,是《天涯》2002年第一期发的,题目叫作《教会、股份制与监管》,是揭露号称中国最大最强的“庄家”德隆集团的,这是郎咸平先生在国内人文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还有王晓明的《九十年代与新意识形态》,揭露并分析批判199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市场意识形态,这个工作他现在还在做下去,并延伸到广告业、房地产业;还有孙立平《19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的三大趋势》,关注中国社会分层的调查与思考,孙立平是一个起始者……这些具体问题,《天涯》也没有触及一下就算了,很多讨论还在继续下去,深入下去。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生态问题”,前面说了,《天涯》发起过一次生态—环境问题讨论,推出过一个《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谈生态—环境?》,在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但《天涯》并不就此罢休,在国内一些环保组织发起“保护虎跳峡”运动时,《天涯》立即做出反应,全文发表了他们的号召签名的呼吁书,《天涯》是当时唯一全文刊登这份呼吁书的报刊。这其实就是《天涯》自对“生态问题”的宏观的反思之后,进入到具体的一些行动的表现。接着,《天涯》到了最近,又和“自然之友”等联合发起了“自然生活与思想”的征文,希望在全社会推广一种自然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取得一些成效,比如在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北京等地的宾馆里已经不再主动提供洗涤剂,除非你需要时才会给你,确实一般宾馆里的洗涤剂、洗涤用品都给浪费掉了。还有比如室内温度,专家研究出26度是人体最适应的温度,而且空调26度时是最省电的,现在很多宾馆也都将空调的温度固定在26度……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说与环保组织做的大量工作有关。从支持“保护虎跳峡”运动到“自然生活与思想写作”

征文,其实都是《天涯》对生态环境问题讨论的继续深入与具体参与。

因此可以说,《天涯》十年,其实也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性反思到具体问题讨论的过程,但其基本的立场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它在改刊之时确定的:道义感,人民性与创造力。以及后来又提出过的一个基本类似的主张:“立国,立人,立心。”

文学艺术:边缘底层的立场关于《天涯》的文学,学者张新颖有一段话概括得很好,他说:“文学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个制度化的过程当中,伴随的是不断的排斥,就好像我开始接受到很多东西,但是后来有个人告诉我说那些不是文学,于是我就把它排斥掉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有人告诉我什么什么又不是文学。比如说我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后来到我学文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是故事,而不是文学。然后慢慢地排斥到最后,终于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孤立的一个圈子,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叫作文学。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个圈子说得好听一些,比如说随着它越来越孤立,它越来越‘上升暞了,就是说它越来越‘高暞了。但我有时候想,如果文学不是一门‘上升暞的艺术,如果文学是一门‘下降暞的艺术,那么它会怎么样?文学在‘上升暞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技巧、很多的意识、很多很精致的东西,但是它丧失的是什么?那样一个很广阔的、那样一个很基础的、那样一个在我们的文学教育中不断被排斥掉的东西,真的是没有用的东西吗?那样一个东西真的是和我们的文学没有关系的东西吗?所以说我觉得,像‘民间语文暞、‘作家立场暞这样的栏目的设立,不应该说是在文学这个门类之外又有了一个其他类型的栏目,不必说它是一个另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它就是文学,就是一个本来不应该被我们关到文学的大门之外的东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新颖在编辑年度最佳散文选本时,经常把《天涯》“民间语文栏目”里的日记或者书信之类直接选进去。而这个,也应该说是《天涯》最初开辟“民间语文”栏目的初衷,那就是把那些鲜活的、质朴的老百姓的带有文学创作色彩的文本保留下来,我个人称之为“反文学、反纯文学之道而行之”的文学创作,张新颖则称之为“下降”

的文学,“下降”到更广阔的地面上,而不是老悬在半空中的文学同时,它也引导作家与更广大的社会、生活、民众建构一种关系。确实,老百姓的书信、日记、检讨书、口头禅、公文、检举信,甚至判决书里,其实蕴藏着老百姓的语言智慧、反映着他们活生生的现实与生存状态。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厚的土壤与基础。《天涯》正是以这样一种边缘的底层的立场来坚持自己的文学之道。按韩少功、蒋子丹他们最初的说法,就是要让作家走向社会现实,让普通百姓走向文学。

