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4100000009

第9章 论语(3)

从孔子对弟子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之中,不难看出,孔子对仁德标准的把握十分严格。春秋列国执政大夫之中,有几个口碑比较好的,孔子都未许以仁德。如那个三次当政、三次罢官都不喜不怒的楚国令尹子文,孔子认为他算得上是“忠”已经可以了,哪里能称得上是“仁”呢?(见第十九章)只有春秋时的大政治家子产,孔子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说他共有四项“君子之道”,即“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与“使民也义”(见第十六章)。因此孔子发出赞叹:“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雍也(二)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敬而行简[3],以临其民[4],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5]?”子曰:“雍之言然。”(三)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7],未闻好学者也。”(四)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8],子曰:“与之釜[9]。”请益,曰:“与之庾[10]。”冉子与之粟五秉[B11]。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B12]。”(七)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B13],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B14]。”(十)伯牛有疾[B15],子问之,自牖执其手[B16],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B17]!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十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B18],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十二)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B19]。”(十三)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十四)子游为武城宰[B20]。子曰:“女得人焉耳乎[B21]?”曰:“有澹台灭明者[B22],行不由径[B23],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B24]。”(十八)子曰:“质胜文则野[B25],文胜质则史[B26]。文质彬彬[B27],然后君子。)”(十九)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B28]。”(二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十二)樊迟问知[B29],子曰:“务民之义[B30],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B31],可谓仁矣。”(二十三)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二十六)宰我问曰[B32]:“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B33],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B34],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B35]。”(二十七)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B36]!”(二十八)子见南子[B37],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B38]:“予所否者[B39],天厌之[B40]!天厌之!”(二十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三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B4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B42],可谓仁之方也已。”[注释][1]子桑伯子:春秋末隐士,鲁国人。[2]简:不烦琐。[3]居:居心,自处。[4]临:上对下之称,意为治理。[5]无乃:岂不是。大:同“太”。[6]贰过:重犯过失。[7]亡:同“无”。[8]请粟:求送养米。[9]釜(fǔ):古容量,一釜为六斗四升,合今量之半。[10]庾(yǔ):古容量,一庾为二斗四升。[B11]秉:古容量,一秉十六斛,一斛十斗。[B12]周:救济。[B13]三月:言其久。[B14]日月:指短时间。而已矣:如此而止。[B15]伯牛:孔子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B16]牖(yǒu):窗。[B17]斯人:指伯牛。斯疾:指所患恶疾。[B18]箪(dān):盛饭竹器。[B19]女:同“汝”。画:中途停止。[B20]武城:鲁国的城邑。[B21]焉耳:于此。通行本“耳”作“尔”。[B22]澹台灭明:孔子晚年弟子,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B23]径:小路。[B24]偃:子游名。[B25]质:质朴,未经文饰的自然状态。文:文采,指经礼仪的修饰。野:粗鄙。[B26]史:虚华无实。[B27]彬彬:两者相杂,配合适当。[B28]罔:指不正直者。[B29]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B30]务民之义:专用力于人道所宜。[B31]先难:先致力于解决难事。[B32]宰我:孔子弟子,姓宰,名予,字子我。[B33]井有仁焉:井中有人。[B34]可逝:使之往救。[B35]罔:迷惑,愚弄。[B36]畔:同“叛”,背离。[B37]南子:卫灵公夫人,名声不佳。[B38]矢:发誓。[B39]所:假若。否:不是,不对。[B40]厌:厌弃。[B41]尧、舜:上古二帝王,为孔子所推崇。病:有所不足。[B42]能近取譬:就近从己身取例然后推己及人的修养方法。

[鉴赏]本篇的前半部分紧接上篇,继续评论诸弟子。但是,讨论的重心渐渐移向了对人生价值的探求,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篇末。

在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之中,所树立起来的人格品德典范,最高的就是“圣人”。但是在孔子那里,“圣人”却仅仅是一个虚悬的理想。除了历史上的尧、舜、禹、周文王、周公之外,基本找不到能称为圣人的人。当然孔子自认不是圣人。当子贡问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否能够称为已达到了“仁”的标准了,孔子回答他,这不仅仅是仁,“必也圣乎”(第三十章)。即便是尧、舜,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一方面也有诸多不足。可见这一品德的崇高与伟大。

“仁者”是孔子所倡导的较为具体、在社会中能追求的理想人格。“仁”正是孔子一生身体力行所体现出来的,也是他一直循循教导弟子去实践的最高理想境界。这个境界的标准也相当的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弟子都能一下子理解。于是孔子在诸多的弟子之中,物色了一个最为满意的弟子——颜回,以他作为实践“仁”的道德精神榜样。归纳起来,颜回的思想品格具有如下特点:

