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300000008

第8章 紫砂茶具与中国茶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又是茶的原产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包含物质文化层面,也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备茶泡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通常称为“茶艺”;二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境界妙用,即茶道的思想,也就是品茗之中寓含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启迪智慧的妙用。广义的茶道,应该是包括茶艺在内的;狭义的茶道,与茶艺并列,也就是上述“精神内涵、境界妙用”的部分。

陆羽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的著作。陆羽在《茶经》十章中,除了介绍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之外,还阐明了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并强调“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精行俭德”四字,便成了传统茶道的基本思想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几经发展完善,形成了重要的“四要素”——艺、礼、境、德。

1.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茶、水、火、器,被称为茶艺“四要素”。

茶品主要讲求形、色、香、味,并以此作为区分茶叶优劣的标准。目前中国有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形,指茶叶外表的形状,大体有长圆条形、卷曲圆条形、扁条形、针形、花叶形、颗粒形、圆珠形、砖形、饼形、片形、粉末形等。

色,指干茶的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因制法不同,茶叶可做出红、绿、黄、白、黑青等不同色泽的六大茶类,茶叶色度可分为翠绿色、灰绿色、深绿色、墨绿色、黄绿色、黑褐色、银灰色、铁青色、青褐色、褐红色、棕红色等,汤色色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绿色等。

香,指茶叶经开水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包括干茶的香气。鲜叶中含芳香物质约50种,绿茶中含100多种,红茶中含300多种。按香气类型可分为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等。

味,指茶叶冲泡后茶汤的滋味。茶叶与所含有味物质有关:多酚类化合物有苦涩味,氨基酸有鲜味,咖啡碱有苦味,糖类有甜味,果胶有厚味。按味型可分为浓厚、浓鲜、醇和、醇厚、平和、鲜甜、苦、涩、粗老味等。味型近似区分极难,全靠舌头的精细感觉。

水,水品以清、活、轻、甘、冽作为区分优劣的标准。“清”指无色、透明、无沉淀;“活”指“活水”,即流动的水;“轻”指比重轻的,一般是宜茶的软水;“甘”指水味淡甜;“冽”指水冷、寒,尤以冰水、雪水为最佳。陆羽在《茶经》中提到,择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雨水、雪水是“天水”,烹茶亦佳。水中通常都含有处于电离子状态下的钙和镁的碳酸氢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含量多者叫硬水,少者叫软水。硬水泡茶,茶汤发暗,滋味发涩;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所以软水宜茶。

火,活火为佳,活火一是燃料要讲究;二是应注意火候,包括火力(急火、旺火、慢火)、火度、火势、火时,观火候主要看汤,即观察煮水的全过程,这是针对煮茶而言的。方法是“三大辨,十五小辨”。明代以后,由于煮茶发展为以开水冲泡,水开即冲茶,此时无须“三大辨、十五小辨”。燃料也已多样化。“活火”主要指燃料选择上燃烧值高、燃烧无异味。

器,指饮茶的器具,以宜兴紫陶为首选。紫砂茶具工艺独特,是品茗妙器。古人云:“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也。”宜兴茗壶已成为一门艺术,并形成派系,大体划分有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除陶瓷外,还有用金、银、铜、玉器、玛瑙、玻璃、搪瓷、竹木、椰壳等材料制作的茶具,也别有艺术风味,新材料中以玻璃茶具为佳,特别是品饮形色俱佳的名茶如龙井、白毫银针、碧螺春等,既可品饮,又可观尝茶芽之奇姿美色,可助茶兴。

以上所述即为茶艺的基本构成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作为一门艺术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

2.礼:茶道活动要遵循一定的礼法进行。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包括择地(以优雅宁静的场地为佳,辅以适当氛围布置点缀)、茶事流程、动作手势、奉茶规矩等等。

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3.境:所谓茶境,是指茶事过程导人所入之境,并非是场地环境之意。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营造。

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

4.德:茶德是茶事中所寓含的精神、理念、品性与道德。茶中之德,如道家的“清静无为”,如佛家的“般若自在”,如儒家的“清心寡欲”,讲究清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在修心中喝茶,于品茶中养性。

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功夫茶道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其得名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具体说来就是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道的步骤包括:治器与纳茶,候汤,冲点、刮沫、淋罐、烫杯,洒茶与品茶。

