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700000007

第7章 裴度

力主削藩被刺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祖父裴有邻,曾任濮(pú)阳县令,父亲裴溆(xù),出任过河南府渑(miǎn)池丞。裴度自幼饱读经史,博览群书,能诗善文。德宗贞元五年(789),中进士,登宏辞科,授校书郎。后又应制举贤良方正,对策成绩优异,被授河阴县尉。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生于动荡不安、积贫积弱年代的裴度,胸怀经济之策,负济世之才,他对当时藩镇跋扈跋扈(hù):专横暴戾,欺上压下。的局面痛心疾首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对宦官当权目无朝廷极为不满。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士大夫,他决心为振兴唐王室效力。出于对国家的忠诚,他敢于抨击抨(pēnɡ)击: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权贵,违抗皇帝旨意。不久被罢为河南府功曹,后又升为起居舍人。元和六年(811)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

元和七年(812),宪宗采纳宰相李绛的按兵不动、以宣抚为主的策略,使魏博镇归顺朝廷,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步射都知兵马使田兴,把割据了四十九年的魏博六镇归还朝廷。朝廷派裴度到魏博宣慰,裴度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又宣布六州百姓免除一年赋役。裴度还向田兴晓以大义,使其竭力效忠朝廷。裴度又到魏博所属郡县宣布朝廷恩泽,因而魏博各地官民感戴皇帝。回到京城,擢升擢(zhuó)升:提升。为中书舍人。元和九年,又迁任御史中丞。

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nì)丧不报,自领军务。以后又出兵四处劫掠,并且勾结成都节度使王承宗、淄(zī)青节度使李师道,对抗唐朝廷。唐宪宗曾发十六路兵讨伐,但各路唐军,各怀心思,指挥很难统一,旷日无功。宪宗派裴度去前线慰问,观察形势。裴度归来,极力主战。他向宪宗详细剖析了淮西一定可以攻取的情况,并推荐将军李光颜勇而知义,必能立功,从而坚定了宪宗讨叛的决心。不久,李光颜果然大败淮西军。宪宗得知,称赞裴度能够知人善任。淮西军溃败后,割据藩镇非常仇恨,他们先是行贿收买,继而公开威胁,但这都不能达到使朝廷罢兵的目的。于是,王承宗、李师道派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武元衡于早朝时被害于靖安坊,头骨被刺客取去。裴度也在通化坊被刺,身中三剑,头部砍伤,因从人王义舍身救护才幸免于难。这一暗杀事件,使京城朝野上下震动,引起强烈反响。主和派请求罢免裴度,以稳定成都、淄青两镇,兵部侍郎许孟容则奏称:“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yú)而盗不获者,此朝廷之辱。”并请以裴度为宰相,加强对藩镇的讨伐。在裴度养伤二十天后,宪宗拜任裴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继武元衡为宰相。

征讨淮西功臣

裴度出任宰相以后,宪宗把军事力量都交付给他。平定淮西,成了当时首要任务。然而,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路征讨大军都拥兵自重,互相观望不肯出力,作战常常失利。这样一来,朝中的一大批主和派官僚也有了口实,他们力主休兵之策的呼声更为高起。一次在宪宗召开的“诏群臣各献诛吴元济可否之策”的御前会议上,朝臣多言罢兵赦罪为便,翰林学士钱徽、萧俯等更为激烈。但是裴度坚持贼不可赦,挺身而出,愿意前往淮西督战,表示誓杀淮西之贼的决心。

