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600000004

第4章 死之歌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我最害怕的是我国传统的,前头吊着三朵棉花球的孝帽。我戴这样的孝帽的时候是三岁半,因为我父亲死了。家里人把我抱起来,给我穿上孝衣,戴上孝帽,那白色颤动的棉花球,就像是成团成团的白色的眼泪在往下抛。因而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们给我戴好那帽子后,就把我放到堂屋里。堂屋的墙壁上都挂着写满了字的白布,那就是孝联,也就是挽联。可我不懂,只看到白布上乱七八糟地画了很多东西。我的母亲也穿着一身粗麻布衣服,跪在一个长的黑盒子的后面;家里人把我放在母亲的身边。于是,我就放声大哭。我不是哭我的命运,我那时根本不会理解到这是我一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的命运就要和过去完全不同了。我觉得,我只是因那气氛而哭。后来,人们就把我抱开了。但那个印象,对我是深刻的,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

我常想,那时候,我为什么那末痛哭,那样不安静呢?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我的不幸的生活就要从此开始了?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那个时代一一那个苦痛的时代,那个毫无希望的,满屋都是白色的,当中放一口黑棺材的时代?那就不知道了,反正那是我的第一个印象。家里人后来告诉我,那是死,是我父亲的死。

父亲死了,我母亲就完了,我们也完了,我们家的一切都完了。因此,在我有一点朦胧知识的时候,我对死,就有很深的印象。死是这样可怕的啊!

整个幼年,我就是跟着在死的边缘上挣扎的母亲生活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对死就这样的敏感。我常常要想着别人,替别人着想,我不能忘记一些悲伤的往事。比如:我想到我的一个表哥。这个表哥我没有见过;我的表嫂自然也没见过,因为表哥没结婚就死了。但是,我的表嫂还非得从娘家嫁到我舅舅家来做儿媳妇不可。母亲常常把这件事讲给我听。那时候,表哥表嫂准备结婚,家里置办的嫁妆都是大红的、锦绣的。但是,表哥病了,死了,表嫂还得嫁过来。我外祖父是一个封建文人,但他并不希望她过门来,他也感到这个日子是很难过的。但是,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封建的吃人的黑暗时代,我的表嫂还是迎亲过门来了。两家还临时赶办嫁妆,全是蓝色的,再也没有红的了。但是,表嫂过门来的那一天还是穿着红衣服,戴着凤冠霞帔。我家四姨抱着我表哥的木头灵牌,和表嫂拜堂成亲,结为夫妻。结婚仪式以后,表嫂回到洞房,脱下凤冠霞帔,摘下头饰,然后披麻戴孝,来到堂屋,跪着磕头祭灵。她哭得昏过去了。人们把她架着送回新房。就这样,她一直留在我舅舅家里,守活寡。后来,我外祖父调到云南,把她留在常德,住在她娘家。但是,在自己娘家,像她这样的妇女怎么过下去,她有什么希望呢?她有什么前途呢?她有什么愉快的事情呢?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她了。留给她的只是愁苦、眼泪和黑暗。这样,没有过一年,她死了;我母亲是很同情她的。母亲对我讲她的时候,我也非常难过,我常常想着这个结了婚,实际是未婚的不幸的年轻女性,怎样熬过她的一生。在我脑子里,这是从幼年一直陪伴我长大的第二件事情。

我母亲是一个寡妇,她也有自身痛苦的经历。她是一个学生,一个知识分子,她读了很多书。我以为她的感受,她的想像是很复杂的,又是很丰富的。但是,我母亲从来都把这一切埋在她的心底。我从没听到她讲过,也从未看到过她叹气流泪;即使有过,也很少。我母亲经常给我讲的是一些历史上功臣烈女的故事。她又把这样的书给我看。所以,我从小的时候,对一些慷慨悲歌、济世忧民之士便很佩服。我看《东周列国》的时候(我现在想不起那些具体的故事了),那里记载的许多忠君爱国的仁人义士,视死如归的故事,给我的影响很大。我佩服这样的人,喜欢这样的人,这些是我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最了不起的人。尽管故事很短,也很多,可是,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母亲最喜欢讲秋瑾,我常常倚在母亲的膝前听她对我讲秋瑾。秋瑾是我母亲最崇拜的一个。她讲她怎样参加革命、怎样为革命牺牲,我从小对这些故事知道很多。但同时,我也受到一些别的、另外的影响,一些儿女之情也会常常占据我整个的心灵,为这些事件里面的人物所牵引。

