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200000002

第2章 教习篇(1)

【原文】

1.1人之初①,性②本③善。性④相近,习⑤相远。

【译文】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差不多,只是由于随着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性情才有了差别。

【注释】

①初:初生,刚开始有生命。

②性:本性、天性。

③本:本来、原本。

④性:性情。

⑤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特性。

【评解】

人的天性是否“本善”,在古代思想家中曾有过很大的争议。不仅是中国,就是在西方的思想家中也有类似的人性善恶之争,但不管哪一派都充分肯定教育对于人性的重大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孔子并没有肯定人性本来是善还是恶,但他坚持认为,后天环境的熏陶对人的禀性有很大的影响。

三字经中的“习”并非指学习,而是习染,是两个并不相同的状态。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接受,而习染则是被动的影响,古人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

三字经中所指的“环境”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环境本身,还包括社会、家庭、朋友及艺术作品对自我内心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自我身心的全面发展,一个人应该更多地选择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多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化精品,以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私塾是如何教学的

私塾读的书有《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尺牍》《杂字》。

私塾不设班级,都是个别教授,好处是因材施教。当时教法有几种:

1.点书。塾师的教桌上,常备着一个朱砚和一枝朱笔,每天上午学童陆续上学,先生逐个把他们叫到桌旁。先生边读边点,学童句句跟读。

2.还书。每天点书之前,学童要把昨天点的书给先生还读,也叫“还书”。还书有“正读”与“背书”两种。“正读”,就是面对老师看着书本朗读;“背书”即背向老师,高声背诵。

3.温书。先生点完一本书,学童还要“温书”。尤其是“四书”,非要读得滚瓜烂熟不可。

4.写字。学童每天下午一到馆,就得靠在书桌上写字。

5.练习对偶句。先生教学童做“对子”,先教两个字的,如“竹叶”对“梅花”,三个字的,如“人独立”对“燕双飞”。然后提高难度。

【相关链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晏子春秋》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同样的橘子因生长的地理位置的改变,果实的味道也随之改变了,可见客观环境对事物的有影响。

客观环境不但可以影响事物,对人同样如此。

孟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发人深省。孟子说:“有一个楚国的士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呢,还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很明显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但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了。

【延伸阅读】

如何结交益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就是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多结交些对我们有益的朋友,而尽量避免对自己有害的人。

在提倡团队合作的现代社会,不论在学校受教育也好、在公司工作也好,我们都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对于那些有可能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人,我们虽然刻意回避,但是有时候需要在一起合作,我们应积极看到对方好的一面,激化对方好的一面,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影响这个人。如果一味地回避就会让交不到什么朋友,毕竟人都不是完美的。

另外,结交朋友,贵在真诚,它是获得真正友谊不可缺少的一种优秀品质。因为只有真诚了,别人才能了解你,才能知道你是否值得结交,也只有付出真诚了,别人才能对你真诚、向你袒露自己的心扉。

【原文】

1.2苟①不教,性乃②迁③。教之道④,贵⑤以⑥专⑦。

【译文】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注释】

①苟:如果。

②乃:就。

③迁:迁移,变化。

④道:道路或方法。

⑤贵:最重要的。

⑥以:于。

⑦专:专一、专心致志。

【评解】

后天的教育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人光有善良的本性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启发和教导,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外在环境事物的影响而逐渐变坏。

“教之道,贵以专”是教育的原则,含有多重意思。

第一,教育要持之以恒。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的是恒心和责任心,需要时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做和值得做的事。

第二,教育的方法要专一,教学的内容要精专,这是教育取得良好收效的保障。而现代教育让孩子学习无法专心,往往无所适从,即使设置多项学习项目,仍然收效甚微,这是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都应反思的事情。

第三,对学生而言,也要养成专心专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谓“一心不可二用”,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若不能做到身心合一,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国学小百科】

古代母亲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史上,母亲在教育子女中的地位作用,极为显著,也曾出现过许多楷模人物。她们重视子女教育、教子有方,被历代人们誉为“母仪”。

我国古代母教包括:

1.注重言行

母亲的言行将对子女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国古代的母亲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举止。

2.注意环境

《颜氏家川》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行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小时候所受的环境影响,会自然而然形成品德。古代母亲很重视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如大家熟悉的“孟母择邻”便是生动的一例。

3.反对溺爱

古代注意到母亲多性格温柔,对孩子十分爱抚,但强调母亲不能对子女娇惯溺爱。“慈母败子”成为古代母亲的座右铭。

4.寓教于喻

古人特别注意在教育儿童中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些道理。

5.教子清廉

廉洁奉公是一种美德。我国古代的母亲,在他们的儿女长大成人当了官以后,也不放弃教育的责任,教训他们的为官清廉,不能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表现了古代妇女的高尚品德。

【相关链接】

梁启超教子有方

梁启超这位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有着深厚的家学底蕴。他以不断奉献心血才华的济世精神,叱咤政坛,潜心学问,光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更使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他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他的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仅他的子女中就出了三个科学院院士!我们看一看他是如何进行子女教育的?

