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4000000002

第2章 古语精言(1)

政治篇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绳:墨线,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谏:规劝。意思是:木料经过墨线划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资治通鉴》里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君王之所以能明辨是非,是因为能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君王之所以昏庸腐朽,是因为他偏信偏听。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唯唯:应承顺从。谔谔:直言的样子。意思是:众多的人都唯唯诺诺、应承顺从,也比不上一个人直言争辩。

【多指乱视,多言乱听】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书》。意思是:对众人的话必须善于分析,择优而用,不可盲从。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思是: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出自《吕氏春秋·听言》。听来的话一定要详细地考察,不考察就可能会分不清好坏,分不清好坏,就会酿成大祸。

【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出自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用人之言,若自己出】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自:从。意思是:采纳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就要像采纳自己的意见一样。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行:做事。意思是: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思是: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虚谈:空谈。浮:浮华。要:国事。意思是:空洞无物的谈话会荒废掉政务,浮华而不实际的文章会妨碍国家大事。

【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愠:发怒。失:过失。意思是:听到死亡就发怒,那么医生也不敢告诉他疾病的所在;听到国亡就发火,那么大臣也不敢指出君主的过失。说明上层不能讳言过失,否则就会阻塞言路。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务:致力。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多寡】出自《韩非子·虚实》。国家安全与否在于君王是否是非分明,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是否掌握了实权,而不在于手下有多少人。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出自《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意思是: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出自《孟子·尽心下》。政事:施政。意思是: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财政就会不足。说明政治对国家的财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汉南书事》。王道:古代帝王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策。穷兵:竭力发动战争。意思是: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的?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自《荀子·王霸》。与:同盟的国家。意思是:既然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就算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出自《荀子·王制》。杂:混杂。意思是:贤人与不贤的人不相互混杂在一起,有才能的英杰就会到来;是与非不颠倒混杂,国家就会安定。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尚书·洪范》。荡荡:宽阔、广大。意思是: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自《韩非子·五蠹》。修:遵循。法:效法。意思是: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说明政策应该因时而定。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庶人:百姓。意思是:国家的政治清明,那么,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出自《荀子·君道》。达:畅通。义:原则。意思是: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被堵塞了;为公的原则明确了,私人的贪图就停止了。用来告诫执政者应提倡为公以抵制私情的泛滥。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往往会破坏了大计划。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依靠自己的德行让人信服的,人们才会喜欢,才能心悦诚服。

【民虑之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出自《国语·周语上》。壅:堵塞。与:跟从。意思是:百姓心里的想法是经过成熟的考虑后说出来的,这是行成之后的自然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其口呢?如果真要堵塞言路,还会有谁拥护你呢?说明为政者应广开言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不合乎正义的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出自《尚书·太甲下》。弗:不。胡:怎么。意思是: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呢?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尊敬、敬养。幼:第一个“幼”为动词,爱护。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将这种尊敬也推广到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并将这种爱护推广到别人的孩子。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人民快乐;人民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依靠。敝:损害,败坏。与:同盟。知:明智。意思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是明智的。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但得官清吏不横,便是村中歌舞时】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但:只。意思是:只要官吏都清正廉明,不横行霸道,就是老百姓欢天喜地的时候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衰制》。蹑:登上。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好比登山,一定要先从最底层开始,慢慢登到高处。用来比喻治理国家要从最基本的方面下手。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出自《商君书·农战》。偷:疏忽。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粮仓总是满满的,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德惟治,否德乱】出自《尚书·太甲下》。意思是: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意思是:一个人得道上了天,连他的鸡犬也都跟着成了仙。用来讽刺旧时一人发迹,附从者也跟着得势的黑暗政治现象。现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雪花银:白银。意思是:担任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以捞到十万两的白银。表现了当时贪官污吏成风的黑暗现实。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出自《宋史·岳飞传》。意思是:文官不贪图钱财,武官不贪生怕死,国家就会太平兴旺。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出自晋代傅玄《傅子·官人》。质:质朴。文:浮华。意思是:时代风气质朴,社会上的官员就少;时代风气浮华,社会上的官员就多。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出自明代顾大典《青衫记》。意思是说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发号施令。深刻揭露了官场上小人得志的猖狂表现。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出自《管子·霸言》。尧舜:指唐尧和虞舜,相传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古代的两个暴君。意思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是天生就好治理的;桀纣时代的百姓,也不是天生就爱作乱的。因此,治和乱的根本在于上面的统治者。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出自《韩非子·心度》。意思是: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出自《管子·治国》。安定的国家往往富有,而社会混乱的国家则常常贫穷。说明国家的贫富与政治有着直接的关系。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出自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公:主公。意思是:十只羊,九人放,号令就难以执行;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个主公,人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说明执政要避免政出多门,事权不一。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思是: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比喻可以用武力得天下,但却不能再用武力来治理天下,而是应讲究治术。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出自《战国策·赵策》。尽:通晓。意思是: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说明治国不能死守教条,要因时因事制宜。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出自唐代邵谒诗《论证》。秋:枯黄。意思是:不要说万木凋零不是因为一片叶子的枯黄。比喻临民治国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申韩》。决:缺口。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即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马上堵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经:准则。本:根本。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出自《吕氏春秋·贵公》。意思是: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出自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意思是:做君主的一定是自己先亲近民众,然后,民众才会归附他;也一定是君主先背离了民众,然后,民众才会背离他。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出自《后汉书·申屠刚列传》。与:帮助。畔:同“畔”,背叛。意思是:民心所归向的,正是天要帮助的;民心所背叛的,也是天要抛弃的。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出自汉代黄石公《三略·下略》。慕泽:仰慕恩泽。意思是:除去一个恶人,从而使上百人受利,人们就会仰慕其恩泽;除去一个恶人,从而使上万人受利,国家的政治就不会发生混乱。说明治国必须惩奸除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出自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意思是:国家能治理的太平,在于人民生活富裕;国家能够和平安定,在于人民心情愉悦。说明国家安定的前提就是人民在物质上富足、在精神上快乐。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出自明代谢榛诗《送樊侍御文叙之今陵》。樵渔:樵夫和渔夫,泛指下层民众。意思是:自古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有哪一个不顾念着下层的百姓呢?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出自《尚书·酒诰》。意思是:为政的人不应该把水作为镜子,而是应该把人民当作镜子。比喻应以百姓的反映检查为政的得失。