(一)“安贫乐道”。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曾先后两次叹曰:“贤哉,回也!”由此能够体会出孔子对这位高足的满意之情,几乎达到了赞不绝口的地步。

(二)“好学”不倦。在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自然有许多的好学者。然而,在孔子看来,颜回却是独一无二的。否则,孔子怎会在颜回死后忧伤地说:“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而且,颜回的好学,并非师云亦云,而是十分善于思索的。在《为政》篇中,曾记述过孔子说颜回看起来似乎有些愚笨,然而“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三)“不迁怒,不贰过”。这二条一共只有六个字,但是想要做到实非易事。遇到令人愤慨之事,不迁怒他人,而严于责己,这正好符合孔子关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一般人犯错之后一犯再犯实在很常见。颜回“不贰过”的品德,后儒也对此赞扬不已——《易·系辞下》就说他“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很容易看出,颜回“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这些种种精神,实际上就正好是孔子“乐以忘忧”、“敏而好学”精神的翻版。因此,宋代的思想家提出了,要将“孔颜乐处”作为道德修养的崇高典型。即使在今天,人类物质生活已经大为丰富,要想寻求出塑造崇高精神生活的典型,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述而(一)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二)子曰:“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4],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5]。”(八)子曰:“不愤不启[6],不悱不发[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则不复也。”(九)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十)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十一)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9],惟我与尔有是夫[10]!“子路曰:“子行三军[B11],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B12],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十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B1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十三)子之所慎:齐[B14],战,疾。

(十四)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十六)子曰:“饭疏食[B15],饮水,曲肱而枕之[B16],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十八)子所雅言[B17],《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十九)叶公问孔子于子路[B18],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二十)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二十一)子不语:怪,力,乱,神。

(二十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十四)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B19]?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二十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二十六)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B20],难乎有恒矣。”(二十七)子钓而不纲[B21],弋不射宿[B22]。

(二十八)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B23]。”(二十九)互乡难与言[B24],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B25]!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三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三十一)陈司败问[B26]:“昭公知礼乎[B27]?”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B28],曰:“吾闻君子不党[B29],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B30],为同姓[B31],谓之吴孟子[B32]。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三十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B33],而后和之。

(三十三)子曰:“文,莫吾犹人也[B34]。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三十四)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B35],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三十六)子曰:“奢则不孙[B36],俭则固[B37]。与其不孙也,宁固。”

(三十七)子曰:“君子坦荡荡[B38],小人长戚戚[B39]。”

(三十八)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注释][1]述:传述。作:创作。[2]老彭:商之贤大夫。[3]识(zhì):记住。[4]徙(xǐ):迁移,赶往。[5]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6]愤:心求通而未得。启:开启。[7]悱(fěi):口欲言而未能。[8]隅(yú):角。[9]舍:不用。[10]尔:指颜渊。[B11]行:率领。三军:古军制,大国三军。[B12]暴虎:徒手搏虎。冯(píng)河:徒足涉河。[B13]执鞭:贱职。[B14]齐:同“斋”,戒斋。[B15]饭:吃。疏食:粗粮。[B16]肱(gōng):胳膊。[B17]雅言:西周人语,为当时各诸侯国通行语言。[B18]叶(shè)公:楚大夫沈诸梁。[B19]二三子:指诸弟子。[B20]约:穷困。泰:安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B21]纲:以大绳系网,绝流而渔。[B22]弋:以生丝系矢而射。宿:宿鸟。[B23]次:次一等。[B24]互乡:地名,其风俗难以与外界交往。[B25]唯何甚:意为如此有何过分。[B26]司败:陈国官名,即司寇。[B27]昭公:鲁国君,名稠,“昭”为谥号。[B28]巫马期:孔子弟子,姓巫马,名施,字子期。[B29]党:偏私。[B30]取:同“娶”。[B31]同姓:鲁吴都是姬姓。[B32]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按周礼应称为吴姬,昭公讳之,称为吴孟子。[B33]反:重复。[B34]莫:大约。[B35]抑:然而,不过。为之不厌:努力不懈。[B36]孙:同“逊”。[B37]固:固陋,寒怆。[B38]荡荡:宽广。[B39]戚戚:迫促忧愁。

[鉴赏]在本篇,有二个重点:孔子的自我评价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关于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固然在别的篇章中也时有所见,但是都不如本篇这么集中地记载。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部分,基本上可看作是对第二篇有关部分的进一步展开。

