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300000009

第9章 乾隆

驭臣有术威柄独操

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乾隆帝弘历出生在雍和宫。雍正得急病死后,乾隆被拥立为君。乾隆帝刚即位时,还是个20余岁的青年。当时朝中大臣分为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两党互相倾轧,经常在朝廷上互相指责,因为鄂尔泰和张廷玉二人都是先朝重臣。

乾隆不便处罚他们,但要处理好朝政,这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乾隆继位后,对两派臣僚一视同仁,有功即赏,无功即罚,决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要任用某人,他就分别招两派的人仔细询问。被询问的人都要说真话。倘被发现故意掩盖或美化,轻则被训斥,重则被解职回籍。于是,朝中虽有门户对立,但任何一派都不敢骄横。在乾隆朝,这种门户对立不但没有明显影响朝政的运行,反而促使双方都争相为国立功受奖。

乾隆帝是一个比较勤于政事的皇帝。自雍正以后,军机处就成了皇帝下面的最高权力机构。乾隆帝每天早上都到军机处理政事。夏天,他到军机处时天刚亮;冬天,他到军机处时也就是五更时分。军机处一般有十几个人,每天晚上要留一个人值班,以备有急事,专门候乾隆帝临时召见。又怕事情多一个人处理不了,每天还要有一个人早早地到军机处帮忙,当时称之为“早班”。乾隆帝从寝宫出来,每过一道门就放一声爆竹。听到爆竹声由远至近,军机处官员就知道皇帝要来了。一般情况下,乾隆帝到军机处后,蜡烛还要点一寸多天才明。军机处的官员每五六天轮一早班,都感到很辛苦,乾隆帝却天天如此。这使得军机处官员不敢稍有懈怠。

乾隆帝吸收明朝宦官专权的教训。所以他一改旧制,将原来教习宦官读书识字的内书堂废掉。乾隆帝说:“内监的职责就是供命令,只要略识几个字就行了,何必派词臣给他们讲文义呢?明代宦官弄权,原因就在这里。”自乾隆三十四年(1769)以后,内宫便再也不派词臣教习宦官了。

乾隆帝还有一个禁止宦官弄权的办法,那就是让当差传话的宦官都改为姓王。这样,外廷官员就难以分辨,避免了他们之间的勾引。

清代的宦官由内务大臣管辖,不许宦官到外边胡作非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直隶总督方观成上疏,弹劾巡检张若瀛,说他竟敢杖责内监,这是一种目无皇上的大不敬行为,乾隆帝看完奏折反而斥责方观成做事不知轻重。没过几天,那个被弹劾的张若瀛却连升七级。为了这事,乾隆特发了一道谕旨,凡内监在外边滋扰生事者,外廷官员可以随时惩治。更有趣的是,有一个在御前听用的太监,乾隆帝直呼他为“秦赵高”。实际上这个宦官并没干什么坏事,乾隆帝这样称呼他,只是为了向他示警,也借此提高自己的警惕。正因为清前期对宦官管理较严,所以清代没出现过像明代那样的宦官把持朝政事件。

乾隆帝接受了历史上外戚为乱的教训,对后宫的管理也很严格。皇后只能管理六宫事,不得干预外廷政事。如有违反将受到重处,他还用历史上著名的有德行的后妃为例,做一些图片,作为后妃们学习的榜样。例如,其中有“徐妃直谏”、“曹后重农”等等,乾隆帝对于后妃的娘家人,当官也管制很严,不许他们过于专权。

平靖边疆谨守国门

乾隆是一位深得为君之道、治国之策的皇帝。他在位的60年间,多次对边疆和属国进行征讨,这成了他政治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首领莎罗奔公开叛乱。乾隆帝命张广泗为四川总督,统兵进行征剿。莎罗奔守住天险顽抗,清军多次进剿失利,乾隆就派大学士讷亲去督促进剿,讷亲到了前线,就指挥士兵攻打天险,而且限定时间,这样清军的伤亡更大了。损兵折将,却仍没有办法取胜,张广泗对讷亲不采用自己的方法,自己不懂军事却又瞎指挥,非常不满,就拖着时间,让讷亲去指挥,结果拖了半年,军饷花费不少却没有半点战功。乾隆一怒之下,处死了二人,另派大学士傅恒进剿,结果莎罗奔乞降,大小金川平定,乾隆非常高兴,亲自在紫光阁宴请随征将士。

乾隆三十一年(1766),大金川再次叛乱。乾隆帝命四川总督阿尔泰率军平定,结果12年都没有结果。乾隆帝下令杀了阿尔泰,另派大学士温福督师,以尚书桂林为总督再征大小金川。也是劳师动众,没有战果。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因温福已战死,桂林无功,遂以阿桂为定西将军,严令剿灭叛匪。乾隆四十一年(1776),阿桂攻克了大金川的最后据点噶尔崖,叛乱被平息。叛乱头目被处死,其家族人等有的被杀,有的被监禁,有的被发边为奴。乾隆帝封阿桂为一等公。

