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00000008

第8章 禅在平凡人世间 (2)

弦外有音

大千世界,佛法充盈其中,禅意无处不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个人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细致地观察,才能真正体悟到佛禅的境界。

翠竹黄花皆藏般若,世间一切法皆有禅意。一个无心的人视而不见,只能看到平淡无奇的一切,而一个有心人却能够空出心来,在平淡中窥见奇趣,从中汲取深刻的智慧。

天大地大,气象万千,多观察世间万物,多留意身边的翠竹黄花,多体悟风云变幻,只要你有心,你就有可能从中体悟到妙不可言的佛法禅机。

平凡至极,才最高明

智慧点金石

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中国民间也有类似的俗语:满罐不荡,半罐丁零当啷。真来得形象、恰当,满罐是充盈平实,静默沉稳的,而装到半罐则正好相反。

真正大有成就之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真正的佛并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

故事苑:曲径通幽

黄山谷对师弟黄龙死心悟新禅师的态度变化很能给我们启发:

话说黄山谷悟道以后,很不得了,官大、学问好、诗好、字好,样样好,道也懂、佛也懂,如南怀瑾大师所说的好到没有再好了,所谓第一稀有之人。第一稀有就很傲慢,除了师父以外,天下人不放在眼里。

后来晦堂禅师涅槃了,就交代自己的得法弟子,比黄山谷年轻的黄龙死心悟新禅师说:“你那位居士师兄黄山谷,悟是悟了,没有大彻大悟,只有一半,谁都拿他没办法,现在我走了,你拿他有办法,你要好好教他。”

黄龙死心悟新马上就通知,叫黄山谷前来,师父涅槃了,要烧化。当和尚死了,盘腿在座上抬出去,得法的弟子,拿一个火把准备烧化,站在前面是要说法的。

这个时候,黄山谷赶来了,一看这个师弟,小和尚一个。黄龙死心悟新虽然年轻,却是大彻大悟了的,比黄山谷境界高,又是继任的和尚,执法如山。

黄山谷一来,黄龙死心悟新拿着火把对这位师兄说:“我问你,现在我马上要点火了,师父的肉身要烧化了,我这火一下去,师父化掉了,你跟师父两个在哪里相见?你说!”

黄山谷答不出来了,心想:是呀!这个问题很严重,师父肉身化掉了,自己将来也要死掉的,两个在哪里相见?这是个问题。

这一下黄山谷答不出来,不是脸变绿,是变乌了,闷声不响就回去了。

接着倒霉的事情也来了,因为政治上的倾轧,皇帝把他贬官,调到贵州烟酒公卖局那个乡下地方,当个什么小职员,从那么高的地位,一下子摔下来,一般人怎么忍受得了啊!

然而黄山谷哪里是寻常人物,借倒霉之机,他正好修道。在赴任桂林的路上,有两个差人押着去报到,差人怕他将来又调高官,也不太为难他,他就沿途打坐,参禅。

有一天中午很热,他就跟这两个押解的人商量,想午睡休息一下。古人睡的枕头是木头做的,他躺下去一个不小心,那个枕头掉在地上,他吓了一跳,这下子真正开悟了。他也不睡觉了,立刻写了封信,叫人赶快送到庐山给黄龙死心悟新禅师。

他信中说:平常啊!我的文章,我的道,天下人没有哪个不恭维我,只有你老和尚(指黄龙死心悟新禅师)不许可我,现在想来是感恩不尽。

从上面黄山谷的有趣故事中我们可以看见,在得道之前,黄山谷看重他在世俗上的成功与才华,骄傲得不得了,这正是没有得道的直观体现。

一个得道的人,一定是谦逊的、内敛的,绝对不会有他那样的狂狷与傲气。

弦外有音

一位阿拉伯诗人吟唱道:“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蚌体内,变成一粒珍珠。”但实际的情况却没有这样浪漫,蚌本来是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体液,将沙子包围起来,从而形成珍珠。恒河数沙,沙子多么平淡无奇,多得数也数不清,而珍贵就从这平凡中流涌而出。

真理也是如此,它其实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是如空气、水、阳光一般最平常无奇又最最重要的生命养分!

待人以诚,不以貌取人

智慧点金石

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待人接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使自己受到灭顶之灾,因此,出家之人也特别看重为人处世之道。不以貌取人,也是最起码的品德之一。

故事苑:曲径通幽

赵州禅师是著名高僧,他不仅禅功高深,而且有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

当朝皇帝崇尚佛教,这天带领人马特地来拜访赵州禅师。此时赵州禅师正卧病在床,他躺着对皇上说道:“陛下!我现已老迈,且有病在身,虽然您特地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您,请勿见怪。”

皇上听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对禅师尊重有加,并赐予他袈裟禅杖各一件。

本地赵王听说此事也专程来访。没想到这次赵州禅师却亲自下床到客堂迎接,此举令赵王有些受宠若惊。他第二天马上派遣一位门人送礼品给赵州禅师。听到侍者禀报,赵州禅师这回却下床来到门外迎接。

弟子们大惑不解,事后问赵州禅师:“皇上来时,你在床上迎接;赵王来时,你下床到客堂迎接;而门人来时你为何反倒出门迎接了呢?”

