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2600000004

第4章 悲伤的少年时代

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托尔斯泰

(一)

1836年冬天,为了孩子们的学业,托尔斯泰一家迁往莫斯科居住。在那时,从波良纳到莫斯科马车要走上4天,可以算是长途旅行了。不过,这并不等于他们放弃了亚斯纳亚·波良纳,他们的家仍在这里。每到夏天假期时,一家人会返回这里度假。

这是8岁的托尔斯泰第一次出远门,路上的所见所闻都令他感到新鲜和好奇,同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许多的疑问。这次旅行的感受,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少年》中是这样描述的:

……在生命中的一定时期,你们突然发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好像你们以前看到的一切事物,突然将它们的另一面,你所不认识的那一面,转向了你们。这种精神上的变化在我们旅行期间初次在我心中发生。我认为,我的少年时代是从此开始的。

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不只有我们一家,也不是一切利益都以我们为中心的,而是还有其他的人们,还有另外的生活存在。那一切与我们毫无共同之处,他们不注意我们,甚至没有想到我们的存在。当然,我以前也知道这些,但却不像现在了解得这么清楚,认识得这么透彻,不像现在这样有亲身的体会……

当我望着我们路过的乡村和城市,每幢房子里至少都住着像我们这样的人家。那些妇女和儿童们都怀着好奇心打量着我们的马车,随即从我们的视线内消失。路边的那些小店主和农民不仅不向我们鞠躬(像我在波良纳见惯了的那样),而且连瞧都不瞧我们一眼。

目睹这些情景,我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他们根本不理睬我们,那么,他们关心的是什么呢?由此,我又联想到另一些问题:他们怎样生活?靠什么生活?他们如何教养他们的孩子们?是否会教他们念书?会允许他们玩耍吗?怎样责罚他们呢?诸如此类。

经过几天的跋涉,马车终于驶上了与亚森卡河平行的通往莫斯科的国家公路上。再向前行,孩子们只在书本上见过的莫斯科便清晰可见了。

一路上,几个孩子轮流坐在父亲和祖母他们那高大的六轮马车上。当托尔斯泰坐到父亲身旁时,他后来回忆说:

“我记得我看到了莫斯科的教堂和房屋时的那种兴奋劲,父亲指给我莫斯科的方向时,那种骄傲的表情让我尤其惊讶。”

一家人到了莫斯科后,住在位于普留什赫街的一幢宽敞舒适的大宅里。在这里,他们的衣食住行与在波良纳时并无两样,孩子们仍然是在家里读书。

这时,托尔斯泰对书本内容的兴趣不太大,他最喜欢的事就是跟随家庭教师菲尔德·伊万诺维奇逛遍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那些古老的建筑、笔直的林荫道、鹅卵石铺就的路面、盛装的市民以及喧嚣的人声,深深地吸引着小托尔斯泰。而最令他神往的,就是坐落在莫斯科河岸的金碧辉煌的克里姆林宫。

11岁时,托尔斯泰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克里姆林宫是多么雄伟啊!在许多的教会建筑和大教堂中,伊万大教堂就像巨人一样矗立着,它令人不由得回想起伊万这个狡猾的皇位攫取者……

这堵白色的石墙也让人回忆起伟大的天才和英雄人物……正是在这堵墙下,摆脱异族统治桎梏、争取俄罗斯独立的曙光升了起来。

而这条静静的莫斯科河又给了我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啊!她目睹了莫斯科城的一切不幸与光荣,最终迎来了莫斯科城的宏伟时代……

(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生活的变故,托尔斯泰在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幻想和憧憬的同时,也逐渐感受到了生活中那些令人悲伤和阴冷的一面。

1837年的夏天,父亲尼古拉去图拉省办事,在拜访他的朋友杰迈肖夫的途中,突然感觉不适,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此后,父亲再也没有醒过来,他身上的钱也都被偷走了。

父亲的去世让一家人悲痛欲绝,孩子们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老祖母也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塔基亚娜失去了她终生默默地、无私地热爱的兄长。

