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600000002

第2章 特稿(1)

王元化与京戏

蒋锡武

一九九五年初,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我应邀赴会,便想着要去拜访心仪已久的王元化先生。

先是办了个内刊杂志,名为《艺坛》,实际大半谈的是京戏。我知道王先生喜欢京戏的,遂每期寄送;又从侧面听说,王先生爱屋及乌,《艺坛》因此而得先生的青睐,遂生此念。

那天如约去先生家,王先生的夫人张可老师开的门,她说先生临时有个活动,看一个摄影展去了,让我等一等。那时张可老师因脑血栓,语言有些障碍,我未敢多说话,怕增加她的负担,而不免有些窘;张老师似乎也察觉到,便从屋里取来一本《余叔岩研究》给我看。一会儿先生的弟子傅杰回来了,张老师做了介绍。傅先生忙说:“知道知道,我每次在邮箱里拿到《艺坛》给先生时,先生总说别的杂志我不大看了,这本《艺坛》我要看的。”于是我们也有了谈资。我发现,他于京戏也不陌生的。傅先生笑答,这都是受的先生影响。

傍晚时,元化先生才回来,已是吃饭的时候,张可老师一定要留饭。饭中,因谈及下午来访的一位女作家,我便问到湖北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先生说:“我现在转向了,除了京戏,其他我都不大接触了!”饭后,先生谈兴愈浓,说到中国讲比兴之义,是运用想象、诉诸想象;京戏正是一种诉诸想象的艺术,所以是写意的。又说应当把京剧提高到文化思维的角度来认识,这是不能忽视的;而不能以西学为坐标,西方到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才有想象的理论。还说中国是伦理本位,京剧中宣传的内容在今天仍有意义。

谈话中,有人来访,又有电话托先生第二天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时转交材料给另一作者,张可老师问怎么办。先生有些不耐烦,说道:“我现在是要和锡武谈京戏!”

元化先生的这种京戏“情结”,多少令我有些惊诧。想到此前不久读到先生的另一位弟子胡晓明的文章,说是“先生近来越来越好谈京剧。记得有一天中午稍事休息,突然被他的一个电话惊醒:‘晓明呀,快打开电视,有好节目!’我揉着惺忪的眼,使劲捅了一下遥控板。原来是京剧《赵氏孤儿》正在播出。节目完了,又打电话来问:‘怎么样?是很好吧?’”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京剧的确引起了先生的格外关注。更早一点说,八十年代末,先生即以《论样板戏及其他》(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文,介入了对京剧的研究。越二年(一九九○年十二月),为翁思再先生汇编的《余叔岩研究》作序,以后加以扩充,又以《中国京剧之我见》、《京剧劄记》(一九九二年七月)及《京剧与戏改》为题,分别刊于《戏剧艺术》(一九九二年第四期),及收入《清园夜读》、《思辨随笔》、《思辨录》诸着作。

至一九九五年的十月,元化先生更推出了他京戏研究中的“重头戏”《关于京剧与传统文化答问》,刊载于《中国文化》(第十二期),同时收入《九十年代反思录》;以后又分别以《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丛谈》等名,刊载或收入到《新民晚报》(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乙亥岁末自印特藏本(线装本)、《学术集林》(卷七)、《清园文稿类编·戏曲篇》(线装本)、《京剧文化词典》(代序)、《艺坛》(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京剧丛谈百年录》、《文学报》(二○○○年五月十一日,摘录)、《中国京剧》画册(摘录)等出版物。先生的《思辨录》也收入了该文的某些章节。对于这出“重头戏”的推出,先生在《学术集林》卷七的“编后记”中,还就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作了说明,后收入《清园谈戏录》,冠名《写在(丛谈)之后》,另载于《艺坛》(第五卷)。

进入新的世纪后,先生兴致不减,又有《胡适与京剧偶记》(收入《清园文稿类编·戏曲篇》)(线装本);《京剧杂谈钞》(分别刊于《中国京剧》二○○一年第五期和《艺坛》第二卷,部分文字收入《思辨录》);《关于京剧的即兴表演》暨《戏剧表演不能丧失激情和灵感》、《关于即兴表演的对话》(分别收入《清园近作集》,及刊于二○○三年八月三日《文汇报》、《艺坛》第三卷);《也为折子戏呼吁》(载于二○○五年四月十四日《新民晚报》及《艺坛》第四卷);以及《新民晚报》上一组以“清园谈话录”为总题的文章:《谈基础和流派》(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对(长生殿)的一点理解》(二○○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京昆丑角戏》(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剧(伍子胥)》(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伍子胥所想到的》(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等陆续发表。

