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500000010

第10章 随笔文论卷(10)

应该说,就是从“三农问题”开始,《天涯》开始从宏观整体性的讨论进入了一些微观的、具体的问题的讨论。这里列举一下,就有韩德强等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讨论;潘维关于具体的民主制度的设计;郎咸平关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很多人可能没有特别留意,是《天涯》2002年第一期发的,题目叫作《教会、股份制与监管》,是揭露号称中国最大最强的“庄家”德隆集团的,这是郎咸平先生在国内人文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还有王晓明的《九十年代与新意识形态》,揭露并分析批判199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市场意识形态,这个工作他现在还在做下去,并延伸到广告业、房地产业;还有孙立平《19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的三大趋势》,关注中国社会分层的调查与思考,孙立平是一个起始者……这些具体问题,《天涯》也没有触及一下就算了,很多讨论还在继续下去,深入下去。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生态问题”,前面说了,《天涯》发起过一次生态—环境问题讨论,推出过一个《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谈生态—环境?》,在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但《天涯》并不就此罢休,在国内一些环保组织发起“保护虎跳峡”运动时,《天涯》立即做出反应,全文发表了他们的号召签名的呼吁书,《天涯》是当时唯一全文刊登这份呼吁书的报刊。这其实就是《天涯》自对“生态问题”的宏观的反思之后,进入到具体的一些行动的表现。接着,《天涯》到了最近,又和“自然之友”等联合发起了“自然生活与思想”的征文,希望在全社会推广一种自然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取得一些成效,比如在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北京等地的宾馆里已经不再主动提供洗涤剂,除非你需要时才会给你,确实一般宾馆里的洗涤剂、洗涤用品都给浪费掉了。还有比如室内温度,专家研究出26度是人体最适应的温度,而且空调26度时是最省电的,现在很多宾馆也都将空调的温度固定在26度……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说与环保组织做的大量工作有关。从支持“保护虎跳峡”运动到“自然生活与思想写作”

征文,其实都是《天涯》对生态环境问题讨论的继续深入与具体参与。

因此可以说,《天涯》十年,其实也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性反思到具体问题讨论的过程,但其基本的立场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它在改刊之时确定的:道义感,人民性与创造力。以及后来又提出过的一个基本类似的主张:“立国,立人,立心。”

文学艺术:边缘底层的立场关于《天涯》的文学,学者张新颖有一段话概括得很好,他说:“文学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个制度化的过程当中,伴随的是不断的排斥,就好像我开始接受到很多东西,但是后来有个人告诉我说那些不是文学,于是我就把它排斥掉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有人告诉我什么什么又不是文学。比如说我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后来到我学文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是故事,而不是文学。然后慢慢地排斥到最后,终于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孤立的一个圈子,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叫作文学。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个圈子说得好听一些,比如说随着它越来越孤立,它越来越‘上升暞了,就是说它越来越‘高暞了。但我有时候想,如果文学不是一门‘上升暞的艺术,如果文学是一门‘下降暞的艺术,那么它会怎么样?文学在‘上升暞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技巧、很多的意识、很多很精致的东西,但是它丧失的是什么?那样一个很广阔的、那样一个很基础的、那样一个在我们的文学教育中不断被排斥掉的东西,真的是没有用的东西吗?那样一个东西真的是和我们的文学没有关系的东西吗?所以说我觉得,像‘民间语文暞、‘作家立场暞这样的栏目的设立,不应该说是在文学这个门类之外又有了一个其他类型的栏目,不必说它是一个另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它就是文学,就是一个本来不应该被我们关到文学的大门之外的东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新颖在编辑年度最佳散文选本时,经常把《天涯》“民间语文栏目”里的日记或者书信之类直接选进去。而这个,也应该说是《天涯》最初开辟“民间语文”栏目的初衷,那就是把那些鲜活的、质朴的老百姓的带有文学创作色彩的文本保留下来,我个人称之为“反文学、反纯文学之道而行之”的文学创作,张新颖则称之为“下降”

的文学,“下降”到更广阔的地面上,而不是老悬在半空中的文学同时,它也引导作家与更广大的社会、生活、民众建构一种关系。确实,老百姓的书信、日记、检讨书、口头禅、公文、检举信,甚至判决书里,其实蕴藏着老百姓的语言智慧、反映着他们活生生的现实与生存状态。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厚的土壤与基础。《天涯》正是以这样一种边缘的底层的立场来坚持自己的文学之道。按韩少功、蒋子丹他们最初的说法,就是要让作家走向社会现实,让普通百姓走向文学。

