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200000004

第4章 一个笼里的多个叫鸡公

楚剧的家底薄,“板命”的人多。能人、高人多了,都关在一个“笼里”,难免力量相互抵消,正如俗话所说“一个笼里关不了两个叫鸡公”。在沈云陔大师的旗下,楚剧一个笼里能关十几个叫鸡公。这个好传统是个制胜的法宝,有了它,舞台上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李雅樵的辉煌,得益于这个好传统和好团队。20世纪50年代前后,李雅樵周围,常年有一帮人围着他出主意,他复出后,同样如此,按现在的话说叫李雅樵工作室。

先要说说戴琢璋这个人。戴先生大概是1953去世的,他的名字一直很少被人提及。其实,20世纪30年代,他就是汉剧吴天保旗下的专职编剧,后来在重庆被沈云陔看中,重金聘到楚剧这边来。《七侠五义》、《征东》、《征西》这些很上座的连台本戏都出自他的笔下。60年前,戴先生的家就在大众剧场前台的楼上。那时的连台本戏,一本戏有70%—80%的台词和场次,都是他写出来的。每次上新戏,都由他坐在舞台上跟演员讲场。

戴琢璋欣赏李雅樵,李雅樵也乐于到他家去玩。他专门为李雅樵写唱词,像《八窍珠》皇帝的唱词,李雅樵就一唱一个好。戴写的台词,李是一个字也不改。像李的著名唱段《薛礼叹月》的唱词,就是戴先生的原创。以后的“恨海填满相思泪”这样的句子,则是易佑庄、张叔仪等老师补充、完善的结果。戴先生有历史眼光,他在1934年就收集到一张1902年汉剧在满春戏园演出的戏单,这为老汉口第一个“满春戏园”兴建的年代提供了佐证,同时也记载了汉剧最早营业演出的面貌、剧目和伶工状况。得益于这样著名的报人、剧作家,李雅樵受益匪浅。

还有位剧作家张叔仪,也对李雅樵帮助颇多。《杨乃武与小白菜》就是由他移植改编的,这个帮助是不言而喻的。《打金枝》的不断修改,也能看出他与李的亲密合作。说个小故事,一天,张把李叫住说:“雅樵,‘黄龙马褂箭袖袍龙爪靴一双’这句词要改。”李问为什么,张把唐朝没有黄龙马褂的道理一讲,李连声说对,忙请教怎么改?张老师故意端起架子,要李去买瓶酒来。李二话没说,马上把两瓶酒买来向张讨教。张老师狡黠地一笑:“告诉你,改成‘金盔银甲紫玉带龙爪靴一双’就行了,哎,这酒是你主动买的,我冇谔你啊。”老哥俩哈哈一笑,从此这句词一直唱到今天。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再说易佑庄与李雅樵。

易佑庄是楚剧的大功臣,解放后楚剧好听的唱段,几乎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刚解放,他作为新音乐工作者,就与李雅樵在艺术上很相投。原来的《鱼腹山》有一句“思往事不由人泪如雨下”,易佑庄提出“如”和“雨”连在一起不易辨别,李有争议,高月楼在旁边插话:“易同志说的是对的。”这句词后来虽然没有用,但“劝贤弟劝得我舌干喉哑”的唱段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排《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时候,每晚演完戏,李雅樵、熊剑啸、易佑庄就在一起聊戏,对哪里有意见,李就回去酝酿修改,直到三个人都满意为止。著名的“今夜不谈冤枉事”唱段,有一句“人生在世如梦境”,按传统迓腔格式,上句应落在“2”或“5”音上,在两位艺术家激情碰撞下,易佑庄灵感一现,把“2”音改成“6”,经过这一改,原有旋律的张力得到了提升。一个音的改变,改变了传统的思维习惯,改出了楚剧音乐创作的一条新思路。加上对间奏、伴奏恰到好处的处理,这段唱成为李雅樵的传世经典。

李雅樵的好唱段常常是和易佑庄合作出来的,他先有个方案自己唱出来,再把首席京胡周东成(后来是黄志忠)邀到一起磨合,一起唱。易佑庄的灵感来了,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二人重新一顺,李觉得唱得舒服,就定下来。观众一认可,就成功了!这成了李、易之间的一种艺术生产模式,李雅樵好多有影响的唱段都是这样产生的。1981年在全省广播的由易佑庄撰稿并讲解的《李雅樵经典唱段》广播节目,就是二人合作的范例。1992年录制、由易佑庄主持、有众多名人专家参与、全面介绍李雅樵声腔流派艺术的广播专题,更是两位艺术家在重病时生命激情的彰显。