基于这样的文学立场,《天涯》在它的各个栏目版块中经常互相呼应,比如在“作家立场”,经常组织一些作家对现实问题、社会问题及公共话题的讨论,比如反省所谓纯文学、反省个人化写作、呼吁重建公共性、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天涯》曾经发起过一个“作家和世界”的讨论,发表了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萨拉马戈、希尼、戈迪默、奈保尔等关于当时世界形势的现场争论,同时还发表了诗人北岛的随笔《午夜之门》,写北岛参加一个国际作家声援考察团,到达巴勒斯坦,在枪林弹雨的恐怖氛围中,会见阿拉法特,对第三世界表示道义上的支持,还有作家张承志关于反对当时所谓“恐怖主义”这种说法的短文……这个专题一度反响强烈。

另外就是对“文化研究热”的引导。《天涯》最早对文化研究有过比较系统的介绍,由李陀主持、在《天涯》开辟过一个“媒体与大众化文化专栏”,这个专栏介绍过一些真正贴近现实的文化研究工作,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的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学批评家的视野也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天涯》后来又相继发表了一些关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文化现象与文化潮流的批判性的分析研究文章,如关于广告业、关于美容业以及所谓的木子美、超级女声、芙蓉姐姐等现象,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主流思潮的批判性视角。

还有就是关注底层。《天涯》在文学界率先发起的“底层的表述”问题的讨论。并且从两个方面来引导社会关注:一是让年轻一代开始关注底层。很多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底层的生活完全不了解。比如说《天涯》发表过一篇《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这个最早是在网上的讨论,说的是一个上海白领以前一个月的工资是8000块钱,到哪里都坐飞机,而且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出入的都是宾馆酒吧。在他的视野里,看不到穷人,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直到有一天他出差到了一次陕西,才发现中国不仅仅是上海,中国原来还有陕西,还有黄土高原,他觉得很震惊,在网上发了这个帖子。从这个讨论开始,《天涯》发了一系列比较年轻的作者的文章,叫做“一九七零年代的底层经验”,谈这些年轻人到工厂、到乡村的一些观察、思考,引导年轻的一代关注底层;另外就是发起一个“关于底层的表述”的讨论,当时的初衷就是觉得中产阶级文学大行其道、铺天盖地,而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和灵魂的工程师,不能过于依强欺弱,不能过于恃强凌弱,作家就是应该站在弱势者的立场、边缘者的立场,应该多关注底层。这场讨论吸引了众多作家、批评家参与,比如王晓明、蔡翔、刘旭、薛毅、陈燕谷、摩罗、刘继明、夏榆等,讨论关于底层的表述,如何表述底层,讨论“穷人恒穷”,为什么穷人永远是穷的。这个讨论后来又延伸到其他文学刊物,还在继续。

同时,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天涯》也倾向底层和边缘的作者。比如新疆青年作家刘亮程,很多年一直默默地在新疆的一个偏僻乡村写作,写了一系列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天涯》以前所未有的版面推出,并配以著名作家史铁生、李陀、南帆、李锐等的评论文字。刘亮程的散文迅速被广泛转载,并进入大、中学教材。还有安徽马鞍山的青年诗人杨键,本身是一个下岗工人,《天涯》从1996年起持续地发表他的诗作,如今已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草根诗人”。

此外,《天涯》还注意为作家们提供一些另类的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比如对甘地的介绍。以往文学界热衷于介绍西方的潮流,而对于国情相近的亚洲国家忽略不见,《天涯》刊登了甘地的随笔《真理静修院院规》之后,在文学界反响强烈,有作家甚至将这篇文章复印了几十份散发给朋友。基于同样的考虑,《天涯》也注重对传统资源的挖掘,比如重新刊登钱穆、章太炎等人的文章,启迪当下。

