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700000004

第4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2)

随着造船、航海水平的提高,中外商人使节扬帆于南海、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也逐步由汉代南海——印度洋航线向前延伸。据阿拉伯史学家记载:“中国的商船,从3世纪中叶开始向西,从广州到达槟榔屿,4世纪到锡兰,5世纪到亚丁,终于在波斯及美索不达米亚独占商权。”另一阿拉伯学者马斯欧迪在《黄金原和宝石矿》一书中也称:“中国船只5世纪航行至幼发拉底河的希拉城,与阿拉伯人进行贸易。”《宋书》记载:中国与罗马、天竺之间“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六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向西的终点已从印度半岛东南部向西,跨越阿拉伯海,抵达波斯湾了,不过这一航线尚未固定化。

在这一时期,由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航线也有了新的发展。秦汉时代,中国往朝鲜、日本的出海口,主要集中于山东半岛渤海一带。到六朝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交往频繁,东晋南朝时,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与日本处于敌对状态,因而传统的由中国辽东沿海经朝鲜半岛由北向南,再到日本的航道受阻。日使来华被迫由朝鲜半岛南部横渡黄海,由于建康成了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因而使这条东方航线大大地南移。《文献通考》卷三二四载:“倭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浮海入贡及通互市之类,而不自北方……”由建康出发,顺江而下,出长江口后,沿岸北航,至山东半岛的成山角附近,继续沿岸而行,到达朝鲜半岛北部。或由成山角东进,横渡黄海,抵达朝鲜半岛东南部。然后再沿岸南下,渡朝鲜海峡,航抵日本。这条新航线的开辟,大大缩短了中日之间的航程,方便了双方的往来。

(四)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折

唐代以前海上丝绸之路虽有所发展,但对外贸易及文化交流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但是经过魏晋以来的发展和开发,我国东南地区到了隋朝统一全国以后,经济飞速发展。唐朝以来,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国力的强盛,又采取了广泛而又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后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中国远洋船队不但能越过印度半岛,直航阿拉伯海及波斯湾,而且还首次航抵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当时的北印度洋上,经常来回穿梭着中国的大型远洋海船。

当时与东方强大的唐帝国遥相呼应的,是在西方正在崛起的一个古阿拉伯帝国——大秦。大秦国面临印度洋,东滨波斯湾,西面是红海,北部紧靠地中海。他们习惯海上生活,历来擅长航海运输,地处亚非两大洲之间,是东方与西方的交通枢纽,与中国保持着长期友好交往。

当时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道有两条:一条是自登州,海行入高丽的渤海道;一条是自广州通海夷道。唐朝与新罗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时通新罗的有三条航线:北路由辽宁通新罗,中路由山东通新罗,南路由江苏、浙江通新罗。其中尤以中路最为重要,且便利迅速,双方的海上交往多取中路。

另一条是自广州通海夷道,是从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锡兰,再西至阿拉伯。这条通道来往船只也很频繁,风帆往返,相望于道。唐代,东南亚、南亚、阿拉伯的使臣和商人,“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真腊(今柬埔寨)、爪哇、室利佛逝均多次派使节到中国。

唐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是通过广州这个贸易最为繁盛的通商口岸,促进了与各国的交往。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明显增多,而且有很多在中国定居下来了。扬州、广州有大食、波斯商人不下数千人,泉州则出现“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在中国长江以北沿海的许多州县,有许多新罗商人、船主和水手的聚居地“新罗坊”。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发达,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形成广州、泉州、扬州、交州、登州等著名港口。可以说在唐代,中国与海外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但没有因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塞而削弱,反而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而不断延伸和扩展。

(五)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

宋王朝建立之初,十分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是我国古代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内外贸易都发展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唐创立的市舶制度不仅得到了系统发展,而且日益完善。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通过市舶制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制度早期典范化、条理化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海关成形的重要时期。

宋代的市舶制度,基本职能比唐代明确,市舶的海关管理职能也进一步强化。宋代制定的管理进出口贸易的市舶条例,是世界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法规,且内容详尽,堪称封建社会经济立法的典范。因其行之有效,后来成为元代市舶管理条例的蓝本。

