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800000004

第4章 建立明朝(1)

(一)加强集权,整顿吏治

朱元璋登基以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接见大臣,批阅奏章,一直忙到深夜,没有休息,也不讲究文化娱乐。他兢兢业业,一心想着如何巩固统治,使朱家王朝得以万世长存。

明朝刚刚建立时,社会矛盾还很尖锐。由于那些旧地主和战争后涌现出来行政机构的改革,首先要从地方上入手。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从大都的中书省分离出来的,它总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职权很大,后来四方起兵,中央根本指挥不动,俨然一个独立的王国。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废除行中书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行政(包括财政)、军事和司法,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皆直接听从朝廷的指挥,便于中央的控制。防止了地的新地主拼命追求土地和财富,并用隐瞒土地和丁口等等办法,逃漏赋税徭役,把负担转嫁给农民,功臣宿将也倚仗权势,违法乱纪,贪污腐化,刚刚缓和下来的阶级矛盾又日趋激化,小股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派系势力互相争权夺利,北方元朝的残余势力经常南下骚扰,东南沿海又有日本倭寇的侵扰活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封建统治很不稳定。针对这种状况,朱元璋大力强化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加强对内镇压敌对势力,对外保卫国土的力量。

明初时期的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了元朝的制度,经过几年的统治实践,朱元璋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病,认为这种体制很不理想,特别是中书省的丞相,权力过大,容易产生擅权专恣,皇权旁落的弊端,于是朱元璋决心进行改革。方权力过重。接着,又进行了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中央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废除丞相制。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有人告发中书省丞相胡惟庸的不法行为,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将他抄家灭族,宣布撤销中书省,罢除丞相,并相应提高吏、户、礼、刑、兵、工等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这样,丞相的职权实际上就由皇帝来兼使,各行省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之后,也就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的手里,朱元璋成了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主之一。

在军事上,原来设有大都督府,统领全国所有卫所的军队。后来,朱元璋觉得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在废除中书省的同时,朱元璋又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分别统领所辖的卫所军队,并和兵部互相牵制。并规定都督府只管军籍和军政,而由兵部掌握军令的颁发权和军官的铨选之权,若遇到战争,调遣军队和任命将帅均由皇帝决定。在皇帝作出决定之后,兵部发出调兵命令,都督府长官奉命出为将帅,带领所调集的军队出征。一旦战事结束,将帅即需交还将印,回到原职办事,军队也立即回归原来的卫所。经过这一改革,军权也集中到皇帝一个人的手中。但是朱元璋对将领们还是放心不下,觉得他们毕竟不是朱家皇室的人,未必可靠。他又实行分封藩王的制度,把他的儿子们封到各个重要的城市中去做亲王,用以监视驻守各地的将领。这些藩王都拥有一支护卫兵,少则三千人,多的达到一万九千人。他们还拥有指挥当地卫所守镇兵的大权,遇到紧急的事情,封地里的卫所守镇兵,在接到盖有皇帝御宝的文书的同时,还必须有亲王的令旨,才能调动。

(二)打击贪官

在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朱元璋还严厉整肃吏治。元末吏治的腐败,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给了朱元璋深刻的教训。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迫从小出家当和尚。他说:“老百姓的力量是可怕的。如果当权者办事不当,上违天意,下失民心,发展下去,天怒人怨,没有不灭亡的。”上就成为皇帝在地方的军权代表,他们代替皇帝监视各地的将领,起到屏藩王室,翼卫朝廷的作用。

经过一番改革和经营,朱元璋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最后统一归皇帝一人掌握,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高峰。朱元璋认为这套严格的统治制度,是确保朱家王朝“万世一统”的最好制度,特地编写制定了一部《皇明祖训》,要求他的子孙必须世代遵守,不可加以改变。

中央的监察机关原来称为御史台,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把它改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察院的职权是监察百官,辨明冤枉,凡有大臣奸邪、小人构党、擅作威福、扰乱朝政,或者贪污舞弊、学术不正、变乱祖制者,都要随时检举弹劾,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朝监督一切官僚机构,出使到地方则是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巡茶、巡马、监军等,他们的官阶只有七品,但是他们什么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朱元璋即皇帝位后没有食言,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他召见文武百官,对他们宣布:“我从前在民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大多不爱惜百姓,他们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对民间的疾苦无动于衷,我的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肃法纪,发现贪官污吏和虐待百姓者,坚决治罪,决不宽恕。”话都可以说,什么大官都可以告发。特别是巡按御史权力更大,他代表皇帝出巡,按临所至,小事立断,大事也可直接奏请皇帝裁决。此外,在中央还设有六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六部官吏,并与都察院互相纠举。这些“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起着为皇帝排除异己的鹰犬作用。

