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600000006

第6章 明宫三案(3)

八月二十三日,时为鸿胪寺丞的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可治帝疾,此药为红色,以铅为主,以参茸为副,俗称“红丸”。鸿胪寺是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事的一个机构,鸿胪寺的正卿叫鸿胪寺卿,四品。他的副手是鸿胪寺少卿,五品。鸿胪寺丞又低一级,六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内阁首辅方从哲鉴于崔文升的先例,以为向皇上进药要十分慎重,便命李可灼离去。李可灼不肯就此罢休,二十九日一早,他进宫向太监送药,太监不敢自作主张,便向内阁报告:皇上病情加剧,鸿胪寺官员李可灼来思善门进药。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自吃了李可灼的“仙丹”后,朱常洛的病好似一下子被驱走了一半。两天来,他除了时常坐在龙案前养神外,居然还有两次走出了殿门。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

三天前在皇上的催逼下,方从哲引李可灼进宫献药,虽然当时就收到了效果,但凭他多年的阅历,总觉得这似乎是心理作用所致,并不一定是药的神效。回到府中后,就有几位心腹幕僚前来打听情况,他们都劝方从哲不要再引李可灼进宫。尤其是太医院的几位太医异口同声否定“仙丹”的作用,他们表示,如果首辅再引人送什么“仙丹”,他们就集体辞职了。但皇帝派人催仙药,方从哲是一压再压,企图拖延,但午时以后,皇帝催促更紧,并发下圣谕,如果内阁阻拦进药,就以抗旨欺君论处。方从哲无可奈何地将李可灼召到内阁,再三叮问,李可灼力保仙丹有神效,方从哲这才拉上韩爌一同陪李可灼进宫。

进得宫来,见皇帝居然稳坐在龙案前,气色确比前天好多了,方从哲总算略微踏实了一点。今天这粒红丸比前次的略大一点,色泽也更加光艳。朱常洛接过后仔细端详了好一阵,脸上露出了一种难言的喜悦。宫女捧上淡人参汤,朱常洛很快地就着参汤把药服下了。服后,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然而,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驾崩。于是,廷臣纷纷议论,指定李可灼的红丸是致皇帝暴毙的罪魁,而且还牵涉到方从哲。

这起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说道这里要插一句,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喜食仙丹的皇帝很多,所谓仙丹红丸,是用道家方法炼出来的一种红汞化合物,一般呈红色,有微毒。这种药物在当时是一种可治百病但实际上什么病也治不好的东西,服多了会引起慢性中毒。因为服用“仙丹”而中毒死亡的事例也有很多。如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休,史学界便疑其服食仙丹中毒而死。据西晋人虞溥撰写的以孙吴为主要内容的史书《江表传》所记,孙休临死前话都不能说,“休寑疾,口不能言,乃手书呼丞相濮阳兴入……”可见其中毒之深。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堂堂大唐王朝的帝王们对“仙丹”的特别嗜好,其中多位皇帝,如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都因为服用所谓的仙丹把命给丢了。一个朝代接连四位皇帝死于丹药中毒,堪称中国帝王史上的一大奇观,大唐王朝衰败也因之成为必然。除了这四位,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也都被怀疑是服食丹药中毒而死亡。

泰昌帝死后,天启帝即位。天启帝即位后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年号问题。万历去世,泰昌即位,改明年为泰昌元年。泰昌去世,天启即位,又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这样,泰昌和天启两个年号就重叠了。后来想出一个办法,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为泰昌元年,第二年为天启元年。

(首行未缩进)对于泰昌帝暴毙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满朝舆论哗然。明末宫廷内党派斗争激烈,“红丸”一案,引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丸”,就是红铅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药。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寒大泄,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后尘而已,只不过他时运不佳。有人认为,那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用救命金丹来对付垂危病人,治活了则名利双收,死了算是病重难救。李可灼很可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还有人认为,拿春药给危重病人吃,有悖常理。李可灼明知自己不是御医,病人又是皇帝,治出了问题,脑袋都保不住,为什么还这样大胆进药?况且,泰昌帝纵欲伤身,急需静养,怎么还用这虎狼之药?对此,御史王安舜弹劾李可灼的奏疏分析得很清楚:“先帝(朱常洛)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于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由此推断,李可灼必是受人指使,有意谋杀皇上。而且崔文升曾是郑贵妃属下之人,人们联想到新皇帝登基一个月来的遭遇,不约而同地都把疑点转到了郑贵妃身上。郑贵妃先给朱常洛献美女,之后又指使崔文升进药,大家有目共睹,但李可灼是否受她指使,却没有实据。郑贵妃的疑点由于后来的“移宫案”,而愈发明朗化。这在后面有详细的介绍。

