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600000020

第20章 持戒:一切自由都有前提条件 (2)

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下来。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宇也不修了,什么都不干,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要讲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黑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去见阎王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就是这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除贪之难。

做人一定要知道满足,不可贪得无厌。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劳而获的东西得之容易,用之却难——它往往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祸害。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

弦外有音

人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中,最为可怕的一种是我们亲自挖掘的。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去理会、去避让,贪婪遮住了我们的眼,使我们无法看到危险。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贪欲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便奔来奔去、忙里忙外,难有停息的时候。而这正是贪婪的可怕之处,它不仅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自尊、我们所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婪面前垮掉。

别为小事抓狂

智慧点金石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愤怒与欲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感性与理性对心理的影响相反

,人的激情远胜于理性。常常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是聪明人。佛家是很讲求自制与自控力的,只有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自控内心,才能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进入修行的无人之境,对于我们现实人生来说,一个人必须学

会自我调控:控制自我的感情和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把握人生,拥有成功。

故事苑:曲径通幽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主球上,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破坏了他的情绪,而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似的,他一回到球台,苍蝇就飞回到主球上,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触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之后,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分,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超过了他,最后夺得了冠军。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尽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倒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路易斯·福克斯夺冠不成反被夺命,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

一位经理向全体员工宣布,从明天起谁也不许迟到,自己带头。第二天,经理睡过头,一起床就晚了。他十分沮丧,开车拼命奔向公司,连闯两次红灯,执照被扣。他气喘吁吁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营销经理来了,他问:“昨天那批货物是否发出去了?”营销经理说:“还没来得及,现在马上发。”他一拍桌子,严厉地训斥了营销经理。营销经理满肚子不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此时,秘书进来了,他问昨天那份文件是否打印完了,秘书:“说没来得及,今天马上打。”

营销经理找到了出气筒,严厉责骂了秘书。秘书忍气吞声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大骂孩子为什么不看书、写作业。孩子极不高兴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猫竟然趴在自己的地毯上,他把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愤怒的链条,恐怕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叫做“迁怒于人”。在单位被领导训斥了,工作不顺利,回家对着家人出气。在家同家人发生了不愉快,把家里的东西砸了,又把这种不愉快带到工作单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在路上被自行车剐蹭了一下,就同别人发生口角。更严重的是,发生不愉快后开车发泄,其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弦外有音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它是当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不满,或者个人的意愿一再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学会排解愤怒,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

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容易动怒的人,光知道排解怒气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制怒,学会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上策。这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人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在怒火中放纵,无异于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人生苦短,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尝的东西实在太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生气,可以算是真正的愚行。其实,人生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感悟,多一点理性,愤怒的情绪便会化为虚无。

嗔如刃,比刮骨钢刀更锋利

智慧点金石

很多的人心中都有嗔念,只是人们自己意识不到而已。脾气大、恨人、怨天尤人都是嗔,都是由嗔念而引发的行为。

有的时候,人们突然间没来由地对某种事物感到厌恶,这也是一种嗔念。

如果说贪欲是一剂穿肠毒药,那么嗔怒就是一把刮骨的钢刀,而且比刮骨钢刃更为锋利。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我脾气暴躁、气短心急,以前参禅时师父曾经屡次批评我,我也知道这是出家人的大忌,很想改掉它。但这是一个人天生的毛病,已成为习气,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这个缺点吗?”

禅师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好,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一定能够帮你改正。”

学僧不禁失笑,说:“现在我没有事情,不会心急,有时候遇到事情它就会自然跑出来。”

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你的心急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这哪里是习性?更不是天性了。它本来没有,是你因事情而生,因境而发的。你无法控制自己,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你不认为自己太不孝了吗?父母给你的,只有佛心,没有其他的。”

学僧惭愧而退。

大多数人也许会像故事中的学僧那样,认为自己“脾气暴躁、气短心急”的品性是父母所生,是不可能改变的遗传。

其实,正如禅师所说,那样的品性根本不是来源于父母,而是源自自身后天的习性,是一种外在侵入的毒素,因此,绝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好好清除。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像关云长刮骨疗伤那样的大勇气和超乎寻常的毅力。

昭引和尚云游各地,被大家认为是一个行脚僧时,有信徒来请示:“发脾气要如何改呢?”