我看《红楼梦》时很早,大约是十一二岁吧。这以前我看不懂,不喜欢;十一二岁时我再读,便不一样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每次读,我都比林黛玉哭得多。林黛玉哭一次,我也跟着哭;林黛玉不哭了,我也哭;黛玉的丫环紫娟哭,我也哭。我总觉得,她那样一个柔弱女子,在强大的压迫势力下,她是毫无反抗的力量的。但她对那个社会是抱着鄙视态度的,她想反抗,却没有力量。她只好在大观园里挣扎,终是没能活下去。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好哭的人,常常要想到别人的生、死,好像这些都和自己的生命纠结在一起似的。我的弟弟死了。姨妈边哭边说,如果是冰之死了,也要好一点,怎么会是弟弟死呢?姨妈双目失明,她没看见我就在她身边,她以为我弟弟一死,我母亲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但如果死的是我,那对我母亲的打击就不是太大,她的思想是,与其让我弟弟死,不如让我死了的好。她这全是为着我母亲着想的。可是,我听到了,就不能不想到很多很多。我甚至也认为,我是可以死的,我死了,弟弟活着要比我有用得多,有价值得多。我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前途又有什么希望呢?特别是想到我的婚姻问题,更使我感到前途渺茫。那时我被许配给我舅妈家里;而我认为世间最坏的,我最讨厌、最恨的人,就是我的舅妈。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不如死了好,可以摆脱我以后的命运,母亲也会好一点。所以,那时我常常沉浸在生不如死的这种感情里面。那时候,很多人的死都给我很深的印象,这些人的死,都使我萦回在人生不可解的问题里面。

记得,辛亥革命时,我大姨妈家里,姨父的弟弟在考棚被清兵杀死了,因为他革命。对他的死,我们家很多亲戚都感到沉痛。辛亥革命时间很短,但在我们那个小城镇里,气氛还是很紧张的。

那时,人们都要躲开那个地方,母亲准备带着我逃难。但母亲没有逃,她正在上学,她比较镇定。她不但自己不走,还把向警予和别的同学接到我舅舅家来住。那时风声、气氛都是紧张恐怖的。我的一个叔叔,又在这时突然死了。他的被害,更在我荒冷的记忆里加上血的战栗。

十月十日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我小小的心灵也卷入这大风浪中,愁苦和欢快交糅着,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这时给我深刻印象的另一件事,就是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了。以我那时的年龄和知识,对这事是无法理解的。宋教仁是桃源人,我那时在桃源学校念书,母亲在那里当教员。学校要举行追悼会,指名让,我代表同学在台上讲话。我自然是念母亲写的稿子。这稿子写得很有感情,反对袁世凯,反对袁世凯对革命者的屠杀。我念的时候,引起了全场的激动。他们的激动,使我也受到了感染。我觉得,这是我最初的,在心底埋下的一种从群众那里感染到的革命的激动。

这以后,“五四”的浪潮涌来了。我的思想跟着时代一天一天地往前走,我也参加到这些运动中来,但我的感情还是那末单纯。虽然我有愤慨的时候,也有悲哀的时候,也有参加群众游行的感受。但是,这些都还未使我从根本上发生思想上的变化。

“三一八”事件对我是很大的触动。我那时几乎没有在学校。我已经离开了我的母校,来到旧北平,大学不能进,只住在公寓里。但那时,我也跑上了街头。听说那天要到铁狮子胡同,要打卖国贼曹汝霖的家。我跟着冲进去了。我跑到屋子里,被警察赶了出来。虽说自己没有挨打,但很多同学挨打了,还有一些学生被阻留在屋里边没跑出来,后来也不晓得怎么样了。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们队伍还往里冲,要营救那些被关在里面的人。当时,一个叫吴蔚燕的女同学,在我前面领头,喊着口号,我也跟着大喊。