“艺术”栏目的做法与“文学”栏目有些类似。比如关注一些边缘的新的艺术力量,像贾樟柯,《天涯》就比较重点的介绍过这个导演。《小武》刚出来时,《天涯》就发表了相关评论,后来,又接二连三地发表过关于了贾樟柯本人及其一些电影的介绍。还有国内的纪录片,由于纪录片一般都关注现实,与《天涯》的宗旨很接近,所以《天涯》几乎发表过国内大部分比较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和研究者的文章,像吴文光、吕新雨、张亚璇、温普宁、禹成明等。“艺术”栏目也发起过关于公共性与个人行为艺术的讨论,在艺术界颇有影响。

可以这么说,《天涯》在文学艺术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一种精神的提审,而且是一种整体性的提升。为整体的文学艺术建设,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资源,是“立国、立人、立心”的一种“立”。

几点办刊心得与国内众多的文学刊物比,《天涯》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就内容而言,《天涯》的包容性非常突出,信息量也非常大。《天涯》的包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自己的办刊立场的同时,尽量做到兼容并蓄。比如一般人认为《天涯》是一个“新左派”刊物,但实际上,几乎大部分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都在《天涯》上发表过文章,而且不少是他们的代表性文章,比如秦晖、何清涟、汪丁丁、徐友渔、刘军宁等,此外,保守主义的萧功秦、民族主义的王小东等,也都是《天涯》的作者。可以说,各种观点立场的作者和文章,《天涯》都一视同仁。《天涯》努力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和讨论交流的场所;二是《天涯》的五大栏目“作家立场”、“民间语文”、“文学”、“艺术”、“研究与批评”的设置,使得《天涯》几乎包罗万象。此外在常设栏目如“作家立场”等五大栏目之外,还有不固定栏目如“特别报道”等,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人文门类都囊括其中,这就使得《天涯》能够涉及人文领域的所有方面,这样的雄心与气势,这样的宽度与广度,在中国应该说没有第二家。而且具体到其中的一些栏目,如“民间语文”,本身就包容性很强,既可以是历史资料,比如明清契约、文革日记等;也可以是现实内容,比如乡村中学志愿者书信、芙蓉姐姐网络自白等。

至于信息量,这是很多《天涯》读者对杂志最满意的地方。《天涯》每一期都讲究策划,但决不是干巴巴几篇文章一发就了事,而是经常在文章背后配发一些相关资料或文章,名曰“参考资料”、“参证文本”,将具体文章所涉及的背景及与此文章相关的内容一起刊登,使读者对文章的写作动机及其针对性一目了然,同时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方便读者看出文章背后的更多的内容,对此,不少读者称“受益匪浅”。此外,《天涯》还有一个小栏目“环球笔记”,这个栏目其实就是思想文学界信息动态摘要,其涉猎面很广,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无所不包,一些非专业读者对思想文学界的了解与掌握都来自这个栏目,他们甚至对这个栏目产生了依赖心理,评价“一册《天涯》在手,基本上对当下的思想、文化、文学界的动态、研究、创作有了一个大致的基本的了解,掌握”。而《天涯》也通过这个栏目,可以补充所刊登文章暂时未能涉及的内容,比如文化保守主义浮出水面后,《天涯》就接二连三地摘发了蒋庆、康晓光等人的言论,正好弥补了所缺。

而就形式而言,《天涯》也颇多创新:一是前面说的栏目设置,本身就打破了传统文学刊物按小说、散文、诗歌划分的惯例,一度在文学刊物中兴起一股模仿潮流;二是《天涯》支持和鼓励文体创新和文风变革,提倡自由的、活泼的文风,带头尝试“跨文体写作”,后来这也在文学界引领了风气;还有封面在国内率先采用牛皮纸设计,显得质朴、大方,也深具中国特色。