历史上对孔子的评价,时褒时贬,而且其中有不少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精神的。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全然罔顾孔子曾多次作过的自我评价,因此而造成了偏颇的评论,就毫不为奇了。

在本篇之中,孔子对自己评价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第二十章)还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仅仅是依靠“多闻”、“多见”,“择善而从”而获得知识,因此只能算是“知之次也”(第二十八章)。

第二类:强调其“好学”精神。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第二章)前篇还记载了孔子曾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第三类:自述其道德志向。在第十九章记载了,叶公向子路打听其老师的为人,子路一时不知如何相答是好。孔子说,你何不如此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还说吃着粗粮,喝着白开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而且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十六章)。

第四类:自评其学术旨趣。孔子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第一章)奉为他一生的治学准则。他对古代文化具有很高的素养,还因此而达到了“信”而不疑的地步。但是,他并不只是进行阐述,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伟大创造——他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整个思想体系。他所总结的教育思想,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并且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泰伯(一)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2],民无得而称焉[3]。”

(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4],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5]。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6],则民不偷[7]。”

(四)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8]。曾子言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9];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10]。笾豆之事[B11],则有司存[B12]。”

(五)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B13]。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B14]。”

(六)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B15],可以寄百里之命[B16],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B17],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八)子曰:“兴于《诗》[B18],立于礼,成于乐。”

(十)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十一)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B19],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十三)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B20],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十五)子曰:“师挚之始[B21],《关雎》之乱[B22],洋洋乎盈耳哉。”(十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B23],倥而不信[B24],吾不知之矣。

(十七)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十八)子曰:“巍巍乎[B25],舜、禹之有天下也[B26],而不与焉[B27]。”

(十九)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B28]。荡荡乎[B29],民无能名焉[B30]。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B31],其有文章[B32]。”

(二十一)子曰:“禹,吾无间然矣[B33]!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B34],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B35],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B36]。禹,吾无间然矣!”

同类推荐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你一念之间,我情深一场

    你一念之间,我情深一场

    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两个同样危险强势的男人,三个游走在黑白边缘的年轻男女;当一心提防的魔鬼最终冲破固守的心房,当倾心所爱的情人转身成为复仇天使,爱和恨的天平,生与死的对决,究竟该如何平衡抉择,谁又是谁生命里最后的救赎阳光?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撕夜

    撕夜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妖狐娘亲不好惹

    妖狐娘亲不好惹

    (宅斗新书《嫁恶婿》求包养)王牌杀手穿越什么的她冥希见得多了,可是她不明白她一只狐妖竟也会穿越?还重生在明家废物七小姐明夕身上?还多了个半人半兽的5岁呆萌儿子!这世界真是醉了,前世大婚前一天被团灭她冥希忍了,重生后多了个儿子她冥希认了,但是……成天被明府那帮该千刀的家伙打骂,被剩菜剩饭伺候的日子她绝对忍不了!“呆萌儿子,咱们撤吧!娘亲带你永远逃出这个鬼地方,外面的世界有烧鸡有美酒有数不完的银子~~~”“那……有爹爹吗?小瞳想要爹爹!”冥希一愣,瞟了眼某男:“没有,因为全世界的男人都是个禽兽不如的妖孽!”
  • 彼时少年