此外,李可灼是首辅方从哲带进宫来的,也要追查方从哲。方从哲已预料到会有无数指劾他的奏本飞进来,弄不好很可能被扣上一顶“弑君”的帽子。按明朝旧例,皇帝驾崩,遗诏需由内阁首辅代拟。方从哲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利用拟遗诏的机会,申明服用红丸是皇帝自己的意见,把责任一股脑推到大行皇帝身上才算上策。果不出方从哲所料,皇帝的暴卒引起了整个朝廷的注意,要追查皇帝死因的奏折两天之内就达数百件。其中有的奏本已经公开指出,给皇帝服泻药的内侍崔文升,最初曾在郑贵妃属下任职,后来才由郑贵妃转荐给朱常洛。崔文升竟敢用泻药摧残先皇,其背后必有人指使。这使方从哲感到吃惊,因为他明白自己与郑贵妃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果有人说红丸是由自己引进的,再把它和崔文升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会形成一个有计划的弑君阴谋。朝议一起来就很难平息,自己将成为众矢之的。于是方从哲迫不及待地征得了阁臣同意,颁布了由他亲笔起草的遗诏。遗诏中以大行皇帝的口吻夸奖李可灼,并诏赐银币。方从哲以为这对堵住各言官的嘴可能会起极大作用。但他绝不会想到自己走了一步最愚蠢的棋。遗诏一下,群情鼎沸,朝臣们都知道遗诏出自首辅之手,无形中更把方从哲与进红丸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许多言官直言不讳地把方从哲也列入弑君者的行列,请求惩办崔文升、李可灼,并严查幕后主使。

十月中旬,追查“红丸案”的呼声达到最高潮,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孙慎行指出:“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这给追查“红丸案”元凶定了基调。捧着这两道奏本,方从哲双手不断地颤抖。

方从哲感到再也无力抵挡这些严厉的切责了,想不到居官一世处处仔细,苦心经营,竟落了个“弑君”的罪名。思来想去,他写了一道很长的奏本仔细为自己辩解,奏疏写得很恳切:“……自己年老愚昧,未能阻止庸官进药,罪不容诛。为表示谢罪,愿乞削去官阶,以老耄之身远流边疆,以平朝臣之怨。”

当时的天启帝只有16岁,但已饱经了世事的沧桑。还在幼年时节,自己的生母就因被人殴打而病死,而父亲一直得不到万历皇祖的信任,几次差点被废掉皇太子的称号。好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却又大病缠身,如今父亲又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这使他心中蕴蓄着一股报仇的情感。方从哲恰好成了他发泄仇恨的对象。所以当方从哲乞归的奏本上来后,他一点也不留恋地准了本。十一月初,这位执政八年的老臣,在萧瑟的秋风中凄然离开了京城。但是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

这天上午,天启皇帝正在群臣的奏折中寻找指控方从哲的本子,忽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字体,仔细看来,是方从哲从致仕的老家发来的。看罢奏折天启又有点同情这位老臣了,就把原疏发内阁度议。

在处理红丸案的过程中,方从哲是走一步错一步,只有这最后一道奏疏算是走对了。他上这道奏疏的目的一是以恳切的言辞、严厉的自责来平息公愤;二是希望唤起一些朝臣的同情,能站出来替他说上几句话。结果两个目的都达到了。已有人为他鸣不平,刑部尚书黄克缵、给事中汪庆百等纷纷上书,要求立即刹住追查大行皇帝暴卒之谜的舆论。他们的主要理由就是如果纠缠下去,朝廷不宁,且陷先帝于非善终之地,皇家名声也不好听。

但天启帝认为这种辩解并没有搞清红丸案的真相,一时难以决断。这时,一直缄默无言的阁臣韩爌终于站出来说话了。韩爌上了一个奏疏,他把当时他目睹的一切事实都详细地说清楚了。特别是方从哲当时左右为难的情景,被描绘得十分具体。与闻其事的张问达(新任吏部尚书)、汪应蛟(新任户部尚书)证实了韩爌的说法。最后,韩爌提出,“红丸”一案纠缠了一年多,但真正置先皇于死地的崔文升和李可灼到现在也没有处置,这两人虽然乱用药物,但也确实是奉旨进药,可以适当惩处,红丸一案则不宜继续深究。