再以后,刘和珍的惨死,***的牺牲都震撼了我。我后来的许多年都不愿意到天安门去。解放后,我到天安门去凭吊***同志就义的地方,我感到,我的心仍然颤抖不已。然而,真正刺到我心深处的,是向警予同志的牺牲。

我不到七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向警予。辛亥革命前,我母亲在常德学校时,她经常到我母亲这里来。向警予与我母亲等七个人结拜为姊妹,她们是以救国、以教育为己任的好朋友。我同这几位阿姨都很熟。我知道,在我母亲的心目中,是最推崇向警予的。我小的时候,母亲是我的榜样,是我最崇敬的人,除母亲之外,再一个就是向警予。她那时很年轻,大概只有十九岁。但是她少年老成,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人,一个革命家。我很少看到她有一般年轻女孩子们常有的活泼、娇媚、柔弱等女性的特征;我也没有看到她的泼辣。我觉得她总是温文尔雅,严肃大方。我很小就把她当做最可尊敬的人。那时,我母亲在常德女子师范的师范班,我在幼儿园。母亲放假回家了,没人来接我,我一个人留在幼儿园的时候,向警予就会来把我找着。有时,我母亲回来晚了,常常到向警予的宿舍里找到我,我总是已经睡得甜甜的了。我后来到桃源的时候,与向警予教过的一些学生相遇,我至今还能记得她们的名字,因为她们就是从向警予的身边来的。后来,她的两个侄女到长沙念书,我还特意跑到第一女子学校去看她们。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向警予的影响下生活、长大的。

一九二三年的夏天,我在上海,又见着向警予。她又给我讲了许多她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非常感动。

一次,她讲到她从法国回到广东上码头时的情景。当时女子剪头发的人很少,特别是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剪头发的便被认为是革命党。她那时一进码头,就被一群入围着看,说她是女革命党,还在背后指指点点。她是怎么对待的呢?我常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会生气的,会赶快离开那地方。可是,她却停步站下来,宣传妇女是跟男子一样的,男女应平等,妇女要解放。我那时常想,为什么她想的或做的和我不一样呢?为什么她所拥有的天下是那末宽广呢?为什么她当时没感到害羞或生气呢?为什么她想到要向人群宣传呢?

那时,我住在上海慕尔鸣路。我觉得很奇怪,她和蔡和森两个人住一间房子,但简直不像屋子里面有人。我从来没听到他们在屋子里面的谈话声和笑声,进门一看,他们常常都在读书。她的一些很平常、很简单的事,在我都觉得是很了不起的,她是我们女性里面最了不起的一个。当然,她有很多事迹,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当时,我没有读过她的文章,而且,也不容易读得懂。后来,我听说万恶的国民党把她捆到湖北一码头杀害了。这就像砍掉我的头一样。为什么他们把这样的人杀了呢?为什么这样一个妇女,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却被杀了呢?

后来,我听说她是在汉口法国租界被捕的。她在法庭上,也像当年在广东码头上一样,侃侃而谈,宣传一定要打倒军阀,一定要革命,中国方有前途。她讲到世界问题时说,法国也有革命的传统,法国应该支援中国的革命……那些法国大使馆的人都承认她是个人才,想不把她引渡给国民党,想把这个人留下来。但后来还是引渡给国民党,国民党刽子手们不经审讯,很快就把她押到一码头,不是枪毙,而是砍头,这在我心里留下惨痛的印象。

后来,我又听说在我的家乡,一个比我年轻的小姑娘,才十四五岁,跟着队伍参加过几次游行,就因为她的头发剪得太短了,像个男孩子,也被官府抓去杀掉了。这种接二连三的血淋淋的事件使我经常感到愁闷、痛苦和愤恨。我想,我是向警予的学生,我应该跟着向警予闹革命去,但我却没去。我想,我听说的那个比我年轻的小姑娘,我应该是走在她前面的,我应该是带着她的,但是,她却先我而牺牲了。我实在痛苦。这些曾使我消沉,使我痛苦,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从一九二二年离开湖南,跑出来已经五年了,从上海到北京,我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道路。五年来,总有一些复杂的幻想,在我的脑海里翻来倒去,但却一无所成。`

