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700000002

第2章 政治局势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弥漫,诸侯并起,天下纷争不断,井田制的逐渐瓦解以及铁器的普遍使用,使得土地私有制成为可能。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周天子的统治地位荡然无存。各国的变法都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封建经济最终确立的基础。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文学、艺术方面也多有佳作传世。频繁的战争使得百姓流动性加强,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展开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

(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在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种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耕作速度明显加快,很大程度上冲击着这两种根本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但也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传统的分封制。

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起诸侯国,一旦被封,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各诸侯国的义务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并派兵随从周王作战,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诸侯国享有的这些权利为日后分封制的继续实行埋下了隐患。周王先后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盟约的主要内容是:不准壅塞水源;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些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这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标志着分封制的崩溃。

分封制体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下一统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2.宗法制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完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此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变法图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继进行的改革,推动着土地制度的不断演变。首先进行变法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收入,保障了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把爵位赐给有功于国家的人,剥夺无功于国家的人的爵位,这样就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三、制定《法经》,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防止和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维护剥削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经过李悝变法,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继魏改革的是楚国。楚悼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恰在这时,吴起弃魏奔楚,被楚悼王任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不久升任为令尹(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主持变法。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限制封君。吴起取消了分封的宗室、贵族、外戚、功臣的高官厚禄以及他们世代相袭的特权。规定:凡封君之子孙三世无功,则取消他们的封君之号,不再享有封君的特权。第二,精简机构,裁汰官员,削减官俸,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改革的进行。第三,加强对军队的训练,严格执行赏罚制度,在战争中“进有重赏,退有重刑”。经过上述改革,楚国由弱转强,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各诸侯国均为之震惊。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最彻底的是秦国。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进行变法。两次变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宗室贵族凡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一般百姓立有军功,也可授爵。军功爵共分二十级,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和服劳役的“庶子”等。军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不仅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也培植了大批军功地主。第二,废井田,开阡陌。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第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从事耕作纺织者,给予奖赏;从事工商业或懒惰者,没入官府为奴,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第四,推行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个县,县设令、丞,由国君直接任免。把农民编入民籍,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作为基层单位,相互监督,奖励告密,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从而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第五,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这就使得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公元前350年,商鞅将国都由栎阳(今陕西富平)迁至咸阳,以适应向东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实行变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统一六国的战争开辟了道路。商鞅变法使封建制在秦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促使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快速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但商鞅变法触犯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引起旧贵族的强烈不满,因此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处死。但新法已深入人心,不可动摇。

齐国在齐威王时,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改革。邹忌广开言路,整顿吏治,在国都临淄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各国人才,著书立说,为齐国所用,重视武备建设,任用孙膑为军师,负责训练军队,先后在桂陵、马陵打败魏军,齐国军威大振。齐国还派兵击败赵、魏、卫等国,收复了被侵占的土地,成为东方强国。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内政与其他中原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他中原国家的内政矛盾主要体现在宗室贵族与多为地主、自耕农出身的军功贵族之间的矛盾,而赵国的内政矛盾则体现为华夏族大臣与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之间的矛盾。两派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由于华夏族的大臣蔑视、排挤戎狄族大臣而引起的。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曾发生多起争立国君的政变,其频繁程度为当时各国之最。因此赵武灵王决定改革军制,推行胡服骑射,即模仿游牧民族骑兵的训练方式和装备,组建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轻骑兵部队,使赵国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赵武灵王主动打破华夏贵、戎狄卑的传统观念,这种勇气在中原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

此外,韩国和燕国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如韩国韩昭侯继位时,颇具雄心,任用申不害为相主持变法。燕王哙任子之为相进行改革,但因个人能力、国力等多方面原因,改革的成效不如上述几个国家。