赵州禅师解释说:“你们有所不知,我待客有三等分别: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对待他;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用礼貌来接待他;下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方式去应酬他。”

弟子们听后,觉得有理,对禅师的处世之道深为佩服。

为人处世,当以诚相待,只有世俗之人,才特别看重礼节,爱慕虚荣,更有甚者,常常以貌取人。

一休禅师以机智聪慧而著称。他对待别人的过失从不直言相劝,而是顺其自然发展,并趁机用机智幽默的方式将别人的过失巧妙地表达出来,让人在轻松愉快中深刻反省接受教育。

他门下有一位将军弟子,这天将军请一休禅师吃斋饭,一休非常高兴。他给弟子们讲完经法,就如约来到了将军府。因为来时匆匆,他也没来得及换衣服,守门的警卫看他衣服破破烂烂,以为是哪里来的臭和尚,无论如何也不准他进去。无奈,一休禅师只好回去换了一件崭新的袈裟,门卫才让他进去。

将军左等右等不见一休禅师来赴宴,不禁有些着急。他刚想出门去看一看,这时只见一休禅师穿了一件崭新的袈裟急急忙忙从门外走了进来。将军有些诧异,但并没有多问,二人一起来到客厅。

等到用餐的时候,一休禅师自己并不吃,只是一味地把饭菜往衣袖里装。将军看见了有些纳闷,不禁问道:“师父,是不是想为家中老母或寺里僧众带些饭菜?如果是这样那就请您先用吧!过一会儿我叫人再给他们送去就是了。”

一休禅师道:“你今天是请我的袈裟吃饭,并不是请我吃饭,所以我就给袈裟吃!”将军一脸迷惑。

一休禅师解释说:“我第一次来时穿了一件旧衣服,你的门卫就把我挡在外面。我只好回去换了这身新袈裟,他才肯放我进来。既然以衣服的新旧作为邀请宾客的标准,所以我就认为你是在请衣服吃饭,我只好把饭菜让给新衣服吃啦!”

将军听完,一脸愕然。

弦外有音

虚伪是要付出代价的,以貌取人,常常会把自己置于难堪的境地,穿衣戴帽仅仅是一种装饰,并不代表什么,为何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别人呢?

在生活中,除了平等待人之外,更要学会与别人和谐共处。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智慧点金石

我们在哪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答案只有三个,那就是在工作、爱以及自我完善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一般人常常对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无可奈何,然而,禅宗却警惕人们要时刻心存危机感,激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并且善用有限的生命,来成就无限的慧命和功德。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不要以为所有得道禅师都过着闲云野鹤、自在悠然的生活,事实上正像故事中的佛光禅师那样,他们都在过着一种“没有时间老”的忙碌生活,一如下面这则故事中的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百丈禅师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地,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恳请他不要随众劳动,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工作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他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的楷模!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纪成勋推开于佳径直走到我面前蹙着眉问:“小东西,你真的觉得我不会对你负责吗?在你的眼中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我一下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如此气势汹汹的样子,好像要把我吃进肚子里一样,虽然以前他霸道得不行,可是这个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多少有点害怕。“可是我想要对你负责,你说该怎么办?我想要和你交往,你说该怎么办?……”以前发过的,现在重新做了些细微的修改,呵呵!本人以文交友,喜欢请给我发消息!谢谢!此文严禁转载,如若发现,一律视为抄袭!
  • 左边狂

    左边狂

    90岁的孙尧躺在床上,巴洛特利问他:“孙,想吃点什么?”孙尧摇了摇头:“没胃口!”“起来看球不?”“没兴趣!”“哎!听说曼联又崛起了一位出色的右边后卫!”巴洛特利叹息道。孙尧猛然睁大眼睛:“快,扶我起来试试,我去过过他!”~~~~~~~~~~~~~~~遥想当年,他行走足坛,左路成狂!【全书完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历史是一个片段,又是一个整体。历史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凝聚着无尽的力量。诗人雪莱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石壁上的一首回旋曲。”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感受。无能者看到的是安慰,聪明人看到的是智慧。本书挑选历史上的关键瞬间,带你去触摸历史的脉动,去感知历史的走向。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是最了解的,你是否拖拉,你可以瞒过你的上司,瞒过你的同事,瞒过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否正在拖延的泥沼里挣扎,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打开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摆脱拖延,享受生活的轻松!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主要介绍了国内常见家兔品种、家兔的日粮配合、兔的饲养管理、兔的繁殖、常见兔病防治及兔产品的加工等。《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内容简...
  • 招摇下堂妃:王爷,我罩你

    招摇下堂妃:王爷,我罩你

    一个梦境,让她穿越时空成了东夏国首富的掌上明珠。一顶花轿,将她抬进王府成了人人称羡的高贵王妃。新婚之日,那个发誓会对她好的人,不见人影就罢还敢带小妾回来?岂有此理,她要去谈判!岂料竟然弄巧成拙,被老公刮目相看!一段爱情,他许她目无一切、她却渐渐迷失自己。当她终于找回自己,他却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他。他说:你滚开,我不需要你来怜悯!她说:我穿越千年来到这里,历尽千辛万苦才明白我爱你,你怎忍心让我离去?
  • 司马懿吃三国5(大结局)

    司马懿吃三国5(大结局)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