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4100000004

第4章 中庸(1)

率性之谓道天命[1]之谓性[2],率[3]性之谓道[4],修[5]道之谓教[6]。道[7]也者,不可须臾[8]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9]戒慎[10]乎其所不睹[B11],恐惧乎其所不闻。莫[B12]见[B13]乎隐[B14],莫显乎微[B15]。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B16],谓之中[B17],发而皆中节[B18],谓之和[B1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B20]也。致[B21]中和,天地位[B22]焉,万物育[B23]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B24],小人反[B25]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B26]时中[B27]。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B28]也。

子曰:“中庸其至[B29]矣乎,民鲜[B30]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B31]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B32]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B33]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B34]!”

子曰:“舜其大知[B35]也与[B36]!舜好问,而好察迩言[B37]。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B38],用其中于民。其斯[B39]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B40]知[B41],驱[B42]而纳诸罟[B43]擭[B44]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B45]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B46]守也。”

子曰:“回[B47]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B48]而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B49]也,爵[B50]禄[B51]可辞[B52]也,白刃可蹈[B53]也,中庸不可能[B54]也。”

[注释][1]天命:这里指自然的禀赋。[2]性:天赋予人的本性。[3]率:遵循。[4]道:规范、人道。[5]修:修明、实行。[6]教:教化。[7]道:日常事物当行之理。[8]须臾:片刻、一会儿。[9]君子:《中庸》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行的人,有时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指有德行的人。[10]戒慎:警戒、谨慎。[B11]睹:见、察看。[B12]莫:无、没有。[B13]见(xiàn):同“现”,体现。[B14]隐:隐蔽。[B15]微:细微小事。[B16]发:表露、显露。[B17]中:这里意为恰当。[B18]中节:合于自然的道理。中,符合。节,法度、常理。[B19]和:和谐。[B20]达道:通达的道路,或说是天下人民共由之路,引申为天下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B21]致:到达。[B22]位:安于其所、各得其所。[B23]育:养育、生长。[B24]中庸: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足。庸,“常”的意思。[B25]反:违背、违反。[B26]而:能、能够。[B27]时中:应时而处中,即言行处处符合道的规范。[B28]忌惮:畏惧。[B29]至:极、最。[B30]鲜:少。[B31]知者:有智慧、有教养的人。知,同“智”。[B32]明:著明、明了。[B33]味:滋味。[B34]矣夫:叹词。[B35]知:同“智”。[B36]也与:语气词连用。[B37]迩(ěr)言:浅近之言。[B38]执其两端:掌握它的两个方面。[B39]斯:此。[B40]予:我。[B41]知:同“智”。[B42]驱:驱逐、驱赶。[B43]罟(gǔ):捕鱼的网。[B44]擭: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B45]辟:同“避”。[B46]期月:一个月。[B47]回:颜回,孔子的学生。[B48]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不舍。服,放置。膺,胸口。[B49]均:平,指治理公正。[B50]爵:爵位。[B51]禄:官吏的俸禄。[B52]辞:放弃。[B53]蹈:踩、踏。[B54]中庸不可能:上述三事,即平治国家、辞爵禄、蹈白刃虽难还是能做到,而行中庸之道看似容易,实际更难。

[鉴赏]《中庸》据说是子思写的,原本是《小戴礼记》之中的第三十一篇。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中庸说》二篇,这表明西汉时已有人专门从事《中庸》的研究。之后有南北朝宋散骑常侍戴颙所著的《礼记中庸传》二卷,另外南朝梁武帝萧衍还著有《中庸讲疏》一卷,援佛入儒。自唐中叶以后,李翱所作的《复性书》,基于《中庸》的思想,试图建立一套新儒家的心性理论。

北宋的儒者普遍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典籍,由曾子所传下来、又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南宋的朱熹在北宋二程兄弟等开创的理学观点之上,将《大学》与《中庸》从《礼记》中单独抽出,同《论语》与《孟子》合编在一起,并分别为之作注,称为“集注”。本书《中庸》各章的划分依据的就是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

在《四书》中,朱熹认为,《中庸》的理论性与思辩性较其他三者为高,这从他对《四书》排序中就能看出。《四书》的排列次序,现在的通行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实,朱熹在编排中曾经将《中庸》置诸最后。朱熹对此曾有说明:“某要人须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复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末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在这里,朱熹将《大学》看成是纲领,因此列于首位;将《中庸》看成是精髓,因此列于最后。在这首尾呼应之间,加以孔、孟的言论作为印证,从而就能构筑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一至第九章着重论述了道与中庸二个观念,这里所说的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然而,他先阐述了哲学意义上道的概念,这样就不仅为中庸之道奠下了本体论基础,而且还赋予了道天人合一的意义,这样就发展了道的观念。《中庸》第一次将道论述为儒家哲学的基本范畴。它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规定了道的基本涵义,在指出了道之本原出于天的基础上,又强调了道与本性、人性是一致的,无矛盾的,这样就避免了天、人,内、外之间的对立。