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开始,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止,各国变法持续了百余年,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激烈,变法清除了领主制的残余势力,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战国时期的变法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各有其个性,各国变法都废除了旧制,整顿吏治,限制贵族特权,都注重奖励耕战和农业生产,极力发展封建经济。但各国又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变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各国的变法都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奠定了封建经济最终确立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从竞选副总统到流亡海外最后归来,是一条曲折道路的晚年。程思远先生以亲身经历撰写了《李宗仁先生晚年——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一书,言人之所未言,是一份李宗仁晚年政治生涯的记录,为研究现代历史和李宗仁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热门推荐
  • 觅仙

    觅仙

    渺渺觅仙路,悠悠问道心。一个既不是废材也不是天才的追梦少年,和一面铜镜一起来到异界,开始他奇遇不断、荡气回肠的觅仙之路。
  • 亲亲我的妈妈

    亲亲我的妈妈

    在十岁之前,男孩赵安迪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而赵 安迪也从被爸爸、姑姑宠爱的“安宝儿”,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弟弟”,并跟随她离开家乡的小城,来到繁华的南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渐渐地,弟弟发现妈妈有很多秘密……
  • 梦仙城

    梦仙城

    梦中一座城,傲笑三千界!孟子离,父母落难将他寄养在小山村中。自幼聪慧,更有神秘人指点,进步神速!拿一把剑,斩尽天下恶人。握一支笔,记录无上功法。成一尊佛,震慑世间妖魔。夺天命,得大道,成仙帝,入轮回!但天地打劫将至,又将引出什么样的危机,混乱中,他正执剑狂笑,谁与争锋……
  •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本书由十二篇白话短篇小说、十二篇赏析文章、十二幅彩图组成,小说中多篇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主要选自冯梦龙“三言”和李渔的经典著作。如诗语言,纯美彩绘,引领最温柔的古典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看完烟火再回去

    看完烟火再回去

    麻辣女记者柳田,一度叱咤体育报足球版块,却被强悍女主编马青赶鸭子上架般扔进了陌生的羽毛球世界,在那里兴风作浪。这位连做梦都是小贝向她求婚的铁杆帅哥迷竟有眼不识羽坛顶级选手关傲君、罗超,一上来就因为小熊维尼内裤的曝光与冷酷的关傲君结下深仇大恨,还好有位温柔体贴的罗超不时为她解围,才没被大明星封杀……
  • 医品闲妻

    医品闲妻

    他狂怒,嘴角含笑的冷睨着他。”而他,当即打了个冷颤,心头升起悔意…*闲妻篇:他眸光一闪,看着那凶手在她投下的棘荆丛中痛苦挣扎却迟迟得不到解脱。他:“…”脸黑一片。她毒,她冷,却异常强悍,短短三年,成为享誉王朝的圣手神医,有欣喜之色。她说,令医界众人垂涎妒忌得眼红却又无奈。她过得悠闲惬意,可有一日,大街小巷突然传遍她丧失妇德的闲言,一日间,“嫁与你后,遭了无数白眼。她冰寒的气势顿破,这刻,他却如天神般走到她身前,吐出一句话,维护了她的名声,你若生孩子,“我们早已成亲,只是并未广而告知,谁若再敢毁她名誉,休怪我无情。”他聪明过人,便是我下堂之时,顺势向众人告之,他们会再成一次亲,这一次,会哄动天下她说,晕过去的瞬间,被亲爹赶出府的嫡女,而是扮猪吃虎,拥有最完整的药山,她名声败坏,他说,紧紧的抱住了她…,一语间突然明了,所谓闲,“嫁与你后,一眼便瞧出异状。她不笨,闲妻之位当即转让。”她说,“嫁与你后,我便是闲妻,踏过染了毒汁的新房地板飞扑至床,便是只吃饭不干事的人,往后我只占你妻位,不履妻责,不承妻恩。你娶多少都行,她是被人陷害,往后,因受不了打击一月后重病惨死,当她成为她,却不是步步紧逼,追讨害她死的凶手,她们便是我的试药品。”她莫名动容,对他生出一抹情愫。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仙劫

    仙劫

    从此逆天破命!修无上妙法,他天生废脉,左拥右抱,却意外重生成了身怀五行灵脉的天才,携美纵横天下,备受宗门弟子歧视,成就一番逆天修仙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