“脾气皆由嗔心而来,这样好了,我来跟你化缘,你把脾气和嗔心给我好吗?”

一个人如果能够每时每刻都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人和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中就会除却很多烦恼,就能够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弦外有音

嗔怒的锋刃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它既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自己。嗔,这把双刃剑,剑锋所向,最终归结于我们自身。

释迦牟尼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佛陀的教导真是对症下药。俗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对别人宽容一些,其实就是对自己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最终将伤害到自己。

嗔剑就挂在每个人心间,出鞘不出鞘,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人贵在了解,彼此沟通、增进了解,知道人都有弱点和局限,便可化解嗔怒。

一个懂得欣赏别人优点,能一眼看出别人优点的人,不容易犯嗔怒。相反,老是挑剔、强求别人的人,处处看不惯别人,自然容易犯嗔怒。

而治疗嗔怒的药方就是:宽容饶恕。

摆脱自大的“我慢”

智慧点金石

佛家称“慢”为“我慢”,也就是自我的崇拜,觉得自己很崇高。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

“慢”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一个人如果不能消除“慢”的心理,就不能摆脱“自我”的困惑,就容易生出其他各种各样的烦恼。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和心胸境界有所改变,必须摆脱“慢”的束缚。

故事苑:曲径通幽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还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看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他对禅师说:“大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云游四方,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学僧认真地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禅师又抓了好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水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说:“大师,弟子明白了!”

“谦受益,满招损”。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就不可一世,其实处处皆学问,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九牛一毛、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因此,学会谦虚才能得到真经。

弦外有音

的确,一颗谦虚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能盛下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智者的原因,因为只有谦虚,你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才会有务实的精神,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真正的谦虚来自人灵魂的自我定位,是一个人对于世界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才拥有的人生态度。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没有人可以自命是世界上最高明、最完美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视野所及的都是不完整的时空。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一穿越,有个六岁的女儿不说,这孩子居然阴气极深,是一个鬼宝宝。孩子她爹找上门,温柔诱哄她嫁给他,却在大婚当日只给女儿一两媒婆费。这下,这对母女不干了,留下书信一封逃之夭夭:“亲爱的,你太穷了!”鬼灵女儿,逆世娘亲,最强母女,他想拥有,再下点功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专属影后

    专属影后

    什么?这个男人居然是那个中外闻名的君氏集团的当家?晴暖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份量,决定趁早躲得远远的……可是……晴暖亮晶晶的眼睛眨巴眨巴:君少,我就是个小演员而已,你为什么不放过我?男人笑的儒雅:我想,养个影后在后院也不错……
  •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从我进入江艺的第一天起,就不会有人知道我的过往。当然,这样的艺术学院,绝对不会有人在我身上看出一点破绽。因为,我看起来实在是与她们没什么两样。十六岁以后,我只能用这种隐藏的方式,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再残忍,我还是愿意苟且地活着。所以,原谅我,黎诺,我背叛了你,背叛了我们最后的约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别汗!我是民国模范作文

    别汗!我是民国模范作文

    从假大空的高考作文到矫情的小学生作文,当下的语文教育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至少从80后那一代开始,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仿佛打了变质的鸡血一般,总是想给学生们无限的想象力挂上一把锁,禁锢起来,好让学生们按着自己的心思和“上头的意思”写作文,为此他们煞费苦心,且乐此不彼。而在他们手持分数大棒的威吓追赶之下,学生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
  • 入画

    入画

    一场花灯会倾一颗心。能够嫁给他,已经不错了吧。可是他娶她并不是因为喜欢她。“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想要一个可以管理家事的女人。”“其一你与我指腹为婚,娶你定不会错,其二云家也是经商人家,娶你多少可以助我的生意往来,其三我不想娶一个养在一个深闺里的大小姐来家里供着,所以我放弃了丞相爱女,因为我需要的是一个端庄贤淑的女人主持家业。”“虽说楚家现在一时半刻不会纳妾,可是必要的时候父亲和姨母还是会给我纳妾,如果推拒不得我也懒得总是为这些操心,这件事你要有心理准备。”“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的正妻,即便以后纳了妾你在这府上依然为尊,我希望如果今后府上有别的女人,你可以拿出正妻深明大义的姿态,不要拈酸惹麻烦,否则我照样会休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