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00000003

第3章 行为改变思想(3)

威廉·詹姆斯曾向我们详细阐述过大脑半球与行为教育的问题。他提出设想:一个婴儿第一次看见烛光,出于特定年龄的本能反应,他伸出手去触摸了烛火,结果手指被灼伤了。这一系列动作激发了大脑半球的知觉,并且在伸出手的感觉、灼伤的手指、收回手的运动上留下了痕迹,伸展的观念、灼伤手指的观念和收回手的观念在婴儿的记忆里留下了影子。当烛光再一次出现在婴儿的面前,这些影子不管是清晰还是模糊,都会跳出来阻止婴儿再次触摸烛火。所以会有这样的俗语来描述一次被灼伤的经验会使手指永远得到保护的事情——“被灼伤的孩子畏惧火焰”。

对于这个问题,威廉·詹姆斯是这样总结的:“过去经验的痕迹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其中。当被当下的刺激唤起时,它们最先一定是作为对过去的好处与坏处的表象而出现的;然后就进入负责避开坏处、确保好处所带来的利益的运动神经通道。”

后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埃克曼在詹姆斯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对面部表情与情绪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探索“表现”原理对人身体的影响的奥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埃克曼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在实验前先测量实验参与者的心率和体温,并详细记录下来。接下来,他让实验参与者分别回想自己认为最气愤的一件事以及做出生气的表情。同时,埃克曼分两次测量了实验参与者的心率和体温,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他发现,当实验参与者回忆气愤的事情时,他们的心率会提高,体温会降低;而做出生气的表情时,身体上的变化也是如此。埃克曼还从对立面做了实验,即让实验参与者回忆开心的事情,以及做出开心的表情。此时,他得到的结果是:回忆开心的事和做出开心的表情时,人们的心率都会降低,体温会上升。

当然了,这种现象不排除是某一个人类群体的特殊反应。为了确保实验的普遍性,埃克曼带领他的研究团队远渡重洋,来到西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上,对与原来的实验参与者没有任何地域共性的岛上居民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实验的结果与他之前得出的结论惊人地一致。毫无疑问,这种反应是人类的共性。

这一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表现”原理所概括的真理:行动能够直接影响头脑的运作。现代心理学家正在积极地研究如何将这个理论用于实践中,以便通过相对简单的行动让人们从思想上感受到正能量的影响,从而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下面的案例便是“表现”原理实践运用的一个典型。这是来自一位心理医生的详细记录:

一位年迈的母亲忧心忡忡地带着女儿来到心理医生的工作室,请医生救救她的女儿。原来,她的女儿患上了忧郁症,已经四次自杀未遂。这位忧虑的母亲因为害怕失去女儿,只好昼夜不歇地守着她。

当医生问到她,女儿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忧郁症的症状时,她却答不上来,只能告诉医生她的女儿从小就不喜欢笑。医生安慰了这位憔悴无比的母亲一番,然后单独与他的患者聊了起来。

“你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吗?”医生问道,一边暗暗观察她的表情。

女孩想了想,摇了摇头。她摇头的动作十分自然,看不出掩盖的成分。

“那么,你是否经历过什么让你感到特别难过的事情?或是对你打击特别大的事情?”医生接着问。

女孩仍旧摇了摇头,表情不曾发生过任何变化。

此时,医生已经发现,这位女孩从进来到现在,一直板着一张脸,还时不时皱一皱眉,仿佛遇到了十分烦恼的事。医生记得,这个女孩的表情似乎从来没有放松过,她瘦小的身体和尖细的脸颊上,无时无刻不在传达一个强烈的讯息:她很不快乐。

然而,根据女孩的回答,她眼下和在此之前,都没有什么特别烦恼的事。可是,她是如何患上忧郁症并三番五次企图自杀的呢?医生断定,这其中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他决定继续询问他的病人。

“你是否常常感到很不快乐?”

这一次,女孩停顿了几秒,然后点了点头。

医生的心中闪过一丝惊喜,至少,他的病人不是那种不肯沟通的人。

“你是否一直是现在这样的表情?”医生的话题直接而简单,他的目的是不给患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只凭直觉回答他的提问,以确保答案的真实性。

女孩先是愣了愣,也许是医生的和蔼和此刻的环境让她感到安全,她缓缓地说出了一件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情。当时的女孩只有十三岁,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喜欢很夸张地张嘴大笑。有一天,她暗恋的同班男生无意中对她说了一句话:“你的嘴巴可真大,笑起来就更大了,像一只猴子。”这句话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来说,无疑是残酷的审判,瞬间就将她那颗快乐的、爱美的心打入地狱。从此以后,自卑、胆小便如影子般伴随着她的整个成长期。她不敢笑,生怕自己的“大嘴巴”遭到同学的嘲笑,也怕引起心仪男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她上扬的嘴角变成了习惯性下垂,脸上的肌肉也僵硬起来。即使她已经长大成人,客观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嘴巴并不难看,也不再喜欢笑了。

