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800000007

第7章 中国文学(3)

八股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的体制,是要“代圣贤立言”,全文一定要效仿圣贤的口气来说,并要符合朝庭的意旨,且以朱子所注《四书》为准绳。更不准发挥自己思想,所以有人称八股文只是求官的途径,那时多数文人不屑写八股。

八股文步骤,还并不怎么复杂。首先是破题,其次是承题;再是起讲;最后便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

古代科举文人要通过考试,必须有良好的记忆能力、理解义理的能力、组织文字、发扬文采的能力。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更别提入官场了。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

我国唐宋两代著名诗人、词人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

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

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

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

李贺,字长吉。其作品想象奇特,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李鬼才。

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他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属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

晏殊,字同叔,溢元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

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八大家”之一,与子拭、辙合称“三苏”。

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八大家”之一。

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宋词中成就卓异者,他不但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还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中国历代名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皮之不存,毛将焉(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典礼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哀莫大于心死《庄子田子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路漫漫(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吕氏春秋·疑似篇》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齐策四》

人固有一死,死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犬——《后汉书·马援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为妃作歹

    穿越之为妃作歹

    【注意鸟哦】【结文以后会继续番外哦,番外不素V哦】【喜欢此文滴亲表错过鸟哦】入坑前的注意事项:看完本文需要花费人民币6元左右~~~此文男主并非善类,刚开始看的亲很比较难忍耐~~~此文比较慢热,亲有耐性看下去的话,樱打保票后面的比前面的精彩~~结局不是悲剧哦~~~他们有着十世的姻缘,前九世都是在互相伤害的鲜血淋淋、体无完肤之后含恨而终。这一世,已经使他们最后的机会了,要是还不能排除险阻,真心地接纳对方的话,他们就永远地化为灰烬,再也没有相遇的机会。第十世,他们,可以么?
  • 匆匆那年(全集)

    匆匆那年(全集)

    阳光灿烂的高中校园里,开朗的陈寻喜欢上了孤寂的方茴。在20世纪90年代末,感情懵懂的他们,偷偷经历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快乐生活。进入大学后,活泼的陈寻因不耐性格冷清的方茴,不耐猜测她的敏感哀愁,而与美丽大方的沈晓棠走到了一起。知晓真相的方茴,无法忍受眼前的事实,便带着巨大的悲伤,远赴澳大利亚。多年以后,方茴终于放下内心阴影,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电话里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匆匆而逝的时光在那一刻仿佛静止……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极品公主之银发亦妖娆

    极品公主之银发亦妖娆

    她是天朝第一公主,容貌与智慧并存。他是北真国的二皇子,年轻气盛还很霸气,一次边疆之行,他却成了她的噩梦之源,为了脱离他的掌控,在欢情之际,她将匕首狠狠插进他的身体,他发誓,天涯海角,也要拨了她的“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分钟推理

    一分钟推理

    人的大脑就像一把刀子,你越磨砺它,它就越锋利。能让人的大脑达到这一满意效果的就是罪犯和警察之间的博弈游戏。探案是一种高智商的活动,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规律制约,游戏的参与者总是在制造更新更绝妙的方法,企图制服对方。书中汇集中外经典推理故事,精中选精,以新奇、精致、逻辑力强为鲜明特征,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在独飨趣味盎然的推理文字盛宴的同时,既可锻炼读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可满足读者的好奇之心。
  •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翻开本书,感受心灵的荡涤和净化。,走进一个个真实的感恩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温暖恩情,常怀感恩之心,它会告诉你尘世的温情、人间的善良、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它也会告诉你幸福来自于人的内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最牛投资客

    最牛投资客

    为什么研究温州的图书不胜枚举,但迄今为止,依然没出现第二个“温州”、第二群“温州人”冈为真正的财富密码,依然掌握在温州人手中。
  • 当太妹遇到狂拽少爷

    当太妹遇到狂拽少爷

    在一次意外中,我受了伤,于是父亲把我送到郊区的一所封闭式学校来,一边让我学习,一边让我疗伤,还要我女扮男装,用了哥哥的名字。本以为可以在这里安静的生活一段时间,可惜……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说我是他的未婚妻,还当众吻了我。NND,这种情况还从来没在我韩冷月身上发生过。就算他长的好看了点,也不能这样啊……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