宋朝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由大食国经故临国(今印度半岛西南端的奎隆),又经三佛齐国,达上下竺与交洋(今奥尔岛与暹罗湾、越南东海岸一带海域),“乃至中国之境。其欲至广(广州)者,入自屯门(今香港屯门);欲至泉州者,入自甲子门(今陆丰甲子港)”。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中西航线。这条航线除了向更远伸展之外,还有许多支线。当时流通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中,允许出口的主要有丝织品、陶瓷器、漆器、酒、糖、茶、米等;允许进口的主要有香料、象犀、珊瑚、琉璃、鳖皮、玳瑁、车渠、水晶、苏木等。其中香药种类繁多,数量甚大,价值也高。有时许可有时禁止的有:金银、铜器、铜钱。不允许的有:兵器及可造兵器之物、一部分书籍。还严禁外国货币进口,以防“紊中国之法”。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朝廷和港市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到了元代,与中国交往的海外国家和地区,见于文献的就有220个左右,数量上是南宋《诸蕃志》的四倍多。元人还对中国以南海域作了“西洋”和“东洋”的划分。这是海外地理知识的进步。元政府制定了“至元法则”和“延祐法则”,相对于宋朝的“元丰市舶条”来说,前者是全国一律的系统规定,侧重于商船管理、商品管理和征税、中外商人使节管理与限制等方方面面,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外贸管理法则。元代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象牙、犀角等宝物,各种布匹,沉香、檀香等香货,不同种类的珍贵药物,木材、皮货、牛蹄角、杂物等共八大类。

(六)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衰

明初一方面很重视海外贸易,大力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官方间的朝贡贸易,但是又迫于当时沿海不利的形势,对民间贸易严格实行海禁政策。

我国历来官方间交往都是以朝贡的形式进行的,只是宋元以来,大有民间贸易比官方贸易更为重视的趋势。明代却是除朝贡贸易外,不许有其他私人贸易存在。这样海外诸国欲与中国通商,必须在政治上先与明王朝建立藩属关系,接受明王朝的册封,然后才能来华朝贡交易,所以称这种贸易形式为“朝贡贸易”。明代市舶司的职责只限于接待外国前来“朝贡”的海船,不能批准中国商船出海。明朝政府虽也知道军需国库多半取决于市舶,但有明一代,基本上都对市舶进行种种限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东南沿海的倭寇时常骚扰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危害。

明代海禁时紧时松,大体说来,在洪武年间是海禁严格实施时期,但是到了永乐宣德年间,就较为松弛,这一时期派遣了声势浩大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但是后来,由于无力阻止大型船队出洋,海外各国来华朝贡贸易也逐渐衰落。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仍然严禁私人出海进行民间贸易,但是仍不断有人违禁出海贸易,海禁政策也不得不调整,明代政府不得不予以宽容。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以后才废除海禁,整个明代不足三百年,实行海禁时间长达近二百年,造成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欧洲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开始寻求地中海以外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从此,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来到东方,来到我国东南沿海占据通商据点。尤其是西班牙占据菲律宾群岛后,开辟了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线,从此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便源源不断地沿着这条航线,行销拉美各地,这条航路就此成为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除了由陆路运往中亚,由海路运往波斯湾,越过印度洋运到非洲东岸,间接地传往欧洲之外,又越过太平洋运往墨西哥,传往拉丁美洲各地,开始进入了西半球,这在我国丝绸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太平洋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和发展,加强了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文化交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些农作物,诸如玉米、番薯、马铃薯、西红柿等陆续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一些农作物,如柑橘、樱桃、芒果和茶叶等也先后移植到美洲,大大促进了两地的农业发展和农作物的多样化,推动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条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发展了两个半世纪,终因墨西哥独立战争的爆发而退出历史舞台。

(七)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从海禁到广东一口通商,是我国清代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明代诸多航线的基础上,清代又开辟了北美洲航线、俄罗斯航线和大洋洲航线等。同时,外贸的港口有所增加,地域有所扩展,来往商船频繁,商品量值上扬。出口商品中茶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丝绸退居次席,土布和瓷器(特别是广彩)也受到青睐。进口商品中,就吨位而言,棉花居首,其次是棉布和棉纱,毛纺织品退居第三;就价值而言,鸦片逐渐占据了首位,并从原来的走私演化到合法化。特别要提到的是,发端于鸦片战争之前的“苦力贸易”至战后则颇为猖獗。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粤、闽、浙、江四省设立海关,这是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开始。清代广州的外贸制度是具有代表性的。它是在从十三行到公行,从总商制度到保商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管理体系。行商主要负有以下四方面的责任:第一,承揽进出口贸易;第二,代理外商报关缴税;第三,行商互保的同时,还要为外商担保;第四,充当外商与官府的中介。而且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许多国家逐渐在中国设立商馆;清代海外移民形成高潮。“华侨”还纷纷在居住地建设会馆,并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国内外市场网络的扩大、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城镇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繁荣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到了民国时期,香港逐渐演变成为远东国际贸易的重要转口口岸,除了洋行之外,在抗战前英国一直是第二大贸易伙伴,抗战后为美国所取代。民国前期,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最多,茶叶有所下降,水草类编织品也较大宗,瓷器一般供应给海外华侨,其他还有烟叶和蔗糖等;进口商品以蔗糖和大米为大宗,五金类的数量继续增长,水泥也是重要的进口商品,海产品多由香港进口。民国后期略有变动。

