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700000052

第52章 金融—读懂生活中的“钱”规则(2)

货币政策——牵动百姓神经的金融“利剑”

【经济学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社区,一些年轻夫妇组成了一个互助社,相互帮忙照看孩子。因为在美国,把小孩单独留在家里是违法的。这些年轻的夫妇们想出了一个妙计:今天汤姆家夫妻俩要出门,就把孩子交给辛迪家,辛迪夫妇反正也要照顾自己的小孩,多照顾几个也费不了多少工夫,改天辛迪家两口子要出去,就可以把孩子交给汤姆家照顾。

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竟然有150对年轻的夫妇报名参加。但有一点难办了,怎么才能保证大家得到的机会是公平的呢?也就是说,怎样让每对夫妇照顾他人孩子的次数和自己孩子被照顾的次数相等呢?

互助社的管理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发行“看顾券”给每对夫妇。大家凭“看顾券”互相帮助,比如,汤姆家的孩子要让辛迪家照顾两个小时,那么汤姆夫妇就得给辛迪夫妇两张“看顾券”。这样,只要没人作弊伪造“看顾券”,则每对夫妇的付出就都会大致等于回报。

但不知为何,一段时间以后,夫妇们发现手上流通的“看顾券”的数量越来越少了。于是,夫妇们开始警惕,开始攒“看顾券”以备不时之需,不再像往常那样热爱出门了,这样就不用过多浪费“看顾券”。因为一对夫妇的外出是另一对夫妇赚“看顾券”的机会,所以大家都感到“看顾券”越来越难赚,变得更加不愿意外出了。结果这个互助社就陷入了一种类似于总需求不足,产出低于生产能力的“经济衰退”,照看孩子的数量低于照看孩子的能力。

无奈,参加互助社的夫妇们想到了法律,于是达成了一个协议,规定每对夫妇一个月至少外出两次,但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大家还是不愿意出门。最终还是经济学家出了点子,让互助社增加发行“看顾券”。这样流通中的“看顾券”多了,夫妇们外出的顾虑少了,于是照看孩子赚“看顾券”的机会又多了,流通中的“看顾券”也就多了……于是,合作社从“经济衰退”中走了出来。

【经济学课堂】

这个例子和我们现实中的货币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意。

货币政策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政府通过调整货币的供应量来改变经济环境,确保本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运用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市场业务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其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习惯上称作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贷款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基础货币的相应增加或减少。中央银行贷款是基础货币的重要投放渠道之一,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之一。

4.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经济学茶座】

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从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美联储之所以能够影响美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是因为它掌握着重要法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由此我们要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了解了关于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货币政策犹如一只“大手”,不断地矫正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应有清晰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们判断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银行危机——把钱存到银行也有风险

【经济学故事】

1903年,在中国通商银行内,一个钱庄伙计拿着一些通商银行的钞票去兑换,被柜台发现其中有几张十元的伪钞,当场拒绝兑换。伪钞的消息传出后,许多持有通商银行钞票的人害怕手中的钱变成一堆废纸,争先恐后地去兑换现银。在当时的上海,银行和钱庄并存,钱庄对此事颇有些幸灾乐祸,纷纷拒绝使用通商银行的钞票。次日,上海便出现了一股空前的挤兑浪潮。

为了安抚市民,通商银行特别派人将伪钞贴在门的旁边,又贴上了一张辨别伪钞的说明,但是,持币者还是人心惶惶。银行大股东盛宣怀命令银行做到随到随兑,否则将使得通商银行在整个金融界的信誉大跌,后果无法预料。但就在通商银行开门“欢迎”兑现几天以后,现银就所剩无几了,只得向汇丰银行求助,最终以库存的金、银为抵押,向汇丰银行换得70万两现银,艰难地渡过了这场风波。事后伪钞案的调查结果表明,伪造假钞的是一名日本商人,盛怀宣为了严惩造假者曾与日本政府交涉,但最后仍不了了之。

【经济学课堂】

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关系到广大的民众。银行业危机的影响之大也非一般行业危机可比,它可能波及一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从多方面防范银行危机:

1.第一道防线:预防性监管——防患于未然。俗话说,防火重于救灾,银行危机也不例外。对银行业的预防性监管主要包括:

市场准入管理。设立银行,进入银行业,必须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批。不仅要满足最低资本金要求,还要看发起人是否具备管理银行的能力,最后还要考虑银行业的竞争情况,不能造成过度竞争。

资本充足要求。监管当局应对银行资本金充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能低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清偿能力管制。银行必须保证足够的流动性,因此监管当局应对银行的资产结构提出要求并进行监管,保证银行具有足够的清偿能力。

业务领域限制。银行只能经营经过监管当局许可的业务,而不能经营未经许可的业务。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发生“雪崩”,银行因大量投资股市而损失惨重,随即美国通过法律禁止银行参与股票投资。

