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94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江泽民在2001年1月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代表的讲话中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文明的问题。他在2002年5月31日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目标。”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典礼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随后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进一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一次把建设政治文明写进了党的文献和决议。于是政治文明就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实关于政治文明,我们的革命导师和党早就有分析和论述,这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的新总结和新概括。”转引自张子礼、房晓军:《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导论》,红旗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过政治文明,但是他具有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然而邓小平的政治文明思想的核心在于政治制度文明的实践之中,所以深入研究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研究,而且对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要研究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首先必须了解一下政治制度文明的一些相关概念。

一、政治文明的界定

研究表明,要研究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就必须弄清政治制度文明,要弄清政治制度文明就必须弄清政治文明,而要弄清政治文明又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文明的含义,所以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

(一)什么是文明

所谓文明就是相对于蒙昧和野蛮而言的。“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出现了,《易经·乾·文言》中就有“天下文明”之句。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文明”曾被启蒙思想家用来界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它是与“野蛮状态”相对的进步开化状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的历史过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过一段非常着名的话:“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1页。

1828年法国着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基佐在《欧洲文明史》中指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是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内在的和道德的发展。”[法]基佐:《欧洲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32-233页。

英国着名文明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乃整体,他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而已都发生牵制作用。在这个整体里,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都保持着一种美好的平衡关系”。[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63页。

美国文明史学家威尔·杜兰则指出:“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括四大因素: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1卷,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文明的概念:一是指时间意义上的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社会现象,它是与蒙昧和野蛮相对立;二是指总体意义上的文明,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活动中的全部成果和成就;三是指社会进步意义上的文明,即指与落后、愚昧、野蛮相对立的状态。恩格斯还有一个十分简明的说法:“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66页。

它深刻地揭示了文明的本质和特征。因为它不仅突出了文明的实践属性,而且还突出了文明的社会属性,从而可以使我们对于文明的理解真正地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之上,为科学地界定文明的定义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指导。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文明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正如福泽谕吉指出:“文明是一个相对的词,其范围之大是无边无际的,因此只能说它是摆脱野蛮状态而逐步前进的东西。”[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页。

文明是标志人类不断告别野蛮和愚昧走向开化和进步的总体性概念。一般而言,它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进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开化、进步状态和标志,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以追求文明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创造文明是全人类担负的共同责任。从静态的角度看,文明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从广义上来看,文明是指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和状态,其中包括已经取得的成果;从狭义上来看,文明是指人类告别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状态,进入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进步状态。文明也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域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进程看,文明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文明、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渐次递进的基本形态。

(二)什么是政治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进程,客观世界又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方面,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人们所创造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改造自然界的成果、改造社会的成果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三大方面。如果我们把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成果称为物质文明,把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称为精神文明,那么人们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即人们用以规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公共权力运行的成果就是政治文明。所以人类社会的每一种基本文明形态都表现为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内容的三维结构。在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复杂过程中,文明的状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作为文明的表现形态的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文明也不例外。正如马克思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也正如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6页。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意即人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劳动和创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类社会每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进步,都要在这三大方面体现出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那么,什么是政治文明呢?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即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我们认为,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积极成果的总和,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在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广大社会成员的政治实践所共同构成的社会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的核心层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是政治文明的实践基础,是指人类在政治运动中形成的并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一切进步的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总和。它既表现为人类对历史上有益的政治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又表现为人类对现实进步的政治生活的实践和创造,还表现为人类对理想的政治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征和追求的重要目标,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共同构成人类社会文明的有机整体。从政治分析的角度看,政治文明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具有相当解释力和包容力的特定范畴,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又相对独立,涵盖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等概念。统合政治意识或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层面,总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政治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甄别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不同形态以及同一政治形态的不同发展程度,政治文明就是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人们以先进的、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政治观念为指导而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在政治上的一种进步构成、进步状态和取得积极成果的总和,它分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三个方面。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政治领导水平、群众参政议政水平、社会发达水平的衡量标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制度健全、法制完备、社会昌明的集中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畅通、热情高涨和社会民主氛围浓厚的突出表现。

二、政治制度文明的界定及其特征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制度的文明与进步,是政治制度中优秀的成果集合体,所以弄清政治制度的理论是研究政治制度文明所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政治制度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任何进步的政治观念、政治行为,归根到底都要以创建、发展和完善先进的政治法律制度为目的,而政治理念和政治行为也需要由先进的政治法律制度来具体规范。