民国时期列强夺取了关税收支及保管权,关余(关税开支后的余额)也被外国银行控制,中国的海关监督无权过问;省港大罢工后有所改观。这一时期,走私问题极为严重,民族工商业惨遭打击。虽然民国前期蚕丝业鼎盛,但自1930年后便开始走向衰落。

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被西方列强控制,逐渐半殖民地化了,成为他们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的基地,我国失去了外贸及关税自主权,从而这条名扬四海、光芒四射、发展了两三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绝迹了。

同类推荐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朕本红颜

    朕本红颜

    雾气的浴室,冷冽男子暇意地眯着眼泡在溫水池中,湿漉长发正贴和他俊逸的五官,水珠順其面颊而下柔和了周身冷冽气息。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那個令他头疼的皇帝正被他四個师傅強迫在空中拼命挣扎的狼狽模样,薄唇轻勾,心头泛出一丝暖意。他嘴角还未绽放的笑意凝结,‘嘭’地一声巨响,赫然抬头,一个明黄的身影从天而降。“扑通”一声,落入池中溅起水花飞舞。他抬头望去,眼见房顶破开个大洞,又低头看向落水……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乔那村干部

    乔那村干部

    乔那,全国第一批招录的大学生村官,以笔试倒数第一的成绩分配到本山县最远最穷的东禺乡。但他务实肯干,扎根基层,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组织看电影、修公路、办村节晚会、评低保、斗村霸、开补习班、竞选村支书、引进草莓、黑木耳等农业产品发展经;并最终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了一个上市公司……乔那同时也周旋在女友唐小珊、村姑史玉芬、女教师宋子叶、女记者康沛文等众多个性鲜明,样貌非凡的女性之间,演绎出恩怨情仇、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与官二代“情敌”郭颂之间的斗争、与李二牛,郭子杭等兄弟之间不断深化的友谊,与乡、村领导干部间的同仇敌忾和与县局级干部间建立的无比信任的关系,让乔那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更多精彩尽在《乔那村干部》!
  • 穿越女配:废柴逆天修仙

    穿越女配:废柴逆天修仙

    将女主设定成了无比强大金手指无数的主,于是后果就是,她成了那个女主强大崛起路程里的第一块垫脚石,俗称炮灰,因为坑品不好,而且还是一个空有灵根却无法修炼的废柴!于是,某借尸重生的无良作者为了确保小命无虞,躲女主,最终导致某天睡梦中她华丽丽的穿进了自己那个写了一半就弃了的坑里!想当初她一时心血来潮,泡美男,偶尔炼制几件极品灵器引发整个大陆哄抢……可是为毛,原本应该喜欢女主的男银们却对她青睐有加了?!啊喂女主的后宫们呀,她被无数读者怨念诅咒,你们别靠姐太近,姐还不想被女主挫骨扬灰啊!——
  • 绝品药神

    绝品药神

    身为药神的姚洪被徒弟所害,灵魂穿越到一个落魄的少年身上。前世不能修行,今生却一飞冲天。天才?统统打倒!敌人?统统碾压!美女?统统推到!这就是个简单爽快的故事。
  • 机器大战的故事

    机器大战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寒门宠后

    寒门宠后

    深宫似海,女人如花,摇曳生姿地绽放在寂寞的深宫;尔虞我诈,刀光剑影,都敌不过你倾城一笑的风华!——这脸皮堪比城墙的贱人居然是传说中英明神武的皇上,老天啊,还能不能让人愉快地玩耍了?——这小娘子真是美呆了,美绝了,反正救命之恩,朕无以为报,要不,以身相许?——皇上,臣妾还小,十三虚岁,葵水都没来,您将近而立,三公主都跟臣妾一样大,您真的下得了这个嘴?——啊哈哈,爱妃真是太美了,太坏了,太招人稀罕了,就算装了一肚子坏水阴了这个整那个,朕还是好喜欢好喜欢啊,怎么办?秦瑄:昭昭,我怎么觉得你对朕一直不冷不热的呢?你不爱朕了?容昭:恭喜陛下,您终于认清现实了!秦瑄:容昭你个白眼狼,枉我对你这么好,世上还有比朕更出色的男人吗?你不喜欢朕,还能喜欢谁?容昭:麻烦陛下让一下,臣妾想去吐一吐。秦瑄:啊,怎么了,昭昭,你又有啦?容昭:不是,臣妾是被恶心的。秦瑄:……容昭:陛下,别这么看臣妾行么?请您正视您那高大上的八尺男儿身,您还记得您不是深宫怨妇吗?秦瑄:昭昭你个白眼狼!容昭:乖!——看寒门嫡女从小主登上后宫巅峰的传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