    彼时少年

    许多灵感与文字都是在深夜里涌现出来的。它们仿佛是暗黑天幕下不经意绽放的烟花,绚丽而璀璨。
  • 鹰王的悍妃

    鹰王的悍妃

    【本书五折,全本订阅仅需211点!】她是有惊人超能的变种特工!原是生死与共的爱侣,却在她怀上他的骨肉时,突然失踪!当千百日的痴情等待,换来他用利刃刺穿她的胸膛,不甘倒下的她,好想问他一声:昨日的誓言,我仍犹在耳;而你,已经忘记了吗?难道深爱...也只是笑话一场?当他历尽千帆幡然醒悟之时,她的身边已然有了守护之人,他的深爱,还能否挽回她那颗已然绝望受伤的心?【精彩一】:“若可,对你,我此生不渝!若有哪一天我背弃了这个誓言,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他深情地望着她,这张精致的脸庞,早已刻在了他的心上,溶进了他的血液里,让他只要见到她,体内的热血就忍不住沸腾。【精彩二】:“若可,把他忘了!让我来爱你!我一定会尽全力来爱你!不管我是今日的王爷,还是他日的皇上,我的正妻位,只有你,才有资格坐!”燕王情真意切、柔情万千地看着她,殷切地等着她点头。【精彩三】:“大哥,你放开我!”我轻轻挣扎着。他却反而将我抱得更紧,语气灼热地说,“不!我不放!可可,我今生也不会放开你!你知道吗?就那一眼,你就那样亭亭玉立的站在那里,微微地笑着,笑得那么美,笑得那么倾城,这一笑,就把我的魂都勾走了!我突然感觉,我的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不一样的光彩!”【推荐懒懒的其他文】:【1女N男完结文】【凤御万兽】【凤御九龙】【绝色逍遥】【女王御狼】【咱家后宫缺俊男】【重生一豪门酷女】【一对一完结文】【绝色妖女】【独宠娇颜】【情惑妖郎】【鹰王的悍妃】【重生一豪门佳人】【重生一豪门妖女】【重生一豪门邪女】【神仙总裁也贪欢】【爱上我,你输定了】推荐朋友的好文:胡狸《悍将王爷的废妾》笑看花《剑杀》ttp://m.pgsk.com/info/m.pgsk.com野人乙《这个相公有点冷》ttp://m.pgsk.com/info/m.pgsk.com苹果儿《特工傻后》强力推荐懒懒的高干军旅文---【未婚妈妈-高官爱人】【片段一】“魏正涛,你结婚了?”“嗯!”“你他妈的结婚了还来纠缠我干什么?你看我长得像小三样吗?我告诉你,我沈盈袖再差也不会去做小三,更不喜欢吃回头草,特别是像你这种二手的回头草。”“盈盈,你听我说!”“滚,给我有多远,滚多远!”“沈盈袖,你真是欠人爱!是不是我太久没滋润你,你欲火见涨啊?”
  • 爆王的失宠弃妃

    爆王的失宠弃妃

    她是现代穿越来的一缕幽魂,他是权倾朝野的王爷,却因为一场政治婚姻将他们拉在一起。新婚之夜,他就宣布她是他的下堂妃。新婚第二天,他携手新欢来羞辱于她!哼,他当真自己还是那个懦弱无能,随他欺么辱的女子?要知道,忍无可忍的时候无需再忍!当两人势成水火的时候,他却突然对她宠爱有加,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心也在这种柔情中渐渐迷失,就在她自以为自己的要得到幸福时,却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幸福都不过是场可笑的闹剧!终究是身上的痛楚,怎么都抵不了心死的痛楚!★★★★★★★★★★★★★【精彩片段一】“秦香寒,你给本王站住!”慕容晔阴沉着脸,看着离自己不远处的女子,他分明在她脸上看到了鄙夷之色。香寒指着自己的鼻子,乌黑的眼珠骨碌地一转:“王爷叫我?!”“你到底懂不懂三从四德?见到自己的夫君都不用过来陪你夫君说说话么?”看着眼前衣衫不整的两个人,女子像无骨的蛇一般缠绕在男子身上,秦香寒不禁心底唾弃了慕容晔一番。“你确定,你是我夫君么?”“该死的,你说什么?!”秦香寒无辜的笑了笑,似有些无奈,“我的夫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不一个只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本能的动物!”“动物?!”慕容晔嘴角抽搐,“你竟敢说本王是动物?!”“是啊,据臣妾所知,只有动物才会随时表现出本能啊!”【精彩片段二】“香寒,告诉本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白色的芙蓉帐内,慕容晔抱着秦香寒,在她耳边轻声低喃。“香寒所要的东西恐怕王爷给不起!”秦香寒朱唇轻启,绝美的小脸上平静无波。“你想要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得出,本王就一定做得到!”“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王爷能给么?”她淡笑,他却茫然了。【精彩片段三】粗大带倒钩的鞭子,一下一下狠狠落在她身上,鲜红的血液像是盛开在地狱的彼岸花,凄艳无比。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可是当孩子从自己身体中流失的那一刻。秦香寒咬紧牙关,满脸鲜血地仰望着那个鞭打她的男子,眸中是如水般的绝望。“这辈子,我从未如此恨过一个人,你是第一个!”一瞬间,似乎有疼惜的光芒在他深蓝重瞳中闪过,却让人来不及捕捉。“随便,恨我的人很多,不差你一个!”哈哈……她笑得绝望,笑得癫狂。悬崖边上,寒风凛冽,身穿一袭白纱的她宛如仙人,却瘦弱得要随风而逝般。她看着离她不远处的他,笑容明艳,却仿若昙花般,一绽而逝。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