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00000046

第46章 陈寅恪:独立精神,自由之思想

名人简介

陈寅恪(1890~1969),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史学家、学者。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930年在其所撰《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在该序中,就北京图书馆所藏八千余卷敦煌写本提出九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即摩尼教经、唐代史事、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语言文字、佛经旧泽别本、学术之考证,为敦煌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撰有《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跋》、《忏海火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还撰有《寒柳堂集》《柳如是别传》等。作为一位学者,他并非一个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者,从来也没有拒绝或者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主张输入外来文化,以补救中国文化的缺失。只是如何输入外来文化,他同国内一些新潮学人见解大相径庭……深邃的学术眼光以及卓越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界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心法探源

陈寅恪先生年仅13岁就游学日本,后又赴欧美,留学于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前后留学时间长达16年,36岁时回国,先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等等。求学时被人称为中国最佳“读书种子”,教学中获“教授之教授”美誉,治学则被海外颂为“伟大的中国史学家”。

陈寅恪先生去世后,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的几十本笔记,其中分别用藏文、蒙文、突厥回鹘文、土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朝鲜文等书写。不说信息量,只是语言寅恪先生就用了20多种。后交到季羡林先生处,先生叹曰:“这些笔记能留下来,多亏神灵佑护”!

不言而喻,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他对名国文化吸收和运用。当然,他能和王国维一起并称为中国史学界的“双子座”,除了他读书渊博的原因之外,其读书治学的经验和方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主张看原书,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

近世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汇和撞击,学术界基本上有两大派别,一派以传统方法为主,为“旧派”,他们多引证材料;另一派以新潮方法为主,所谓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多为留外学生,重理论。陈寅恪认为“旧派失之滞”,“其缺点是只有死材料而没有解释”;而“新派失之诬”,认为“新派虽有解释,然甚危险。……此种理论,不过是假设的理论”。因而,他觉得二者各有偏颇和缺陷,“而讲历史重在准确,不嫌琐细”,所以,他提倡读原书,要有自己的思想。

这种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他遭受批斗和磨难的困境中,也没有动摇过。

1949年以后的中国内地,由于政治气候变换,学术开始淡化,学者们被挤向社会语境的边缘,浓郁的政治气氛,火热的革命运动使人们为新政权的每一次政治事件而亢奋、激动。1953年冬,北京方面邀请寅恪先生北上,担任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第二历史研究所所长职务,寅恪先生在他的《对科学院的答复》中正言: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因此提出如赴任,则不学政治,不宗奉马列主义。他说,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必须争的,切须以死力争。可谓直言不讳,毫无顾忌!

二、读书时喜写批语

与许多老知识分子一样,陈寅恪读书也喜欢写批语,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随时写在书上,并成为他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不过,他的评点和批注不是简单的三言两浯,而往往是密密麻麻地写满书页的天头地脚,有眉批、旁批、夹批等多种形式。

据说他在读白居易和元稹等人的诗集时,也是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许多批语。可见他长期以来已养成了读书时写批语的习惯。久而久之,也便成了一种读书方法。

三、打通文、史,“以诗证史”

古人说:“文、史不分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因为文学类的书和历史类的书都浩如烟海,能把其中某一种类的书读遍弄通,便已不易;如把另一大类的书再读遍弄通,这就更难了。所以,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只能专攻一类,倘二者打通,为文史兼通者,自古以来便寥若晨星。陈寅恪却是其中灿烂的一颗。历来研读唐诗的,多从艺术性上加以品味赞赏,很少有人从唐诗的角度去考察唐代的历史、风俗、政治和典章制度。而陈寅恪却从有“诗史”之称的杜甫的诗中获得启发,不但从新旧《唐书》中去考察唐代历史,而且从《全唐诗》中挖掘和发现了大量的材料,来进一步考察唐代的社会和历史,为历史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和广阔的天地,并纠正了历史文献中一些错误记载。这种独特的读书角度和方法,给后人以极大启发,步其后尘者甚多。有人甚至把“以诗证史”视为陈寅恪一生治学的主要业绩。

除了以上三点以外,陈寅恪的读书方法还有一些,例如他的融会贯通,又如他的勤奋研读等,都足以供我们学习和参考。马寅初: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