以后,出版界有朋友提出,要给先生出一本谈戏的集子,先生以为这类文字,相关报刊屡有披载而婉拒;朋辈则提出,正因其散见,而不方便读者,才有结集印行的需要。于是,先生有了《清园谈戏录》(二○○七年一月),及《清园谈戏笔札》(节选,二○○六年九月)(线装本)这本以戏为话题的集子。内中除了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谈京戏的文章外,还一并收进了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谈汉剧、川剧、秦腔的旧作。有鉴于这些文章初发于各报纸书刊,一些话题难免重复,先生一再强调,宁做减法,不搞加法。同时呢,有的文章则又恢复了原貌,如谈汉剧的《宇宙锋》及川剧的《帝王珠》。编辑过程中,先生校勘梳理,字斟句酌,可说是他谈戏文字的定本。

元化先生是以研究文学理论和思想史而享誉学界、文坛的,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先生似乎忽然关注起京戏来,有些读者不免诧异,先生何以还精于此道?有点没来由。其实是有来由的。还在北伐时,先生就受到过京剧的启蒙。那时元化先生的父亲把全家送到上海,他五六岁的时候,引他入京剧之门的是外婆。外婆非常喜欢京戏,常常带他去“大世界”。据先生讲,外婆很喜欢看孟小冬,或许他也就跟着看过孟小冬了。当然他什么也不懂,只知道热闹,到最后便是入睡了。母亲也常给他讲戏中那些忠孝节烈的人物故事和思想。这些无形的熏陶,都使得他慢慢适应并且喜欢上了京戏。

先生讲,他们那一代人,不少都是喜欢京戏的。比如吴祖光也是,他做学生时,为你捧谁、我捧谁,争执不下,第二天一大早两帮人就“皇城根儿见”,打架,直打到鼻青脸肿回家。先生说:“我还没迷到这种程度。”

当然,他们也不只是迷京剧。先生记得,解放初时,他和满涛、陈西禾,还有元美和杨村彬,五个人常在一块聊戏,谈起来,像其他剧种,如昆曲,还有川剧、秦腔、汉剧都是喜欢的。只是越剧,那种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东西,则不喜欢,总觉得脂粉气太重。因趣味相投,西禾还戏称他们是“反越大同盟”。

元化先生每每讲到陈西禾,都充满赞佩之情。在上海从事文艺工作的人中,他以为,陈西禾的水平是很高的,无论是文学,还是中西艺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像谈《空白艺术》的文章,就十分精辟。他的英文、法文也都很好。巴金的《家》,是他导演的,影片《姊姊妹妹站起来》,也是他导的。那时,元化先生和他都看了川剧《帝王珠》,也都写了文章,但在元化先生看来,陈西禾写的更具有一种戏剧家的眼光。他是用龙梭的笔名写的。文章到了吴强那里,遭到反对,不让登;后来是经夏衍同意,才刊发在《文艺月报》上的。

在京剧行当中,元化先生喜爱老生,在老生中,又尤喜爱余派,以致于加以回护。如以为齐如山对余的批评非公允之论,像从修身上进行批评,指摘余喜和文人来往以及性格孤高等,先生都表示不敢苟同。他还认为余的演唱,开创了一个新境界,表现了最丰富最复杂的情绪,摄人心魄,使人陶醉。

我曾经转述刘曾复老先生的观点,以为老生行的主流派,是从程长庚到谭鑫培再到余叔岩,再下来则是杨宝森。对此,元化先生十分认可,说那自然是。因余而杨,故先生又十分欣赏杨宝森。先生多次讲到他看《伍子胥》的故事,都极有兴致。那是一九五二年,他在华东局文艺处,谭震林等领导要看京戏,正好赶上杨宝森在百乐门演出全部《伍子胥》,百乐门是个很小的剧场,他特地安排包了两排座位,让大家都去看了杨宝森的这出《伍子胥》。结果有人有意见。他们喜欢马连良的《借东风》那些戏,不懂杨。当时,杨的戏上座不好,他就是要支持杨一下,诚心去捧场的。杨的身后名格外彰显,足见先生的眼力。

另外,武生中元化先生喜欢杨小楼,旦行自然是梅兰芳了。总归是中正平和之大音。先生还赶上了看杨小楼。那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傅德威、延玉哲拜师杨小楼,杨为给学生示范,在北平(时称)吉祥戏院贴演《贾家楼》和《野猪林》两出戏。延玉哲还和他在育英中学同过学,小几班,延父是北平警察局的局长,所以能拜了杨小楼。演出那天,他和父亲都去捧了场的。先生讲杨到了晚年,身体不怎么好了,出场时还有两个人搀着出来,眼睛闭着,偶一睁眼,便十分有神。就像有人说的那是如断碑残简的东西;精神趣味,只在破败漫漶之中。