《中庸》这几章主要论述中庸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它首先提出中庸即“中和”,从词义上说中和表示适度,恰当。“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描绘此时情感、意念无所偏倚,当于理;“发而皆中节”是说情感、意念的表达有分寸,不乖戾。而从哲学上说,明代王阳明认为“未发之中”即良知,即本心,即宇宙本体。可见,根据中庸的观念,世界、本心、本性的本然状态是适度,适宜,恰当。

其次,中庸的意思是为“时中”,也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要随时而处中。因为“中”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时中也就是意味着需要面对现实,尊重客观条件。而那些私心太重之人,往往则会肆欲妄行,因此《中庸》才说小人反中庸,言行皆无所顾忌。

再次,中庸指的是无过无不及,这除了强调要适度外,还针对了人性的弱点。所谓“知(读为“智”)者则过之,愚者则不及”、“贤者则过之,不肖者则不及”,描述了普遍存在的误区,不但是认识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智者、贤者由于个人主观偏爱与过度自信而往往做过头;而愚者、不肖者则因为智识所限而时常达不到要求或标准。最后,中庸是一种方法论,强调的是执两用中,也就是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使其二者保持均衡,这是孔子在各种问题上都强调采用的方法。例如,他主张在政治上需要宽猛并用,在学习方法上则要“学”、“思”兼顾,不能有所偏废等等。

君子依乎中庸子路[1]问强[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3]强与?宽柔以教,不报[4]无道[5],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6],死而不厌[7],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8]而不流[9],强哉矫[10]!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B11]不变塞[B12]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B13],后世有述[B14]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B15]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B16]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B17]而隐[B18]。夫妇[B19]之愚,可以与[B20]知焉。及其至[B21]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B22]。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B23]焉。《诗》云:“鸢飞戾[B24]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B25]也。君子之道,造端[B26]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B27]。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B28]伐柯,其则[B29]不远。’执柯以伐柯,睨[B30]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B31],改而止。忠恕违道[B32]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B33]乎子以事[B34]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B35]之,未能也。庸[B36]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B37]行,行顾言。君子胡不糙糙[B38]尔?”

君子素其位[B39]而行,不愿[B40]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B41]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B42]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B43]下,在下位不援[B44]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B45]人。故君子居易[B46]以俟[B47]命,小人行险[B48]以徼幸[B49]。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B50]诸正鹄[B51],反求诸其身。”

[注释][1]子路:孔子弟子。子路好勇,故问强。[2]强:刚强、坚强,勇敢。[3]而:汝,你。[4]报:报复。[5]无道:蛮横无理。[6]衽(rèn)金革:衽,卧席,此处作动词。金,铁制的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盾。衽金革意为以金革为卧处,譬好勇善战。[7]厌:后悔。[8]和:和谐、调和。[9]流:随波逐流。[4]矫:坚强的样子。[B11]有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B12]塞:堵塞。此指穷困的时候的信念。[B13]素隐行怪:指探求隐僻不正之理,做奇异怪诞之事,以欺世盗名。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之理;怪,怪异。[B14]述:传述、称赞。[B15]已:止、停止。[B16]遁(dùn)世:避世、隐居。[B17]费:广大。[B18]隐:精微。[B19]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B20]与:动词,参预。[B21]至:最、极尽。[B22]憾:遗憾,不满意。[B23]破:剖析、分析。[B24]戾:到达。引用的诗句见《诗经·大雅·旱麓》。[B25]察:明显,彰著。[B26]造端:造立端绪,意为开始。[B27]远人:远离人们。[B28]伐柯:砍伐作斧柄的木材。柯,斧柄。诗句见《诗经·豳风·伐柯》。[B29]则:法则。[B30]睨:斜视。[B31]以人治人:按普通人的愿望和要求来治理众人。[B32]违:相距。道:中庸之道。[B33]求:责求、要求。[B34]事:侍奉。[B35]施:加给。[B36]庸:平常、平凡。[B37]顾:回头看,引申为顾及。[B38]糙糙:笃厚、老实的样子。[B39]素:现在。素其位:因现在所居其位而为其所当为。[B40]愿:倾慕、羡慕。[B41]夷狄:夷,当时东方的部族。狄,当时西方的部族。[B42]入:处于。[B43]陵:欺凌。[B44]援:攀援、高攀。[B45]尤:怨恨。[B46]易:平安的地位。[B47]俟:等待。[B48]险:险僻。[B49]徼幸:偶然求得荣幸。[B50]失:指没有射中。[B51]正鹄:箭靶中心圆圈。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鉴赏]《中庸》在这几章先指明了那些会妨碍实行中庸之道的观念,并且提出了如果要实行中庸之道,则应当具有的几种人格品质。