1.治器与纳茶

烹茶之前,应该先升火烹水。候沸期间,可将一应茶具取出,陈列就位。

水初沸时,提铫用水淋罐、杯使其预热、洁净。然后将铫再次置于炉上加热。倒出罐中沸水,开始纳茶。

纳茶的功夫很重要,它关系到茶汤的质量、斟茶时是否顺畅、汤量是否恰到好处等环节。纳茶之法,须从茶罐中倾茶于素纸上,先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再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纳茶之量,应视不同品种而定。此外,还要参看茶叶中整茶与碎茶间的比例而作适当调整,碎叶越多,纳茶量越少,反之碎叶越少,纳茶量越多。总之,纳茶必须具有一定的技巧与经验。

2.候汤

古人品茶,最重视煎水的好坏。水煎得过头就会变“老”(或称“百寿汤”),煎得不及就会太“嫩”(或称“婴儿沸”)。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却很有其道理。没烧开或初沸的“嫩”汤,泡不开茶;而开过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出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即陆羽所说的“水气全消”,亦会影响茶味。特别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亚硝酸盐,煮的时间太长,随着蒸发的加剧,其含量相对增加;同时,水中的部分硝酸盐亦会因受热时间长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对人体不利。

不同品种的茶叶,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高级绿茶多以嫩芽制成,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红茶、花茶及中低档绿茶则要求用100℃沸水。乌龙、普洱及沱茶,每次用量多,茶叶又较粗老,更要求用沸滚的水冲泡。

按传统,功夫茶炉与茶几间应隔七步:

首先,炭火在燃烧时会排出些许气味,茶炉与茶几拉开距离,可以避烟火气;其次,砂铫置火炉上,扇火时难免有火屑洒落铫嘴,所以老练的茶客在冲水入罐前总要倾去一点“水头”,来清除不易觉察的灰垢。扇火催沸时火苗四串,而罐嘴中空,无水可传热,其热度远在百度以上,如不稍事冷却,倾出“水头”时,刚接触到罐嘴的水柱会溅出滚烫的水珠,弄不好会伤人;再次,刚到三沸的水经短暂的停留,正好回到不嫩不老的三沸状态。

3.冲点、刮沫、淋罐、烫杯

取滚汤,揭罐盖,沿壶口内缘冲入沸水,叫做冲点。冲点时水柱切忌从壶心直冲而入,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纳茶时细心经营的茶层结构,无法形成完美的“茶山”。冲点要一气呵成,不要迫促、断续,即不要冲出宋人所说的“断脉汤”。冲点时砂铫与冲罐的距离要略大,叫“高冲”,使热力直透罐底,茶沫上扬。

刮沫:冲点必使满罐而忌溢出,这时茶叶的白色泡沫浮出壶面,即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壶盖,沿壶口水平方向轻轻一刮,沫即坠散入茶垫中,旋将壶盖定。

淋罐: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以清洁沾附壶面的茶沫。壶外追热。内外夹攻,以保证壶中有足够的温度。冬日烹茶,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烫杯:淋罐后,将铫中余汤淋杯。砂铫添水后放回炉上烧第二铫水。再回到茶几前“滚杯”:用食、中、拇三指捏住茶杯的杯口和底沿,使杯子侧立浸入另一个装满热汤的茶杯中,轻巧快速地转动,务使面面俱到,里外均匀地受洗受热。每个茶杯都要如此处理。因为只有“烧(热)盅烫罐”即杯罐皆热,方能起香。

用盖瓯瀹茶时,上述程序大体相同。但盖瓯不宜淋罐,所以刮沫以后,一般是迅速将瓯中茶汤倾入茶洗,再次冲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起“洗茶”及预热作用;追热,以弥补不能淋罐的缺陷。

4.洒茶与品茶

冲点后,经淋罐、烫杯、倾水,正是洒茶的适当时刻。从冲到洒的过程,俗称为“翕”。翕要恰到好处,太速则香味不出,太迟则茶色太浓,茶味苦涩。洒茶时冲罐要靠近茶杯,叫“低斟”,以免激起泡沫、发出滴沥声响,还可防止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须反复二三次,叫“关公巡城”,使各杯汤色均匀;茶汤洒毕,罐中尚有余沥,须尽数滴出并依次滴入各杯中,叫“韩信点兵”。余沥不滤出,长时间浸在罐中,味转苦涩,会影响下一轮冲泡质量;余沥又是茶汤中最醇厚的部分,所以要均匀分配,以免各杯味有参差。

洒茶既毕,即可延客品茶。品饮时杯沿接唇,杯面迎鼻,边嗅边饮。饮毕,三嗅杯底。此时“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

同类推荐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热门推荐
  • 那些无法拒绝的名篇

    那些无法拒绝的名篇

    《每天读一点英文》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该丛书由美国英语教师协会推荐,内文篇目取自美国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的读本,适于诵读;“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导读、单词注解、诵读名句,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演讲能力。
  • 谜语绕口令英语