(一)政治制度

制度是在社会活动中规范和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规、规则及尺度,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的规范和组织。制度为人类内部发生相互关系提供框架,它由正式的成文规则和那些非成文规则所组成。制度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般说来,社会愈发展制度也就愈先进。制度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制度既存在于经济基础领域,也存在于上层建筑领域,同时还存在于一切社会关系领域。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性的资源,像其他资源一样,制度资源在被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创造了人们生活的基本环境氛围,满足了人们交往的需要,它成了人们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都跟制度资源的开掘和充分利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制度是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实质性决定要素。因为,各种各样的组织及其制度是现代社会生活赖以运行的关键所在,不把制度当作政治分析的出发点和核心,就既不能真正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也不能全面理解人们的政治行为。所以制度是我们人类社会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关键,制度既给我们提供了行为规范,又给我们带来了效率。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政治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方式和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方式的制度总称,它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体制。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政治现象,随着国家的消亡政治制度将不复存在。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该国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其本质上是强制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管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政治制度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它必然要反映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以及在此种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关系的要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是如此。前者起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作用,后者起着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作用。政治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形态,具有承载政治文化观念和规范政治行为的重要作用,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任何政治制度一经建立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政治制度的选择和建立受到价值追求和道德理念的影响。“一般地说,各种政治制度和它们所组成的政体界定了公民的基本性质。它们通过确定提出的关于公民的普通生活的问题和可能性作出的回答来做到这一点。通过界定人们彼此介入对方正在从事的实际的和热衷参与的活动的条件,政治制度创造了人民特有的组织、思想习惯和风俗。人民的素质大部分是由他们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应付随之而来的冲突以及怎样引导利用政治制度谋求优势和统治的诱惑来界定的。政治体制作为一组正在从事的实际的和热衷参与的活动,界定了人民的政治生活方式。”[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新宪政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52-153页。

政治制度的确立是一国的生产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及最高权力当局主观选择的结果,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成果制度化的结晶。

同类推荐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热门推荐
  •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神奇莫测的大自然造就了大千世界上的无数奇观盛景,奇怪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自然是有其道理和规律的,只是现在人类还没有研究出来而已,等到研究出来之后,也许就不奇怪了。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前清旧梦

    前清旧梦

    爱上一个人,可否是罪过?时光流逝,千帆过尽,那些痴情人的耳畔依然听不到回答。若是,为何还要相遇,且心底执着不知悔恨?若不是,那你为什么此刻,不在我身边?只道是万劫不复,恨红尘却把终身误。
  •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

    李云朋到海平市上任的头一天,在海平市街道上碰着一个算命的,他竟然在海平境内的龙化县与司欣颖邂逅,艳遇之后就跟着一场人生挫折,事情的前前后后几乎跟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这是春天,说他这个人十天后有艳遇,春天是人和大海都不怎么安分的季节。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从不信命,可是到了十天后的上午,谁不信迷信谁头疼。,这年头。即使不翻身落马也得脱一层皮
  • 小妾有点坏

    小妾有点坏

    她替姐姐嫁入轩辕府当轩辕老爷的第八房小妾,喝了点酒,晕忽忽的进了一间房。轩辕彻出外谈成生意回来没通知任何人!以为她是娘给他找来的小妾。于是,就这么将错就错下去。
  •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南京。泰淮河边。歌妓唐大嫂有两个女儿,一名二春,一名小春,都长得标致可人。小春歌喉出众,成了歌女,唱得正红。上海钱商杨育权看中小春,多次调戏,遭到拒绝后,便怀恨在心,施毒计绑架并奸污了二春之后,又把二春施舍给保镖魏老八。自己不幸中弹身亡。杨育权变本加厉,对唐大嫂和小春施尽淫威,逼得母女苦不堪言。秦淮河畔下层社会的人们气愤已极,联合起来了……
  • 清穿人生

    清穿人生

    一路纠结着,一路挥霍着,最后一路幸福着,可是最后却是一路痛苦着的玉兰,她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本意不过是想好好的活着而已!可是当她活在胤禛身边,当她作为胤禛嫡福晋而活着的时候,她的人生就注定会是个悲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皇后不称职:朕的霸道女人

    皇后不称职:朕的霸道女人

    光溜溜的穿越,有木有搞错!虽然自己的男人跟那种人跑了但也不至于光溜溜的穿越到另一个男人的床上吧!美男美男不准过来!敢过来偶就!….…错乱的时空;错乱的国家;错乱的感情,当一切秘密随之解开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该离开?
  • 红尘菩提

    红尘菩提

    “菩提十书”之《红尘菩提》:红尘是情境,菩提在自心,要找到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是绝不可能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滚滚红尘。本书是“菩提系列”第八部,林清玄以澄澈的观照,寻找生命困境的超越,使我们有美丽的心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让我们知道:红尘,是觉悟的开始!痛苦,是伟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