1978年,在汉口万松园路的一个招待所,一帮老哥们聚在了一起。李雅樵、易佑庄在一间房,余少君和胡继金、黄志忠、张家农在另一个房间。李、易在为《打金枝》的一句唱腔扯皮,只听见一把靠背椅猛地一摔,易老师大声说:“李雅樵,你搞清楚,我们都是为你好!”余少君在另一个房间听到了,说:“那边烧起来了,走,我们去救火。”一问,李把争吵的原委一讲,原来是“满朝文武齐把孤来朝”这句腔有两套方案,二人各执己见。李见大家都来了,说:“这样,我来把这两种腔都唱一下,大家觉得哪句好,我就回去唱哪个的。”于是,他非常认真地把两个方案都唱了一遍。余少君经过评判,觉得易老师的方案可行些。李雅樵听了大家的意见说:“黄志忠,明天你辛苦一下,把胡琴拿来我们合一下。”

以后观众听到的“满朝文武齐把孤来朝”,就是这次争吵的结果。李的另一个名段梁山伯《观景》最后定型,也是集思广益、众人捧柴的结果。字眼的推敲且不论,单说融入了“十枝梅”腔调的“迓腔”过门的产生。一天,在录音棚录《访友》已定型的“观景”唱段,唱到“看一看九弟他的门楼”时,易老师发现上下段的转折,需要有一个情绪上的引导,他叫在场的张纯补写一段过门,张纯根据原有的旋律做了很俏皮的延展,易老师一看,稍加修饰,当即指挥乐队演奏。好东西李雅樵从来不拒绝,由此,他的“观景”更加“山清水秀”。这样的磨合,几乎贯穿李雅樵一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李雅樵的艺术成就,就是多个“叫鸡公”在一起“叫”出来的。

易佑庄患骨癌去世,李雅樵得信赶到灵堂,叫学生写花圈挽联,上款:易佑庄老师千古,下款:学生李雅樵、高兰珍。易老师的夫人彭文秀老师忙阻止说:“老李,你比他还大几岁,这样写不行。”李雅樵摇着手说:“他就是我的老师,我们共事这些年,他教我蛮多东西啊!”重病缠身的李雅樵声泪俱下。

以李雅樵为圆心的创作团队在艺术上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楚剧的发展。这是个好传统,较之于今天的“窝里斗”,这批老艺术家显得格外高贵。综合艺术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合作的成功,李雅樵及其周围一批艺术家的献身精神和团队意识,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钟惠然和李雅樵,是楚剧同时代两位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他们身上代表性地体现了楚剧剧种风格的两种特征。钟惠然难得地保留了楚剧初始阶段,淳朴天然、本真的乡土气。这就好比楚剧化石,它把剧种的纪年、物种的特质,反映到它的唱腔和风格里去了。李雅樵则更多地体现出这个剧种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尤其可贵的是,他这种创造,决不是那种不自知“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相反,他的创造在千变万化中既强烈地表现自己,又“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变,他自己姓什么总清清楚楚。这两位老艺术家身上,楚剧的特征,有如“灵魂附体”,怎么变也“楚”得地道,“楚”得耳目一新。这种自觉意识,是一个剧种的看家本领,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这两位重量级人物走到一起,也“较劲”,也“抖奔”,这种竞争是一项事业有活力的表现。

钟先生已经88岁高龄,被称为楚剧的“常青树”。他一辈子在台上滚,一上台,满弓满箭,下神,舍得给观众“吃”。他受欢迎,除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尊重观众也是个重要原因。钟派的观众和李派的观众发生矛盾,“抖起奔”来,常常争得脸红脖子粗,那种争吵,是一台永远没有结果的戏外戏。

“我跟婆婆在宁波里住的日子,经常在街上碰到雅樵。雅樵死早了,他有文化,会搞创作,又会作曲。我是土枪土炮,他是创作型的,带点洋味。他要多活几年,对楚剧还会有更大的贡献。”谈起李雅樵这位老哥们,钟惠然精神矍铄,连起“参槌”唱起了“迓腔”,“70多年前,我就晓得他。那时候我在‘满春’跑丫环,他在‘新市场’打小锣,他的小名叫小毛。虽然彼此无来往,但都晓得对方。不晓得他,那他就不是李雅樵了。”

