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100000008

第8章 文化理念 思想框架与译学范式(3)

显然,在鲁迅看来,捍卫自己的“直译说”原本是要捍卫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框架,所以该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文明”、“无产者”、“资产制度”、“阶级观念”和“无产阶级文化”等问题,极力为“无产阶级文学理论”辩护,认为“无产者文学是为了以自己们之力,来解放本阶级并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所要的是全般,不是一角的地位”,因此自己以所谓“硬译”为手段所从事的翻译活动便不仅仅是一种跨语际实践,却深契于“无产者文学”及其文学理论的内在政治诉求【26】,因而符合是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故此不可轻易摒弃。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政治/文化选择与文化定位已经相对清晰的基础之上,鲁迅甚至还以另一种方式为自己所谓的“硬译说”增添了颇有精神力度的文化注脚:“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 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坚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不枉费了身躯。……但我自信并无故意的曲译……自然,世间总会有较好的翻译者,能够译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时我的译本当然就被淘汰,我就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可见鲁迅的“直译”甚而至于所谓的“硬译”却完全出自于一种文化自觉,其目的是为了努力完成这种基于自己的思想框架所设定的文化理念并坚持不懈地从事这样一种与近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休戚相关的跨文化翻译实践,而不仅仅是以所谓跨语际实践为其理论鹄的。1931年3月,赵景深在《读书月刊》第1卷第6期上发表《论翻译》一文,提出翻译“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主张,再次抨击鲁迅及其“直译说”。为此鲁迅于1932年1月20日在《北斗》第2卷第1期上发表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这篇文章,以1930年8月3日上海《时报》移译的一条国外新闻稿为“顺译模范文大成”之蓝本对所谓的“顺译”现象予以讽刺,认为:“译者不拘拘于‘硬译’,而又要‘顺’,所以有些不‘信’了。”并且坚持“信而不顺”这条原则,同时提出了自己认为“信而不顺”的译文,最后不无讽刺地说道:“文明国人将自己们所用的文明方法,硬栽到中国来,不料中国人却还没有这样文明,连上海的翻译家也不懂,偏不用铁丝来穿,就只照阎罗殿上的方法,‘秤’了一下完事。造谣的和帮助造谣的,一下子都显出本相来了。”这次论争再次说明鲁迅坚持“直译”抑或“硬译”主张,其目的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其中所特力标举的政治诉求深契于自己预设的思想框架,并且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一脉相承,因此,鲁迅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及所提倡的译学主张其实质是反映了中国译学的某种范式变革,作为一种跨文化翻译实践其所体现的内在的思想与文化模筑力抑或思想/文化能产性【27】故而也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另如D.Wright 所撰写的Translating Science: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Chemistry into Late Imperial China,1840-1900(2000,Academic Publishers)和邹振环的《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也相继探讨了西方化学和地理学知识在晚清引进中国以后对可以看出,前述晚清严复和林纾这两条翻译路径之分疏、以及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与新月派之间就“硬译”问题所进行的翻译论争的确体现了文化理念、思想框架与译学范式之间的互动作用,并且也有助于厘清翻译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定位及其相关问题。对此所进行的个案研究说明无论严复、林纾抑或鲁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路径,并且基于自己的文化理念进行什么样的范式变革,他们的翻译活动和译学思想都内涵着某种政治诉求,标举着翻译的思想/文化能产性,并且以此坚守着母语文化面对异质文化应有的主体设计和自我思想与文化立场,激活了翻译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活动其内在的思想与文化模筑力。这种范式转换显然有别于强调技术操作程式的、以语音、语法、词汇要素为基本框架的翻译模式,进而也有别于以有知无识的“技术抑或知性分析”遮蔽异质文化之间潜在的历史逻辑、简化异质语言之间的内在张力、同时抽空“信达雅”标准其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的译学模式,因而它也就在强调翻译的思想/文化能产性、同时使异质语言实体愈趋丰盈的阐释过程中使译者成为异质文化、异质思想形态和异质语词之间真正的文化和思想桥梁,从而将翻译由原来的跨语际实践转换为一种跨文化实践、转换成具有强大思想和文化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领域。毋庸置言,以严复、林纾和鲁迅为代表的译学范式和我国近现代史中原本十分丰富的译学资源一样原属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我们今天讨论文化理念、思想框架与译学范式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翻译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定位问题时应予进行正面的开掘和梳理,倘能如此,则肯定会有助于深化我国的译学研究,促使其渐次完成自己的范式转换,在拓展其理论视野、适时注入新型学理的同时,也渐次拓展自己的研究层面,丰富自己的研究肌理,提升其科学品位,凸显其在当今跨文化语境下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历史意义。