在《天涯》编辑部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把每一期当创刊号来办。比如基本上每一期保证有一到两个亮点,这些亮点再逐渐深入,发生连锁效果,成为思想文学界的热点话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按《天涯》同仁的自我鼓励,就是要:“敏感,因而敏锐;关心,所以关注”,只有对现实、社会与民众有真正的关心与敏感,才可能真正地知其所知,想其所想,忧其所忧,才会提出他们也关注与敏感的问题,我在回答一位记者的提问时,就提出“要带着问题意识办刊物”,而只有这样,所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才不流于空洞、无聊、狭隘,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诗人于坚称:“《天涯》是国内最具原创性的人文刊物之一”。当然,我们不会因此暗地里沾沾自喜,更多地,我们视之为鼓励,视之为还要继续努力与前进的动力。

同类推荐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本书作者将职场故事和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用严密的逻辑将财会知识和实操技巧相结合,从税收筹划入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28个方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玛丽亚的舞毯

    玛丽亚的舞毯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罗斯福大传

    罗斯福大传

    本书详述了罗斯福传奇的一生,剖析了罗斯福的政治风格及政治谋略,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政治领袖。希望本书能让您更多地了解罗斯福,用罗斯福的智慧、魅力和魄力,去充实自己、鼓舞自己、从而走向人生的辉煌。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本书都会是个不错的启发工具。
  • 穿越之将军皇后

    穿越之将军皇后

    【本书已入五折书库】身为毒人——“哈哈哈哈,成功了!”“小丫头,从此,你百毒不清,也百毒不侵了!”身为皇后——最是无情帝王家,她懂了,看着肩上插着的金龙匕首,她终于懂了。她惨淡一笑,对天嘶吼,似用尽全身力气拔出匕首,黑血染黑了大地,焦黑了鲜花。毒血外冒,止不住也不想止。“龙奇骏,我凌泪与你断情绝意,再见面之日,必是我毁你之时!”“太医!快传太医!”“哈哈哈……”白衣上的黑血尤为刺目,而这朵夺命白莲竟在一瞬间消失在众人眼前,仅留下这刺骨寒冷的笑。≈※◇◇※≈******************≈※◇◇※≈身为寒冰宫宫主——“我无父无母!自此,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如若天地不仁,我照旧徒手诛之,遑论什么背叛祖宗!”…………“怎么,见我这张皮囊不顺眼,成啊,那就不要了!”她在脸上深深地划伤上一刀,黑血汩汩,她却笑得狂傲,皮囊不再,看谁还自称恋慕着她!她,狰狞如夜叉。≈※◇◇※≈******************≈※◇◇※≈身为将军——红如艳阳的短发在风中张扬,不羁的笑容,墨黑的伤疤,她在山上睥睨众生,恍如,战神。缓慢地抬起手上的大刀,红色短发更显狂傲,“杀!”≈※◇◇※≈******************≈※◇◇※≈她爱得惊天动地,恨得毁天灭地……她说:若我爱了,我必竭尽一生!她说:若我恨了,我必毁了天下毁了他!≈※◇◇※≈******************≈※◇◇※≈强烈推荐好友的文文:小零蛋:《绝色丞相》《无赖女王》(公众文,很好看)米虫的:《冷情美王爷》(人气很旺哦!羡慕~)慕慕的:《修罗女之恋》(谢谢慕慕把我们带到一个纯净唯爱的世界)糊糊的:《你们都是我的夫》(我亲爱的糊糊阿,文文不是一般好看呢!)夕夕的:《转世修罗》月月的:《绝代女王爷》麦麦的:《我家有个狐仙大人》波波的:《侠女进化论》绿绿的:《暴君,你给我跪下!》雪雪的:《永世无妃》霜霜的:《娇傲江湖》糊糊的【恶魔的契约】(一个女堕天使和撒旦的爱恋,不一样的爱恋,不一样的情痴,千年的纠缠……虐!虐文!去看哇!!)幕杨梅林《骗子情人》≈※◇◇※≈******************≈※◇◇※≈
  • 潇洒江湖行

    潇洒江湖行

    她扮成小混混玩转皇宫江湖,过的无比潇洒!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