韩爌在万历年间就是个有名的老成之臣,居官十余年处事公正,很受群臣景仰,入阁后又一直陪伴方从哲料理进红丸之事,说出的话是可信的。所以他的奏折报上后,很快地使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不久天启皇帝圣旨颁下:“将李可灼削官流戍边疆,崔文升逐出北京,发往南京安置。”

“红丸”案算了结了,可是,“红丸”案还有余波。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当权,他要为“红丸案”翻案。于是,声讨方从哲的礼部尚书孙慎行被开除了官籍,夺去所有官阶封号,定了流戍。抨击崔文升的东林党人也受了追罚,高攀龙投池而死。崇祯年间,惩办了魏忠贤,又将此案翻了回来。崇祯死后,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

移宫案

泰昌帝朱常洛在登上帝位仅仅一个月,就一命呜呼。郑贵妃原先一直希望由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登上皇帝宝座,没有成功;这次又想乘朱常洛之死再一次为朱常洵谋求机会,依然没有成功--朱常洛把他的帝位传给了长子朱由校。

天启皇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泰昌帝朱常洛生前的原太子妃郭氏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此后并未再册封太子妃,只有两个姓李的选侍,宫中称为东李、西李。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西李之上,但因西李受宠,她备受西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西李(即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王才人死后,万历帝疼爱长孙,命西李抚养。而朱由校从小因受西李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西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避宫

西李选侍与郑贵妃关系密切,郑贵妃力图为西李请封皇后,西李则为郑贵妃请封皇太后。此事还未办成,泰昌帝驾崩,册封企图落空。照例西李应该从乾清宫搬出,但是她效法郑贵妃的榜样,赖在乾清宫不走。其意图很明显,是想迫使朱由校在即位后,册封她为皇太后,郑贵妃为太皇太后,然后由她们两个人实行双重的垂帘听政。据许熙重《宪章外史续编》记载,朱由校即位后说,西李选侍命太监李进忠(后来改名为魏忠贤)传话:“每日章奏,必先奏看过,方与朕览,即要垂帘听政处分。”

同类推荐
  •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大秦始皇

    大秦始皇

    大秦王朝丰功伟绩,扫六合灭诸侯统江山。开始始皇之路。千古君王,统领万代江山,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大话养生

    大话养生

    五行是生命演化的一个永恒的演化密码,是生命演化总的设计框架。作者不是用常规的大科学来证实或证伪中医理论,而是从中医理论内蕴的生命演化观入手,从阴阳五行等中医传统理论出发,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奥秘。在现代发生学与进化论的科学领域里,诠释中医理论,藉以反馈中医理论的构建与演进,其研究意义是显然的。
  • 结果·抬

    结果·抬

    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道门,小说里,人物之间的门被一款网络游戏给打开了。但是你知道,不管你玩不玩游戏,你都渴望能够推开与其他人之间的那道门。而在一脚已经踩到青春的尾巴尖儿的时候,我们将选择带着最初的回忆离开,也许偶尔还会看着别人的电脑屏幕发呆。
  • 阴魂不散Ⅱ

    阴魂不散Ⅱ

    本书是继阴魂不散之后的故事,梨花带来的诅咒还没有停止,死去的人们就是死去了,可是这些事情不是随着死去的人而淹没在这个世间,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区区一介人生又能奈何。且看阴魂不散II之魔高一丈。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邪王宠妃:天才调香师

    邪王宠妃:天才调香师

    权贵公子?江洋大盗?他到底有多少种身份啊!甘田田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没想到却和这个古怪少年屡屡纠缠不清。什么,他的真实身份,居然是……明明是一部寒门少女奋斗史,从小学徒到大香师的励志故事,却因为某人的出现,演成了麻雀变凤凰的狗血剧?且笑看她,素手生暖香,翠袖凝流芳,为妃作歹——成就一场惊艳天下的传奇!---------------已有完结文《竞芳菲》、《御香》、《重生世家千金》、《女主江山》等,坑品优良,保证完本O(∩_∩)O~新书期间,求推荐点击收藏,蔷薇拜谢,亲们么么么么哒!
  •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问题是管理者最好的老师,生产管理就是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紧密结合生产企业的生产案例,从操作层和管理层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管理者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强调了管理者一定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对制造企业科学管理、提升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将何去何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几千年的历史风云。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到:日耳曼人为什么如此好斗?“卡诺莎觐见”何以成为西方忍辱投降的代名词?德语的诞生与马丁·路德有怎样的关系?德国为何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家?勃兰登堡门为何被称为德国的国门?“铁血宰相”俾斯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希特勒如何从艺术家变成战争狂人?……
  • 斜眼的吉利

    斜眼的吉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