刚强、勇敢往往是众人赞扬的美德,人们常将那些临危不惧的举动看成是英雄行为,但有些人却呈一时之勇,在受到侮辱、挑衅的时候就做出激烈反应。《中庸》认为,这些极端行为是对中庸之道的最为常见的危害。所以第十章在分析、阐述“强”(刚强、勇敢)的概念时,专门指出了“衽金革,死而不厌”是“北方之强”即游侠之勇,不符合中庸之道所注重的温和与宽容的品质,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刚强。根据《中庸》,只有遵守中庸,才会有真正的强,也就是君子所居的“南方之强”。作者认为,对于横蛮之人,最勇敢的态度是以宽容去感化他,用道理来教育他;态度温和,但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信念;在强权或压倒一切的非理性潮流面前,根据道义,保持独立立场与见解;国家政治清明时受到任用,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仍能坚守困穷的时候所立下的志向,做到富贵不能淫;而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又能为了原则不惜牺牲一切。《中庸》接连用了三个“强哉矫”来热情赞颂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行为。由此可见,根据《中庸》,遵循中庸之道需要对他人抱以深沉之爱,大无畏之精神以及坚韧的品质,就是追求真理,维护道义,坚持信念与原则。

《中庸》所指出的种种妨碍中庸之道,另外一种倾向是人们索隐行怪的癖好。“索隐行怪”,根据朱熹的解释是“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四书集注·中庸》)。因为,一味追求新奇与怪诞,自然就会罔顾事理之所当然,这样就违背了中庸之道。因此,作者指出,要遵行中庸就要“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说,要克服浮躁,心境淡泊,能耐得住寂寞,这自然是常人很难做到的,所以,《中庸》说“唯圣者能之”。

《中庸》批评这些种种索隐行怪的倾向,是为了凸显中庸观念里“庸”的意义:也就是平常,常道,常理。后面的几章则更深入地阐发了这种意义,说明了平常之理才是至理,也就是平凡的真理。

对平常之理,《中庸》首先指出,这是普通人能够理解、也能够身体力行的道理。这根据儒家学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儒学最看重的父慈子孝、夫仁妻顺、兄爱弟弟敬兄的伦理道德是人所皆知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做到的。当然,《中庸》并不是要将高深的道理和崇高的境界归结为寻常之事,而在于强调这些高深的道理与崇高的境界不该脱离普通人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也许这是针对先秦道家的玄虚理论与墨家苦行僧式艰难生活而提出来的。此外,《中庸》所要阐明的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平常之理发挥到极致,就能成为至理。

诚者天之道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2]之政,布[3]在方策[4]。其人存,则其政举[5];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6]政,地道敏树[7]。夫政也者,蒲芦[8]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9]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10],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B11]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B12]也。或[B13]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B14]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B15]天下国家有九经[B16],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B17]群臣也,子[B18]庶民也,来百工[B19]也,柔[B20]远人也,怀[B21]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B22],体群臣则士之报[B23]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B24],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B25]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B26]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B27]任使[B28],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B29]薄敛[B30],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B31],既廪称事[B32],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B33]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B34],举废国[B35],治乱持[B36]危,朝聘[B37]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同类推荐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世界500强全集

    世界500强全集

    世界500强企业选人、用人、育人的真实记录,企业管理者的科学管理依据,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实用工作手册,职场奋斗者的标准行为准则和求职应聘者的最佳指导工具。本书的特色在于将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理念、工作规范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暮光宝藏

    暮光宝藏

    一张羊皮古卷引发的寻宝故事,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一群群寻宝者之间的争夺,一个残酷世界的杀戮与争锋,埋藏两千年的绝世宝藏即将出世……
  • 鲁滨逊漂流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鲁滨逊漂流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的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在西方文学史上, 鲁滨孙的形象众所周之, 他航海遇险, 一个人漂流到南美洲某荒岛, 靠着双手和工具, 造房子, 修田地、种粮食, 养牲畜, 还从土著的刀下救了一个人, 取名礼拜五, 收为自己的奴隶……鲁滨孙用28年的时间把荒岛建设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最后又奇迹般地回到欧洲, 成为巨富
  • 暖情总裁蜜宠刁蛮妻

    暖情总裁蜜宠刁蛮妻

    从龙城出发,乘坐大巴,晃晃悠悠过了二个小时,顾念终于到了目的地——桃花镇。一下车,不远处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出现在了顾念的视野里。迎着微风,飘来阵阵甜甜的香气。顾念抬手放在额头,遮住些许阳光,站在马路边上,四处望了望。远处青山叠嶂,近处溪水淙淙。道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这里真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但,顾念可不是来旅游散心的,她是带着……
  • 千金小姐倒追日记

    千金小姐倒追日记

    (别名:《调戏妖孽美男》)千金小姐姜敏儿童鞋离家出走在韩国当了个廉价洗碗工,路遇醉酒美男还见色心起地拖回家上下其手。这娃实在胆大包天,为了靠近那人各种的没原则矫情装逼易推倒……偏偏还没人看得出来她是在——倒追!好吧,姜敏儿同志郑重声明:喂!美男童鞋,两年前在中国,可是你把我拖进酒店的!姑娘我可先给了你钱了……你好歹先把义务给尽了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