基于这样的文学立场,《天涯》在它的各个栏目版块中经常互相呼应,比如在“作家立场”,经常组织一些作家对现实问题、社会问题及公共话题的讨论,比如反省所谓纯文学、反省个人化写作、呼吁重建公共性、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天涯》曾经发起过一个“作家和世界”的讨论,发表了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萨拉马戈、希尼、戈迪默、奈保尔等关于当时世界形势的现场争论,同时还发表了诗人北岛的随笔《午夜之门》,写北岛参加一个国际作家声援考察团,到达巴勒斯坦,在枪林弹雨的恐怖氛围中,会见阿拉法特,对第三世界表示道义上的支持,还有作家张承志关于反对当时所谓“恐怖主义”这种说法的短文……这个专题一度反响强烈。

另外就是对“文化研究热”的引导。《天涯》最早对文化研究有过比较系统的介绍,由李陀主持、在《天涯》开辟过一个“媒体与大众化文化专栏”,这个专栏介绍过一些真正贴近现实的文化研究工作,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的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学批评家的视野也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天涯》后来又相继发表了一些关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文化现象与文化潮流的批判性的分析研究文章,如关于广告业、关于美容业以及所谓的木子美、超级女声、芙蓉姐姐等现象,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主流思潮的批判性视角。

还有就是关注底层。《天涯》在文学界率先发起的“底层的表述”问题的讨论。并且从两个方面来引导社会关注:一是让年轻一代开始关注底层。很多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底层的生活完全不了解。比如说《天涯》发表过一篇《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这个最早是在网上的讨论,说的是一个上海白领以前一个月的工资是8000块钱,到哪里都坐飞机,而且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出入的都是宾馆酒吧。在他的视野里,看不到穷人,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直到有一天他出差到了一次陕西,才发现中国不仅仅是上海,中国原来还有陕西,还有黄土高原,他觉得很震惊,在网上发了这个帖子。从这个讨论开始,《天涯》发了一系列比较年轻的作者的文章,叫做“一九七零年代的底层经验”,谈这些年轻人到工厂、到乡村的一些观察、思考,引导年轻的一代关注底层;另外就是发起一个“关于底层的表述”的讨论,当时的初衷就是觉得中产阶级文学大行其道、铺天盖地,而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和灵魂的工程师,不能过于依强欺弱,不能过于恃强凌弱,作家就是应该站在弱势者的立场、边缘者的立场,应该多关注底层。这场讨论吸引了众多作家、批评家参与,比如王晓明、蔡翔、刘旭、薛毅、陈燕谷、摩罗、刘继明、夏榆等,讨论关于底层的表述,如何表述底层,讨论“穷人恒穷”,为什么穷人永远是穷的。这个讨论后来又延伸到其他文学刊物,还在继续。

同时,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天涯》也倾向底层和边缘的作者。比如新疆青年作家刘亮程,很多年一直默默地在新疆的一个偏僻乡村写作,写了一系列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天涯》以前所未有的版面推出,并配以著名作家史铁生、李陀、南帆、李锐等的评论文字。刘亮程的散文迅速被广泛转载,并进入大、中学教材。还有安徽马鞍山的青年诗人杨键,本身是一个下岗工人,《天涯》从1996年起持续地发表他的诗作,如今已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草根诗人”。

此外,《天涯》还注意为作家们提供一些另类的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比如对甘地的介绍。以往文学界热衷于介绍西方的潮流,而对于国情相近的亚洲国家忽略不见,《天涯》刊登了甘地的随笔《真理静修院院规》之后,在文学界反响强烈,有作家甚至将这篇文章复印了几十份散发给朋友。基于同样的考虑,《天涯》也注重对传统资源的挖掘,比如重新刊登钱穆、章太炎等人的文章,启迪当下。

“艺术”栏目的做法与“文学”栏目有些类似。比如关注一些边缘的新的艺术力量,像贾樟柯,《天涯》就比较重点的介绍过这个导演。《小武》刚出来时,《天涯》就发表了相关评论,后来,又接二连三地发表过关于了贾樟柯本人及其一些电影的介绍。还有国内的纪录片,由于纪录片一般都关注现实,与《天涯》的宗旨很接近,所以《天涯》几乎发表过国内大部分比较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和研究者的文章,像吴文光、吕新雨、张亚璇、温普宁、禹成明等。“艺术”栏目也发起过关于公共性与个人行为艺术的讨论,在艺术界颇有影响。