2.第二道防线:存款保险制度——危机“传染”的防火墙。自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类似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为储户的存款提供保险,一旦危机发生,可以保证一定数额的存款不受损失。存款保险制度就像一道防火墙,即使某家银行倒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储户们的信心,防止由于恐慌的迅速扩散而引发银行破产的连锁反应。

3.第三道防线:紧急援助——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即使有了前两道防线,也仍然难以保证银行体系的绝对安全,因此需要中央银行在危难时刻实施紧急援助,力挽狂澜,这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当银行濒临破产时,美联储却坐视不管,不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还在为防范通货膨胀而紧缩银根。这无异于火上浇油,银行倒闭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几乎陷入绝望。人们从痛苦中吸取了教训,每当银行出现危机时,只要不是病入膏肓,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特别贷款等措施向这家银行提供紧急援助,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经济学茶座】

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经济现象,就叫做挤兑。

在银行危机中,挤兑危机是银行的致命“软肋”。存放款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对于储户存入的存款,各银行都只保留极低比例的准备金以供存款人提领,而大部分的存款则用于放款或投资等获利资产上,以赚取收益,便于支付存款利息及各项营业费用,并对股东分派股息及红利。银行提拨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低,固然可以提高银行的获利能力,但也会增加银行因流动性不足而倒闭的风险。因此,当发生挤兑现象时,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挤兑容易引发整个银行体系危机的原因。

同类推荐
  •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最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和最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一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经济学手边书。以讲事实、过日子的方式说事儿,在嬉笑怒骂中让艰涩难懂的经济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为大家开启一扇个人理财、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的窗口,帮助那些也许对经济学知识不那么了解的P民“活明白”,不再给资本家、投机客、“砖家”当炮灰。
  • 商业信条

    商业信条

    继《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又一力作。《商业信条》汇集了阿尔伯特·哈伯德一生商业思想的精华。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主动、敬业等商业法则论述的力作集合,也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商业法则的最高感悟。成功与卓越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追求卓越,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
热门推荐
  • 蝙蝠山庄

    蝙蝠山庄

    世界上有些事真的很奇妙,要不是亲眼看见我很难相信仅仅凭几只彩色粉笔就能在大街上画出如此微妙逼真的图画来,就在我看得入谜的时候,电话响了,是短信,蓝色的屏幕上跳跃着一行荧光小字。三月三十日夜,欢迎光临蝙蝠山庄。蝙蝠山庄?我心里默念着,深遂的眸子里泅满疑惑,什么地方?
  • 灭运图录

    灭运图录

    修真,去假存真,照见本性。能达到这点的,则被称为“真人”,他们成就元神,超脱生死。灭运图录,灭运道种?一个偶得上古仙法的穿越客在这诸天万界、亿兆大千世界的修炼故事。群号:一群:二一三九三三零四八(已满)二群:一四零零三三九六零
  • 你是一朵美丽的花

    你是一朵美丽的花

    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通过男主人公张云冰的日记描述了两个真心相恋的人阴差阳错、无缘结合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美丽、清纯、聪明、善良又痴情的女性形象。爱情,是古往今来道不清说不完的话题。作者对暗恋、失恋、网恋都做了细致的描写和深入的探讨,对当今文学尤其是诗歌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用多首诗歌来贯穿整部小说。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文学作品永远的主题。这部小说歌颂了人间真挚纯美的爱情,同时对虚伪、邪恶、贪婪的人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长大有意思

    长大有意思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郁雨君小说和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随心所欲地顾盼和表现周围的青春男女,同时也在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
  •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新篇古文穿越篇《第一妖女》:关于离落。这两个字蕴藏着一种悲剧。“离”是离别,离情,离伤,离世;“落”是零落,陨落,坠落,堕落。
  • 九星变

    九星变

    有我移花接木神诀,究竟有何秘密?凶残的星魔星兽,还有谁能抵挡?传说的未知大地,一切皆可抢夺!,为何突然消失?神秘的僰人悬棺。谁才是真霸主?看我混世魔王如何玩转九星,繁衍千年的僰族,法术?我不需修炼;天赋?我不用遗传;神通?我不必传承
  • 爱在网王之游戏人生

    爱在网王之游戏人生

    李月希一个平凡的女生,因为脱线且爱动漫的作家老妈而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因被硬逼看老妈最新的小说莫名其妙穿越为一个沉睡了5年的睡美人,奇怪的身世之谜牵扯出一系列的事故。她与他一见钟情,似曾相识,是真爱?还是又一场复仇?一切都因一本名为《游戏人生》的书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现代小白领穿越了,重生在进京寻亲的古代贫家女身上,前世的孤女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辗转艰难找到亲爹,却发现他竟是六亲不认的陈世美,祖母年迈,亲娘是个软包子,看她如何逆袭,成就荣华富贵。
  •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战术原则,以及它的谋略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史学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重视它。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青年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两本书;办事兼传教之一曾国藩誉其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经营之神松下幸这助誉其为经营管理的天条。《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它已被译成英、俄、日、德、意、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