尼古拉的葬礼是在亚斯纳亚·波良纳举行的,但托尔斯泰没有参加。他很久都不能相信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总觉得父亲只是在外面办事,有一天会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恍惚,有时甚至要一个人到莫斯科街头那些陌生的人群中去寻找父亲的踪影。

后来,托尔斯泰回忆道:

“我非常爱父亲,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对他产生如此强烈的爱。”

父亲去世以后,祖母就解除了与孩子们相处甚好的家庭教师菲尔德·伊万诺维奇,这又给少年的托尔斯泰增添了新的痛苦。不久后,祖母重新又给孩子们请了一个法国籍的家庭教师圣·托马。

圣·托马是个见识浅薄、为人高傲自大的人,不愿意像菲尔德那样了解和热爱孩子们。他独断专行的授课方式和严厉的管理措施,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反感。后来,托尔斯泰在回忆录中还提到这样一件事:

记不清是因为什么事,总之是一件不值得计较的小事,圣·托马首先将我锁在屋子里,后来还威胁我,说要用树枝抽我。我满腔怒火,气愤至极,不仅厌恶他,甚至痛恨他想加之于我的暴力。

圣·托马对托尔斯泰的体罚,在这个敏感、渴望爱的少年的心灵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心情忧郁时还会想起当年被锁在贮藏室中的情景。可以说,这是托尔斯泰一生中仇视暴力的源头,甚至也是托尔斯泰自认为“走上对宗教怀疑道路的第一步”。

祸不单行,在父亲去世不到一年,祖母也忧伤成疾,于1838年5月25日溘然长逝。托尔斯泰的大姑妈亚历山德拉·伊莉妮奇娜,即阿玲姑妈被指定为5个孤儿的法定监护人,托尔斯泰家族的财产也都交由监护理事会经管。

此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日渐拮据,领地的收入已不足以维持托尔斯泰一家在莫斯科的开支,全家不得不缩减开支。于是,一家人搬出了普留什赫街舒适的大宅,另外找了一幢比较简陋的住宅。

不久,由于经济状况的不佳,除了两个年长的孩子留在莫斯科,由阿玲姑妈照顾,准备考试升学之外,其余的人又重新返回亚斯纳亚·波良纳。这对小托尔斯泰来说是件让他高兴的事,因为他可以与家庭教师圣·托马分开了。

1840年,孩子们的法定监护人阿玲姑妈在奥普京修道院去世。这时,能够做孩子监护人的就只剩下小姑妈比拉盖亚·伊莉妮奇娜了。

此时,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哥哥尼古拉代表弟妹向远在喀山的比拉盖亚姑妈请求得到抚养权。姑妈同意了,但有个条件,那就是5个孩子都要到喀山去。但是,她拒绝一直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塔基亚娜姑妈一同前往。

原来,比拉盖亚的丈夫、昔日的骠骑兵尤什科夫曾经爱恋过塔基亚娜。对此,比拉盖亚一直耿耿于怀,她担心塔基亚娜的到来会令丈夫旧情复燃。

比拉盖亚姑妈的这个条件让塔基亚娜姑妈与孩子们都很难过。塔基亚娜这样写道:

“这是多么残酷!这简直是一种野蛮的行为——让我与孩子们分离!在这些孩子身上,我倾注了自己将近12年的关怀、体贴和心血,这些孩子是在他们母亲临终前由他们的父亲交给我的。我没有欺骗他们的信任,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我用我最大的母性温存履行了对他们的神圣的责任。我的使命完结了。”

但事实无法改变,托尔斯泰兄妹和他们的仆人、农奴、木匠、裁缝等,分乘几辆马车从波良纳出发,然后乘坐平底船沿伏尔加河顺流而下,前往喀山。

塔基亚娜姑妈将孩子们送到莫斯科后,含着眼泪与孩子们告别。后来,托尔斯泰在给塔基亚娜姑妈的信中写道:

在离别的时刻,我内心突然一颤,明白了你对我们的全部意义。因而,我稚气地流出了眼泪,并哽咽着说了几句话,想向您表达我自己的感受。

(三)