可以这么说,《天涯》在文学艺术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一种精神的提审,而且是一种整体性的提升。为整体的文学艺术建设,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资源,是“立国、立人、立心”的一种“立”。

几点办刊心得与国内众多的文学刊物比,《天涯》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就内容而言,《天涯》的包容性非常突出,信息量也非常大。《天涯》的包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自己的办刊立场的同时,尽量做到兼容并蓄。比如一般人认为《天涯》是一个“新左派”刊物,但实际上,几乎大部分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都在《天涯》上发表过文章,而且不少是他们的代表性文章,比如秦晖、何清涟、汪丁丁、徐友渔、刘军宁等,此外,保守主义的萧功秦、民族主义的王小东等,也都是《天涯》的作者。可以说,各种观点立场的作者和文章,《天涯》都一视同仁。《天涯》努力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和讨论交流的场所;二是《天涯》的五大栏目“作家立场”、“民间语文”、“文学”、“艺术”、“研究与批评”的设置,使得《天涯》几乎包罗万象。此外在常设栏目如“作家立场”等五大栏目之外,还有不固定栏目如“特别报道”等,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人文门类都囊括其中,这就使得《天涯》能够涉及人文领域的所有方面,这样的雄心与气势,这样的宽度与广度,在中国应该说没有第二家。而且具体到其中的一些栏目,如“民间语文”,本身就包容性很强,既可以是历史资料,比如明清契约、文革日记等;也可以是现实内容,比如乡村中学志愿者书信、芙蓉姐姐网络自白等。

至于信息量,这是很多《天涯》读者对杂志最满意的地方。《天涯》每一期都讲究策划,但决不是干巴巴几篇文章一发就了事,而是经常在文章背后配发一些相关资料或文章,名曰“参考资料”、“参证文本”,将具体文章所涉及的背景及与此文章相关的内容一起刊登,使读者对文章的写作动机及其针对性一目了然,同时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方便读者看出文章背后的更多的内容,对此,不少读者称“受益匪浅”。此外,《天涯》还有一个小栏目“环球笔记”,这个栏目其实就是思想文学界信息动态摘要,其涉猎面很广,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无所不包,一些非专业读者对思想文学界的了解与掌握都来自这个栏目,他们甚至对这个栏目产生了依赖心理,评价“一册《天涯》在手,基本上对当下的思想、文化、文学界的动态、研究、创作有了一个大致的基本的了解,掌握”。而《天涯》也通过这个栏目,可以补充所刊登文章暂时未能涉及的内容,比如文化保守主义浮出水面后,《天涯》就接二连三地摘发了蒋庆、康晓光等人的言论,正好弥补了所缺。

而就形式而言,《天涯》也颇多创新:一是前面说的栏目设置,本身就打破了传统文学刊物按小说、散文、诗歌划分的惯例,一度在文学刊物中兴起一股模仿潮流;二是《天涯》支持和鼓励文体创新和文风变革,提倡自由的、活泼的文风,带头尝试“跨文体写作”,后来这也在文学界引领了风气;还有封面在国内率先采用牛皮纸设计,显得质朴、大方,也深具中国特色。

在《天涯》编辑部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把每一期当创刊号来办。比如基本上每一期保证有一到两个亮点,这些亮点再逐渐深入,发生连锁效果,成为思想文学界的热点话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按《天涯》同仁的自我鼓励,就是要:“敏感,因而敏锐;关心,所以关注”,只有对现实、社会与民众有真正的关心与敏感,才可能真正地知其所知,想其所想,忧其所忧,才会提出他们也关注与敏感的问题,我在回答一位记者的提问时,就提出“要带着问题意识办刊物”,而只有这样,所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才不流于空洞、无聊、狭隘,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诗人于坚称:“《天涯》是国内最具原创性的人文刊物之一”。当然,我们不会因此暗地里沾沾自喜,更多地,我们视之为鼓励,视之为还要继续努力与前进的动力。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热门推荐
  • 田园闺秀

