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00000042

第42章 身边的心理学—解读经典心理效应 (2)

如今,崇尚权威,迷信权威人士成了社会大众的一个普遍特征。社会中大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学识有限,心理脆弱,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因而盲目相信所谓权威的意见。他们甚至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乎说者本身的权威地位。古往今来的君主枭雄、教主领袖,乃至市井中有号召力之人,他们的号召力往往正是来源于对大众心理的这种控制。

不可否认,“权威效应”有它积极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上进的“权威效应”是值得提倡的。如果权威人士给群众做出好的榜样,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消极、颓废的“权威效应”则应该杜绝和制止。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明白,其实“权威”也是凡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和自身条件的局限。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总是跪倒在“权威”的面前,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进步。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但数年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就问世了。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在法国,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占各种能源的40%。

在科学大发现的时代—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以后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但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相对论”,给了科学界一个新视野。

曾经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导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散步,在散步之前,他都要给他的一位学生留三道题,留在桌子上,等学生来解答。

这天这位学生发现老师只给他留了两道题,他很快做完了,又在老师的书中发现了一个折着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一道题,题目是:“如何用一支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来画一个正十七边形?”他开始冥思苦想,到深夜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次日来见他的导师,导师见后异常地惊讶,因为那道夹在书里的题目是他打算花大力气解决的,是当时数学界的一道难题。这位学生就是高斯。

如果当时高斯知道那是一道当时数学界的难题时,也许就不会那么快找到答案。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倒,更不要惧怕权威。

其实,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权威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足够努力、勤奋,我们也可以从非权威变成权威。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

山里的水真甜—安慰剂效应

在健康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服用或注射安慰剂药物而引起的心理、生理发生积极变化的现象,称为“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用生物学上的本属中性的物质做成使受试者或病人相信其中含有某种药物的药丸或制剂,如用没有药物活性的物质淀粉等制成与真实药物一样的剂型作为安慰剂。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是通过服药者对药物的认识、感受以及服药行为本身,通过心理—生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效果的。其效应既有加强药物生理效应的一面,又有削弱生理效应的一面。许多研究表明:至少有1/3以上的人对安慰剂有反应,出现了临床症状的好转;如果再结合言语、宣传和其他途径,安慰剂的效果还要更显著,这正应了中国一句俗语:“信则灵。”其实,不但是安慰剂,所有真实的药物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安慰剂效应”。

美国有一位生理心理学家曾将吐根碱(致吐剂)通过胃管注入呕吐病人胃中,并告诉病人这是止吐药物,结果在短时间内病人的恶心呕吐感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后病人又出现呕吐,重新注入吐根碱,恶心感又很快消失。这个实验说明药物不但有生理效应,而且通过一定的诱导会产生心理效应。在这个实例中,心理效应(镇吐和安慰)的作用超过了药物的生理效应(催吐)。这里的心理效应就是安慰剂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均有一定程度的暗示性。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部分与暗示性有关。因此,临床工作中不得忽视这一作用,尤其药物治疗的护理过程中,须高度注意。

通常一个人患病后,一般都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的生理机能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药物的生理效应;研究证明,不仅如此,药物还可通过心理效应,以“接受药物治疗”的方式,在病人心理上引起良好的感受而导致疾病的好转。

药物的心理作用并非人人都一样,它与病人的各方面条件(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状况、经济水准等)以及个性特征、心理状态、服药时的心情、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有密切的关系,而其中较重要的是病人对药物的认识与态度以及接受暗示性的程度。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与病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或使用安慰治疗。如在疾病诊断不明确或在误诊情况下用药,实际上就是安慰剂,关键是如何用得更妥当,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在用药时,医护人员或家人可通过言语和态度来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

医务工作者在针对病情科学用药的前提下,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努力创造条件使药物成为一种良好的信息刺激,充分发挥其生理和心理效应,以达到最大的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安慰剂效应”也随处可见。

一天,几个很少接触乡村环境的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达山腰时,他们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时,其中一人很高兴地接过同伴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这儿真是没法比。”水壶的主人听罢笑了起来,他说:“壶里的水是城市里最普通的水,是出发前从家里的自来水管接的。”

这一事例说明,我们在对现实进行分析的时候,明显地掺杂了很多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期望、经验和信念等。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刻板效应

人们一旦对某件事物形成某种印象,就很难改变。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现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称“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概括而笼统的固定印象,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地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刻板效应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

刻舟求剑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认知偏见的影响作用。

《吕氏春秋·察今》里说,楚国有一个人坐船过江,船行至江中时他的剑掉进了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他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上述这则故事听起来很荒诞可笑,但在现实中,我们稍不留意,便会做出与这个楚国人一模一样的“刻舟求剑”的行为。例如,在认知上海某一个人时便会按照上海人精明、聪明的类型及特征去判断他,在认知某一教师时便会按照教师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等类型特征去判断他。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同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军人雷厉风行、商人大多较为精明,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分的形象等。诸如此类看法都是类化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

刻板效应的产生,一是来自直接交往印象,二是通过别人介绍或传播媒介的宣传。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对人迅速做出判断,帮助人们迅速有效地适应环境。但是,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因此,刻板效应容易使人认识僵化、保守,人们一旦形成不正确的刻板效应,用这种定型去衡量一切,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一样。

