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200000008

第8章 人物志(2)

这无疑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崇拜偶像的细致观察。代表团一行中,真正对毕加索知根知底的,就数张仃,使他自然地成了拜会的中方主角。然而由于严格的外事纪律,加上翻译上的问题,宾主双方未能尽兴地交流,但其中有两个细节可圈可点:第一,张仃很想请毕加索作中国的“荣誉公民”,但此事他无权决定,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已经来不及,于是就变成请毕加索到中国来访问。对此毕加索思索了一下,说:“中国太好了,但我年纪大了,怕到了中国后,(艺术上)又有一个大的变化,自己会受不了。”这个回答很见毕加索的个性,毕加索是一个少见的艺术创新狂,每一次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画风的改变,然而这时的毕加索已是七十六高龄,不可能再像过去消化非洲艺术那样再去消化中国艺术;第二,由于那位女政工干部的阻拦,张仃为毕加索精心准备的那对门神版画未能送出,理由是门神代表封建迷信,不宜送外国友人,以免影响新中国的形象。于是,张仃就将另一份同样很好的礼物——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送给了毕加索。女政工干部曾要求《齐白石画集》和中国政府的礼物——景泰蓝之类合在一起送给毕加索,遭到张仃的拒绝,此举实际上有违外事纪律。这套《齐白石画集》果然对毕加索产生了不少的震撼,就在张仃一行访问毕加索之后一个月,张大千也去拜访了毕加索,毕加索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说完就拿出自己临摹的齐白石的习作向张大千请教。

仔细品味这次会面,令人感到张仃对毕加索是何等的体贴,用心又是何等的周到,第一件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旦受阻,马上拿出第二件同样很好的礼物,说明张仃是有备而来。由此引出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张仃为何是将那对民间门神版画,而不是齐白石的画册,作为赠送毕加索的首选礼物?大家知道,张仃是齐白石未行拜师仪式的学生,对齐白石的绘画推崇备致,专门写过文章,称齐白石、黄宾虹是齐名的南北两大画家。合理的解释是:张仃此举是凭自己对毕加索的独到理解所作出的知音之举,并不含厚此薄彼的意思,而且,将齐白石的画册作为第二礼物,也是出于同样的思路。其中的微妙,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张仃与毕加索都是民间艺术的痴迷者、升华者;这一点上两人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对毕加索和张仃的绘画作一个比较,就可发现:前者对小丑、公牛、马、猴、人身牛头怪物、猫头鹰、鸽子等执着,后者对门神、鬼怪、罗汉、牛、猴子、公鸡、羊等特别喜爱,两者有着共同的人类文化学底蕴。中国的门神罗汉之于张仃,正如西班牙的斗牛、小丑之于毕加索,都是他们艺术灵感的酵母,而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的相通。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为张仃铺好了通向毕加索的路。确实,以中国民间绘画的视觉,毕加索的这种变形并非不可理解,在中国古代的岩画、壁画、年画及民间剪纸中,这种造型方式并不鲜见。事实上,毕加索也是受非洲民间艺术——雕刻的启发,才诱发一场划时代的视觉艺术革命。人类原始的灵性,最具艺术性,最不受现代理性和文明的束缚,毕加索的伟大,在于作为一个现代人,能够穿透现代文明的屏障,返回自然的家园,像儿童一样无拘无束地观察生活,创造艺术。对此,张仃心领神会。因此,他才首选那对民间门神版画作为给毕加索的见面礼,希望给他一个惊喜,还留一手,另外又准备一套齐白石的画册。而齐白石,本来就是一个民间艺术家,是将民间绘画的拙朴引入文人画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的画册对毕加索后来的艺术产生某种微妙的影响,证明张仃此举的高明。不过,假如毕加索得到了那对门神,将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刺激?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悬念,只有留给人们猜想去了。

总的说来,这次拜会不失轻松愉快,因为毕加索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人。

拜会快结束的时候,毕加索把大家让进休息室,在一面大镜子前,他穿上西班牙骑士的服装,戴上面具,顿时变成另一个人,逗得客人大笑不已。毕加索说:“每个人的休息方式不同,我是西班牙人,每当工作累了的时候,就以此来自娱。”他还将刚刚出版的一本小画册送给张仃,用红蓝两色笔,按照名片写了“张仃”两个中文字,又画上一只奋飞的和平鸽,并和张仃合影留念。

合影照片上,七十六岁的毕加索左手搂着张仃的肩膀,穿着随意,笑容亲切,目光炯炯盯着前方,张仃西装领带,身子笔挺,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这一老一少,个头相仿,亲密之状,宛如亲子。已是世界艺术巨星、每天接受四面八方朝拜的毕加索,对这位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年轻同行素昧平生,一定凭直觉感受到他们是同类吧,假如他知道,这位中国同行从小就崇拜他的艺术,为此受过不少误会和打击,日后还将遭受更大的灾难,不知他会作何想?