元和十二年(817)八月,裴度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军(淮西镇)节度使,充淮西宣慰处置使的身份亲自来到前线,临别辞行,向宪宗立下了“军令状”:“贼灭,则朝天有日;贼在,则归阙无期。”八月二十七日,裴度抵达郾(yǎn)城(今河南郾城),慰劳各道唐军。他亲临前沿阵地,冒着炮火纷飞、随时可能献出生命的危险,观察前线战情。裴度不顾个人安危的行为,大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个个勇气百倍。当时,唐军中都有宦官监军,主将完全为其掣肘。裴度向宪宗奏准,除去了宦官监军,使兵权专归主将,从此军中号令统一,士气高涨,每战必捷。十月十一日,大将李塑(sù)在裴度支持下,雪夜攻克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活捉淮西军首领吴元济,淮西所属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及守兵二万余人相继投降。平息淮西的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蔡州收复后,李愬迎裴度入蔡州。裴度对投降士兵和当地居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不歧视他们,并以蔡卒为牙兵,侍于帐下。有人对裴度说,蔡人反叛者还非常多,不可不防。裴度笑道:“我受命为彰义军节度使,元恶就擒,蔡州人就是我的人了,又何疑呢?”裴度的宽大政策使蔡州父老为之感动。裴度还取消了吴元济父子长期以来对蔡人的禁令:禁止人们在路上交谈,禁止百姓夜间点灯,百姓有酒食往来者一律以军法论处。裴度还奏准朝廷,免除淮西各州县两年赋税。对于官军阵亡者,裴度命下属予以收葬,给其家衣粮五年;对战伤残废者,供应衣粮终身。对吴元济的部将,裴度采取宽大政策。当时,宦官梁守谦奉宪宗之命,带了上方宝剑去蔡州,准备全部诛杀吴元济的部将。裴度一面火速上表向宪宗请求申述,一面即刻动身到蔡州,对降将量罪加刑,少杀了很多人。

仕途屡升屡降

元和十三年(818)二月,裴度因平定淮西之功,封晋国公,继续在朝担任宰相职务。此时宪宗正沉溺于一时的胜利之中,他不但不乐于纳谏,还大兴土木,修筑宫殿。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xiè)和盐铁转运使程异,为了巴结、讨好皇帝,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财政大权,为宪宗建造宫室,挥霍享用,于是二人逐渐得宠,因而官运亨通,连连高升。就在这一年九月,二人同登相位。裴度深感忧虑,他上书劝谏说:“异、二人,并无本事,陛下为满足耳目之欲,提升他们为宰相,天下人都认为不妥,于陛下无益。”宪宗不听。裴度耻于与二人同列,请求辞退,宪宗又不同意。裴度最后说:“臣若不退,天下之人就会说臣不知廉耻;臣若不言,天下之人就会说臣有负恩宠。今退既不许,言又不听。臣所顾惜的是,淮西已定,河北已安宁,如何处置得宜,使天下服其心。陛下建升平之业,十已八九,何忍还自堕坏,使四方解体乎?”然而如此肝胆俱裂之语,忠诚耿直之言,并不能使宪宗有所醒悟。相反,他却认为裴度在闹朋党之争。宪宗曾意味深长地对裴度说:“人臣当力为善,何乃好立朋党?朕很厌恶。”裴度听了分辩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小人志趣同者,势必相合。君子为徒,谓之同德;小人为徒,谓之朋党;外虽相似,内实悬殊,在圣主辨其所为邪正耳。”宪宗对裴度这些劝谏置若罔闻置若罔闻:形容不予理会。。

宪宗之朝,宦官把持朝政,专横跋扈专横跋扈:霸道器张,蛮不讲理。,目无王法。裴度对此现象,深恶痛绝。当时五坊使杨朝汶,恃朝廷之威,强暴专横,放高利贷,拷打欠户,勒索息钱,甚至张冠李戴,胡乱逼债,逮捕无辜之人,被囚禁者近千人。对杨朝汶的这种横暴行为,裴度在宪宗面前,竭力加以弹劾弹劾: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宪宗对裴度说:“我正要和你论讨用兵之事,这种小事由我自己处理。”裴度回答说:“用兵是小事,五坊使追捕无辜之人应是大事。兵事不理,只忧局部,而五坊使暴横,可乱整个朝廷。”退朝后,宪宗满肚子不高兴,他责备杨朝汶说:“因为你的缘故,使我羞见宰相。”盛怒之下,赐杨朝汶死罪,尽放被捕囚禁之人。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派人迎佛骨到京城,在宫廷中停留之日,供人赡奉施舍后再送佛寺,迎佛骨的做法在朝廷掀起了一股崇佛高潮。刑部侍郎韩愈上表切谏,力陈佛不足信,请求将佛骨投入水火,以“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认为韩愈亵渎亵渎(xièdú):轻慢;不尊敬。

佛骨,十分恼火,要处韩愈以极刑。裴度向宪宗申述:“韩愈虽然狂,但发自忠恳,应该宽容以开言路。”于是,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来,皇甫诬陷裴度,裴度只得出镇外地,当了河东节度使,不再为相了。