小时候的钟惠然和李雅樵,都得到过一位高人的提携,那就是楚剧界的开国老臣陶古鹏。楚剧戏班一般都是旦角当家,陶古鹏是楚剧以生行挂牌组班的第一人。他的唱腔以高亢、挺拔著称,很受欢迎。他有文化,结识过很多文化人,曾著《楚剧概言》一书,并且有组织才能,为楚剧的发展和研究作出过突出的贡献。钟惠然从艺学戏,先是跑丫环学花旦,出师后在旦角行只是演些二路贴补角色。一次,陶古鹏在“满春”戏园唱《征东》,在剧中饰薛仁贵。唱到“乌里河救驾”一折,有个“飞蟒”的情节,陶古鹏饰演的薛仁贵不慎从机关布景上摔了下来,牙齿摔碎了,满口是血。没人顶唱薛仁贵怎么办?领班的指着钟惠然说:“让汉平顶!”就这样,小名汉平、还在学花旦的钟惠然,改花旦唱起了小生,以后又正式参师陶古鹏。从此,在陶先生的提携下,楚剧生行就多了一位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

在此之前,毫无经验可言的李雅樵,也因为陶古鹏的提携得以进“满春”拉胡琴,让刚刚独立谋生的李雅樵第一次有了闯江湖的自信,那次艺术实践,从人生的历练到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李雅樵以后成为大艺术家的重要基石。

“汉口暴发‘登革热’那年,我在‘天声’戏园唱《郭丁香》。那时,一大摞钱买不到斗把米。我在‘天声’唱,雅樵就在对门‘天仙’唱,我们打了将近三个月的对台!”钟惠然说。

“打对台”就是今天说的市场竞争,钟惠然毫不避讳他和李雅樵打对台的事实。面对市场,靠戏的质量争取“上座率”。艺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台上见”、“比玩意”,就是这种“打对台”形成的文化心理。你完全可以找出这里面有多少“四旧”、“落后”、“江湖”的成分,但它遵循公平竞争的原理和效应,是受到实践反复检验的。这种自然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行业自律,天然合理。中国戏曲曾经的繁荣昌盛、人才辈出,谁都不能否定和这种自然形成的竞争机制有关!后来,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行政干预取代了戏曲行业这种长期形成的自然进化机制,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戏曲生长的大环境。现在能见到的对戏曲的研究,完全回避这个大背景。研究庄稼的论文把土地撇在一边,那是在研究“论戏曲的无土栽培”,与戏曲的发展毫不沾边。

“我跟雅樵打对台那时候,我唱《郭丁香》,他唱《哪吒闹海》,还唱关公戏。两个剧场门对门,我们在剧场门口把檀香炉子熏到,他那边把关公刀和刀枪把子插到。这种搞法是剧场老板为了拉票搞的名堂。雅樵还专门到上海去买刀枪把子。他演的《哪吒闹海》,专门请京剧的师傅说戏。”钟惠然在“乡土”传统上固守得多,李雅樵在横向借鉴上步子迈得大。他们分别代表了楚剧的两种特质,从他们的演艺经历中也能看出这种痕迹。《郭丁香》和《哪吒闹海》无意间记录了一个剧种传承和寻求突破的历史。神话中哪吒靠风火轮叱咤风云,现实中演员靠多才多艺取悦观众,会吹拉弹唱,让李雅樵为自己艺术生涯装上了“风火轮”。

饶有趣味的是,两位艺术家还有一段同台合作的佳话。那是在1956年之前,钟惠然还在光明楚剧团当团长。那个时候的楚剧,是“游击队”和“正规军”平分天下的年代。以沈云陔、关啸彬、李雅樵领衔的正规军如日中天,以钟惠然、冯雅兰、陶德安、吴玉仙为主帅的光明楚剧团锐气不减。通天大道,各走半边。那时的戏曲市场,没有因某人当红、某团当道其他艺人就没有饭吃的情况。武汉市楚剧团国营之后,民营的光明楚剧团照样生意红火。按钟惠然的话说:“‘光明’那时在瑞祥路10号,我们团的老同志蛮厉害呀,像吴玉仙、詹玉魂、杨醒民、杨香庭一批人。你问搞舞美的张××,那时我们‘光明’分几多钱?他的皮大衣、马裤呢的衣服都是那时添的。”