对于张仃,这次拜会的意义与后果均不可小觑,受了毕加索及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绘画刺激后,胸中涌起革新中国画的冲动。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之余,他以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大量临摹毕加索、马蒂斯、勃拉克等人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实践,来经历他的美感体验”。一九六○年,张仃带学生到云南采风,历时半年,到过的地方有昆明、大理、丽江、思茅、镇远和西双版纳。云南自然风光秀丽旖旎,聚集了几十个少数民族,民情风俗因地而异,富于艺术情调,对于搞装饰艺术的人来说,无异于天堂。

从云南回来后,张仃根据写生稿创作了一批作品,其中有《苍山牧歌》、《洱海渔家》、《哈尼女民兵》、《集市傣女》、《油灯》

等,在学院办了一个汇报展,引起强烈的反响,也给张仃带来了麻烦,有人私下嘀咕:“张仃为什么搞变形?这不是在搞流派吗?”搞流派,在当时是一种严厉的评判,意味资产阶级艺术趣味,突出个人表现,脱离党的领导。张仃鲁艺时代的同事、漫画家华君武看了这批画后,调侃地说:“这是毕加索加城隍庙”,——时过境迁,这句话已成为一个响亮的美名,就像“印象派”、“野兽派”一样,而在当时决非如此。试想,在经过历次批判运动、阶级斗争不断升级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哪里还容得了“毕加索加城隍庙”?依当时的语境,城隍庙是与封建迷信连在一起,而毕加索则已经成为没落的资产阶级艺术的代表。毕加索加城隍庙,说穿了,就是资本主义加封建主义,是“文革”中严厉扫荡的对象。张仃的老朋友、画家叶浅予就对这种说法极为反感,认为这是不怀好意的讥讽,小看了张仃。其实,这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信号,奇怪的是,张仃对这一切毫无觉察,不但不知收敛,反而一发而不收,陷于创作的狂热,到“文革”前夕,已积攒了两百多幅这样的“毕加索加城隍庙”,为红卫兵的革命行动,提供了现成的证据。

“文革”中真正给张仃造成致命打击的,其实不是愚味无知的红卫兵,而是对绘画有相当知识的同行,有的还是鲁艺时代的同行!看一看他们在“黑画”批斗会上对这批作品的肆意歪曲,可以知道一种偏狭化、被政治扭曲了的写实主义理论,一旦与愚昧、野蛮、自私、嫉妒等人性的负面结合到一起,将会释放出多么可怕的破坏性能量,毁灭艺术的真、善、美。《苍山牧歌》人体变形比较厉害,便有人责问:“为什么把傣族姑娘的脚画成水肿,这不是影射少数民族生活艰难吗?”《油灯》居然被发现灯里没油:“这不是攻击社会主义穷吗?”最可笑的是对《大公鸡》的解释:“公鸡看上去那么好斗,赫鲁晓夫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他是‘好斗的公鸡’,这不是在响应赫鲁晓夫吗?”还有更阴险的,静物画《向日葵》中的向日葵明明插在一个彩陶罐里,此人硬说这是一只骨灰罐,将红太阳象征的向日葵放在骨灰罐,还有什么比这更该死的?在这种情势下,张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通知替他保存这批作品的最信任的朋友即他现在的妻子灰娃销毁这些东西,于是凝结着张仃数年心血的两百多幅的装饰画,在熊熊的膛火中化为灰烬。

今天看来,张仃的这批“毕加索加城隍庙”作品表现了地道的中国气派和风格,绝对符合“真、善、美”的原则,其中对毕加索及其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借鉴,完全是“洋为中用”。其实,像张仃那样忧国忧民的艺术家,在二十世纪中国严峻的历史处境中,是不可能将绘画作为自我表现的道具,而是当作救国的神圣事业来对待的。从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角度看,这批作品有着不可低估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堪称新中国美术的一道最亮丽、最卓绝,也最不可思议的风景。二十年之后,中国画坛崛起一个“云南画派”,其成员大都是张仃的弟子。该画派以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为题材,色彩绚丽,夸张变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云南画派”随着其成员的纷纷出国而做大,一度风靡欧美、日本,成为西方中产阶级家庭的美丽点缀。走出国门后的“云南画派”在西方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逐渐沉沦,其兴也暴,其衰也速。尽管如此,其艺术的初衷和内在的美学精神却是不可磨灭的。而对张仃个人而言,这批“毕加索加城隍庙”的绘画是他在一个禁锢的年代以独特的方式,煞费苦心沟通东西方艺术的一个尝试,其悲壮,其美丽,令人肃然起敬,最终成为张仃响亮的艺术品牌。一九七九年,复出后的张仃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哪吒闹海》,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的艺术集大成。