元和十五年(820),宪宗死,穆宗即位,年号长庆。穆宗是个昏君,所用宰相几乎都是庸才。因与藩镇关系处理不当,藩镇又开始作乱,一下子朝廷和藩镇的关系也就紧张了起来。穆宗任命裴度为镇州四面引营都招讨使。裴度受命后,即整顿军队,率领部众讨贼,攻城斩将,屡传捷报。然而朝廷动用各镇的十五万兵力,耗费大量物资,最终结果也未能平定卢龙和成德两镇。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于朝中有人破坏裴度的军事部署的缘故。翰林学士元稹(zhěn)勾结宦官魏弘简,想夺取宰相职位,裴度每有论奏,元稹都加以蒙蔽。裴度在前线多次上疏揭露元稹的罪过,他指出:“河北逆贼,只乱山东;朝中奸臣,必乱天下。若朝中奸臣尚在,则逆贼纵平无益。”

由于裴度义正辞严,穆宗降了魏弘简的职,罢了元稹的官。但不久又不顾多数谏官的反对,罢了裴度的兵权,让他当了东都留守的闲官。长庆二年(822),裴度回到京城。在朝见穆宗时,他叙述藩镇暴乱河北,自己讨贼无功,慷慨陈词,泪流满面,当时在朝文武官员为他的忠心所感动,许多人还挥泪不止。穆宗见裴度为众望所归众望所归:形容威望很高,得到大家的敬仰和信任。,于是以裴度为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元稹同朝为相,但二人斗争更是愈演愈烈,遂于同年六月,两人同时被穆宗罢相。谏官为此奏言:“裴度无罪,不当免相。”但穆宗不予采纳,裴度被降为右仆射。长庆三年(823)八月,又改任裴度为司空、山南西道节度使。

长庆四年(824)正月,穆宗去世,太子李湛(zhàn)即位,是为敬宗。敬宗年仅十六岁,韦处厚上书,劝敬宗重用裴度,他指出,裴度勋高中原,声播外夷,希望敬宗委以重任。一些朝臣也多称裴度贤,不应该弃置外地为节度使。因而敬宗多次遣使至兴元慰问裴度,密示其还朝。宝历二年(826)正月,裴度回到京城,第三次为宰相。

运祸四度为相

敬宗少年即位,贪图享乐,巡游无度,又倦于政事。裴度上疏,希望敬宗能够收敛玩心,勤政务、远小人,但敬宗荒淫成性,裴度的劝谏,不起作用。敬宗性情暴躁,责打宦官,于宝历二年(826)十二月被宦官杀死。宦官拥立江王李昂为皇帝,是为文宗。

唐朝晚期,宦官操纵了皇帝的生杀大权,不少皇帝被宦官所逼退位,或为宦官毒死,或为宦官所杀。此时,裴度已年老,体弱多病,他想到自己平生耿直,不怕强横,因而屡遭陷害,得罪过不少人。为避免惹祸,他在朝臣与宦官的斗争,持中立态度,不予介入。对于朝臣和宦官的斗争,他感到心灰意冷。为了避免惹祸,他上疏恳求辞去机要职务。文宗非常器重裴度,经常派御医为他看病,派人前去慰问。文宗太和四年六月,下诏晋封裴度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后来,由于宰相李宗闵(mǐn)、牛僧孺的排斥,九月被罢相。以司徒兼侍中,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大和八年(834),裴度为东都留守,九年,兼中书令。此时,宦官更加无法无天,皇帝也无力控制。

但裴度已无治理国政的打算,他在东都兴建住宅,修筑别墅,和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饮宴终日,以诗酒自娱,过着士大夫的风雅生活。

开成二年(837),文宗又命裴度出任河东节度使,但他已不愿再掌兵权,再三以老病推辞,终因文宗不允许而只得赴任。

开成三年,裴度因病请求还东都。同年十二月,文宗诏令裴度入知政事,以中书令再次入相。

同类推荐
  • 罗斯福大传

    罗斯福大传

    本书详述了罗斯福传奇的一生,剖析了罗斯福的政治风格及政治谋略,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政治领袖。希望本书能让您更多地了解罗斯福,用罗斯福的智慧、魅力和魄力,去充实自己、鼓舞自己、从而走向人生的辉煌。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本书都会是个不错的启发工具。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热门推荐
  • 给自己的情书

    给自己的情书

    我的世界,你不在乎;你的世界,我被驱逐。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终没有骗到自己。只有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每天一个推理故事