先生讲到,同时拜杨的傅德威,后来也学尚和玉。他说父亲很喜欢尚和玉。抗战胜利后,他随父亲去看尚的戏,很不景气,五六成座。先生以为尚的《长坂坡》、《铁笼山》,都很好,唱得一丝不苟,绝不偷工减料。亮相的那个架势,敦实、稳重,就好像是钉在那儿了!散戏后,他们去后台看尚,尚卸了头盔,顶着块热毛巾,头上冒着气;傅德威在一旁,尚正给他说《铁笼山》的姜维念白:“老大王,再三逼迫,恕姜维无礼了……”说着,元化先生模仿起来,也念了一遍,真是那么个意思。先生偶尔也喜欢哼唱几句的,约来三五同好,在一起自娱自乐。

先生反感粗鄙之声,小巧琐碎,亦不屑,于过火表演,则尤其深恶痛绝。故先生喜欢梅兰芳,也自有道理。据许姬传说,梅演出每只用八分力,这就是了。

先生说,现在有一种倾向,一些演员,好像不懂得什么是“放松”了,在台上浑身用力,青筋直冒,“洒狗血”,让人看了太吃力。先生质疑,难道观众都是聋子、瞎子?有个青年演员请元化先生给她题词,先生便写了“戒直戒露,去甚去泰”八个字,其心曲,我以为更未必不是对这种时风的告诫。

先生倾心的艺术,是那种含蓄、蕴藉,有回味耐咀嚼的欣赏对象,而不是一看便知、一览即晓的东西。像昆丑的华传浩,他的戏演出来不是那种下三滥的逗笑,先生以为很是难得,十分推崇。先生同俞振飞的关系很好,俞常常带一家人到他那里做客。先生同他聊,很是随意。一次,他对俞说:“俞老,在你的戏里,我看你喜欢演《太白醉写》,可我觉得还是你的《八阳》最好。”元化先生这话说得婉转,他心里要讲的则是:“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个《太白醉写》,就像郭沫若写的《屈原》那个‘雷电颂’一样,把李白演成那种所谓浪漫派式的狂放,可是照我看来似乎太浮夸,并不令人感到可爱和仰慕。”

在京戏“情结”中,“戏改”也是王先生难以释怀的一个话题。先生讲,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那个时候不是“一边倒”吗?苏联老大哥派专家来,各个行业都有,文化方面来了个列斯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个体系的,就指手画脚,批评中国戏曲,说什么胡子飘在半空中啊,袖子又怎么怎么长啊,等等,总之是你那个写意、虚拟、程式的表演不对,要用他们的那一套来改造中国文化的传统。当时这股风厉害得很,什么都是“斯坦尼”,神圣不可侵犯。头一个反对的是崔嵬,他的性子很直,敢于跟列斯里辩论:你不是有话剧吗?让他们弄弄“斯坦尼”不完了吗?干吗还要京戏也搞什么体验派呢?列斯里不得不说他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扞卫者”。

还有一位“中国传统戏剧的扞卫者”,是老舍。要说懂,那是真懂。元化先生说,比起他来,我们都差远了。在戏改的问题上,他更是坚决反对。吴祖光还有些改良意识。他不,就是“一桌二椅”,鼓吹如何如何的好。那时,他刚从国外回来,不知深浅厉害,发表了不少文章,意见都提在点子上。后来一看不对了,推陈出新,变成了政治问题。

先生还谈到了伊兵。解放初伊兵在华东文化部负责戏改工作,开始他坚信传统戏曲必须加以改革,可是经过一段实践后,他从工作经验中悟出不同的道理,曾向元化先生说:“我发现,我越做戏改工作,越觉得不能改!”元化先生还谈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时,曾同市委领导谈起上海京剧院的领导,要进行戏改,说“起霸”是多余的赘疣,应该去掉。当时,这位领导听了很生气,说“起霸”怎么能去掉!诸如此类的事,还有不少。由此,先生归结道,可见改革并不像所传那样,总是得人心的。

元化先生曾多次强调,他是以鉴赏的眼光来看待京戏的,即首先是把它当做一种艺术品,以满足他的艺术享受。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京戏中所包含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等内容方面的关注评判,而是把它纳入到思想文化研究的范畴,从而发掘出其中的微言大义,道人之所未能道,言人之所不及言。