名人简介

马寅初(1882~1982),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生于浙江嵊县。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生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心法探源

马寅初在读书与治学中敢于坚持真理,以不畏权势而著称。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大学担任商学院院长。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他四处发表演,痛斥权贵们鱼肉百姓的“经济专政”政策。他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敢言。”马寅初的演讲,触及到了四大家族的痛处。1940年12月6日,他惨遭宪兵逮捕。经过1年零9个月的监狱生活,3年的软禁,马寅初斗志更加坚定,恢复自由后又投入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斗争行列。

1951年至1960年初,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50年代初他就对人口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1957年7月5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积极发展生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面对来自全国上下的文字围攻和政治压力,他胸怀坦荡,无所畏惧,在《重申我的要求》中坚定地说:“我虽然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1960年以后,马寅初的名字从公开的政治舞台和学术论坛上消失了。但他仍孜孜不倦地读书,认真研究问题。在处境极为困难的年代里,他闭门一心写“农书”(农业经济学),已完成不少章节,可惜在“十年动乱”中,这些珍贵的手稿竟被付之一炬。

马寅初对学术研究一贯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研究问题应当坚持四条原则:要系统地研究问题,不要零零碎碎地研究;要有批判精神,不要绝对化,说好都是好,说坏都是坏,像教徒对待圣经一样,这样是偏激的;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调查研究,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深入一个地方,研究一个问题。

马寅初治学一贯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张不但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要防患于未然,重视研究未来的问题。他常常教育青年一代要有预见性,说:“研究工作要眼光放得远一些,探讨的范围要广一些,要力求从多方面来研究论证所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可靠的结论。”

1979年9月11日,党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饱尝人间风霜的百岁老人马寅初,又荣幸地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读书治学,探索真理,要做到这点并不难。但为了维护学术尊严,敢于坚持真理,不畏权势,不怕孤立,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却是最难能可贵的。这正是马寅初留给后世的最可贵的学风与品格。

同类推荐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热门推荐
  • 四福晋之死

    四福晋之死

    作为一个80岁的老太太,赵云表示穿越什么的最无趣了,只是她不得不穿越在不同世界里,对付各路渣人。第一次穿成四福晋,赵云果断地坑了四阿哥一把……穿成顺治,康熙,乾隆娘,八爷……现在进入帝王版图,穿成秦始皇,汉武帝,刘秀,曹操,孙权……混乱了啊!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茅盾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37部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1999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 仙魔六界

    仙魔六界

    天地分为仙、佛、人、妖、魔、鬼六界。其中,佛界独立,人界、鬼界为仙界统治,然而魔界一直和仙界对立,而且收服了妖界。天地如此多娇,然而也是杀气暗涌。天地可以有无数个英雄,然而天地的统治者只能有一个。因此千百年来,仙魔两界纷争不断。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姜太公兵书

    姜太公兵书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兵书战策无疑是一朵夺目的奇葩。本书收录的中国古代第一名将,也是中国古代第一名相姜子牙的用兵之策。他的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六韬》之中,《六韬》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内容奥秘精深、变化无穷、玄妙莫测,其军事谋略思想,至今仍具有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
  • 台风媚然

    台风媚然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1)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温和端庄藏伪善、这是当朝太子。卖萌装纯秀可爱、这是本国玉王。冷硬腹黑摆臭脸、这是异国王子。太子当她是根草,亲爱的小皇叔伸出了邪恶小爪子:猫儿跟我走,有酒有肉还有人叫你一声皇婶婶。异国王子高调抢妻:女人,跟着我权倾天下,让你渣夫匍匐脚下,给你当奴儿。所有人都知她是痴傻没救的侯府大小姐,却想不到有天会变成张牙舞爪的母老虎。调教渣夫变忠犬、非礼正太做跟班,咦?那个摆臭脸的怎么看都像是一只禽兽。某女严肃脸:让爷教你知道凶残妖女是如何炼成的!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铁血奇侠传

    铁血奇侠传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说到底不过是那些充满野心的少数人的游戏而已,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将大多数无辜的百姓当做草芥任意玩弄!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为了毫不相干的人挥洒热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