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00000019

第19章 心理咨询中“问”的技术

在咨询会话中如何进行提问?

咨询会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帮助求询者把话说出来并澄清问题。通常,咨询会话中的提问分为两种:开放性提问和封闭性提问。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两种提问的技术。

1开放性提问

一般来说,会话开始或转换话题时大都采用开放性提问,这类问题被一些咨询师认为是最有用的会谈技巧之一。通常以“什么”、“如何”、“为什么”开始,它能促使求询者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讲出更多的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而无须搜肠刮肚地回忆、思考,或者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就结束回答。

开放性问题能够促进言语表达。有些作者把使用“哪里”、“什么时候”和“谁”的问句也作为开放性问题,但这些问题其实只是部分开放的,因为它们不能像“怎么样”和“什么”问句一样有效地促进谈话。下面假想的对话就使用了这些开放性问句。

咨询师:你第一次发生惊恐发作是什么时候?

求询者:1996年,我想。

咨询师:那时你在哪里?

求询者:我当时在北京,刚刚上地铁。

咨询师:发生了什么?

求询者:当我进入车厢时,感到自己的心脏开始猛跳,我以为我要死了。我努力抓紧我座位的把手,因为我担心自己会摔倒丢人。我感到头晕、恶心。后来我在自己要下的那一站下车,那以后再也没坐过地铁。

咨询师:当时你和谁在一起?

求询者:就我自己一个人。

咨询师:为什么你不再尝试坐地铁?

求询者:因为我害怕我会再有一次惊恐发作。

咨询师:你对惊恐发作的恐惧这样限制你,你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求询者:噢,坦率地说,这并不好。我渐渐越来越害怕外出。我担心很快会不敢离开家。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放性问题在开放程度上是不同的,它们促进求询者言语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也是不一样的。尽管使用“什么”或“怎样”的问句通常能引发求询者最详细的反应,但情形并非总是如此。有的“什么”或“怎样”的问句通常会引发非常具体的反应。例如“你感觉怎么样”常常得到简短的回答。判断某一问句的开放性程度最好的方法是看它通常引起的反应。

“为什么”的问句比较独特,它常常会引起防御性的解释。有学者指出,问句,尤其是“为什么”的问句,会使求询者处于防御地位,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咨询师在运用“为什么”的问句提问时,需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在咨询会话开始不久便用“为什么”提问,会让求询者感受到一种威胁,产生一种被迫为自己辩护的感觉,从而增强了自我防卫心理。这时,他有可能会说谎或编造来掩盖真相。还有,使用“为什么”提问有可能会让求询者陷入迷茫之中,不知所措,加大其心理压力。因而,咨询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注意提问的语调,以免求询者感到有压力。

咨询师在使用开放性提问时要注意,有些问题应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以免显得过于咄咄逼人。如果求询者此时还不那么信任咨询师的话,连珠炮似的发问可能会使对方产生疑虑,甚至产生对立。另外,有些求询者虽然表面上对问题都一一作答,但可能其内心思想与活动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例如同一个问题:“你当时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你丈夫呢?”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硬的发问与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就可能会在求询者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前者会被认为咨询师有反对自己之意,后者则被认为咨询师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帮助自己。

2封闭性提问

当咨询会话的内容较为深入,需要进一步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通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开头,如:“你喜不喜欢学校?”“你来这儿是否因为婚姻问题?”“你确实这样想过吗?”而求询者多以“是”、“否”或其他简短的语句作答。封闭性提问可以用来收集特别的资料,以澄清事实。由于这种提问限制了求询者的回答,所以它还可以制止求询者喋喋不休、漫无边际的叙述。除此之外,封闭性提问也可以帮助咨询师把求询者偏离某一主要内容的话题重新牵引回来。譬如:“我们能否继续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封闭性提问的采用要适当。通常在咨询会谈的中后期才采用,而且应用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使求询者产生被讯问的感觉,压制求询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甚至对咨询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

曾有一位心理系学生,在进行咨询会谈的练习时,他扮演咨询师,与扮演求询者的学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咨询师: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吗?

求询者:唉,我心里很烦。

咨询师:能告诉我什么事令你烦恼吗?

求询者:唉,一言难尽。

(沉默)

咨询师:是不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了?

求询者:(摇头)

咨询师:是人际关系不好吗?

求询者:不是。

咨询师:是不是恋爱遇到了挫折?

求询者:也不是。

咨询师(生气地):那究竟是什么事让你烦恼?