明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章程,对各级官吏的职权、任务以及应当遵守的事项,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官吏的违法乱纪行为,也定出了具体的惩处办法。朱元璋对贪污的官吏的处罚是非常严格的。例如朱元璋规定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胡惟庸是凤阳定远人,洪武五年(1372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惟庸在被罢官之前,仗着自己的丞相地位,骄横跋扈,专恣擅权,朝中生杀罢黜之事,他往往不待奏闻即自行决断。内外诸司的奏章,他必先行拆阅,于己不利的即藏匿不报。他还大肆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朝廷内外的势利之徒,竞相向他贿赂,奔走于他的门下,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此外,他私自收受的金帛、名马、珍宝、器玩不可胜数。开国大将蓝玉,居功自傲,私蓄奴婢数千人,恃势横暴,在军擅自罢免将校,进止自专,不听命令,北征回来,夜过喜峰口,守关将士未及时开关迎纳,他纵兵毁关而入。明政府明令禁止贩卖私盐,他令家人私行贩卖,破坏盐法。他侵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他竟下令驱逐御史。功臣宿将的腐化堕落,妨碍着统治效能的提高。1378年,朱元璋决定对中书省采取行动。

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轧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城贡使到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狱。但是,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理解了皇上的意图,便群起攻击胡惟庸专权结党。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

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靠造反起家的功臣。可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决意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洪武十五年(1382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预先于空白报表盖印然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三年后,又查出户部侍郎郭桓和各司郎中、员外郎与各地到中央缴纳课税的官员结成贪污团伙,采取多收少纳、捏报侵欺手段,贪污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两千四百万石的犯罪事实。他将这些贪官统统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一时几万贪官人头落地,受到不同程度处理的人就更多了。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双双成了刀下鬼。

洪武十六年(1383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二十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这些大贪官都被朱元璋斩首。洪武十八年(1385年),工部许多官员借营建宫殿之机,虚报工匠、工役人数和天数多领工银,发放时克扣工钱以便私吞银两。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了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了中央专门派去监督工部的工科给事中。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做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二十三万两。朱元璋把他也送上了断头台。洪武十九年(1386年),礼部侍郎章祥伙同员外郎辛钦,竟然私自侵吞皇帝赏赐公主婚礼的银两,也被朱元璋拿了个正着。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然而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化了。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良家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六十一个给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受贿行为,于是一一做了处理。

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一天,朱元璋在翻阅一批处死贪官的卷宗时突发奇想:百姓痛恨的贪官一刀斩首太便宜了他们,何不采取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他还创造了“剥皮实草”刑法,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被处死贪官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一百四十一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得连连叹气。

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以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了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起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的“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从没有减弱,但贪官现象却没有根除。他晚年只能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另外,朱元璋还采取了一些抑制豪强的措施。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在乡里横行霸道,欺凌百姓,是造成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朱元璋几次下令把江南的富户迁到中都凤阳或者京师。如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迁徙天下富民五千三百户到京师,后又移富民一万四千三百余户以实京师。迁到京师的富户,还被强迫承担各种差役。据说修筑南京城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富豪沈万三出资修建城墙的一半。这些豪强地主迁离乡土,减少了当地百姓所受到的欺凌和压榨。

朱元璋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并使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政治局面也日渐趋于安定。他希望这种安定的局面能够长期保持,不再发生动荡。每日黄昏,便令专人在道路上敲打木铎,高声呼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个安生理,毋作非为!”五更时,又派专人在城门谯楼上吹起号角,高声唱道:“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

(三)诛杀功臣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即以胡惟庸案为武器,将胡惟庸的罪名逐步升级,由擅权枉法到私通日本,再升级到私通蒙古,最后发展到串通李善长谋反,朱元璋以专权枉法之罪杀了胡惟庸后,把与胡惟庸有亲戚、同乡、故旧或其他关系的臣属加以连坐株连,以致最后受牵连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最后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受牵连,77岁的李善长全家被杀。

接着,朱元璋又于1393年杀掉功臣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1391年,四川建昌发生叛乱,朱元璋命蓝玉讨伐,临行前,朱元璋面授机宜,命蓝玉手下将领退下,连说三次,竟无一人动身。然而蓝玉一挥手,他们却立刻没了身影。这使朱元璋下决心要除掉蓝玉。1392年的一天,早朝快结

束时,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当吏部尚书詹徽令蓝玉招出同党时,蓝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话音未落,武士们便把詹徽拿下,审判官们目瞪口呆,不再审了。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杀死,抄斩三族,并连坐族诛和蓝玉关系较为密切的将帅一万五千人。胡、蓝两案,前后共杀四万人。两个大案之外,其他的开国功臣,包括朱元璋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亲外甥李文忠等,也分别以各种罪名被加以诛戮,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了被杀的厄运。