像先生十分欣赏的《伍子胥》这出戏,他从中体味到的,伍子胥虽反对平王,可并不被视为大逆不道,表明儒家并不主张君主独裁;而京戏里相当多的剧目都离不开忠孝节义这一主题。法家则是明目张胆地揭橥君主专制。从而为对“五四”以来重法批儒倾向的驳难,找到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先生很看重的《辨儒法》这篇文章的写作,也与此不无关联。也就是说,通过儒法之辨,表明了作者对这一主题的认同、肯定。于是,一方面,作者既是借伍子胥这个历史人物来阐发这种观念;而同时又是对伍子胥这个艺术形象的提升,从而反观出京剧传统戏的思想价值。

再如,像《老黄请医》这出通常被人们视作“玩笑戏”的戏,先生亦别具只眼,“看”出的是现实学界中的“刘高手”,一到他们那里就全变了。而见出世风、时弊。

这些方面,都显示出先生的深刻处。

若干年来,有一种舆论,以为京戏只具形式玩意,缺乏思想内容。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意见。实在说,不是人家“缺乏”,倒是你自家缺乏,缺乏一把发掘其思想意蕴、及社会意义的“解剖刀”。

说到这里,想起有学者曾断言,在思想文化的舞台上,元化先生“他比有些人更有资格自称思想家和启蒙者。”我想在京剧艺术的舞台上,亦应作如是观,即先生比有些人更有资格谈论京剧的要义。

先生也曾说过,他“始终没有成为真正懂得京戏的行家。这不是客气,因为要想成为行家,就得完全钻进去,成天的泡在里头,那真是俗话说的‘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我做不到。尽管看过的好角,像杨小楼等等的也不少。”

对此,元化先生还指出另一个因素,是与政治思想的环境有关系。他说:“先是在五四以后,受一些新的思潮观念影响,以为旧戏落后,而我正追求进步,觉得不好太接近,就不再看戏了。后来是五十年代初期,一方面举行了几次戏曲会演,包括全国的和地方的,还是不错的。夏衍就说过,过去我们受五四的影响,不看京戏,不看地方戏,是错误的。但同时,旧戏要改革的舆论,也愈来愈强,以致党组提出不看旧戏,而我是党组成员。从个人角度说,对于看旧戏,甚至还带着一种忏悔意识,自然看戏就少了。”

然而,如同上述的先生在京剧的思想内容方面,有其独有的见解一样,这也并不能妨碍先生在对京戏艺术样式的描述及论证方面,构成他特有的理论建树,确立更为合乎逻辑的理论范畴。比如关于写意型、虚拟性、程式化三个概念的提出,即是。

同类推荐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策划文书概述第一节策划的含义策划是根据现有的资源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预算结果,再由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方案,进而形成决策计划的复杂思维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策划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热门推荐
  • 算命先生的预言

    算命先生的预言

    在那场事故中,她的脸上添了一道又长又扭曲的伤疤,她只得将脸终日的包起来那日,她带着面纱出门,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姑娘,算一卦吧。”她认出这就是当年说她幸福难求的那个算命先生,她摘下面纱,“不用算了,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算命先生惊呆了片刻,摇头道,“命,都是命啊。”
  •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

    家乡是一本无字的书,只不过是漂泊在外,回转身来才真正懂得了它的意蕴。我成熟于那片“穷乡僻壤”,也许在那片土地上拾掇流失的岁月,才能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况味,这样写出的散文才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提供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何为彪悍?当亲戚在你耳边叽叽歪歪时,直接让其滚粗!当后娘无情亲爹无义时,果断拍死!当兄弟姐妹觊觎你的宝物,欺负你的人,污辱你的智商时,千百倍的折磨死他们,不解释!*她,是现代鬼才少将,文武双全,堪称全能。她是东太王国将军府最无能的丑女,废物一枚。当她变成她,再度睁眼,废物重生,天才降世!什么?要让她嫁给那个脸如鬼魅,心如蛇蝎的丑王?丑女配丑王,天生绝配!纯属扯淡,待她进了王府,将其中珍宝洗劫一空,便溜之大吉!不过,谁能告诉她,眼前这个惹火美男是谁,她的相公不是丑八怪么?!小剧场(一:惊才绝艳,智慧无双的她碰上韬光养晦,腹黑皮厚的他,究竟是谁上谁下?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他优雅的向她伸出手来,“娘子,随为夫回家。”“人品不良,财产不丰,聘礼没有,谁是你娘子!”她冷笑,对此不屑一顾。他淡淡一笑,魅惑众生,伸手揽她入怀,压低声音在她耳边轻语,“娘子可是忘了昨夜之事,为夫倒是不介意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再做一次…”小剧场(二:“娘亲,有人说要做上门女婿。”萌宝笑得一脸狡黠,顺便瞥一眼假寐的某女。“告诉他过个十几二十年再来,我家女儿年龄不到!”某女懒懒的开口,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娘亲,那人说要娶你!”萌宝再度跑来回话,笑意更甚。某女闻言,秀眉微挑,冷哼道,“直接打残,关门放狗,哦,记得要先搜身,免得让狗咬烂了银票!”“娘亲,有人说要送娘亲万贯家产。”可爱宝宝眨眨大眼睛,一脸的天真无邪。“万贯家产收下,把人赶出去,对了,顺便打断腿,以后不准他再踏入这里半步!”某女微微动了下眼皮,再度躺下。“娘亲,有人闯进来了,宝宝们挡不住了!”萌宝与可爱宝宝一起大呼。某女还未起身,便被人压在软榻上,邪魅一笑,“娘子难不成是在告诉世人,此生非我不嫁?”(另:本文是一对一,男女主皆身心干净?无误会,无出轨,无小三!宠文!)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猛女拐夫

