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900000002

第2章 杏林世家李时珍

李时珍,明医药学家,继承家学,更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与革新,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请教,并参考历代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一些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药物,充实内容,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并附1100余幅药图,内容极为丰富。

李时珍在医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至今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颂。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总结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也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伟大著作,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刊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复刻甚多,并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所重视。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出生在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瓦硝坝一个行医世家。

相传李时珍出生之时,有奇异现象出现。

当时,李时珍的父亲知道妻子快要分娩了,十分高兴,连忙挑水、劈柴、宰鱼、杀鸡,忙碌了一阵子,只等接生婆报喜。由于太累,他便扶在桌子上打了一个盹儿。梦中他看见一只白鹿含着一棵灵芝草跑进堂屋来了,他一阵惊喜,正好这时接生婆向他祝贺:“又添了一位公子!”这位公子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出身于世代相传的医家,祖父是一位热心为百姓诊治疾病的“铃医”。手摇着铃铛,走乡串镇,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职业之一,一家人过着清苦自饴的日子。

老人虽收入微薄,但医德高尚,崇尚文化,含辛茹苦地培养后代,以贻后人弘扬李氏济民于水火的家风。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号月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为当时的王侯所器重,被聘为太医,任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高的修养。“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这是李时珍后来对父亲在行医方面造诣的肯定。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蕲艾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医药世家的环境中备受熏陶。

李时珍幼年时,其家境仍不宽裕。他上有一兄一姐,加上母亲,四口人都靠父亲一人养活。母亲张氏身体本就虚弱,加上营养不足,在生了李时珍后不久就病倒了,以后长期卧病在床。李时珍的健康状况也很差,体弱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时间是在药炉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岁左右,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并能念一点书,也能够到外边活动了。

李时珍第一次跟着哥哥爬上凤凰山,看见江流滚滚、烟树万家,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的广阔。以后便常跟着父亲、哥哥一起到附近的山上去采药,有时还跟着父亲去病人家看如何出诊。家中来了病人,小时珍不言不语,站在一边观看,而且很有耐心,一直看到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去。耳濡目染,无形中李时珍对医学、药学产生了兴趣。

李家的后院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百草园”,那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儿,有争奇斗艳的牡丹、芍药、水仙;有朴素的蒲公英、土茯苓、千日红;也有枣树、槐树、椿树、榆树。墙根下、砖缝里、树皮上常会碰到各种小昆虫——土鳖、蛐蛐、蜈蚣……小小的“百草园”成了幼年李时珍成长、学习的乐土。

当李时珍稍长大些后,除了这小小的“百草园”,他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蕲州一带的山山水水。

蕲州,就是今天湖北蕲春县境内的蕲州镇,处于南有凤凰、北有麒麟的群山环抱之中。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生长的药草特别多。李时珍经常带着童年的小伙伴们奔跑在北门道上,他自豪地把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药物知识传授给他们。告诉小伙伴什么是金盏草,什么是麦门冬,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好吃的。并领着他们在田野里找寻青蒿子,找寻那吃起来有点咸味的黄色滴滴金。

离瓦硝坝一箭之地,就是著名的雨湖。这个方圆仅二十多里的湖,却经常有很多渔民在捕鱼。李时珍和这些渔民个个熟识,还常跟他们出去打鱼。因为力气小,不能摇船,他便帮着渔民收拾鱼篓。雨湖的特产是鲤鱼,常常可以整网地打上来。鱼在网中像银色链条一样反复跳动着,李时珍看了,十分高兴。

渔民伯伯笑着问他:“时珍,你知道鱼也是药吗?”

“是吗?伯伯给我讲讲行吗?”李时珍来了兴致。

“嗯——好吧!”伯伯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就拿鲤鱼来说吧。煮着吃,它可以治咳嗽,可以利小便;熬粥吃,可以治突然出现的耳聋;用三升醋煮一条大个儿的鲤鱼,把汁熬干再吃,可以消水肿。”

李时珍兴奋地叫道:“哎呀!这么厉害,能治这么多病呀!”

另一个叔叔插话道:“远不止这些呢!听说鲤鱼的血可以治小儿火疮;肠烧成灰,可以治耳朵里钻进去的小虫;它的鳞还可以治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呢!”

“连鱼鳞都能治病?怎么个用法呢?”李时珍专注地问道。

“这法子很简单。比如说从鲤鱼脊背上剥三十六片鳞,用火焙干,研成粉末,用凉开水冲服。嘿!那鱼刺自己就会跳出来。”

老渔翁还告诉他许多关于水鸟的知识。什么是老水鸦,什么是鱼狗子,还有那成群结队地用嘴在水面上画着线条飞过的叫淘河……

这样,瓦硝坝附近青山绿水就成了李时珍少年时代最好的课堂,这里的辛勤劳作者成了他最好的老师。这一切不仅使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这里的人民,而且使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激发了他不断求知的欲望。

这些事情都被李言闻看在眼里。他很了解儿子的兴趣,为了满足儿子对草木虫鱼之类学问的好奇心,还曾教他读图画本的《尔雅》。在父亲的教导下,李时珍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深奥的《释鸟》《释兽》倒背如流。

李时珍生活的时代,民间医生地位很低,不仅生活窘困,还常会受到官绅的欺侮。作为父亲,李言闻不得不为儿子的前途和家族命运做考虑,而摆脱这一境况的唯一方法就是苦读八股文,有朝一日赢得科举走上仕途。考取功名,出人头地,这是那个年代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就连李言闻本人也是科举考试的热衷参与者,只是在乡试中一再失败,这更加使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异常聪颖的小儿子身上。