(原载:《长江学术》(第2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于模筑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心智结构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美国学者Elman 也曾以史料证明,在明代,由于西方自然科学进入科举考试内容、数学知识进入儒生研究视野,而使当时的学人知识结构在一种“他者”眼光的逼视之下产生裂变,从而对中国本土文化此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它如佛籍汉译之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迁移、实学翻译之于中国近代科学和国人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林纾的文学翻译之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等等,都对中国文化及其知识、学术、思想具有类似的模筑作用,值得译学界予以高度重视。

【1】参G.C.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见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2】村濑裕也(1996),《戴震的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第63页。

【3】参G.沃洛希洛夫《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见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4】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

【5】文见《轮船工竣并陈机器局情形疏》,参《曾国藩全集·奏稿(十)》,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6093页。

【6】参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见《适可斋纪言纪行》卷四(张岂之等点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版。

【7】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

【8】Zhang,Longxi.1992.Tao and the Logos:Literary Hermeneutics,East and West.Durham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p191.

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pp64-70.

【9】 在谈及林译小说的时候,钱钟书亦有类似的看法:“我试找同一作品的后出的——无疑也是比较‘忠实’的——译本来读,譬如孟德斯鸠和迭更司的小说,就觉得宁可读原文。这是一个颇耐玩味的事实。当然,一个人能读原文以后,再来看错误的译本,有时不失为一种消遣,还可以方便地增长自我优越的快感。”参钱钟书《旧文四篇·林纾的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

【10】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1990.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pp56-63.

【11】 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一文里,鲁迅曾对严复的译文作过一些评述,认为严复翻译的作品“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城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参《鲁迅全集》第4卷,第381页。

【12】见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13】同上书,第132页。

【14】见王栻编《严复集》(1—5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页。

【15】见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16】参《天演论》(严译名著丛刊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7】参《答严又陵(丙申七月十八日)》,《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04页。

【18】刘纳(1998),《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7页。

【19】郭沫若即曾说过“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所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的是Haggard 的《迦茵小传》。那女主人公迦茵是怎样的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诱出了我大量的眼泪哟……我想假使有那样爱我的美好的迦茵姑娘,我就从凌云山的塔顶坠下,我就为她而死,也很甘心。”(参郭沫若《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3页)钱钟书亦说:“最近,偶尔翻开一本林译小说,出于以外,它居然还有些吸引力,我不但把它看完并且接二连三,重温了大部分的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触处皆是。”(参钱钟书《旧文四篇·林纾的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20】参《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1页。

【21】同上,第380页。

【22】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一文里,鲁迅指出严复以桐城古文体译《天演论》的动机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只会讲鬼子话的留学生,而是足以“音调铿锵”的“士”;“然而严又陵自己却知道这太‘达’的译法是不对的,所以他不称为‘翻译’,而写作‘侯官严复达诣’。”“但他后来的译本,看得‘信’比‘达雅’都重一些。”这说明,靠《天演论》打开市场以后,严复其实更注重“信”,而非“达雅”二字。参《鲁迅全集》第4卷,第381页。

【23】 林纾翻译的单语性还表现在他将外语理解与阐释的责任转嫁给了熟谙该门语言的人,而自己则仅仅依靠精深的古文功底依据原文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但严复的翻译理路却正好与此相反。鲁迅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因此才有关于《天演论》和《穆勒名学》的不同评价。在鲁迅看来,《天演论》乃是基于六朝的译经范式、以“达雅”为标准而进行的“再创作”;而《穆勒名学》则取法于唐译佛经模式,以“信”为基准。可以说,严复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层面上实施文化选择并进行翻译尝试的,在他的身上至少同时体现出了两种翻译理路,那就是对原文的忠实与背叛。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对后世译学论争的深刻影响,则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近现代中国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

【24】原文均载1929年9月出版的《新月》第2卷6-7号合刊。

【25】见1930年3月《萌芽月刊》第1卷第3期,后由作者编入《二心集》。

【26】 鲁迅在文中说道:“我的译书,就也要献给这些速断的无产文学批评家,因为他们是有不贪‘爽快’,耐苦来研究这些理论的义务的。”说明他对当时的文化/政治语境和“无产者”们的思想框架具有清醒的认识。

【27】参刘禾著《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1999年,上海三联书店)和孔慧怡著《翻译·文学·文化》》(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两书。

同类推荐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热门推荐
  • 危险的南迁之旅(小猪弗莱迪)

    危险的南迁之旅(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变性人手记

    变性人手记

    年轻漂亮的女孩夏妆,几个月后,却摇身变成了一个叫做童汉的男人。他(她)穿梭于两性之间,由流浪汉变成百亿富豪,艳丽风流的挚友变成他的性爱情人,纯洁可人的姚黛成为他的寂寞妻子,他信仰功德,也依傍罪恶,他像农民一样耐劳,像囚徒一样煎熬,又像天才一般灵活,像明星一般耀眼……
  • 重生之将门嫡女不好惹

