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7100000002

第2章 庄稼地里的老母亲

彭学明

每年每年,母亲都站在春光的枝头,用犁头跟土地对话,用种子跟土地同眠,长出了庄稼,庄稼是绿色的,长出了绿色,绿色是希望的,长出了希望,希望是诱人的。

母亲,在以一种精神,喂养着她的儿女们。母亲又在刨地了。从早到晚母亲总是这样在地里忙碌。地里的苞谷秆已窜起一人多高,嫩绿的叶片闪着油光交错摇曳,泥土和苞谷花的气息,从地里爆裂出来,淡淡的清香,直沁肺腑。一只肥黄的狗,几头雪白的羊,还有几十只灰红的蜻蜓,团结在母亲的周围,活活蹦蹦,荡漾着生命的气息。

五月,地里那些低贱的草本植物总是疯长起来,像日本鬼子,“米西米西”地围攻庄稼。这是敌人,庄稼的敌人,母亲的敌人,母亲得手起刀落,将它们除掉。猫了腰,低了头,母亲手里的锄铲下“噗噗噗噗”地翻出一溜泥烟,本就稀落的杂草,纷纷倒出一条路来。清晨的风起了,把苞谷叶拱得飒飒挥动。一只阳雀高叫着,从地头訇然飞起,美丽的颜色在空中格外耀眼。远山、近溪、太阳、村落、血红的霞光、淡白的炊烟、排队的牛群、唱歌的孩子、赶路的鸭子……都在母亲的视野里,显出一种温柔的情调。母亲在这样的境界里刨地,就像在我们的书本里刨诗,那躺在课本里被我们吃了又吃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仿佛不是唐代某位诗人所作,而是母亲所为。母亲,是站在庄稼地里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诗人。

那年,农村实行责任田,田土到户,本来已跟我们住在城里的母亲,硬是不顾我们的阻拦,独自跑到乡下要了一亩田两亩地半坡荒山。那阵子,母亲高兴得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没日没夜在田地里转,一趟两趟,一天两天,竟转出一把一把的老泪。一双鞋印蹒跚着,像花朵,开在田边地角。母亲托人写信说:“我一辈子没得粪田粪土,现在有了,托邓小平的福。田在水井边,是肥田;地远了点,有很多沙和岩头,荒山其实不荒,有89棵杉树、28棵枞树、50棵蔸树,还有一棵椿木树,这些都是为你们种的,是一份好家业,我要一把老骨头守着。”我们看了,不禁黯然神伤,谁要您守着呢?母亲!大半个世纪,好不容易把我们盘出头,见一天好,又跑到乡下去侍候土地,岂不是自讨苦吃?可母亲不依,说多了,她就会高一声低一声地吼一些唠唠叨叨、七零八落的流水话,甚至大放悲声,让我们不打自退。母亲总是这样,一旦观点不符,发生争执,她就施出这套看家本领来征服我们。想起母亲一生为我们所遭受的苦难,我们只得委曲求全,由着她来。

母亲16岁时就到我们这个家族里来了。因了年少的美丽,母亲被一伙土匪从苗山抢去,做“压寨夫人”,而母亲趁土匪大摆宴席酩酊大醉时,只身逃到了几百里外的土家村落,嫁给了我父亲。母亲那时穿着朴素而光艳的苗服,银首饰亮闪闪,银项圈珠圆玉润,银耳坠小小的,风铃一般,悠悠晃荡,因此,当父亲一发现母亲时,就心花怒放得毫不犹豫地娶了她。父亲也是一样的出类拔萃,美貌过人,人们至今还传颂着12个女子同时爱上父亲而相互决斗的故事。在父亲去世后多年,母亲还常常在我们面前孩子般憧憬地怀念和夸耀父亲。而命运偏偏跟美丽开了个玩笑,结婚几年,父亲就死了,母亲从此几乎过上了沦为乞丐的生活。在一天短似一天的光景里,母亲的头发如纺出的棉线,越纺越长,而我们在母亲泪水与屈辱的喂养下一天天地长大。长成了花,花与别人一般香艳;长成了树,树与别人一般高壮。

我们都成了有出息的儿女。

可是母亲,似乎生就的土命,她还没有好好地享受这种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就回到了庄稼地里,培植、浇灌和延续对土地的感情。

站在庄稼地里,母亲像一只停落的瘦鸟,飞遍天涯海角后,又找到了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那种对土地的执著与热爱却愈来愈牢不可破、坚不可摧。正像母亲常说的“再贱的草也都有离不得的根!”

