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700000047

第47章 唐秘色瓷之谜—“轻旋薄冰盛绿云”

发现地点: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发现时间:1987年

距今年代:1100多年

代表性国宝:葵口碗、葵口盘

考古地位:代表唐末五代越窑制瓷艺的最高水平

秘色瓷含义之争

秘色瓷是唐代时期专供皇室用的一种青瓷器,它代表着唐代瓷器的最高水平。“秘色瓷”一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诗中用千峰翠色来赞叹越窑青瓷的釉色,可谓贴切至极。五代诗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也写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中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秘色瓷美得超凡脱俗。前蜀王王衍的“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则对金棱秘色瓷碗进行了生动描述。

但是,秘色瓷属于越窑青内瓷,为何有“秘色”之称?对此,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依宋人赵德麟之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认为因“庶民不得用”,故称“秘色”。此说还有《中国陶瓷史·越窑》中的记载为证:“五代十国时,割据两浙、苏南十三州的吴越国王钱氏利用越窑成熟的制瓷技术,采取唐代贡窑的办法,在余姚上林湖一带建立官窑,烧造宫廷用瓷和贡唐 、贡晋、贡辽、贡宋等的贡品,因为这些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和进贡用瓷,臣庶不得用,故称秘色瓷。”这种观点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也有人以民间传说为倚证,认为因其烧造工艺、釉料配方秘不示人,故称“秘色瓷”。另外还有观点说,“秘色”并无特殊含义,而是当时人们对那种色样青瓷的统称。也有人认为秘色即“稀见之色”、“香草色”、“碧色”,或者是神秘色调和神秘、珍奇和本身色调的混称,等等。

自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以后,相关学者经考证认为:“秘色”应是一种青中泛湖绿的釉色,是越窑青瓷中极为罕见的一种色调。想要烧出这种色泽的瓷器,就要在烧成后期控制窑炉内的还原氧和烧成温度,使胎、釉原料中的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赋予瓷器以青绿颜色,这样烧出来的釉层才能滋润透明,具有玉的莹润美感。

秘色瓷的历史

1982年,新编《中国陶瓷史》认为秘色瓷的时代始于五代,这是因为在《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宋史》、《宋两朝供奉录》等文献内,都有关于五代的钱氏朝廷向后唐、后晋和辽、宋王朝进贡越瓷的记载。并且,在法门寺地宫秘色瓷器没有发现以前,这类越窑青瓷在考古中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吴越国都城杭州和钱氏故乡临安,其中包括杭州市郊玉皇山麓钱元灌墓、施家山钱元灌次妃吴汉月墓以及临安县功臣山钱元玩墓,都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秘色瓷器。因史证、实证俱全,该观点在当时令陶瓷学界深信不疑。

另有秘色瓷始于晚唐之说。这主要是依据“秘色瓷”之称最早见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诗篇中,却无实证。直到法门寺地宫所藏秘色瓷发现,这种观点才终为众专家学者认可,成为盖棺之论。 

“秘色瓷”是我国唐宋时期浙江上林湖地区越窑烧制的一种青瓷,五代时达到高峰,至南宋时才消失,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越窑青瓷创烧于东汉时期,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发展,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窑系。越窑青瓷的制瓷工艺基本摆脱了东汉晚期承袭陶器和原始瓷器工艺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越窑烧制出来的瓷器开始呈现出青润的光泽,称为“漂瓷”,其釉色细腻纯净,均匀润泽,成为皇家喜爱的器皿,这就是秘色瓷。因当时烧制的瓷器均为皇家使用,产量少,稀有传世,所以越窑秘色瓷的实物在全国各博物馆中馆藏数量极少,连碎片都极为珍贵。

唐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位于当时的七大名窑之首。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期,余姚县上林湖附近地区,因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而且上林窑产品因品质超群,被朝廷选为贡瓷,还曾置官监烧。此后,上林湖窑产品品质愈发晶莹,有 “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该地也被誉为“唐宋瓷都”。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开始被称为“秘色瓷”。如今,慈溪上林湖地区有“中国青瓷露天博物馆”之誉。1999年初在当地的考古发掘表明,越窑烧造的下限为南宋初年。

越窑瓷器的品种十分丰富,有碗、壶、瓶、罐、盒和雕塑等。同类器皿又有多种制式。如碗分圆口、花口。圆口碗主要用于喝茶,浅身敞口,斜壁呈45度,也叫茶盏。花口碗则有四瓣、六瓣之分。壶的形状分盘口、直口、喇叭口,壶身有圆腹、椭圆形腹等。唐代执壶的明显特点是短直流、小曲柄、体态饱满。晚唐至五代时,流与柄相对加长放大,腹体喜做成瓜果形。宋时则形体轻盈秀长,流和柄几乎高于壶口。到了清代,难寻秘色瓷之踪,传说乾隆曾叹道:“李唐越器人间无。”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出土了唐僖宗用来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根据记录这些器物名称的石刻物账,专家断定该地宫出土的14件青瓷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自此,才揭开了秘色瓷的千古之谜。