    重生之将门嫡女不好惹

    【本文上卷宅斗,宫斗,斗渣男,渣女,下卷温馨宝宝戏】帮助心爱的夫君如愿以偿的登上皇位,木樱诺儿却不曾想到,他刚登上皇位不久便带着他心爱的女人以及她那同父异母的妹妹,三人联手设计陷害她,毁她清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后木氏淫乱后宫,伤风败俗,无德无能,加之至今未能为南楚国诞下龙嗣,特此从今日起打入冷宫,钦此。”当那把尖刀插进她的胸膛,她悲愤的冷笑:“我木樱诺儿,今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认识你们这些奸诈无比的贱人,若是有来世,我定让你们血贱血偿,我要让你们求生无门,求死不能!”当她再次睁开双眸,眼神中只有冷冽的寒光和仇恨,金銮殿上,将是她踏着胜利的脚步缓缓而来,老天怜悯,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一世她要把那些人给她的痛苦加倍偿还给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血贱江湖!什么姨娘,什么小三,什么皇子,什么爱人,什么姐妹,负我者尽管放马过来!本文一对一宠文,男主干净,女强男更强。【精彩片段1】他是前世害死她的夫君,他是一心谋夺皇位的三皇子。金銮殿上他被严刑拷打,狼狈不堪的转头看向她一步步以胜利的姿态昂首走上大殿,眸光中是冷冽的寒光紧逼,他听着她口中一字一句说着他的谋反证据,然后对着新皇高喊道:“陛下,此人狠毒之心人神共愤,此人不除必祸害天下,依南楚国的刑罚,此人应当处以剐刑!”他听闻浑身瑟瑟发抖,他指着她责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害我!”她优雅的笑着转身一步步走近他,嘴角噙着胜利的笑容低下头在他耳边低声厉声道:“这是你前世欠我的!这一世我就是要让你求生无门,求死不能!”【精彩片段2】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高高竖立着一块大大的红字招牌‘招父大会’,台上一脸悠闲吃着葡萄的某女朝下面一脸稚气,但美人胚子尽显,鬼灵精怪的某小孩使了个眼色,某小孩小脸一昂扫视了一下前方黑压压各位年轻的王公贵族们一眼,然后随手指着一个人问道:“你家有多少银两啊?”“虽跟皇家国库相差一筹,但金山银山倒是有几座。”某小孩摸着下巴一副沉思,还算凑合吧,“那你有没有什么重疾?无法治愈的那种顽疾?”此人摸了把额头上的虚汗赶忙开口道:“这个请放心,本公子年轻身体强壮,那方面绝对行!”某小孩脸一黑道:“下一个!谁要你身体强壮了,你要是老不死,我和我娘怎么继承你家祖业啊!”众人一片哗然纷纷晕倒。突然天空一黑,几百多个黑衣人从天而降,众人一见立马脸色大变道:“不好,黑风堂的人,跑!”
  • 异世龙魂

    异世龙魂

    陆明龙说:“问鼎昆仑,谁与争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话落,红狮摇晃大脑袋,一个水系——水柱,从口中喷射而出,直喷射陆明龙的脸上。陆明龙意外穿越异界,为了完成敖帝给他的任务,与天魔生死较量。他巧夺天书,失意后的他是否能成功打败天魔拯救三界?又是否能回到属于自己的家?他能做到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出来的事

    问出来的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做事先做人的潜规则

    做事先做人的潜规则

    会做人,能左右逢源,不会做人,四处碰壁;会做人,做事有人帮;不会做人,处处碰壁;会做人,办事有捷径,不会做人,命运多舛。如何行动,如何去把握自己做人的原则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局面。做人有差距,做事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智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如何行动,如何去把握自己做人的原则就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局面。有的人不贪图安逸,从来就没想过要有所作为;有的人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没有孜孜以求的耐力;有的人刻苦发奋,但始终抓不着努力的方向,有劲用不到对的地方。成功属于会做人的人。本书既是通过:自强不息,做命运的主人;精挑细选,不断扩大朋友圈;勇往直前,追求心中的爱。
  •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从女人幸福一生最为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入手,比如:女人找什么样的老公才能确保自己一生的幸福;女人在婚姻中应该怎么经营自己的幸福;女人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女人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与自己的真心朋友相处;女人该如何打扮自己;女人该怎么培养自己的女人味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女人获得幸福生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仙侠之半炉香

    仙侠之半炉香

    对付情敌,若是能动手绝对不会选择动嘴皮子,因为费事。对付仇人,要么你让我死,要么我让你生不如死,因为省事儿。因为有时间不如想着怎么搞定师父。
  • 爱迷离

    爱迷离

    她是魏文帝的宠妃,可她曾是敌人之妻!他爱她宠她十六年,可最终却为何赐她一死!他比她年幼十岁,她是他的嫂子,可却是一见倾心,终生难忘!缘何未能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