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帝派兵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康熙帝和雍正帝对准部多次用兵,但未根本解决问题。准部时服时叛,成为清廷一块很大的心病。在厄鲁特蒙古归附后,乾隆帝感到形势有利,命令班弟带兵平叛,准噶尔部纷纷投降,接应清军,叛乱很快平息,叛乱头目达瓦齐被抓。

乾隆帝在平定了达瓦齐的割据势力后,为了削弱准噶尔部的割据势力,把厄鲁特四部封为四汗。但是,阿睦尔撒纳自恃平叛有功,一心想当四部的总汗,乾隆未答应他的这种要求,于是他积极准备叛乱。乾隆二十年(1755)九月,乾隆帝命他到避暑山庄避暑,想调虎离山。阿睦尔撒纳看出了其中的用意,在半路上逃回,公开打出了叛乱的旗帜。

他们杀死了清朝派驻的将领班弟,乾隆派军兵分两路,长驱直入,很快就平定了叛乱,阿睦尔撒纳逃到俄国。

南疆接着又发生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大小和卓就是霍集占兄弟。他们是南疆的宗教首领,在维吾尔族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叛乱爆发后,乾隆帝派往南疆的使臣也被杀害。乾隆命令刚准备回师的兆惠率军去南疆平叛。兆惠率领的清军仅3000人,被霍集占率领的一万多叛军围困在黑水。包围历时三个月,叛军始终未能攻破。乾隆帝命驻守乌鲁木齐的将军富德赴南疆增援。霍集占在清军的内外夹攻下迅速土崩瓦解,霍集占兄弟被当地部族所杀,这场叛乱最后被平息。

乾隆帝看到准噶尔部屡次发生叛乱,便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总辖新疆南北两路事务,从而加强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统治。

六下江南

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25岁的乾隆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很有作为。他吸取了祖辈治国的长处,摒(bǐnɡ)弃了他们的短处,采用刚柔并济,一张一弛的治国方法。

当时国库充裕,乾隆皇帝有恃无恐,连年用兵。取得胜利以后,他十分得意,自认为“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他四处游山逛水,在位60年,就六次游江南。

各地地方官为了投皇帝所好,每次接圣驾都要大大排场一番,有时候一次就花去二三十万两银子。乾隆皇帝每次乘船顺运河游江南,运河两岸都搭满了戏台、彩棚,沿河排列着无数彩船。他的龙舟及大大小小的随行船只共有1000多艘,都由青壮年民工和年轻妇女拉纤,称为“龙须纤”。

除了游山逛水,对女乐、珍宝、饮食、宫苑等等,乾隆皇帝也无所不好。花费最大的是庆寿大典,乾隆皇帝过60岁生日的时候非常奢华。

乾隆皇帝奢侈过分,有时候,连朝廷的一些大臣也看不下去了。有一个官员到江南去办事回来以后,乾隆皇帝召见他,询问江南民情如何。那个官员鼓起勇气说:“自皇上南巡之后,百姓生活甚苦,怨声载道。”乾隆皇帝一听这话,脸色大变,就把他赶出朝堂,贬到新疆去了。

皇帝既然如此,其他的贵族官僚、地主豪绅上行下效,追求享乐,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清江浦的河道总督衙门,每逢宴会,就要大摆宴席,非常浪费。

随着统治阶级享受欲望的不断增长,官僚们的贪污非常惊人。特别是大学士和珅。他深得乾隆皇帝重用,但他贪财好色,结党营私。各级官吏都趋炎附势,对他百般奉承,大量进行贿赂。

山东巡抚刘国泰是和珅的心腹,他私自挪用了10万两白银的公款。御史钱沣(fēnɡ)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在朝廷上弹劾他,说他勒索下属,挪用公款。乾隆皇帝见钱沣说得有根有据,心里疑惑,就命令和珅和钱沣同去查核。

钱沣很有心计,他接到皇帝命令后,换上旧衣破帽,提前秘密出发了。他刚走到良乡,就看到有一个肥头大耳的奴仆打扮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来了。那人一路上勒索钱财,任意驱使地方官,非常狂妄。钱沣暗中打听,原来他是和珅派往山东的信使。钱沣记下那人的相貌,一路上细心察访。几天后,在那人回来的路上把他抓住了。钱沣从那人身上搜出刘国泰给和珅的信,信上写了借款填补库银亏空的事,用了很多暗语。钱沣当即把信密封好,专程派人呈奏给皇帝。

后来,和珅和钱沣先后到了山东。开始,和珅还想用钱收买钱沣。送给他名贵的裘(qiú)皮。钱沣拒绝了他的厚礼,和珅见势不妙,也不想过分包庇刘国泰。等他们回京复命的时候,乾隆皇帝拿出刘国泰的那封信,说:“朕洞察秋毫,你们不用再奏了。”立即下令把刘国泰处以死刑。从那以后,清朝的官场越来越腐败了。

禁书修书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面继续招收文入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贮藏在民间。于是,乾隆帝就集中全国的藏书、来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大的丛书。这样做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显示皇帝重视文化;二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图书馆。派了一些皇室亲王和大学士担任总裁,真正担任编纂(zuǎn)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纪昀(yún)等人。那套丛书名称就叫做《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家的经典著作像《诗经》、《论语》、《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术等;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和专集等。