秘色瓷代表作品

八棱秘色瓷净水瓶。该瓶为小直口、圆唇、细长颈、矮圈足。瓶身通高22厘米,口径23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8厘米,重615克。颈下有三条台阶状的平行凸棱,肩部丰满,肩、腹为瓜体形,有八条竖向凸棱。通体青釉,造型简洁明快。此瓶为佛教供养器,亦称功德瓶、五宝瓶,盛五宝、五药、五谷、五香等,用以涤除烦恼和垢尘。

五瓣葵口秘色瓷盘。该盘为五壁葵口,斜壁深腹。盘高约7厘米,口径约24厘米。通体施均匀凝润的青釉,底外壁有托珠支垫痕。由于其在制胎施釉及烧造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光线的照射下,盘内清亮似有水,恰恰应了那句 “巧剜明月染春水”的描写 。 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该碗为敞口,深腹,圈足。高约94厘米,口径21厘米,重817克。其口沿五曲,腹壁斜收,上有竖向凸棱。碗外壁还残留着包装纸上的仕女图印痕,为珍贵的文化痕迹。还有一件银棱金银平脱秘色瓷碗。碗口沿脱离足跟为银棱,内壁施黄釉,外壁素烧,并采用多银平脱工艺装饰花鸟图案,是唐代陶瓷工艺进步的重要标志 。

附:唐代邢窑

邢窑,即邢州瓷窑,位于今天的邢台内邱、临城一带,是中国白瓷的发祥地。邢窑创烧于北朝,闻名于唐代,其所烧制的细白瓷,代表了隋唐两代白瓷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后代青花、五彩、粉彩等精细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邢白瓷的发明与制作,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为主一统天下的局面。邢窑与越窑一起,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新格局,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 

邢白瓷的烧制难度相当高,要求必须在原料加工和烧成时,将胎和釉中的含铁量有效地控制在1%以下,这样才能烧成上等白瓷。在目前已出土的邢瓷残器标本中还发现了那种品质精良的“透影瓷”和“类银”、“类雪”的细白瓷,其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令人叹为观止。邢窑的白瓷从瓷质上分成三个品种:粗白瓷、细白瓷和透影细白瓷。其中以透影细白瓷最为珍贵。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热门推荐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枕边小医妃:王爷,玩够没

    枕边小医妃:王爷,玩够没

    他惊才绝艳,却淡漠名利,古代版好男人的楷模!唯独对她这一个穿越女,小气腹黑又卑鄙无耻……分明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嘛!而且,他被皇帝赐婚关她什么屁事啊?挑这个时候扯她玩拜堂兼洞房,是想两人一起砍头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限江山

    无限江山

    一双金眸是她的灾难。她被双亲遗弃,被迫在生与死的边缘寻求着人生的希望,直到逃难途中遇到身为皇子的他,从此走入一场无法抽身的棋局。身为棋子的她又该何去何从?棋子是否终究只是棋子?九龙相斗,波涛不息,再回首,只是无限江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

    每个女孩子在看了《长腿叔叔》后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羡慕那种无拘无束和自由放任的生活,幻想着也能够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长腿叔叔。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亲笔写封信,无论他们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我们出版这本书信体小说的目的了。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爱情备忘簿

    爱情备忘簿

    爱一个人就应该毫无杂质。这是骄纵任性的苏小绿一直秉承的爱情信条。然而,在沈安年第一次开口与苏小绿协商时,一直被苏小绿奉为信仰的爱情便在眼前坍塌掉。一场生死浩劫,却挽回了苏小绿一直压在心底的爱情。一边是带给自己巨大压力的初恋情人,一边是关心善待自己的成熟男人,苏小绿最后选择了谁?是一路怀揣对爱情的信仰艰难走下去,还是最后回到俗世烟火的安稳里?这是一本关于女孩子在成年之后面对现实学会接受生活的情感成长书。无论你错过一个很好的人,还是遭遇一个很糟的人,没有什么比爱自己让自己完满起来更重要。
  • 老婆好难娶

    老婆好难娶

    【文章一对一,男主女主绝对身心干净】这是一个都市大龄胜女女扮男装的的日常。云微是个低调的异能人,她想要低调的生活,想要交一群低调的朋友。哪知天不遂人愿,她的朋友个个不低调,十四年以男装示人做了大学教授,勉强维持各方平衡,继续走着低调的路线,不料一场相亲打破平衡,从此低调是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