医生怜惜地看着眼前的女孩,充满诚意地告诉她:其实,你的嘴巴长得挺好看的。不仅是嘴巴,你的五官也长得很端正。我猜,你笑起来的样子肯定十分好看,你那个男同学当年一定是跟你开了个玩笑。

女孩的脸色终于起了变化,她半信半疑地、第一次直视医生的眼睛,从医生的眼睛里,她看到了关怀和赞许。她的嘴角动了动。

医生点点头,鼓励她试着笑一笑,并强调他很期待看到她的笑容是什么样子。

女孩尝试了几次,终于露出一个不太自然的笑容。

医生继续鼓励,“看,我果然没猜错,你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好看!”

女孩羞涩地笑了笑,这次,是发自内心的笑。

医生感到很欣慰。接下来,医生告诉女孩一些“小诀窍”——他特意对她强调这并不是治疗方案,因为她根本没有病——回家对着镜子练习笑容,尽量让自己笑得灿烂,笑得神采飞扬。他还鼓励女孩有空多来跟他“聊天”,因为他的工作“十分枯燥无味”,他想跟她“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以放松由工作带来的疲惫”。

这个方法很快取得成效,女孩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说话的语调也更加的轻松愉悦。从对话中,医生了解到,女孩不再向以前那样莫名其妙感到不快乐,相反地,她常常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快乐的人。

这是一个身体影响头脑运作的例子。快乐的感觉可以被行动制造出来,一个消极自闭的人能够通过练习笑容找到快乐。只要愿意从行动上努力,身体上的积极行动,必定带来思想上的乐观向上。

6.握手与言谈隐含着能量

在我国传统的社交行为中,握手只是社交初级阶段的一个礼节性动作,并未受到多大的关注。在社交行为中,人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社交对象选择先伸手还是后伸手、掌心面向的方向、使出的力度,接下来才是社交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行为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握手、言谈等社交行为。

心理学家们发现,握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巨大的奥秘。它不但能传达友好、敷衍、抗拒等基本的社交信息,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状态,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这类研究起源于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他不但提出微笑能使人快乐,而且认为人类行为包括走路和说话方式等方方面面都能够影响人们的感觉。为了探索这个理论所蕴含的实用价值,后来的心理学家们设置了一些实验。

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们选择了一所大学里的一个班级做实验,当然,这个班级是随机选择的,男女比例均衡。他们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用于行动上的实验,评论组用于信息方面的收集。首先,几位研究人员按照事先预订好的力度等级,一一与实验组的每一位成员握手,并在握手记录单上记录下他们从对方那里感受到的力度。与此同时,评论组的成员要填写一张评论表,这张评论表是关于实验组成员的性格、学习成绩、行动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为了避免评论的主观性,实验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将随机分配给三位评论组的成员分别进行评论。最后,研究人员对一大叠的握手记录单和评论表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结果发现,在握手中表现得比较有力量感的人,有95%的人在评论中得到更偏向于“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好”“行动力强”“社交能力强”“说话抑扬顿挫”等评论。而在握手中表现得缺乏力量感的人,绝大部分得到了“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来往”“学习成绩一般”“行动力弱”“说话语调平淡”等评论。

接着,心理学家们换了一批学生进行试验。这一次,他们同样是与这些学生握手并评出力量等级,不同的是,这次换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填写评论表。结果,这一次试验得出的结论与上一次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握手比较有力度的人,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都是偏向于正面的。

这次的实验反映出,人们的握手和言谈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握手和言谈是隐含着能量的,并且这种能量会通过握手和言谈传递出来,被他人所感知。

那么,既然一个人握手和言谈中隐含的能量能够被他人感知,这种能量能否被自己感知呢?美国心理学家萨拉·斯诺德格拉斯做过一个与这个疑问相关的实验。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性,她假装要做一个关于身体活动对心率影响问题的研究,要求实验参与者用不同的方式走路,并持续三分钟。她将实验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被要求昂首挺胸大步走,并摆动胳膊,让自己的四肢显得更有力量感;另一组则被要求眼睛盯着地面小步走,并尽量用脚底拖地的方式走,好像脚上被人绑上了千斤巨石那般沉重。完成了这些动作后,实验参与者还要给自己的快乐指数打分。

结果,实验表明,大步走路的人比拖着步子走路的人感觉更快乐;拖着步子走路的人并没有什么沉重的心事或是烦恼,却莫名其妙地感到缺乏力量,心情沉重。这正好验证了詹姆斯的“表现”原理:通过身体上的改变,能够创造出快乐,让内心充满正能量。

无独有偶,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艾米特·费尔腾也痴迷于研究制造快乐的简单快捷的方式,并探索人们用快乐和自信的方式说话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于是,他招募一批实验参与者,进行了一组实验。