“文革”十年中,张仃受尽凌辱,身心遭到极大摧残,个中情形实非笔墨所能形容。然而,艺术之神再次眷顾了张仃,给了他莫大的补偿。一九七四年张仃从河北劳改农场回到北京,在香山樱桃沟一间农民废弃的屋子里住下来疗伤养病。这时大自然又开始向他招手,在不具备任何艺术创作条件的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凭一管秃笔,一只破墨盒,几叠从小卖部买来的小学生习字用绵书纸,张仃开始了焦墨写生,不久,一个清旷绝俗的焦墨山水世界诞生。

一九八三年,毕加索的原作首次来中国展出,美术界沸沸扬扬,众说纷纭。这时,人们想起了张仃,几家报刊竟相约稿,张仃几经推辞,写下《毕加索》一文。这是张仃唯一的一篇写毕加索的文字,凝聚了他的全部真情,可以说是为毕加索而发的啼血之鸣。文章一上来就写道:“毕加索是世界艺术巨匠,毕加索的作品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巨峰。”然后这样解释自己不想谈毕加索的原因——我不想谈,倒不是因为怕,怕再来一个十年动乱,再遭受迫害。

我不想谈,因为我喜欢毕加索。

我所知有限,尤其是绘画艺术,用语言解说,往往徒劳,甚至歪曲。

我以为毕加索的作品本身,是最好的说明。绘画是视觉艺术,毫无偏见地去看他的作品,他将告诉你一切。

但是有人说,我们不懂他的语言,我们需要翻译。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毕加索的艺术作了阐释。在“毕加索的语言”中,针对人们对毕加索的“不懂”,张仃明确地指出:“毕加索不论怎么变形和夸张,总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生活形象与时代脉搏。虽然,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抽象规律,但我认为,他始终是个具象大师。他从未凭偶然的灵感爆发来进行创作,他的创作,每一笔都来源于生活,都有现实根据,他是非常勤奋,非常谦虚的人。”然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读毕加索的画:“如果说,画是无声的音乐,他的画面包含有早期西班牙流浪者的叹息,法国南部的海涛;二次大战时,马的嘶鸣,炮弹的轰响;巴黎解放后,春天的牧笛,西班牙欢乐的手鼓……毕加索的画,是二十世纪最新的大交响乐。”在“毕加索的善与真诚”中,张仃盛赞毕加索爱祖国,爱人民,与底层穷人为伍,用画笔描写他们的痛苦与不幸,最后总结道:“毕加索的艺术,开始就是为人生的,就是善与真诚的。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的,他的艺术是感人的。”在“毕加索的热情与勇气”中,张仃认为,毕加索的艺术热情像高温的熔炉,能够熔化最难熔化的艺术矿石,他的勇气表现为男性的力的美,壮美、博大,甚至粗暴,凭着这种热情与勇气,他消化了希腊、罗马艺术中的精华,黑人的艺术,塞尚的艺术,最后这样写道:“毕加索不断地创新,但他又不参与那时代的任何流派。因为,他虽然在艺术的征途上,某一时期与某一流派同行,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他是长征者,他不想就此立足,建立王国,享受尊荣。——他每一次战斗,只是一种经历,他要从艺术的必然王国,找到艺术的自由王国;他像中国的圣僧取经一样,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在“毕加索是美术遗产的继承者”里,张仃认为:毕加索以二十世纪的语言翻译了从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后历代大师的艺术成果,通过毕加索的作品,人们对前辈大师的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使古代与现代结合,产生了第三代的艺术,毕加索创造性地继承了西方艺术遗产。而在“毕加索是美的规律的发现者”里,张仃以四十年前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椅子上的黑衣少女》时的感动,历久不衰为例,对毕加索的变形夸张赞叹不已,称之为“发现”美的规律——“我看之不足,就用中国画的工具,进行摹写,我要通过实践,来经历他的美感体验。为此,在十年动乱中,曾遭到猛烈的批斗。”张仃对毕加索变形的敏感与喜爱由此可见,从另一幅作品《哭泣的女人》中,张仃甚至读出了毕加索对二次大战的“预感”:“在那么巨大的痛苦中哭泣的女人,令观者颤栗。——这种画,用别的方法,决不能给人如此强烈的印象,毕加索不是用手,是用他的心,是用他的灵魂来画的。”而对《格尔尼卡》,张仃更是推崇到极点——有什么语言,能够这样直接、强烈而深刻地控诉法西斯暴行呢?他不采取直接手法,因为关于二次大战的写实场面,在战争期间或大战之后,不论是照相或电影,真是成千上万,那才远比绘画更真实、更细致、更感人呢。