在这段对话中,咨询师开始还采用开放性提问,但后来却不自觉地过早过多地运用了封闭性提问,结果不仅没有找到求询者的问题所在,反而因为咨询师的生气而令咨访关系陷入紧张状态,所以,运用封闭性提问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提问不当表现在哪些方面?会带来哪些消极后果?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在提问时要讲究一些技巧,如果提问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咨询效果。所谓提问不当,主要指以下两方面:

1提问的数量不当

在咨询会话中,有些咨询师会不停地向求询者发问,但是,过多的提问使得求询者感到自己像是在被审讯,而不是在咨询,求询者根本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讲述或讨论问题,这必然会使求询者产生更加强烈的防御和反感。若要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应当严格地限制自己连续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而且,提问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

过多提问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主要有:

(1)产生依赖性:问题提得过多,往往使求询者在叙述自己的问题时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或者很少说话,形成自我封闭。

(2)责任的转移:在心理咨询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求询者自身,而不是咨询师。如果问题提得太多,解决问题的责任就会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从而减少了求询者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3)减少自我探索:过多提问使得求询者等待咨询师来发掘自己的问题,而不再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限制了求询者发挥自身能力的活动。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过度提问会使咨询师的主观性增加,这种主观性很可能通过暗示作用影响求询者,使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按照咨询师的意图回答问题,而掩盖了真实的情况。

(5)产生防卫心理:过多提问使求询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心理防御,使咨询难以深入进行下去。

(6)影响对交谈的概括:如果提问过多,问题会显得零碎、分散,影响咨询师对会话的内容做出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2提问的形式不当

咨询会话中因提问导致消极影响的情况,不仅仅是提问的数量问题,还有提问的形式问题。提问的形式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问中有过多的“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有暗示性,似乎在责难求询者。为了防止这种消极影响,这类提问不要过多,有的可以改变形式,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比如,“为什么你要和他打架”改为“你们是怎么发生了冲突的”,“你为什么失约”改为“当时你那里出了什么事了”等。改变形式以后的提问,不带指责性,求询者没必要自我辩解,反而能引导他自我探索。

(2)较多的封闭性提问。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在外面还是在家里待着?”这类提问并不是开放性的,仍然是封闭性的,使能够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改变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改成“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么?”

(3)一次提问过多。比如:“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她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你本人又是怎样看这件事的?”这种连珠炮似的问题,会使求询者不知所措,只能回答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提问,往往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是没有经验和缺乏训练的表现。改变的方式是,把上面的问题分开来,一个一个地进行。

(4)以反问句提问。有些咨询师在提问时较多地运用反问句,这种形式的提问往往带有责备求询者的意思。比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这么肯定?”这种提问方式,会使求询者产生很大的威胁感,会立即引起自我防卫,对推动会话没任何好处,所以在咨询会话中应该杜绝。

(5)解释性提问。比如:“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自己制造的,这个道理不明白吗?”这是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不是推动求询者去自我探索。因此,和责备性提问一样,这类问题对求询者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特别是与求询者观点不一致时,更不应反问对方。必要的解释,应以陈述的方式来交流。

在咨询会话中,咨询师应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避免提问不当。咨询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连问几个问题,要注意提问简单明了,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除此之外,咨询师要格外注意提问时的语气,切不可用咄咄逼人的语气提问,这样容易增加求询者的烦恼。在提问时,可考虑各种方式灵活运用。

咨询师可以运用哪些提问技术来引导求询者思考呢?

咨询会话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最终取决于求询者的自助潜能能否被调动起来。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一定的技术来启发求询者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求询者思考。

为了促进求询者的思考,咨询师可以运用哪些提问技术呢?

1运用开放性提问

比如:“你认为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你觉得这与你的个性有什么关系吗?”“你是怎么看待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的?”这样的提问有助于促使求询者自己思考。然后,咨询师再与求询者进行交流。这比咨询师直接给出意见的效果要好。

2借助具体化技术提问

很多时候,求询者只是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但究竟是什么,他们并不一定清楚,也没有好好思考。借助具体化的提问,可以帮助求询者思考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你觉得长期以来心情压抑,你想过没有,是什么东西在压着你?”“你觉得活得很累,是哪些事情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仔细想想看。”这样,就会启发求询者通过独立思考,弄清一些以往不清楚的事情或感觉。