    猛女拐夫

    本文女主强大,腹黑。人敬她一分,她还人三丈。连她自家的宠兽也是一个得行,有样学样。谁敢欺她半分,必千百倍还之。啊,这种该死的闪电,你劈谁不好,干吗要跟我过不去。什么,我前世居然是天上的神仙。得罪了王母被打下凡间,还好死不死投错地方。这群不良神仙为了弥补之前的过失,主动送上一大堆好处,让我不去告发他们,有这么好的事,当然得好好把握了。结果我被他们送回了原本该去的地方,虽然一身是伤,但好歹还是个美人。咱学法术,拐帅哥。跟一群老狐狸斗智,一步步走上强者的顶端。即使背叛过、受过伤、绝望过。依然坚强的挺过来,相信阳光总会有的。小狐狸:不管有多伤心,多难过。只要你开心,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就算有一天你不再爱我,我依然会在你背后默默的守护着你。南宫少宇:身为凤女国最有钱却也是最丑的男子,对她一见钟情。舍命想救,只求她能注意到自己。就算你不喜欢我,只要我爱你就够了。柳飞扬:腾龙国有权有势的王爷,为了得到她不择手段。悠悠,如果有一天你敢逃离我的怀抱,我就砍断你的双腿。用铁链紧紧的把你捆在身边。叶一:僵尸脸的杀手酷哥,你什么也不需要付出。我也不需得到些什么,只求你让我在你身边保护你。不要赶我离开,否则我会生不如死。凤轩:性格火爆的王子凤轩,夫妃,为什么她从来不正眼看我。即使我这样低声下气了,她依然对我不理不踩。我该怎么办?这么多美男要嫁我,我到底跟谁在一起?还是。。。。本文走的是女强路线,女主会在失败中慢慢强大起来。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起来,等养肥再看。推荐好友佳作:《冷血王妃要下堂》堂堂一个财团女总裁,爱上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抛弃属于自己地位、财富跟他在一起。结果最后落下新郎结婚,新娘却不是她的下场,而这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只给了她一句,因为她一无所以,配不上他。再可笑的是,那个新娘居然还是她最亲爱的妹妹。在不凡的身世背后,谁又能猜想到她居然会是被拿来利用的生化人呢。爱人的背叛,妹妹的背叛,让她心灰意绝。不惜暴露一身的异能,亲手将负心人解决,没想到最终自己还是死在妹妹的枪口下。一转身物是人非,她居然变身成第一首富家最不受宠的三小姐。因前面两个姐姐不想嫁给一个白痴王爷,最后一家子将她推下火坑。好,不就是个白痴吗?正好,嫁就嫁,傻了没人管更好,想咋的就咋的。但老天好像偏偏跟她作对似的,让她发现了天大秘密。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欧巴请看这:特工萌妻

    欧巴请看这:特工萌妻

    她爱他入骨。他爱她同样。却因命运的齿轮被迫分开。划破荆棘,他紧拥她。“白飞羽,这辈子,除了你,不会有第二个人走进我的心里”
  • 狐王追妻万万次

    狐王追妻万万次

    一个十岁萌娃突然出现,一朝穿越,抱着她大喊“亲亲娘亲!”“等等……我是你娘亲,是妖娆美艳的九尾狐王?是仙姿潇洒的天宫上仙?还是霸气冷傲的千年魔王?“嗷,你爹爹是谁?”于是,顾浅浅横跨三个时空寻找三世恋人,一大一小的两只,都喜欢怎么选?点兵点将……”正当顾浅浅左右为难时,开始了一场逆天的五界寻亲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