这时,愁闷、痛苦,终于迫使我拿起笔,我要写文章,我的文章不是直接反对国民党的,也不是直截了当地骂了谁,但我写的是那个时代我熟悉的、我理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我写了几篇,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但后来,我觉得老是这样写是不行的,因此,我参加了左联。讲到这里,我不能不讲到也频的牺牲。当也频参加共产党的时候,当我们参加左联的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意识到革命者会有牺牲的一天。但我们想,既然参加革命就不能顾自己个人的生死安危,就应该有向警予、***那样视死如归的精神。那时,我没有读到***的《可爱的中国》,也没有读到一些烈士临刑时发出的“砍头如同风吹帽”这样的千古名句。但是,我们也有那种感情,那种气概。

这时候,中华民族处在最黑暗最紧急的关头,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依靠共产党。但共产党在那时候是最受压迫的,全国城乡处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在上海,过一两个月就得搬家;出门走路,处处都得留心身后有没有人跟踪。我们当然预料不到哪一天会死,我们当然希望在革命奋斗中,有更愉快的、有意义的、幸福的生活。所以,那时生活很困苦,受压迫,但我们精神上是很愉快的。正如也频写的《光明在我们前面》,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这个希望是指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人民的希望。一切个人的希望,个人的理想,个人感情的享受,都只能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能成为现实。

但是,也频的被害一下就把我们年轻有为的、充满希望的生活前途掐断了。也频是一个最纯洁的人,最勇敢的人。他很可怜,只活了二十多岁。他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生活的道路,寻找生活的意义。刚刚寻找到了,可一只罪恶的手,把他掐死了。这给予我的悲痛是不能想像的,没有经验过来的人是不容易想像的,那真像是千万把铁爪在抓你的心,揉搓你的灵魂,撕裂你的血肉。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办呢?我在外面已经跑了七八年了,但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很差的。这时,我真正感觉到:生,实在是难啊!

生是难的,可是死又是不能死的。我怎么能死呢?我上有老母,下有幼子,怎么能够死呢?我死了,他们将怎么办呢?但是,活着,我拿什么来养他们呢?以前,母亲可以津贴我们,那是我母亲有职业的时候。大革命失败后母亲没有工作了,不能再津贴我们了。我们两个在外面写文章糊口,维持生活。可现在呢?我母亲需要供养,她已经不容易生活了。而我的孩子又怎么办呢?我拿什么去养活他们呢?我能卖身吗?我能随便处置自己来为着生活吗?生,实在是难;死,也不应该。生就是要活下去,在困难中想办法活下去,只能这样。我一个人下决心,怎么样也得活下去,我不能不把我的孩子送到母亲那里,别无他处。那时,胡也频家很想要这个孩子,但他们家也是负担不起。但他是胡也频的儿子,他应该继承革命。他不是封建家族里的一个传宗接代的人,但谁能够把我的儿子抚养长大呢?在目前,只有我母亲能负起这个责任。所以,我把儿子送回湖南,独自一人回到上海,踏着也频的血迹继续冲上前去。好在那时在乡下,我母亲有个好朋友,她能够稍微帮助我母亲一些。我只偶然给孩子寄点吃的、穿的,就算可以了。我就这样坚持下来了。这次重大的打击,对我以后的生活是个关口,这一关,我终于闯过来了。