1841年,托尔斯泰开始了他在喀山的生活。在这座城市,他生活了大约5年,哥哥们也都顺利地考上了喀山大学。

在喀山,起初小托尔斯泰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更加孤独了。比拉盖亚姑妈家属于喀山的上层贵族家庭,生活奢侈豪华。她本人是个善良、俗气、非常浅薄的女人,总是那么活泼、快乐。她爱世界上的一切:高级僧侣、修道院,爱给教堂和修道院缝制镶金的绣布;爱吃喝玩乐,还爱饶有兴趣地收拾房间,一张沙发要摆放在哪里,对她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她的丈夫虽然比较聪明,但也是庸庸碌碌之人,除了会一手好绣布、会向漂亮的侍女飞眼之外,一事无成。

无论是浅薄的姑妈,还是整日在上流社会混日子的姑父,都不能给托尔斯泰任何道德修养方面的指导,这让托尔斯泰痛苦万分。后来,他在《忏悔录》中写道:

我一心一意想要成为一位好人,但我年幼无知,我有一股强烈的愿望;而当我寻求美好的东西时,我单枪匹马,完全孤立无援。每当我打算说出内心的真正渴望,说出我想成为精神道德上完美无瑕的人这一思想时,我遭到的却是鄙视和讥笑。

可是,一旦我陷入可恶的情欲里,自暴自弃,他们却夸奖我、鼓励我。虚荣、贪权、自私、淫欲、傲慢、愤怒、复仇——所有这一切,反而都得到了尊重。当我被这些恶劣的情感笼罩时,我就变得像大人了。同时,我觉得他们对我还是十分满意的。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14岁的托尔斯泰生活在多么恶劣的环境当中。处于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托尔斯泰在精神上无比孤独。他开始接触费希特、谢林等人的哲学着作,思考着生与死、生活的意义等问题,表现出了远远超过同龄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仅思考,他还一再付诸实施。比如,有一次托尔斯泰突然想到:幸福不在于外因,而在于人对外因的态度。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不可能会不幸。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长时间地将厚厚的大辞典举过头顶;或者走进贮藏室,脱掉上衣,用鞭子狠狠抽打自己;或者将手放在火炉上烤,再伸到窗外去冻。

有一段时间,他又对怀疑主义产生了兴趣。他说:

“我曾经想象:在整个宇宙当中,除了我自己之外,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不存在,物体也并非物体,只是当我对它们加以注意时才出现形象;我一不想到它们,这些形象就马上消失。”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他经常飞快地转过头去,朝后面张望,希望可以出其不意地在他不存在的地方抓住虚无。在这种精神活动中,托尔斯泰也触及了他以前不敢触及的信念,赞同伏尔泰对宗教的嘲笑,甚至还怀疑上帝的存在。

不过,在这段精神空虚的日子里,托尔斯泰与德米特里·吉雅科夫之间真挚的友谊为他少年时代的梦想增添了一些美好的色彩。

吉雅科夫年纪比托尔斯泰稍长,但两人气质相近,意气相投,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也颇有相似之处。他们经常单独待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热切地表达着那些一直激动着他们的思想和感受。

每当这时,托尔斯泰就会忘记时光的飞逝,忘记周围的一切。后来,托尔斯泰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我同德米特里的友谊启示我以新的目光看待生活、生活的目的和人的关系等。这种看法其实是坚信人的使命在于追求道德完善,坚信这种完善是易于奏效和可能办到,而且永远不变的。

“现在,时候到了,这些想法就像精神上的发现一样,以新的力量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起过去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同时也想起要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而且下定决心,矢志不渝。”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史海回眸李鸿章