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刻板效应的作用、特点是不相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维方式好、有正确世界观的人,其刻板效应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我们要纠正刻板效应的消极作用,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新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很长时间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上面这个笑话是说,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是多么可笑,因为人家未必像你想象的那样。

生活中,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都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用心理学的术语说,这叫投射效应。所谓投射效应是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时,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喜欢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点别人也具有。投射效应是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等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例如,贪婪的人,总是认为别人也都嗜钱如命;自己经常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

同类推荐
  • 哈佛心理学大全

    哈佛心理学大全

    内心强大才能真正强大,心理健康才会真正健康。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人的思想库”,是诞生世界精英的摇篮,为全世界培养了众多商业名流、政治领袖和知名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哈佛人的成功与哈佛心理学理念密不可分,哈佛人用亲身实践启迪我们完善健康心理,享受幸福人生!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驭夫36计

    驭夫36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穿越到嘉靖年间才发现,历史名人在青春期也不过是这个德行。这模样怎么打倭寇、拒北虏?作为班主任,她只好以暴制暴+攻心为上。且看穿越女教师PK少年民族英雄。谈一场禁忌的师生恋也算是为国捐躯,了不起嫁过去,管他一辈子!为了民族大业,我容易嘛我!
  • 甜蜜圣宠:

    甜蜜圣宠:

    第一次见面,她是他摆脱前女友的‘工具’。第二次见面,她是他嘴里的‘小青菜’。第三次见面,他跟她说:‘订婚吧!’三年前,他在她的面前上演一场‘成人限制游戏’,成功的将她吓跑,消失的无影无踪;三年后,她回归,带着妩媚的笑对他说:“想做我的男人,请排队。”他没想到当年的小青菜会变成现在的带刺玫瑰,不过那也无法阻止他将她重新收回自己的羽翼之下。恨恨的看着其他男人搂着她的肩,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她重新爱上自己。
  •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她长得像他的未婚妻?他未婚妻出事关她什么事?他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逼她同他结婚?她也是有感情的……他对她冷若冰箱,她从没有想过成为他的总裁夫人,看着他对深爱女人的宠溺,她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他们。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她拿着离婚证书离开他的世界…………*……*……*……四年后。他们再一次相遇,彼此擦肩而过时,他居然已经不再认得她……原以为心底不再会痛,但眼角肆流出的泪水却背叛了她的心……以为不再有交集,他却突然找上她!
  •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听总裁们谈经营之道

    听总裁们谈经营之道

    本书从突围举措、行业结构、企业后劲等方面详细解读了50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重装突围”的应对之道,其中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更不乏实际应对的改革措施,希望对目前遭遇企业创立以来最大困难的企业和所有有志于做中国最好企业的创业者有所借鉴、有所启发。
  • 若是蝴蝶会哭泣

    若是蝴蝶会哭泣

    她,本是平凡女子,却一次又一次流落异地,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似乎都与她有关,这厄运就那么无法逃开吗?所有这一切种种安排,可有她的一丝意愿?他,一袭月白衣衫,本是杀手,却在与她的第一次邂逅中便有了一生一世的承诺,而后,依旧是背叛。他,是那里的王爷,是地下的皇帝,依旧为她倾心,可最后,为什么会对她的死活不管不顾?不是爱过吗?在这恩怨情仇交织的地方,她又该走向何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王鬼妃

    傻王鬼妃

    他生于血月红时,乃千年煞星,她来于地狱九泉,乃是恶鬼重生,他是天煞克星,为全国所厌的傻王,她是恶鬼重生的嗜血疯子,嚣张至极,众人避之不及,当同样孤寂的心紧紧贴在在一起时,他便是她的全部,而她也是他的性命,☆☆☆☆一场穿越,一次庶姐恶毒的设计,当她再次醒来,她清冷的眸子中,不见半点的软弱傻气,只是闪烁着一片让人畏惧的寒光,太子悔婚,却换来一纸诏书,一场赐婚,让她成为了全国笑话,只因天煞傻王配极品疯子,乃绝配!而当顾傲霜接下圣旨时,那清冷的面容上,也终染一抹怒意,今日之辱,她会一点一滴的要回来,只是当洞房花烛之时,那紫色妖异却又空洞的眼眸,却撞进了她的心头,也让她决定护他一生,从此便走上了一条,誓要将绝世乖巧小相公,教导成一个人见人怕的,混世小魔王的到道路,“他是我夫君,便只可让我一人欺,要是别人敢欺他!辱他!害他!我必除之,人欺我只是一死,人若欺他,她必定会让他生不如死!”“她是我妻,你们欺我!辱我!负我!我都可以不计较,不过若是有人敢欺她半分,伤她半毫,我必定让整个天下为她陪葬!”本文男主喜爱扮猪吃老虎,女主则是一天到晚惹祸,男主天天暗中收拾残局,绝对宠文,无小三,无虐,无误会,乱乱旧文,【末世狂女之召唤男色】女主重生美男环绕,千年阴谋纠葛不清,【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无情阴毒女VS鬼畜谪仙男【随身空间之末世丧尸女皇】美男都想要娶她
  • 仙葫

    仙葫

    千般法术,无穷大道,我只问一句,可得长生么?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