我留在上海编辑左联的机关刊物,做我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我明白上海是白色恐怖严重的地方,许多同志牺牲在这里。我随时得准备着,说不上哪一天我也会走上也频走过的路。果然,这一天来到了。我被绑架的时候,我对于死是早有准备的。因为我投身革命不是一天一时,不是盲目投机赶时髦,不想从这里捞到什么,我明明知道这里面充满了危险,胡也频和许多同志惨死的例子,就摆在我的面前。我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完全可以避凶趋吉,不参加,不入党。我可以找个教员当,我可以自己只写点不痛不痒的文章。有朋友劝我不要再陷下去了,有人同情我,愿意帮助我卖稿子。但是,不能那样,我从小几十年来一直都在那样一种感情下熏陶着,我在精神上已经受过许多的磨炼,特别是在也频惨遭杀戮的面前,我不能那样做。于是,我就留在上海。我可能随时会出事的,这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我在刚被捕时就想过,随你们怎么办,顶多不就是那一下,我们走在前面的、牺牲的烈士已经很多了;现在仍关在监牢里的我们的人,还有不少,不止是我一个人,所以我很坦然,没有什么太多的恐怖。

但我自己感觉到死神每天都在我的周围,因为我是落在杀人如麻的国民党刽子手们的手里,他们在我以前已经杀过无数的人,用各种手段杀了不少人。这些刽子手们在杀人的时候,脸色一点儿都不变,却津津有味,认为是很有趣味,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时我常想,可能不知道哪一天,哪一时,猝然会有一群人向我扑来,用刀,用枪,或者用毒药把我毒死;用绳子把我勒死;他们还可以肢解我的尸体,这在他们是平常的事。对这些,我是有精神准备的。但这不是说我就是愿意死、我想死。相反,我是想怎样才能不死。因为,我要找着我的朋友,找着我的同志,找着人民,告诉他们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背叛他们的。我被关在笼子里的时候,总是焦急地想着这个问题,每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看着那长着青苔的石板,我会想到,我将像胡也频一样,他被埋在龙华一个没有人去的、没有人知道的院落里,我也许就会葬身在这夜晚映着月光的长着青苔的一块石板底下。

是啊,人每天在这里经受熬煎。我落在魔掌里,我没有办法脱离。而且我知道,敌人在造谣,散布卑贱下流的谎言,把我声名搞臭,让我在社会上无脸见人,无法苟活,而且永世休想翻身。这时,我的确想过,死可能比生好一点,死总可以说明自己。这个世界上一下没有我了,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社会上一下也不知道我是怎样死的。但是,历史终能知道我是死了的,死在南京,死在国民党的囚禁中。我这样想的时候,我便认为我只有一死,才是为党做了最后的一点贡献。

我是死过的,我是死过了的人。这死的经验在我后来的一生中,都不曾忘记。那种精神上的压抑,肉体上的痛苦,都不能使我忘怀,我将在《魍魎世界》那本回忆录中,向读者描述这事情。但是后来,时间隔久了,我慢慢地体会出来了,我还是不应该死。死,可以说明我的不屈,但不能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世,不能把我心里的历程告诉人们。因此,我想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但是,我要活下去,不是向敌人乞怜,更不是向敌人屈膝。我不能有一点点损害党的形象的罪过,也不能有一点点丧失共产党员忠贞气节的行为。我苦心积虑,如履薄冰,又像在走钢丝,钻火圈。我追求,我顽强地坚持住,我总算活出来了……是活过来了,使我继续为党工作了五十年。五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变好了,人民也更可爱了。未来的世界多么美好,人类将多么幸福,一切都使人留恋。倘有可能,我还要活着,还要工作下去……

一九八五年七月至九月口述于北京协和医院

同类推荐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潇洒四季满年华(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潇洒四季满年华(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至尊毒女:倾城帝妃戏诸侯

    至尊毒女:倾城帝妃戏诸侯

    给时空带到古代……倾城容貌却带着戾气,神鬼皆惊,生性残忍冷漠的她由狐妖修炼成人。无意打开时空之门,却见他第一眼,无情戾气化为爱慕。他谈吐优雅,却能叱咤风云,喋血战场,身为一国之君,只为她回首
  • 心灵盛宴:小故事 大人生

    心灵盛宴:小故事 大人生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清新、精彩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从品德修养、性格情绪、处世待人、治学之道、职业打拼、友爱情感六个方面展现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小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小故事中涵盖着大人生。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狂宠嫡妻

