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100000051

第51章 不做二流上司,也不造就三流下属——帕金森定律

第十章 第五节 不做二流上司,也不造就三流下属——帕金森定律

晋怀公落难时,在宋国太宰府见到了孔子。孔子和太宰交谈后就出去了,晋怀公去问太宰觉得孔子怎么样,太宰说:“我见到孔子后,就发现你像跳蚤一样浅薄鄙陋,我要把孔子引荐给国君。”晋怀公害怕孔子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对太宰说:“如果国君见到孔子,也会觉得你像跳蚤一样浅薄鄙陋。”太宰一听,觉得晋怀公言之有理,决定不引荐孔子了。

帕金森定律指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领导者往往都会选第三条路。

组织机构也会患上帕金森症

众所周知,医学界有一种病叫帕金森症,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颤动、肌肉僵直和身体运动的迟缓。其实,一个组织机构如果领导不善,也会患上帕金森症,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你一定非常好奇,组织机构又不像人一样是血肉之躯,怎么会患上帕金森症呢?那么,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阐释。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就是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在其《官场病》(又名《帕金森定律》)中所提出的帕金森定律。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还总结了组织机构的四大可怕顽症:

1.工作越少,下属越多

拿军营来说,如果需要一个人判断航空照片,长官往往命令一个二等兵去担任这份工作。两天后,他开始抱怨了,说照片是那么多,他需要两名助手协助;而且为了对助手有指挥权,他自己应该升为一等兵。他的长官非常体谅人,答应了他的要求。之后不久,他的下属因势利导也需要助手。于是,在三年内,他拥有了一个85人的小组,而且自己也步步高升,成为中校。然而,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判断过一张航空照片,因为他忙于行政事务。

2.谈“机”色变,拱手求退

如果你要机构里的老头子让位,或使你心中的对手识趣点,较文明的方法是为他安排不间断的远方会议,使他不断地坐飞机旅行。本地时间凌晨1点登机,当地时间午夜12点下机,并且让他填那永远填不完的出入境表格。当他东奔西跑,疲于奔命,视坐飞机为畏途。等他谈“机”色变时,自然会拱手让贤,求饶引退。至于那些想跟你竞争的仁兄,在看到这种折磨时,心惊胆战,自动投降。于是大门为你而开,你可以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然后防止他人对你如法炮制。

3.姗姗来迟,匆匆离去

鸡尾酒会是现代会议所不能缺少的。帕金森定律告诉你如何分辨酒会上的重要人物。这些人总是在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才姗姗入场。他们不愿意在人不多的时候入场,也不愿意在人们离开后入场。此外,在酒会上,要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走到某一个地方集合,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看到自己也出席。这个目的达到后,这些要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溜之大吉。

4.三流上司,四流下属

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机构:高层人员感到无聊乏味,中层人员忙于钩心斗角,低层人员则觉得灰心丧气和没有动力。他们都懒得主动办事,所以毫无绩效可言。在仔细考虑这种可悲的情景后,他们在潜意识里抱着“永远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铭。

例如:“我们太过努力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与高层比;我们在基层做有意义的工作,配合国家的需要,我们应该问心无愧。”“我们不自吹是第一流的。有些人真是无聊,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自夸他们的工作表现,好像他们是领导一样。”

这些看法说明什么呢?他们在潜意识里只求低水准,甚至更低的水准也未尝不可。第二流主管发给第三流职员的指示,只要求最低的目标。他们不要求较高的水准,因为一个有效的组织不是这种主管的能力所能控制的。如此一来,他们构建了一个三流上司、四流下属的组织。

解决帕金森定律的关键:公平、公正、公开

不难看出,是权力的危机感产生了帕金森现象。正如恩格斯所言:“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假如存在着权力危机,便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因此,他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无可厚非。

帕金森在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私营企业主,公司的产权全部属于企业主所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主在管理上感到力不从心了,他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于是企业主在各种媒体上刊登了征聘广告,应征的人络绎不绝。假设其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个私营企业主会不会聘任他呢?