毕加索是用绘画来表现,他的艺术手段是不能代替的,背景很是单纯,人物,牛,马,起火的房子,举灯的人,马蹄下手握匕首的死者,死去的孩子,疯狂的妇女……他把战争的印象如此深刻地烙在观众心上。

《格尔尼卡》结构宏大、严谨,人、马、牛等细部,极深刻而稚拙,认真刻画的线条,有如儿童画或东方石刻艺术。

色彩只用黑、白、灰。

《格尔尼卡》不仅是战争的纪念碑,也是二十世纪绘画的一个里程碑,人们怎么能低估毕加索的美学价值呢?

同类推荐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减压生活

    减压生活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重担以及情感的困扰,都给现代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让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富含哲胖的名人故事,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励孩子以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上挑战未来,赢得成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街心花园

    街心花园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乐园边境

    乐园边境

    尽管只是一出恶作剧罢了,但塞?约翰逊说:作家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被别人忽视。与忽视相比,非难、仇恨和反对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词。边境出品,必是珍品;珍爱生命,远离乐园。
  • 陌生人经济学

    陌生人经济学

    我们在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的时候少不了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说一些让人内心烫贴的话,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让其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同时我们也可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不少类似优惠券、最低折扣、升职等好处。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有成功的念头,你就必须掌握这样十个要义:总是说好话、记住他人的名字、投他人所好、掌握人的从众心理、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待人、善用言论效应、总是热情洋溢、将自己的付出最大化、让感动产生经济效益。
  • 帝欲

    帝欲

    冷清衣——她看似血染成妖,阴冷狠绝:“今晚你们承天门三百七十一人,都要死。”可她却是在度人红尘:“命不轻弃,奈何凡世千般苦。受人欺凌,尊严丧尽的苟且,不若死在我的阵中…这样的痛,你永远都不会懂。”万俟千重——他看似胸无沟壑,佛家气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乃是大仁大智者所能驾驭,孩儿胸无大志,当不得。这太子,天下还是交给二弟吧。”然而他,自由无羁,笑看宫廷纷争:“打吧,杀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皆是一般愚蠢的马前卒。真真是不明白这江山有什么好争的,有那功夫不若花前月下,河山游遍。何苦非要找个枷锁,把自己锁牢了…不过,神仙日子一个人过,好像无聊了点。喂,不如以后你陪我好了。”莫尘轩——他潜心修道,无欲无求:“红尘不过白纸一张,人说它千种错,万种孽,其实,不过是人心间有千错万孽。若虚怀若谷,不动私情,这世间仙界便无差别。”但是他,终逃不过情劫:“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何独独见你,这心却好似等了很久。”风孤虚——他是异类冷酷嗜血的主:“三千铁骑算什么,我们要踏过他们的脸,饮尽他们的血,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然而他,永无安眠:“我不敢闭上眼,一旦闭上所有杀戮和屈辱都会洪水猛兽般本来,逼得我像个肮脏的乞丐,只能躲在看不见的角落。可在你怀中,这所有一切,皆随风逝。”轩辕上襄——他孩童心性,灿若朝阳:“我这一生最想要的就是开开心心的笑一辈子,因为你的笑映在别人眼中,或许会变成一种幸福的温暖。然而他,怎堪命运捉弄:“是不是我死了,便能带走这世间的所有污秽;是不是我死了,清白了,你就会回再头来看我一眼?”北斗失仪,六星残暗,神魔降世,千错万缕。万俟岩烈好不容易一统的天下,又会因这几人恩怨情仇,发生怎样的变故。事事纠葛,又是谁伸出黑色的手,故意编排这一出出乱世无望的爱恋。————————————————————————————————广播剧预告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reg_id=2120327&song_id=3999412配个视频:http://m.pgsk.com/programs/view/9fRGL05J_aI/
  • 高六七班

    高六七班

    在南国边陲小城沅城的近郊.有一座特殊的小小公墓——沅城一中高六七班同学公墓,里面矗立着八道墓碑。每一道墓碑的后面,都埋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墓碑标示的逝者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走来,故事便不可能不充满坎坷、诡谲、哀婉,但主色调是真善美,主旋律是奋争向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