1.忧国爱民,言传身教

梁启超崇拜墨子的人格,自称“任公”。他一直以吃苦耐劳、修身齐家、养性律己,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始终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大气派,关怀着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并以此影响自己的孩子。他有晚上喝点酒的习惯,喝酒时,他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那是以中国古代民族英雄为主的。

譬如讲他们家乡新会的南明忠臣陆秀夫,怎样在竭力御敌失败后投海就义,讲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新会县沿海崖石上刻了“崖门”两字。这些民族英雄的英勇和气节给了孩子们深刻的印象。应该说多年以后,学贯中西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为新中国服务,与父亲的教育有着很大关系。

2.科学教育,因势利导

梁启超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他的政治热望与人文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梁启超自己学识渊博,要求子女博采众长,既广博又要有专长,体现了与时代并趋的精神。他以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乐观风趣的博大情怀教育子女:“我平生对于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津津有味,而且还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从没有在我的词典里出现过。”他自己生活俭朴,也这样要求子女。民国初年,他家已经进入上层社会,但他不改往日的寒士家风。他对孩子们说,一个人要好学、坚忍、勤俭。他给一个个外出留学的子女的信中说:“一个人物质的享用,只要维持生命就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呢!”

他崇尚科学教育,提倡个性发展,以培养兴趣为先导,注重精神引导、毅力培养。他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儿女,强调学习的专心致志。他教导儿女:“不骄不馁,方能成就事业。”这点成为梁家子女们的学业指针。他告诉孩子,他的三步读书法是: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即粗略了解大概,了解重点。解剖即对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细解剖,疑难处仔细研究,使自己有深刻记忆。会通即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

3.良师益友,慈爱长辈

梁启超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儿女,尊重他们对生活、专业的选择。他很尊重孩子,非常细致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对每个孩子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同时又不强求他们一定要按照自己替他们筹划的办。

梁思庄进入大学选专业时,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看到将来生物学及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议思庄学当时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现代生物学。但思庄当时就读的迈基尔大学生物教授教得不好,她也没兴趣,非常苦恼,便与她的姐姐哥哥们诉苦。梁启超听说后,忙写信给思庄:“庄庄,听你的哥姐们说你不喜欢生物学,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发展方向我不知道……”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延伸阅读】

父母应从哪些方面激励孩子

孩子不断进步,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其中父母的心理激励则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正常发展、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1.理想、目标激励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特长为其设计奋斗的大目标,时时鼓励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不断为孩子增加前进的动力。当然,理想激励中尤其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教育,克服名利思想的影响,确立了理想,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恰当的小目标,循序渐进,促其实现大目标。

2.行为、榜样激励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用正面的教诲开导激励孩子;用满腔的爱心去关怀、体贴孩子。父母还要经常提供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教育激励孩子,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也可把邻里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鼓励孩子向他们看齐。

3.关怀、表扬激励

父母对孩子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尤其要从精神上、心理上关怀,不仅关心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而且要关心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形成激励。特别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的未来的负责与关怀,是对他真正的爱。在家教中,对孩子每一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给以表扬激励。特别当孩子受到挫折时,要从正面说服,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树立新的起点,奋起直追。

4.动机、兴趣激励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社会活动和竞赛,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特别要注重智力投资。培养兴趣也是学习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要从学习条件、环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源头活水天天来,水到渠成步步高,尤其是对特长的培养,更要注意兴趣激励,才会产生较强的动力。

【原文】

1.3昔孟母,择①邻处②。子不学③,断机杼④。

【译文】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用割断织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注释】

①择:选择。

②处:居处。

③不学:不好好学习。

④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评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此父母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对其人生的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昔孟母,择邻处”讲述的就是环境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巨大作用。而“子不学,断机杼”则阐释出读书要努力用功,并持之以恒,这一道理。

【国学小百科】

江南贡院——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初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供县、府学考试之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与会试于此。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这里仍留作乡试考场。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巳形成一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仅考生号舍就达20644间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仅清代经过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民国时期此处为南京市政府所在地,抗战期间此处曾为汪伪政权行政院及最高行政法院。

【相关链接】

孟母教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名轲,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脚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叮叮当当”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同类推荐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热门推荐
  • 代嫁庶女:丑妾要休夫