【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喁:鱼口露在外面。意思是:水他浑浊了,鱼就会将嘴露出水面;政令过于苛刻了,百姓就会人心不安。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上》。意思是:人民存在才有国家的存在,人民不存在了,国家也就灭亡了。说明人民是国家的支柱。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邦:国家。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

【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论菜》。此色:菜色。此味:菜味。意思是:不能让老百姓哪一天脸上有菜色,不能让士大夫哪一天不知道菜味。意在说明上层人应多体恤下层人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用社稷指代国家。意思是:人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国家,而君主是最轻的。

【申天下之乐故乐亦报之,屈天下之忧故忧亦及之】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政体》。申:伸张。报:报答,及:降临,到。意思是:为天下人伸张快乐的,快乐也会报答他;迫使天下人忧愁的,忧愁也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出自《尚书·蔡仲之命》。辅:辅佐。怀:归向。意思是:上天对人不分亲近远疏,只帮助那些有德行的人;民心不会永远忠于一个君王,只有对自己有恩惠,百姓才会归附他。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出自汉代贾宜《新书·大政上》。意思是:从古到今,凡是与人民作对的,或早或晚都要被人民所胜。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出自《左传·襄公十年》。专欲:一意孤行。意思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一意孤行很难成功。

【近者说,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说:同“悦”,高兴。意思是:君主向近处的百姓施惠,使其欢悦,那么远处的百姓也会纷纷前来归附。

【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意思是: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比喻领导者德政广施,民心就会归附。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出自宋代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第三》。离合:分裂或统一。系:联系。叛服:背叛和服从。意思是:自古以来,国家的分裂和统一都与民心紧密联系,而民心向背确实取决于百姓内心的喜怒。说明统治者做事要合乎民意、顺应民心。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意思是:国君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将船倾覆沉没。

【受赂之家,食赂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出自《汉书·董仲叔传》。意思是:做官之人,享受国家俸禄就可以了,不要在与民众争夺财富了。这样,利益分配就均衡了,人民的生活也就富足了。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出自《荀子·王霸》。陈:说明,句中意为“颁布”。意思是:一旦政令已经下达,虽然看到了胜败得失,也不可不讲信用而欺骗百姓。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要想引来鱼儿,就要先开通水道,要想引来鸟儿,就要先种上树木。比喻领导要想得到民心,就要先使其德行和政策完善。

同类推荐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寻爱少年研习社

    寻爱少年研习社

    白蔷薇学园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学,因学校里的一个白蔷薇种植园而命名!悯情在这所学校一直过着平凡安稳的生活,并且细心照顾着六年前小谨出国前交给她的小狗点点。然而,有一天点点不幸被大货车辗伤,悯情在总点点去医院的途中遇到了阻挠她的夏夕!从此,夏夕便闯进了她的生活,并促使她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在强势追求她的祖二面前承认夏夕是自己的男朋友。本以为这样做祖二便会知难而退,不料,祖二却向夏夕宣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神童故事

    神童故事

    本书编选了中国历代神童经典故事,按年代分为四篇: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元、明、清朝。所选的神童故事具有创造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属于真人真事,真实可信,读者受益匪浅。该作者出版了多部孩子(中、小、幼)教育读物及音像教材,创作大量(500余首)教学歌曲,受到孩子及家长的一致好评。他坚信:思维、潜能的挖掘,必然得出教育进化与人类进化更完美的硕果;品格的培养、心灵的塑造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必将蕴育品学兼优和智力超群的神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混元道

    重生混元道

    大梦不觉醒,周成溺水后幸运地回到了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未开,大道未定,生灵未出,诸多天材地宝也散落在混沌各方。万般重宝,俯拾皆是,一一收入囊中。盘古开天后,周成杀仙屠神,斩妖镇魔。大战元始天尊,逆天证道,最后成为天地间最强至尊。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若夫天地相忘,则为混元大道。
  • 龙王难伺候

    龙王难伺候

    一场海难让她遇见了他,海底龙宫里的王者龙王,他们究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敬请期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