按照实验的惯例,实验参与者被分组了。这次,是分成两组,并且每组都分配一沓卡片,一共有60张,每一张卡片上面都写上了不同的句子。

第一组实验参与者按照指示,顺着卡片将上面的话大声念出来。第一张卡片上写的是:今天既不比过去好,也不比过去差;第二张卡片写着:然而,我今天感觉确实不错;第三张卡片上的话比第二张更积极。接下来的每一张卡片上的话都比前一张更积极正面。

第二组实验参与者同样也按照要求大声念出卡片上的话。不同的是,他们的卡片上面写的是“东方列车行驶在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之间”“土星有时候与太阳和地球连成一片,所以我们看不到它”“希望钻石能通过普通的邮政业务从南非运送到伦敦”等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客观句子。

朗读阶段完成后,费尔腾请所有的实验参与者给自己的快乐指数打分。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参与者的得分普遍高过第二组实验参与者。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积极正面的语言可以令人感到更加快乐。这个实验大大地鼓舞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积极投入到为人类制造快乐的研究中来。

来自德国的心理学家赛比娜·科赫就做了一些关于人类活动与头脑中思想的实验。她先是深入研究了舞蹈动作对人们内在情绪的影响,并发现当人的身体在进行流畅舒展的运动时,人们会感到快乐;而如果让身体从事一些简单枯燥的机械动作,人们则会感到情绪低落,甚至是烦躁抗拒。比如,反复不变的基础性舞蹈动作,会令舞蹈者感到枯燥无味、时间难熬;而活泼多变的舞蹈动作,则让舞蹈者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度过练习的时间。

后来,科赫根据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开始了实践运用的历程。她通过训练人们的握手方式,帮助人们为自己在对方心中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科赫创造出“顺畅”的和“生硬”的握手方式各三种,将他们运用到调查中。前者的方式是握住别人的手,缓慢流畅地上下移动自己的手;后者的方式则是握住对方的手后,突然将手停下,稍后又突然快速地将手抬起来。结果她发现,“顺畅”的握手方式比“生硬”的握手方式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于是,她开始教人们有意识地练习“顺畅”的握手方式。当练习者的握手达到熟练自然的状态时,再鼓励他们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帮助自己在对方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科赫的握手方法,可以说是对“表现”原理实际运用的又一成功案例,也是值得我们去实践的一个好方法。

詹姆斯提出“表现”原理,绝不仅仅是告诉人们要挤出僵硬的微笑来制造表面的快乐,或是通过大步走路来假装身体里蕴藏着大量的正能量。他只是想让人们领悟到,人们走路的方式、说话的语气,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细小行为,都蕴含着能量,它们是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思想的。如果能从积极正面的方面运用这一点,快乐将不再是可遇不可求的“天堂之花”,而是我们唾手可得的福音。

同类推荐
  •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趋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产生心理障碍。《如何与异性交往》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实地呈现了不同风格和理论取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治疗全景。为广大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取自我调节和预防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障碍的免疫力提供了多种专业手段,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提供了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价值。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青萍之末

    青萍之末

    综观这几年来的女性小说创作,举起了鲜明的女权主义旗帜;另一方面,她们处处与这个世界构成一种敌对关系,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尤其是对性别的敌视更是成为她们行文的唯一视角。我们碰到的是这样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一方面,文学是感受心灵创伤最深的艺术门类,许多有才华的女性作家以其独语方式彻底解构了作为主流话语的男性文化视阈,恐怕女人最能以其细腻的艺术感受去表白心灵创伤的痛苦。再就是消解一切文本的价值意义,而作为人,使小说走向极端个人化的写作道路。然而这种表述在不同的女人那里则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方式方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 三步破天

    三步破天

    逢遭巨变,踏入修道路。但修真界朝生夕死,一念成梦,一念梦醒,一念成空,他走向了巅峰,到达修道者所认为的最高境界---踏天。可最终他却发现踏天三步之后又有破天,那破天之后可还有其他?
  •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我们也不用着急。都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家长。因为任何一位妈妈,教育孩子。不过,就是我们做妈妈的要努力,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位不错的妈妈,努力学点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常识。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极道龙尊

    极道龙尊

    龙雪傲得到了远古巨龙的传承,传承血炼诀与上古星空炼神诀。在异龙血脉觉醒后,龙雪傲踏上了征服世界的巅峰之路,最后得以战魂不败的永生。他仰天长啸:我命由我不由天!神挡诛神,魔挡灭魔!成神?抑或成魔?我神即我身,游地狱血海,历千险万劫,纵使魂飞魄散,我神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我命由我不由天!神挡诛神,魔挡灭魔!战魂觉醒,万面齐聚,轮回启,神魂消,人魂散,战魂依然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