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巨大的丛书,先得把书籍收集起来。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员搜集、收购各种图书上缴,并且定出了奖励办法,要私人进献图书,进献越多,奖励越大,这道命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只隔两年,就有两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了。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凡是有“违碍”(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一查下来,发现在明朝后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们的上代就接受过明朝的官职和封号,这在乾隆帝看来是很不体面的,于是就下令把这类图书一概烧毁。至于像吕留良、黄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说了。后来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反对辽、金、元朝的内容,这种内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反对清王朝,也该销毁,或者销毁一部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现这类字句,就随时删改涂抹,这样,书虽然被保存下来,但是已经弄得面目全非。据不完全统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3000种之多。

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3503种,79337卷。当时把全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官、奉天、杭州、镇江、扬州。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而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损失,但是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乾隆帝活了88岁,是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帝。他一生平定叛乱,编辑书库,对维护国家安全团结起了很大作用,人们把康熙到乾隆帝统治时期称为“康乾盛世”。但又由于乾隆帝的豪华奢侈,铺张浪费,从乾隆帝后期,清朝开始走向衰败。

同类推荐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为躲追杀,他化身业内顶尖牛郎,玩心大起时跟她的一纸契约,却不料惹火烧身,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是中东首富之子,身份神秘,行踪诡异,为重新夺回她,他暴露了霸道本性,势要将不择手段进行到底!“从今以后,她就只能是我的女人,谁动她,我动谁全家!”她问,“如若我动你呢?”某男扑上来,“我让你动……”
  • 领导细节全书

    领导细节全书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也无论组织生存的环境如何变化,作为领导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在细节上下功夫”这一行业准则始终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做一个领导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管人管事;要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要展现正确的形象;要运用好权力……如果你选择了领导生涯,就必须了解能够确保自己成功的重要事项。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一品天医

    一品天医

    小小村医通往一品天医,长路漫漫,与子同行她是视财如命的无良黑医,他是能给她带来无数钱财的病人。她讨好他,帮助他,替他斗姨娘,斗兄长,给他治病,帮他追小妞。他咬她,鄙视她,无视她,毁了她的桃花、她的财主,最后还扑到了她。大主顾:从今往后,我儿子今后就托付给你了她:拜托,我是大夫,可不是你儿媳!等他病好了,我拍拍屁股就走人。他:爱走不走,本少爷不稀罕你*若干年后,她活的风生水起,夫君很好,宝宝很乖,银子很多,地位很高,事业很强大。他从天而降,如豺狼一般扑上来把她吃干抹净,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她沮丧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你还是不会说话,我的药都给狗吃了。”他只管运动,像是要把这么多年欠下来的都补上。她只能配合,欲语还休,欲拒还迎。末了,他眼睛里突然射出凶光:“小孩是谁的种?”她眨眼:“关你什么事?”他无耻:“只要是你生的,都是我的!”她鄙视他:“小少爷,你现在配不上本郡主。”他无辜状:“没关系,我做你的小妾,不求名分,只求暖床。”
  • 此去经年:我们回忆里再相爱

    此去经年:我们回忆里再相爱

    命运的捉弄,使得她爱上了一个本是和她无缘的人,她始终都在为他付出,希望自己能够将他改变,但他始终对她都是冷漠的,最终,她成功了,但是他们却已是不可能了。
  • 龙镇天下

    龙镇天下

    一颗不起眼的黑色珠子,却是大陆上唯一的龙珠!薛云轩意外发现其中的秘密,得到无上功法《化龙诀》,从此开启逆天人生!点化水族,组建虾兵蟹将大军;逆转人道,成就最强龙王真身!神龙一朝腾起,必将主宰万妖,镇压天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落日劫

    落日劫

    在遥远的云端,那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神的世界。诸神像天地一般存在于那个高高在上的世界里。他们掌握着天地的变化,他们主宰着日月星辰,他们掌控着生死祸福,他们看似掌控着一切。但是他们的命运由谁来掌握,他们的幸福用什么来获得。大地女神,执掌人间。她是代表希望的女神,她是“生”的象征。冥王,冥界的最高统治者,他是死亡的代名词。当大地女神遇到了冥王,当时空的轨迹发生了诡异的偏转,这次的相遇,是缘,还是孽。大地女神:我愿意用永恒的生命去换取你的幸福,但是我的职责是保护脚下这片土地,所以我放弃了生命守护人间,却又用灵魂与你相伴。冥王:因为你的出现,将我的生命带来了一丝鲜活的气息。你的离开第一次让我感受到这个生活了亿万年的冥王大殿是如此的寒冷漆黑。只有失去,才能体会到拥有时的珍惜,只有失去光明,才知道黑暗是如此的阴冷。大地女神与冥王,不该有交集的轨迹,他们之间,注定是一场虐恋…
  • 不愿离开牢房的人

    不愿离开牢房的人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