    史海回眸李鸿章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热门推荐
  • 怎样舍,怎样得

    怎样舍,怎样得

    舍得舍得,人这一辈子应该学会舍得。舍得二字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智慧,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两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能够达到如斯境界,一个是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一个是哲学的民族——日耳曼民族。舍得,有舍必有得。本书并不是要读者按照圣经的教义那样——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相反,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是,不是任何舍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在作出决定前,务必三思,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本书不可能为你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让你简简单单就成功。若成功真的这么简单,那写这本书的我不早就成功了——本书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你这一辈子都很难成功。只有明白这个事实,你才会真正的舍,才有可能得,才会真正的快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你!没错,就是你,看看你自己,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把你丢到公元1629年,大明崇祯二年,那个李自成和皇太极的年代,你能生存吗?没有金手指,没有主角命,完全靠自己的专业和知识,你能生存吗?唯一幸运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有一个集体,一个现代人的集体。来,试试看吧。-----------------------------本人新书《仙路桃花传》本月正式上架,眼下正是最需要成绩的时候,还请一六二九的老读者,老朋友们给予支持,订阅。如果方便的话,月票,推荐票请投给新书吧,可以加更的。新书期头一个月,每100月票即加更一次!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责任》。精选五十多篇小故事,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俏少爷遇上恶丫头

    俏少爷遇上恶丫头

    她,是一个淘气又可爱又不服气的小丫头,因为在一场意外,她成了他的贴身女佣。他,是一个腹黑又霸道的小少爷,家有钱有势,因为一场没必要的竞争,他决定他的女佣成为他的女朋友。因为他家的恩怨,把她陷入一场斗争之中。因为这一场斗争,她与他分开五年,五年后的她回来了,还带着她们的孩子。可是,恩怨未了,不幸的她又再次被卷入,使他们无数次地分分合合,在这场痛苦挣扎中,他们是怎样携手坚持到最后?情节:林浩走到江雪儿面前说:“雪儿,你跟我走,我要你做我女朋友,我会好好对待你的。”林浩拉江雪儿的手要走时,江雪儿另外一只手被冉凌枫拉住了。冉凌枫打掉林浩的手,说:“她是我的女友,拿开你的脏手,不许你碰她。该死的,才出去一天就去招花引蝶,招来的不是别人,却是这家伙,我还以为这家伙怎么一大早就来,原来是来找你的。”江雪儿生气地说:“喂,谁是你女朋友,自恋狂。”江雪儿低估着:什么嘛,都没有追过我,就随便说我是你女朋友,长得帅也不能不讲道理啊。冉凌枫提醒道:“你可别忘记上次在楼梯口那里,忘记了我可以帮回忆一下。
  • 弃妃倾城

    弃妃倾城

    夏雨梦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北冥国,穿越到一个弃妃身上,意外穿越后,多次靠自己的聪明化解危难,但当她爱上男主时,男主并没有把心完全交给她,所以误会猜疑……对男主从有些讨厌甚至怨恨,到理解他作为君王的所作所为,最后被他的气质心智折服,最后爱上了男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家小地主

    农家小地主

    一朝穿越农家女,家长里短是非多。亲娘好赌成性,败光家产,欠了巨债,和有钱人跑了!亲爹病弱无能,半死不活。幼弟胆小怯弱,全靠年迈的爷奶支撑。家里还有不省心的大娘小婶。陈静握起小拳头,整治极品亲戚,哄骗恶霸债主,带领全家奔小康!看她农业高材生在异世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大农庄,当个农家小地主。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村有远亲。眼见日子越过越红火,那些远亲上门了,连和人私奔的亲娘也回来了.........☆☆☆☆☆☆★★★★★★◇◇◇◇◇◇◆◆◆◆◆◆推荐好友种田文:《农家园里师》链接:《农家药膳师》链接:
  • 田园三宝:萌夫萌宝小神猪

    田园三宝:萌夫萌宝小神猪

    李唧唧从小长到大,不怕三鹿,熬过非典,顶着H1N1和H7N9活到二十岁,本以为到了年龄可以高高兴兴嫁人,平平安安回娘家,哪知天上一不明黑色物体飞来,当场爆头。醒来后,李唧唧悲催地发现自己穿越了。不知咋地,她还意外地捡到了一只小神猪和一个呆萌相公。管它呢,不要白不要,且看她如何智斗极品婆婆和极品大姐,在古代发家致富混得风生水起……
  •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是孤岛中的罗宾逊,人与人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脉,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印证了在好莱坞流行的一句名言:“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