一天,国营的正规军向钟惠然发来邀请,请他到市楚剧团与李雅樵合演《十八扯》。京剧、徽剧、秦腔、河北梆子均有《十八扯》此剧。那时的楚剧团,业务上是沈云陔当家,行政上是周炬光当家,文化局是巴南冈主管。不知是谁的倡议,请两位影响很大的艺人合演娱乐性很强的《十八扯》,绝对是高明的商业企划,那效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当时的主管干部田艺园,把钟惠然接到市楚后,钟、李就在一起“斗”了两天戏,这是他们在解放前经常唱的戏,彼此一交待就成了。李雅樵演哥哥,钟惠然演妹妹。哥拉胡琴妹妹唱,李自拉自唱,京、汉、楚、天沔花鼓,仅两个演员,把一个近两千观众的大众剧场闹得人声鼎沸,热气腾腾。钟惠然回忆道:“就这个小戏,一唱唱几天,不晓得几好的生意,剧场对门的永康里好多人家的椅子都借光了,有人把凳子拿错了,幺了锣,蛮多人到处找凳子。”

同类推荐
  •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第三种爱情(刘亦菲宋承宪主演)

    第三种爱情(刘亦菲宋承宪主演)

    他爱上了她,在她还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他想给她一切,只是他需要时间。她也一样,她甚至无法抵抗他清澈的眼神。不该开始的,往往都会开始,一旦开始了,就只能在甜蜜与伤痛中沉沦。他说:不要想将来,将来让我来想。她说:我不要将来,我只要现在。但是,真的能做到吗?有一种爱,停不下,却到不了。
  • 怯爱

    怯爱

    她,一个精明的女强人,感情空白;他,一个帅气的男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做了别人的情人,他们相遇相知,奋不顾身的爱着。他,一个名门望族的混血男人,以一个强势的第三者入侵,他们三人的命运终将如何?一个女人的情感纠葛,让你体会其中的心酸无奈,感动缠绵…
  • 商战韬略与孙子兵法

    商战韬略与孙子兵法

    本书从企业用人,经济情报,商势,商战,变通,企业合作,商场竞争,企业形象,顾客攻心,团体精神,决策,商机,策划等方面入手,以现代商战的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孙子兵法》的精华理论,揭示了《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韬略之间的奥妙所在。
  • 重生异界苏大叔

    重生异界苏大叔

    莫名其妙的来了,苏白山知道,自己不可能再莫名其妙的离开,穿越的事情他都能懂,那叫做重生,可是系统是不是白痴了,现在流行的似乎是找些长相英俊,学识渊博的年轻人来作为穿越的主角,自己这种年过四十,相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怎么就能作为男主角呢?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女人健康密码

    女人健康密码

    呵护女人身体的健康密码,让女人不生病的实用健康手册。向身体做投资,向健康要幸福。健康的身心、红润的容颜以及优雅的气质离你不远。中医、国学等名家教给你最实用的养生经验,一生健康,爱护自己。
  • 女配闯仙缘

    女配闯仙缘

    赵子雅身背巨剑,怀里揣着小狐狸,眼睛看向面色不善的黄之雨。“你究竟想怎样?”黄之雨手扶飞云发髻,面露一声娇笑。“呵呵。我想怎么样?你拿了我的机缘,还问我想怎么样?”黄之雨发狂似的大笑,接着手中的剑就刺向赵子雅的胸口。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赵子雅怀中的狐狸,金光一闪幻化成人,挡住黄之雨的剑。妖皇璞玉,抬起此时此刻怒气阴霾的双眼,说出让黄之雨惧怕的字眼。“黄之雨,你伤了子雅一毫,我要你还一百。”黄之雨眼中终于露出害怕的神色,发狂地说道。“不可能,为什么人人都帮着你。你,明明是你赵子雅你抢了我的机缘,抢走了我的一切。为什么你们都要不帮我,要帮她。哈哈哈……”赵子雅看着发狂的黄之雨,面露不忍,如果不是黄之雨一而再对赵家和她出手。她也不会被逼到忍无可忍。于是赵子雅对妖皇璞玉说道。“现在还不能杀了她,我们走吧。”黄之雨眼里露出一抹厉色,赵子雅,你今天不杀我,日后可别后悔。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穿之福晋难当

    清穿之福晋难当

    幸好生有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还有一条天界神龙帮她开外挂,头顶小傻子绰号,皇家妻难为。学渣富二代变成清朝官二代,安逸当米虫还是可以的。什么?要嫁给十三爷成为十三嫡福晋?身娇体弱还结巴,清朝白富美,经常被人看笑话。范莎哭瞎:“不不不,其实我是四爷党是四爷的脑残粉啊!!!”十三爷危险地挑眉:”哦?福晋你说啥?“范莎媚笑:“没啥没啥,听说爷您是重生的?那太好了!其实我是穿越的!咱们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