    谜语绕口令英语

    谜语和绕口令是英语文学中两种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前者既饶有情趣,又可以启发心智,增进思考和想像能力;后者结构巧妙,诙谐风趣,富有音乐性,最适合口头背诵,深受广大英语读者的喜爱。
  • 上山描碑

    上山描碑

    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小孩要乖乖的,不听话的小孩要被吃掉。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恋人要相爱哦,否则会被吃掉。鬼来了……
  • 蛇后很悍粉诱人

    蛇后很悍粉诱人

    “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你是我的男人,不管他们允许不允许,你,始终是我的,谁也抢不走,如若不然,我遇神杀神,遇鬼杀鬼!”“青儿,如上天不遂我意,我就逆天而行。何谓神仙?如果是为你,不要这名衔又有什麽关系?你只要记着,我二郎,只因你而存在!”
  • 弃妇复仇记

    弃妇复仇记

    清晨的朝阳暖暖的照射在大地,夜府四周还贴着红绸喜布,门口喜庆的对联和花园里张灯节彩的景物,一早便将喜庆的气氛推向了下人的心。长长的走廊里,一个娇小的声音快速的奔走着,因为昨晚太困,陪嫁丫环小梅竟然起床得晚了,此时,她正心急着小姐,赶紧朝婚房的方向走去。而在走廊尽头,却意外伫立着一抹高挺硕拔的冷寂身影,小梅眼神惧怕的垂下头,恭敬的喊了一句,“少爷早。”夜天殇剑眉轻扬,潭眸淡淡的扫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当铺小二要成仙

    当铺小二要成仙

    机缘巧合踏上修仙路。无尽的法宝,神奇的法术,瑰丽的修真界,当铺小二,炼气,筑基,金丹等等,境界何处是尽头?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 丞相,快到碗里来

    丞相,快到碗里来

    女扮男装文,爆笑,非NP!!但口味略重,男女主干净,结局一对一,入坑者慎之…*她常常在想,名气这玩意绝对是炒出来的!否则为何一本“合房指要”背的融会贯通的她,愣是被传成了三岁识五经,四岁论国策,这般坑爹?她也偶尔会想,若不是当初头脑一热,放着好好的公主不做,非要女扮男装入朝为官。如今便也不会落得遂安城断袖之首的名声,任人鄙视了…她曾无数次的想,如果不是当初色迷心窍,调戏了当朝丞相,结果弄得被他三天一次大弹劾,两天一次小弹劾,也就不会被皇上那鸟人,俸禄扣到差点倒贴了…面对着这样一个正直,凛然,从来不拿正眼瞧一下自己的丞相,她到底是该挠墙呢?还是挠墙呢?*片段一边关战事告急,众臣举手表决。看着尚在犹豫中的丞相大人,莫纤语猛的一拍桌子:“丞相,你到底举是不举?给个话!”众臣无不低头窃笑,某丞相脸上一道绿光闪过,缓缓将手举了起来…话说此时谁敢说“不举”?片段二清早时分,正是欲望最胜之际,某男某女折腾了半个晚上,终于气喘吁吁…被骑在身下的男人,喘息道:“我说你到底行不行?要不还是我来吧…”说完正准备翻身将某女压在身下。某女:“他婶婶哎~明明书上就是这么教的么,怎么换到我身上就不灵了呢?再来…”某女再一次将男人按在身下,口中说道:“我在上面!”片段三某丞相温柔执笔,一副爱妻的丹青摆在眼前,低头对着自己四岁的儿子,说道:“宝贝,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的东西便是你要画的东西…”萌宝看着娘亲的丹青,奶声奶气道:“爹爹闭上眼睛就看见娘亲了?”某丞相微笑着点头,示意萌宝闭上眼。片刻之后,丞相问道:“看见什么了?”萌宝:“一片漆黑…”==!P:本文开头要多搞笑有多搞笑,过程要多激情有多激情,结局要多美好有多美好~狐狸再次声明,简介无力,内容不小白,至于乃喜不喜欢,看上几章自然会有答案!倘若乃不喜欢,完全可以甩甩衣袖,呸上一句:“什么鸟文…”转身即走~如果乃喜欢,也请成全作者,动动手指“加入书架”,狐狸将会万分感激~若是恶意留言的,狐狸据对可以保证,先删了乃的留言,然后…P:推荐自己的完结文《无赖王爷彪悍妃》推荐好友古文:霏妍《霸宠懒妃》原妖《阁主,夫人来了》推荐好友现代文:风若羽《重口味腹黑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