    狂宠嫡妻

    云灵瑶身为云家和华家两家最受宠的嫡女,有着尊贵的身份,同时有着外人所羡慕的宠爱。父母亲人的宠爱让她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欢乐,同时她也回报给了那些宠爱她的人以真心,真心相待之下日子总是幸福欢乐的。只是这样的欢乐在某些人眼中却显得那么的碍眼,姨娘的算计,庶姐的嫉妒,这些都不算什么,那些因为云家的和乐和看不过眼的敌人,时不时的伸出他们阴狠的爪子挠一下,势必要在云家的明亮的生活中留下一道道的暗影!姐妹对话:“妹妹,李嬷嬷怎么这么的严厉?你看我的手都被打肿了。”“姐姐,李嬷嬷一直很严厉的,你不知道么?李嬷嬷在外面的名声就是以严厉著称的呢。”“妹妹那为什么李嬷嬷从来不打你?”“姐姐我按着李嬷嬷说的做了,李嬷嬷为什么要打我?”朝堂上官员对话:“素闻云大人澹泊寡欲,风骨峭峻,想来这次的贪污之案,云大人必然有独到的见解才对。”贪污的案子办起来可是得罪人的事情,只要是当官的全都知道,每一次贪污大案后面牵扯的人那一次小的了的?差事上算计过后内事上也不忘了讽刺挖苦一番:“云大人据说惧内?”“张大人此话怎讲?”“云大人若是不惧内为何家中竟然一个侍妾也无?”“不知张大人所言惧内是何种定论?我专心板办差怎的就成了惧内?难道张大人觉得在下应该将时间放在女色上而不是办差上?”云灵瑶觉得,这些人都是坏人,都是需要教训的!“好了,教训完人了,我们该回家了,孩子们该着急了。”某男宠溺的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宠徒上天:师父万万岁

    宠徒上天:师父万万岁

    21世纪顶级天才机械师被一颗炸药直接炸飞,华丽丽的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刚出身就死爹死娘的奶娃娃身上,还好被花卿尘捡到,抱回去圈养了。理所当然,吃他的,住他的,穿他的,用他的,最后,霸占他!谁敢和她抢师傅,柳叶剑法伺候!啥,敢偷偷摸摸爬上师傅的床?直接研发木质手枪秒射!啥,拿着皇帝的圣旨!尼玛,姐不发威当姐是hellokitty?直接火药灭了你全国!@@@@@@@@@@@@@@@@@@@@@@@@@@@@@@@@@@@@@@@推荐凹凹新文:《夫君凶猛,如狼似虎》@@@@@@@@@@@@@@@@@@@@@@@@@@@@@@@@@@@@@@@【片段一】某女:师傅,有人说我刁蛮任性!某王:那是率真可爱。某女:师傅,有人说要把我送回北煞!某王:(怒)本王把他送去!某女:师傅,昭华郡主手里的那只肥兔子,想必口感不错。某王:来人,去把昭华郡主的兔子给本王捕来。侍卫:王爷,那可是您当年送给郡主的兔子呀~【片段二】“为师养你多年,也该到你报答的时候了!”某王放下手中的书籍,抬头看着刚进门的某女说道。“师傅请说,无论是上刀山下火海,徒儿都在所不辞!”某女闻言,壮志凌云的说道。某王嘴角抽搐,道:“无需,你只管上花轿便可!”说完,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片段三】某王成为某皇之后…嫔妃甲:“皇上,皇后罚臣妾把凤殿的地全部拖了一遍。”嫔妃乙:“皇上,皇后让臣妾围绕着皇宫跑了三圈。”嫔妃丙:“皇上,皇后收缴了臣妾的首饰上缴国库呀。”嫔妃丁:“皇上,皇后……”某皇不抬继续批改着手上的奏章,道:“哦,这么说,你们不满皇后。”众嫔妃大喜,急忙点头!“既然如此,就全部出宫吧,俗话说,眼不见为净!”某皇的说道,满意的看着眼前众人惊慌失措的样子。======================简介无能,亲们将就一下。本文不弃坑,不烂尾,不后妈。一对一,大虐伤身,小虐适宜。只虐配角,不虐女主,男主说不清……请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
  • 全职斗神

    全职斗神

    本书已经完本,后续若有新书,会及时发出,谢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