同类推荐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热门推荐
  • 宝贝儿

    宝贝儿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超级土建

    超级土建

    楼价猛涨,囤地捂盘,小人物陈逸天连蜗居的机会都没有,意外之下获得宇宙建筑工厂,从此以后,取之不尽建材,用之不竭施工队,楼盘房价尽在我手,不过首先要从最底层装修行业开始爬起,终有一天咆哮整个地产业!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互与现实对号入座,你们明白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寻找太阳

    寻找太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冷宫德妃

    冷宫德妃

    《冷宫德妃》简介:当场抓‘奸’,不贞的德妃,她被刺字淫——妃,鲜红的血迹,青花般的字印,一辈子背负,忍受屈辱,在所有人的嘲讽目光中,她依然挺直了身躯,步入那个,于她而言是另外一片天的——冷宫她是今朝冷宫‘淫’妃,她是前朝冷宫‘淫’妃,不同的人,相同的命运。人生,有多少的因缘巧合,因为缘分,她入了宫,当了宫妃。相貌平凡的她,一直默默无闻,虽然贵为德妃,无权无势,只想保全,却在后宫选秀之际,受到皇帝的宠爱。隐含目的、尊贵不凡的他说:“爱妃,替朕生个孩子吧。”是真是假,她分不清。只能,淡淡一笑回避。豪迈奔放却一往情深的他说:“虽然你是我的皇嫂,但是知音难求,为何,相遇太晚。”阴柔狠绝却饱含痛苦的他说:“你是他的女人,而他的母后,抢走了我的一切,所以,他的女人,我要抢回来。”温文如玉却邪魅深情的他说:“即使你是他的宫妃,我也只爱你。”谁真谁假,她分不清。平凡如她,何德何能,面对所有的一切,她从不说,但,并不代表她不知道,她所求的,只是,一片干净而宁静的天空而已。这是大概简介,或许有更多的男猪,也或许更加的少,简介只是简介,内容如何,大家陪飘舞一起挖坑吧。此文结局皆大欢喜,亲们,飘舞不会弄个悲剧的,亲们安心的跳坑吧。推荐飘舞新文《绝魅残颜皇后》赵云倾,一个冷淡随性的现代女子,没人比她更倒霉,赏个湖景都可以跌入湖中,穿越至毁容的贤德皇后身上。云倾,大月皇朝的贤德皇后,不贤不德,尖酸刻薄心眼小心胸狭窄――两道‘狡诈’先皇的遗旨,她,成了太后与皇帝争斗下的牺牲品,抑或,是母仪天下、万千恩宠于一身的残颜皇后?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以心相交以魂交融最终,谁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片断我许你一个稳固江山,你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朕命你,过来!”冷魅阴沉的皇帝,眯眼看着浴火中的女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恼怒,怒吼着命令她,掩不住的心虚――他伸出手,喜气的大红龙袍上栩栩如生的九爪金龙,猩红的龙眼熠熠发光,狂狷地看着贤德皇后,仿佛在嘲笑她一样。今晚,是他的纳妃大日——一生一世一双人,云倾淡定一笑,隔着火焰笑看她倾心爱过的男子,凤眸只余清冷绝决。灼灼的火焰化作一条条火龙,在她周边张扬吞吐火舌,烈火辉映着她如玉的凝脂,只见她扫了皇帝一眼,看着怀中缓缓皱眉的稚儿,额头因为焦热沁出了细细的密汗,她怜惜一笑,“炎儿,随母后一起,可好?”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史上最贪的穿越:财迷小女人发家史

    史上最贪的穿越:财迷小女人发家史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br/>要房子?行,拿钱来,卖了;<br/>要地契?行,只要有钱,卖了。<br/>要老公?呃……用租的行不行?<br/>左右算盘,右手美男,看财迷小女子玩转古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为夫如意

    为夫如意

    不过一不小心捡了个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打开了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想将匣子里的东西占为已有。有必要将她一个21世纪辛勤老作的农民孩子送到这食古不化的荒蛮时代么?话说送就送吧。但真有必要再送她一个便宜男人,外加一便宜孩子么?苍天啊,大地啊!快来将这脑袋缺跟筋的男人送走吧。我要回去呀!
  • 索爱:轩少的小邪妻

    索爱:轩少的小邪妻

    当爱情来的时候,他却失之交臂。当爱情远走的时候,他却只能孤独的看着她幸福。她说:“曾经,我是多么的深爱你!”如今,她挽着他人的胳膊,笑意盎然的离去,如同那一阵夏风,带着了他的情,他的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