3运用面对技术提问

所谓面对,就是引导求询者正视现实。这样的提问,在揭示求询者的矛盾的同时,也是促进其思考的过程。比如:“你一会儿说男朋友脾气暴躁,对你不好,可一会儿又说他是个善良的人,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他对别人善良但对你不好呢,还是他有时候对你好,有时候又对你不好呢?”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求询者逐渐弄清了自己的思想,明白通常情况下男朋友对自己是好的,但当自己随其他男性外出娱乐,或乱发脾气时,男朋友就会疏远自己,甚至发生吵架和动手。而这时自己就会十分生气、难过,冲动之下,就想以自杀惩罚男朋友。在这里,咨询师就是运用面对技术,引导求询者独立思考,使其看清了自己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以运用上述提问方式以促进求询者思考,使他的问题更加清晰、明确。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生活心理学(全集)

    生活心理学(全集)

    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体健康、饮食、爱情、婚姻、家庭、学习、人际交往、性、性别、性格、情绪、记忆、思维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并提供心理方面的防治建议,然后总结性地阐述了现代人常见不良心理、心理障碍及其防治策略,最后还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实在是一本难得的生活心理学好书。真诚盼望这本书能带给每一个人幸福美满的人生!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本书将哈佛教授的心理课程汇集成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方面,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每个故事后面,还附上了鞭辟入里、意味深长的精彩点评,它们从智慧的高度诠释了这些优美故事的现实意义所在,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热门推荐
  • 他身上有条龙

    他身上有条龙

    谁说纹身的都是流氓?且看因为爱人背叛而投身军旅,三年后从神秘部队退役,拥有真龙纹身的最强王牌回归都市,叱咤风云,无敌天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归纳观察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观察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中国特色的养生,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内容博大精深,古今著述繁多,但完整遵从《黄帝内经》知识体系之作罕见。笔者忠于《内经》的本意,梳理、构建、还原其养生理论,用现代语言构建《原理篇》和《实践篇》,为大众养生提供原理与实践指导。 全书立意在于唤醒世人:现代医学“消灭疾病结果”的思路和把人体当“战场”的野蛮疗法,正在残酷考验人体自身的五行平衡能力。
  • 恶夫恰妻

    恶夫恰妻

    第一部恶夫恰妻(已完结)指腹为婚?亏老妈想得出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奉行这个对方是黑道额你不是把你女儿往火坑里推吗抗议无效?老妈你也太专制了吧就算我老被人炒鱿鱼也用不着用这招来激励我上进吧不是玩笑,立马登记而且对像还是那个没品男上次要不是他把我丢在马路上我会被人炒鱿鱼不行,我要逃婚这两个没良心的竟然惧于老妈的淫威把我拐骗到婚礼现场这笔帐我先记着你看看这一大票女的全是来找我理论的可见这个男人有多花心老妈,为了女儿的幸福咱们毁婚吧不行,要我好自为之我不要啦推荐好友懒忽忽文文:穿越旅行团http://m.pgsk.com/MMWeb/m.pgsk.com来到陌生的世界,开始新的探索旅程,她是史上最倒霉的反穿者。什么?组织团队穿回我的故乡......总结:时代的流行,反穿、穿越人士刷的一大票。-------------------------吼一声:有点雷推荐好友茶茶文文:叫你勾引我
  • 异界穿越

    异界穿越

    “老爷子,你找我来干什么?”一个带着邪魅气息的男子走进了一间气势恢宏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主人正是被来人唤为老爷子的杨老,他是地球上仅存的四大隐世大家族之一的杨家人,世人都道这位杨老是个科学怪人,却鲜有知道他这一身份的。这究竟是何人?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一生只准爱我:错恋情深

    一生只准爱我:错恋情深

    她为爱成奴,用一颗真心小心的爱着她的少爷,只为有一天他能有所回应,就算他醉后将她错看成了他心爱的女人,她亦或是笑着承受,然而一朝分娩,他竟残忍的说,“我说过,生下了孩子,你就给我滚。”
  • 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

    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

    本书作者是搜狐网美食名博主,她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精心诠释每一道菜,将人人都听过、做过的家常菜做出自己的风格,做出自己的味道。《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作者应用大量的过程图对每道菜的制作过程进行详尽地描述,并为读者精心编写厨房小贴士,对每道菜品均详细介绍原料、做法、特点以及烹饪技巧等内容,让不会做菜的人,一看就会,一学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让忙碍的人们轻松地用最常见的食材,最简易的方法,最科学的营养搭配,做出自己的美味,让人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通过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