这个老板可能会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所有产权都是我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来我这里是“无产阶级”,他纯粹是为我打工。干得好我可以继续留他,给他很高的待遇,干得不好我可以辞退他。无论他如何出色和卖力地工作,他都不可能坐我的位置,老板永远是我。

一番盘算以后,这个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被留下了,老板对之大胆使用,可以说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这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的做法。接着,这个企业继续发展,业务范围扩大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当初的优秀人才现在也有些力不从心,也需要助手协助他。于是他也在各种媒体上刊登征聘广告,同样会有各种人才络绎不绝地涌来。

假设最后要在两个人中选择:一个是某名牌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写了很多文章,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却非常匮乏;另一个人则颇有实干家的手腕和魄力,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操作经验。老板拿不定主意,叫他选择,这时候他就盘算开了,最后的结果是,他多半会选择那个刚出校门的研究生——因为这让他感到安全。

由此可见,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就需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要将用人权放在应聘者的直接上司手里。同时,实现这一用人机制,需要做到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

心灵魔法屋: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众所周知,所谓定律,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阐释,而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

那么,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团体很多,大的来讲,如政府的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

其次,寻找助手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垄断性,对他而言,权力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轻易丧失。

最后,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就意味着帕金森定律会失灵。

可见,只有在一个权力非垄断的二流领导管理的团体中,帕金森定律才起作用。

在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团体,比如兴趣小组之类,就不存在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可怕顽症;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不如他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自己工作的人,也没有必要找助手。

同类推荐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人生的道路,没有坦途,但也并非尽是奇趣,只要坚定目标,明确方向,乐观坚韧地走下去,就能笑到最后。青少年朋友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把握好航向,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寻找人生旅途的乐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一个人完全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来彻底解剖。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承担什么角色,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心理学始终是对你最有帮助的一门学问。”本书荟萃100多个问题,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介绍了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让你一学就通!
热门推荐
  •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左右一个人的成败。本书从了解和认识习惯切入,结合当代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从思维、时间、学习、健康、工作、管理、交际、财富、处世、成功等各个人生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习惯对人生成功的意义,并学会用习惯的力量成就你的一生。本书用平易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足以改变你一生的伟大的习惯工程,形象而生动地剖析了左右人生的卓越习惯和负面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越人生障碍、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妙方,从而为读者重塑自我,改变人生命运提供了一条黄金途径。
  • 幽灵阶梯

    幽灵阶梯

    一桩发生在乡间别墅的命案结束了瑞秋和侄子、侄女的度假讨·划,也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牛活。死神的阴影从他们踏进别墅的那一刻起就未曾褪去。面对命案后侄子的突然失踪,侄女的闪烁言辞,瑞秋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两个年轻人与这桩命案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 寒门书香

    寒门书香

    她是怎么死的?真心不知道,只记得昨晚看书又看到很晚很晚,结果醒来就来个世界大变样?她明明是坐在软软的沙发椅上,怎么醒来就是躺在硬硬的木板床上?她记得她家的床明明是席梦思啊!“姐姐,你醒了?”八九岁的小少年,瘦弱不堪,但勉强能看出来,是一个小正太,这这这又是怎么回事?她是家中独女,没有弟弟啊!在现代,她的父母忙着生意,常年出差,所幸她对亲情亦没有什么期待,唯一喜好的便是看书,任何种类的书,她都喜欢看。或许是小时候游黄山看日出时,那诡异的一幕,竟然让她有了强悍的记忆力,虽没有达到过目不忘,亦不远矣!还记得那时,她站在黄山顶上,日出之时,金光闪耀,她竟然感觉有一束蓝色的光穿透进了她的身体,自此她的身体变得特别好,记忆力也变得强悍无比。只是,这么好的身体,怎么会死于非命?看样子还是穿越了?带着个瘦弱不堪的弟弟讨生活?她真想怒骂一句:他奶奶的她真的不想穿啊!她很满意在现代吃吃睡睡看看书写写字的生活啊!她不奢望亲情所以您不用弄个弟弟过来让我体验一把亲情是何物呀!老天,你瞎了眼了么?
  •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神迹仙踪

    神迹仙踪

    数万年前,代表正义的领主天帝掌管着天界统治权,魔界领主丧祸则统一了混乱不堪的魔界,率领群魔战天界意图霸占天帝的统治。天帝身边普陀禅师凭借高深道法,将自己的佛灵与丧祸的魔灵封印在了一串佛珠的一颗当中,然后由天界掉入凡尘。数万年之后,一个叫项龙的少年重启了这可怕的一切……到底是历史重演、还是逆天改命的新纪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
  • 末日大烟枪

    末日大烟枪

    日本鬼子乡下种大烟,城里开烟馆,流毒天下;刺刀和烟枪一起对着中华民族,百万吸食者的血汗被榨干,生命遭剥夺。本书首次披露了日本鬼子用大烟毒害中国人民的惊世内幕,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用大烟掠夺民财、筹措“战时资金”的丑行进行了历史性叙述。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咏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