    每天一个推理故事

    这是一场由遗产引发的谋杀案。凶手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完美的时间差、证人、证据和不在场证明。然而机关算尽仍不免百密一疏,看机敏的马普尔小姐如何同警察一起,剥丝抽茧,一步步揭露凶手导演的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
  • 求雨

    求雨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霸天绝杀

    霸天绝杀

    惊天一怒大屠洗,神所泣,大灾变。我生故我人犹存,我命由我不由天。待到造化大成日,无所惧,杀尽天。天赐于我何路,地赦于我何理。这反复的天地,无常的命运,携我妻儿弟兄,任我大道驰骋。挡我道,杀无赦,凭一双封天之瞳,我欲向苍生证,雄霸天下,力挽狂澜,不死不灭,镇地封天。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拐个娘子,生个娃

    拐个娘子,生个娃

    美男一大堆,个个抱不得!奸情一箩筐,段段不正常!桃花处处开,朵朵惹不起!============【正文简介】穿越的目标是什么?泡美男!搞JQ(奸-情)!玩NP!可惜被师兄无良骗去嫁大叔,只能开始做落跑跑!大叔腹黑任由她落跑。暗地里悄悄开始拐娘子三计。投其所好,美男计。言听计从,好男计。生个娃娃,栓心计。良辰美景夜。“夫君,你啥时候认出我的?”“哦,第一次见面就认出你了。”“那你为啥不逮我回去?”“哦,我只是知道你要落跑到什么时候。”“那你为啥要沿路跟着我?”“哦,为夫那是替你清理前路。”“为啥要清理前路?”“哦,那不是要把你拐回家嘛。”“用啥法子哟?”“生个娃娃呗。”“。。。。。。”【精彩抢先看一】:“娘子,为夫身材如何?”“肌理分明,皮肤细腻,健壮有力!”“娘子,为夫相貌如何?”“倾国倾城,媚态横生,清美动人,妙不可言….”“娘子,为夫强壮么?英明么?”“看起来,唔,挺强壮的。”某女淡定地瞥了一眼几近半果的美人。“娘子,为夫这么美好,不如,咱要个孩子吧?”他开始掰手指。“….”“我们的孩子,长得好!身材好!又聪明!还强壮!”“那,那,要是个女孩儿咋办?!”听着,某女眼冒金光,丝毫没想到,早已被拐入圈套….“那一定和娘子一样美丽动人!聪慧无比!”他直接把她扑倒。“喂!唔…..”苍天啊!她的话被吞噬下去…..【精彩抢先看二】:“娘子,看见美男了么?”“看见了、”“那男人,有为夫美么?”“没有。”“娘子,那你还看他作甚。那就回家吧,为夫随便你看,甚至是可以‘仔仔细细’的深入地看!”“不要,我要重新落跑。”“娘子,你要是觉得跑的不够远,走的脚痛,为夫给你买辆车。。。”“。。。。。。”【精彩抢先看三】:“爹爹,爹爹,我要和娘亲一起睡觉?”“男子汉要一个人睡。”“爹爹也是男子汉,为什么可以和娘亲一起睡?”“因为你娘亲是爹爹的媳妇啊。”“爹爹,爹爹,我也要娶媳妇。”“好啊,喜欢哪家的小小姑娘啊?”“爹爹,爹爹,我要娶娘亲。”“你娘亲不是小小姑娘啊。”“娘亲啊,你快来,爹爹说你是老姑娘!”“。。。。。”================【本文】=腹黑美型大叔诱拐白目迷糊萝莉+宠妻+爆笑=【宠文】
  •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本书从习惯培养入手,围绕提高工作绩效、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了19个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效能的习惯,希望对读者能有所裨益。
  • 第一女相:微臣要拒婚

    第一女相:微臣要拒婚

    那些人,害死她的父亲,玷污了她的母亲,屠戮了她的族人,霸占了她的封地……她完颜蓁出生的那一日,想不到竟是家破人亡时!从那一天起,她就注定要走上一条血腥的复仇之路!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更没有爱人!他,本是皇朝最最尊贵的太子,却因为一个用心险恶的谶语,被送进寺庙,渐离皇位。在这皇权的争夺倾轧里,他韬光养晦,终有一日,得以飞龙在天。他和她,本是一对和睦君臣,却因为宿命波谲,走到了爱恨两端。他情不自禁爱上了她。她却千方百计要杀他。他想做明君,她却是弄臣!他想要将一个安宁美好的天下,一个万人敬仰的后位,捧来给她,只望博红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