    田园闺秀

    “…”雨茗挑眉,从此宠之纵之,半晌,憋出一句话,“老头子,我没钱的。”“铿——”少年一剑劈在石头上,嘴角微抽地看向雨茗,对老人露出一个同情的表情,就是不许她离他远去。某天遇上一个俊美师兄,从此有人保驾护航,更演绎一段青梅竹马的童话雨茗站定身子,抬头去看马背上的人,只是,江湖骗子有我这样仙风道骨吗?江湖骗子有我这么玉树临风,马上的少年就直直地从马上栽了下来。雨茗低头看自己面前摔得龇牙咧嘴的少年,幸灾乐祸的拍着胸口,道:“天地良心,我可什么都没说,是你自己掉下来的!”少年气的咬牙切齿,却只得看着眼前只能称作女孩的雨茗,武功高强?小丫头你什么眼神啊——”那天清俊如寒梅的俊美少年成了雨茗的师兄,给他狠狠按上脱臼的脚踝,飘然离去。那时十岁的女孩子精致的小脸在十三岁少年心中再也挥之不去。老者看向雨茗道:“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老夫见你骨骼精奇,欲收你做关门弟子,待得他日,必定成为一代女侠!”,唐雨茗,哥哥关心,还不等雨茗说话,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看向眼前貌似仙风道骨的老头子,接着练剑。身子一僵,许久,传奇毒门的继承人,一朝穿越,成了一个乡下人家的女儿。父亲被征发从军,母亲一人撑着家,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好,但母亲疼爱,才道:“我是骗子?小丫头,加上一个天天姐姐长姐姐短的小妹子,雨茗觉得做个村姑也没什么不好。而老人。
  •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它与《山海经》、《易经》并称为上古时期的三大奇书。各九卷。《黄帝内经》这个书名,很少有人想到黄帝。灵柩,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算起的,而且黄帝给我们留下了《黄帝内经》,就是说神灵的关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方伎略》中,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的记载。事实上。《素问》主要是对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追问,在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孔子、老子等人,是黄帝与岐伯等臣之间在进行的发问、探讨。《黄帝内经》从结构上分为《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生命的枢纽
  •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讲述的是一位90后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崔敬文一开始只是一个平凡、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他和很多学生一样逛网吧、考试作弊,因为成绩退步而进入B班,后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逐渐成长为一名精英中学生。高中后的崔敬文过得如鱼得水,参加模拟联合国、接待外国中学生、打篮球、踢足球、学钢琴,最终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名牌大学。小说重在对90后中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描摹,直指90后的内心深处,对中学生的很多困惑提出了哲理性的解答。主人公独特的学习方法、娱乐方法以及对待早恋的态度,值得90后学生借鉴。全书语言幽默机智,文字功底尤其突出,为90后文学难得的佳品。
  • 狂僧

    狂僧

    一僧心空,魔宫震动。执金钢锋,谁敢轻弄?若肯回光,狂心顿歇。禅圣驾临,诸佛消灭!佛门戒律?与小僧而言,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看一介狂僧,如何在乱世之中拨开重重迷雾,覆雨翻云,成为一代禅宗圣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穿越之冷月无声

    穿越之冷月无声

    这世间,最美不过情人重逢,最哀不过冷月无声。一句话简介,看看就好。
  • 枕边游戏之名门贵妻

    枕边游戏之名门贵妻

    女主:西昔。父不详母风尘,小破鞋。男主:沈御。二世祖,玩手段。+++++++++++++++++++西昔:我只是个小人物,也许我死了,这个世界上都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可是,我真的是很努力的在生活。沈御:我曾经以为,她只是我的第一个女人而已,可是我从来不知道,除了她,我的枕边人,不会有第二个。PS:女主为成长奋斗型女主,从小人物奋斗到大富豪,从人见人唾的小破鞋蜕变成上流社会的名媛女王。
  • 焚天剑

    焚天剑

    浩瀚灵力大陆,大千世界,魔族横行,上古时期的域外邪族是否遗留。无尽火域为何化为灰烬,强大武境消失何处,西极战皇死于谁人之手。一个个传说般的名字,究竟去向何方。消失于这主宰之境,青衫剑圣,北荒之丘,万墓之地,不死之主镇天地。凌驾于乾坤之上,消失于苍穹之中。少年修然得虎印,遇古神,寻父母。灭魔邪,究竟这位少年能否探索上古的遗迹。
  • 人生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教训

    人生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教训

    人生没有不犯错的,可有些错是一次都不能犯的。一位妈妈恨铁不成钢,打了儿子一巴掌,不想把把儿子打成了植物人。有一名女记者,为了帮助男友戒毒,想用亲身体验说明毅力可以战胜自我,结果不但没有帮助男友戒掉毒瘾,自己也成了隐君子,抱恨终生。一位司机喝了一瓶白酒,带着几位好友兜风,结果撞上一辆大货车,车毁人亡……这些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但一个人如果拒不接受教训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恐怕上帝也帮不了他。
  • 第四者

    第四者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