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100000009

第9章 郑

【姓氏来历】

郑姓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姬静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郑桓公之后,其子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掉之后,其遗族散居到淮阳及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姓氏分布】

郑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的新郑县。战国时被韩灭后,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汉时期,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陕西、山东、山西等地;西晋永嘉年郑姓大部分南迁。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郑氏播迁至台湾及海外一些地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

【姓氏名人】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做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道昭:字僖伯。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朝魏诗人、书法家。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主要代表作为《倩女幽魂》。

郑成功: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清之际民族英雄。后来,唐王为其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善画兰竹,其作品秀丽苍劲,此外他还善于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是“扬州八怪”之一。

【国学小百科】

郑樵与《通志·氏族略》

《通志·氏族略》的作者郑樵是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世称夹漈先生。郑樵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努力学习了30年,他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尤其是在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所编纂的《通志·氏族略》在中国姓氏学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成书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一共收录了姓氏2255个姓氏。该书参阅《元和姓纂》,将姓氏以其起源分为32类,缀以总论,附以四声,并列举姓氏混淆实例13种,旁征博引,考释十分详细。尤其是总论13篇,对姓氏作了系统的研究,对中国姓氏源流、氏族分合及世系衍派均有详细的论述。流传甚广的《百家姓》一书中,所收504姓,其姓氏源流的分类,都是在《氏族略》所列32类之中。

【相关链接】

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原本姓马,小名三保,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由于他家世代信仰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圣地麦加去朝过圣。他的童年是在祖父和父亲身边度过的,常听他们讲述自己惊险的朝圣经历。先辈跋山涉水的艰苦历程,勇敢、顽强的意志,麦加圣地的雄伟建筑,阿拉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给小三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远航朝圣的誓愿。

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被带到了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由于他聪明能干,为人又努力好学,得到燕王明成祖的信任,并赐其郑姓,从此马三保就叫郑和了。

作为燕王的亲信与随从,郑和有机会广泛接触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由于他为人正直,能与燕王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并随时向燕王学习政治、军事及处理各类事物的谋略。这一切都促使明成祖朱棣在寻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选时,最先想到的是郑和。

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240多只海船、2.74万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这大大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从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途经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及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是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第三次是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国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途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

郑和在第五次下西洋时,是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达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下西洋时是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护送忽鲁漠斯等十六国使臣返回各自的国家。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是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此次航行,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郑和的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实力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领千军的才能。

郑和七下西洋证明了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这是一次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节庆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如阴阳五行与历法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热门推荐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青蛇

    青蛇

    我是一条蛇,青色的,全长不详,腰围不详,嘴里有多少颗牙……咳,这属于蛇的隐私,不可以在这么大庭广众的地方说。做为一条蛇精,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三不想嫁人谈恋爱。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你越不想什么,往往就越会碰见什么。这个人,这段情,究竟是劫是缘难以论断。总之,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幸福嘛……肯定也会有的……
  •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此书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场景如何变换,我的思绪永远会回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只为看一眼那时的我,那时的她,那时我们悄悄的约会。即使我见过无数的名流,参加过无数的宴会,最渴望的依然是走进她家的客厅,成为她的“小茶会”中的一员。
  • 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是在《宣和遗事》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加工,连缀而成。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两部分最为精彩。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另外,此书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有力,其情节紧张,环环紧扣,如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三败高俅等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 任逍遥

    任逍遥

    命运的巨轮,精神的锁链,在千古遗梦中看清了自己;时间的碰撞,空间的交融,在天地变化中看清了世界。用尽一生的追寻,倾其所有的奉献,最终尽是枉然。面对苍穹的呼喊,打开那把生锈的巨锁,得到真正的自己。在天地中仗剑凌云,在人生中一剑任逍遥!
  •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被果戈理誉为“俄国最优秀的叙事作品”,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1903年被译介入中国,成为最早被翻译到中国的俄国文学作品。小说取材于18世纪的普加乔夫起义。贵族青年格里尼奥夫在一场暴风雪中偶遇普加乔夫,后来爱上了要塞司令的女儿。不久要塞被普加乔夫攻陷,普加乔夫因念旧情释放了格里尼奥夫,成全了他的婚姻。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步轻尘

    步轻尘

    地牢里,寒气森森,冰冷阴暗,她蜷缩在铺着一片稻席的石台上,凌乱的长发无力地软在地上,衣袍血迹斑斑。艳阳天下,鼓乐阵阵,隐约传入地牢。她痛彻心肺:今日,她的夫君喜迎新人,新人美如玉。曾经,他爱意横怜地说,她是唯一一个站在他身边,分享他所有荣誉和骄傲的女人。如今,她心如刀绞,不甘和怨恨吞噬了她心底最后一丝爱意!等着吧,你们这些人!总有一天,我要逃出去的,我会活得光芒四射,我会让你追悔莫及……【注】1、别指望封建社会有洁身自好的好男人,好男人是女人改造出来的。2、本文不是悲剧,基调是温馨的,中间小虐。3、作者不会写文案,要是看了三章还不能引起您的兴趣,那就关掉吧!4、收藏、投票、留言,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推荐筝的第一个穿越文【暖香】文案:是无意中飘入这个时空的一缕绝世浮香,暖暖的,熏人欲醉而不自知。第一卷:云桥或许是穿越女中最平凡的一个,她不会琴棋书画,不会背唐诗宋词,也没有雄心壮志,她只想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寻找一份真挚的感情,她只渴望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地爱护自己,如此而已。她要的真的不多,可是,那个说会一心一意爱她的男人为什么要背叛她?就在孩子满月的那一天,她才知道原来今天还是“双喜临门”,她夫君的小妾也被大夫诊断出有孕了!可是,她怎么不知道她的夫君还有小妾?打击来得太突然,让她心痛得差点死去。但是,她死了不是便宜那个臭男人了么?既然他已经有了别的女人别的孩子,那就是不要她们母子了。既然如此,她就休了他带着孩子离开好了。她就不信自己两世为人,会养不大孩子。为了怕他看不到,她特意用鸡血将休书写在大堂的墙壁上。毕竟爱过一场,她实在无法忍受他跟别的女人在他们生活过的房间里恩爱,所以她一把火把他们一起住过的小院也烧了……------------------------推荐筝的完结文:《睿敏皇贵妃》一生一世一双人,一个帝王的爱情神话。《暖香》她是飘落异世的一缕绝世浮香,毁灭了一个皇朝,推动了另一个皇朝的建立。《狂颜三嫁》一个强大腹黑的女主一个不小心被人设计怀孕,为宝宝找个爹的荒诞故事。女主强大,办兵工厂,开电影公司,当国家总理,其实心里渴求的不过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邪瞳】北棠【傲风】风行烈【驭妖】枫飘雪【步轻尘】李筝【狂状元】雁无痕【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本书教导处在成长期终的孩子要积极面对人生,乐观的看待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