    代嫁庶女:丑妾要休夫

    你也穿越我也穿越,可为何别人不是穿成公主就是穿成小姐,夏紫婠却只能穿成一个受尽欺负的丑丫头?还是一个丑得惊天地泣鬼神、闻名整个金城的丫头!!好吧,成了丑丫头不要紧,大不了安安分分过日子呗?可为何老天爷你就是不长眼,姐姐们不愿穿的衣裳她穿,姐姐们不愿吃的食物她吃,姐姐们不愿嫁的纨绔……她嫁!!!这个纨绔,年年轻轻,花心过多,女人不少,那正妻小妾们个个不是省油的灯,相公更是嫌弃她长得丑,看都不愿看到她!!什么?笑她丑,还笑她丑,再笑她丑!!!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真拿不发威的老虎当病猫呢!!!
  • 天才狂女:王牌太子妃

    天才狂女:王牌太子妃

    刀锋的尖锐刺痛的不是身体而是颤栗的内心,一刀刀的锋利一段段的切割,绝望的眼神埋下仇恨的种子,发芽重生。前世的恨意今世要加倍的偿还,步步为营,势必要贱人尝尽前世之苦,刀刮之痛,剥皮拆骨远远不够。为保家破姨娘下毒之计,为保娘亲与老天爷争夺命运,为保爹爹周全迷惑众人,为保恩师甘受入狱之苦,为保倾心之人上演皇宫争斗计夺权篡位。笑你懦弱无能,笑你痴傻愚笨,笑你用情至深,笑你肝肠寸断,一点点的苦一点点的痛都会加倍偿还。再相见时别亦难,前世的全无交集,今世的相守以伴,包容疼惜不舍复仇的种子却已生根发芽无法去除。绝望的眼神依然深深刺痛着心房,那颗已经随着前世消失的心渐渐的回来了,爱的包容下。
  • 观念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观念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一错再婚:腹黑老公太缠人

    一错再婚:腹黑老公太缠人

    这年头小三神马的都弱爆了,被闺蜜陷害让自己发现自己变成了小三才更雷人。一场闹剧,让我从高高的云端摔倒地面,我一时成了失恋,失业,失去友情的三失青年,更可怕的是婚期早就宣扬了出去,不想父母伤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三个月内把自己嫁出去。好吧,那就相亲吧。好吧,那就闪婚吧!原本以为婚后的生活会一番风顺,谁知家庭的琐事,夫妻之间的矛盾接踵而来,更年期的公公,有洁癖婆婆,遭遇婚变的大姑,还有一个住在同一屋檐下暗恋我的表小叔……天啊,让一切都来得更猛烈些吧。看新时代的女性如何入的厅堂,下的厨房,斗的小三,打的流氓,最后变成公公婆婆的防火墙!
  • 王后重生了

    王后重生了

    【全文已完结,放心看】云洛雪,代号冷刹,二十一世纪铁血佣兵之王。从来都是爱我所爱,恨我所恨。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她意外穿越,成为了云家庶出三小姐,自小便被云家弃之在边境小城生活。修炼灵力,王者比试,潜入敌营……当倾世雇佣兵在异世大|陆展露锋芒,她一步一步走向强者之路。当绝世天下的他出现,男强女强,强强对阵。他心狠手辣霸气横溢,她冷酷绝情颜倾天下。她说:“逆我者,杀。犯我者,诛。”风云汇聚,天地变色。凤临九天,绝世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园)酷少的淘气女孩(大结局)

    (校园)酷少的淘气女孩(大结局)

    雨后落下一里的幽香雄花掉落山底的伪装落叶排成思念的形状我唱着Song不去看樱花飘落悲谷的悠雅藏着一句说不出的话窗外吹着屋里的牵挂轻轻吹动我头发初次的爱你化自痛的伤我不想抵抗该要如何学会隐藏傻傻的微笑表情却无法言语偷偷的像是记忆里幸福的相机静静的呼吸身边有你的空气我还记得你说樱花很美丽不愿意在今夜从你身边离去不忘记写下樱花飘落的那场雨不放弃心中刻下了永远爱你你说我和你都为了此刻着迷
  • 农家有喜

    农家有喜

    一朝穿越,赠送空间之余也配备了一堆各种打算的极品亲戚,面对家中两个营养不良的小包子,陆灵只有挑起重担,当家做主。不料捡到一个威武雄壮的壮士,本想把他培养成免费的劳动力,只不过周围的人为什么总用诡异的目光看着自己呢?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的作品。它以日记体的形式和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叙写了主人公一年之中的所历、所闻、所见和所感,抒发了乡国之感、师生之谊、亲子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通过一个个平常又满蕴人情味的生活事件,把爱和美注入读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