李时珍12岁的那一年,父亲就明确提出了要求他走科举入仕道路的想法。李时珍一向爱读的医药书都被收起来了,摆在他面前的是“四书”“五经”,还有明朝初年黄子澄、王鏊等人所作的八股文集。李时珍的少年生活,就数这一段时期最不愉快了。读经书,背经书,有的不懂,有的拗口,读起来真没意思。但是经书当中有许多篇文章还是很有教益的,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等等。至少这些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对他当时和以后的学习还是起了一定指导作用的。学习经书虽然枯燥,但李时珍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可贵的民本思想。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使少年时的李时珍就懂得了一国之中老百姓最重要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学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敬人”“爱人”的重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本分。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更是被他巧妙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了。

读经书还能读些有用的内容,然而作八股文可就头疼了。写起来味同嚼蜡,枯燥极了。比起在雨湖上目送翠背黑翅的水鸟满湖乱飞,耳听远处渔歌四起,情趣真是大不相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苦读,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李时珍在父亲和蕲州知州周训的陪同下来到黄州应考。这次考试,14岁的李时珍考取了秀才,而只有取得秀才称号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乡试是由各省在省城举行的省一级考试,在乡试中被录取的考生称为“举人”。也只有取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到京城参加“会试”。只有通过这一次又一次、一级又一级的考试,才能最终步入仕途。

17岁,李时珍参加乡试落榜。20岁,第二次参加乡试,又一次落榜。

这时,李时珍的内心十分矛盾。想到父亲的期望,他有一种负疚之感。他回忆起苦读的九年,从早到晚,足不出户,埋头苦读,然而光阴似箭,年岁徒增,春温秋肃,自己仍一事无成……

李时珍的身体原本就弱,再加上常年的苦读,他的身体更虚弱了,参加第二次乡试后就病倒了。据他自己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这次的病是由感冒引起的,咳嗽了很久,没及时诊治,结果转为“骨蒸病”。皮肤发热,热得像火燎一样,觉得心烦口渴,每天吐痰一碗多。从现在的医学角度来看,他患的可能是肺结核。李时珍当时已懂得不少的医药常识,他就试着给自己开了药,治了一个月,病情未见好转。后来,他父亲用名医李东垣的“独味黄芩汤”治好了他的病。

这次的病倒,使李时珍亲身体验了病人的痛苦,进一步感受到医生责任的重大以及名医妙方的神奇。他惊呼:“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23岁时,李时珍第三次乡试失败后,便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决心子承父业,一心钻研医药。李言闻见儿子科举不成,又联想到自己多次乡试的惨败,也就放弃了让儿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同意李时珍终身以医药为业的选择。李时珍从此告别了科举考试,一心一意钻研起神圣的医药学了。

李时珍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今天看来,并非一件坏事,反而成了他献身医学事业的契机。在准备应付科举考试的日日夜夜里,献身医药事业的雄心已在他的心里悄悄滋长。他的青云之志,不在入仕中举、进士及第、获取高官厚禄,而在于精研医术,为百姓解除痛苦,为发展祖国的医学、药学作一番贡献。

同类推荐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热门推荐
  • 凤舞九天:废柴大小姐

    凤舞九天:废柴大小姐

    一朝穿越,看似温和善良实则腹黑护短又记仇的她,重生到了星辰大陆林家的废柴大小姐身上。自此,这世间少了一个废物大小姐,多了一个绝世天才。回眸一笑,风华绝代,紫灿金衣,凤舞九天!
  • 冷情皇上追逃妃

    冷情皇上追逃妃

    她原只是一缕孤魂,不知归于何处?他是当朝太子,却因为自幼失去了生母的庇护,处于圈套和陷阱之中。不能说一纸婚约将两个人束缚在一起,只是说是天意。既然是缘分,就注定了要纠缠一生。皇位和挚爱,究竟哪一个才是你萧寒想要的?她没想到自己付出的爱,终究敌不过无尚皇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盗珠

    盗珠

    自古乱世出英雄,太平盛世又出什么,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势时?有心造乱世的天狐雪盼目的不是当英雄,却是为了“毁灭”二字,这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云剑门掌门叶恒座下得意弟子秦玉,一心为师门奔波寻找天邪替换五彩石作为琉璃灯芯解决石塔破灭,妖魔祸世之灾,奈何命运弄人。
  • 江山为聘:凰权倾天下

    江山为聘:凰权倾天下

    红墙内里,清贵高华,数不尽的悲伤,更是数不尽的阴谋。她情归何处,步步惊心,她出身名门,不过只为保全,度过余生。他情似深海,步步为营,只想与心中的他厮守年华。一场赐婚,十里红妆一朝嫁。一纸诏书,不过只为一人,钟情一人
  • 盗心记:别喊捉贼

    盗心记:别喊捉贼

    她是天下第一大盗,拥有倾城倾国的容貌,绝无仅有的武功,唯独缺的,不过是一个贴己之人,一个知心爱人。从第一次相遇到最后相识相知相爱,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可是在得知一切之后,她宁愿人生若只如初见,“姽婳姽婳,我看你就是鬼话连篇。”那时候的他眉眼生花,多么好看呀!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不得往生

    不得往生

    这是一部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的爱情小说;这又是一部六国争雄的钢铁行业商战小说;这还是一次对“企业家原罪”的有力质问。或许一切的商业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得往生》草莽起家的许半夏从收废铁到开工厂,而传奇往往这样炼成。相爱想杀相知相遇,周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法律界甚至黑社会势力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亦正亦邪亦帮亦损。,经历良心与资本、道德与利益的对抗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甜蜜、收获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变形记(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变形记(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奥地利卡夫卡编著的《变形记》,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如果你想了解现代主义文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时光文库·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变形记》开始。《时光文库·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变形记》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天赋之所在。
  • 说服力

    说服力

    说服力在人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些成功者总是能说会道、口惹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