因此,在儿女们长大后,母亲唯一的夙愿,就是加倍地用汗水和生命喂养这块土地。每年每年,母亲都站在春光的枝头,用犁头跟土地对话,用种子跟土地同眠,长出了庄稼,庄稼是绿色的,长出了绿色,绿色是希望的,长出了希望,希望是诱人的。顶着夏日的辣热,母亲双手的茧子在田地里又修又剪,皮破了,茧老了,汗干了,手粗了,整个夏天秀发飞动,翠生生地漂亮起来了:绿的裙子,黄的地毯,辣椒、南瓜、茄子、稻谷、小米、葡萄,都像一张张剪纸贴满了田间地头,坡上垅上。秋日的阳光跟在母亲身后,啃着泥土,吃着青草,舔着庄稼。母亲,挽起裤脚,走进庄稼地里收割。庄稼,风起云涌,一派金黄的水浪。母亲是穿行水浪的一条鱼或船,所到之处,水浪一排排倒下,庄稼地里的庄稼活,是一种质地优良的民间工艺,母亲是这工艺的传人。

现在,又是秋天了。秋天的田野,到处滚动着庄稼的清香。草薅完了,苞谷开始背个儿,稻子开始壮籽,一如儿女,所有的庄稼都正是吃饭长力气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晃动一片片茫茫秋色。但是,今年秋天的阳光仿若毒蜂,锐利的蜂刺把庄稼与土地,全都螫得蔫兮兮的,大病一场。一连20多天了,不见风,不见雨,只见土地慢慢焦枯皲裂,庄稼慢慢失去绿意变得枯黄,人们的皮肤通红透黑,晒出了一层油、晒落了一层皮。母亲守在田边地头,整日整夜心急如焚。想挑井水,井水枯竭;想挑河水,河水在六七里以外的山脚。本很脆弱的母亲,抚着一棵棵庄稼,哭了起来。天!你怎么这样不可怜庄稼人呢?母亲买来个猪脑壳,又杀了一只鸡,摆上碗筷,用筛子端着来到地里,开始敬土地菩萨。她在地里的四个角落和中间各插上一支香,烧了,对南、对北、对东、对西,各各一跪一拜,念:“土地菩萨,你要显灵啦,我们好的让你吃,好的让你穿,你要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啦!”可土地爷并没有立时显灵,天依然一天天旱下去,庄稼依然一天天萎下去,泥土干成了颗粒块,热风一吹,满天黄尘。母亲,我年迈七十的母亲,跟随乡民,成群结队地走向了通往山脚的路。

山脚。河水也干下去了,河床被火烧过一样,光溜溜的,全是大滩大滩的矶子岩,银灰色的青光灿烂眩目。河心的一线水潺潺地流着,母亲和乡亲们背着背桶,挑着水桶,提着提桶,在这里打水。山路九曲十转,又高又陡,母亲手里提着半桶水,如蚁爬行。手酸了,腿麻了,全身的汗水湿透了。可母亲依然走着,爬着,甚至挪着,把水从山脚一点一点提来,淋在庄稼上。蓝天下最为耀眼的,是母亲满头飞霜的白发。

雨,终于下了。像多年没有开闸的河堤,水一下子就满山满垅猛窜起来,母亲喃喃片刻,就立时戴了斗笠、披了蓑衣、拿了锄头,冲入雨中,开沟引水。风包围了她。雨包围了她。风雨卷起的声音与迷雾包围了她。而母亲依然在风雨中挺立着。一条浅浅的沟,载满黄泥水缓缓地流入了田野,浇灌着庄稼……母亲彻底病倒了,一个多小时的暴雨,把母亲的骨头与血液都淋成了冰水,透骨的凉,母亲,不知她在病中是否也梦到她的庄稼?

终于,母亲不能下地了。劳动的艰辛,使母亲日见衰老,孱弱不堪,像一台破旧的机器,母亲所有的零件都遭受损害。一有风吹草动,生命的秩序就无从正常运转。母亲却无论如何不愿接受自然给予生命的败落,硬撑着在地里来回逡巡。再也不能背苞谷下山、割谷子进仓了,母亲就拄一拐杖,上上下下在地里拾散落的稻穗,找遗漏的谷棒子——土地,是母亲生命的根。

万万想不到的是,当母亲用血用汗用生用死把庄稼收进仓时,她竟找到县政府,把粮食全都运往了湘西北一个名叫保靖的小县城!那里,遭受了空前的水灾,成千上万的人等着我们伸出援助的手。

母亲,在以一种精神,喂养着她的儿女们。

作者简介

彭学明,土家族,湖南湘西保靖人。1987年毕业于湖南吉首大学外语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著有多部散文集。

【心香一瓣】

天地间没有什么标尺可以丈量母爱,没有一支歌可以唱尽儿女对母亲的感激。华章万数,母亲的形象也各异。

本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位朴实、善良、坚强、执着、仁爱的中国母亲形象。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着儿女,在儿女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光辉高大的形象;她用自己对土地的执着热爱,谱写了一支勤劳、坚强、无私、仁爱的旋律交织而成的劳动人民的赞歌。

“母亲在以一种精神,喂养着她的儿女们。”文章结尾卒章显志,道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扬,也启示我们:父母的行动才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方式。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哥伦比亚现代文学精品,巴西现代文学精品,墨西哥现代文学精品,拿大现代文学精品,美国现代文学精品等美洲地区国家现代文化大作。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热门推荐
  • 繁星

    繁星

    关于繁星:暗花&明光&繁星*这是第三部,繁星。天垂夜幕,内有繁星。*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童话和幻想乡。本文于9月30日入V,请大家多多支持!
  • 痴心战神都市重生

    痴心战神都市重生

    这是一个有关神子、吸血鬼、人类的故事,终究,谁才是不败的战神,一切尽在书中。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 天才狂女

    天才狂女

    她是奴隶市场别具一格的美艳女奴,她的主人必须由她来选。他是黑道帝国首屈一指的铁血当家,认定此人便是一生一世。奴隶拍卖会,女奴紧紧地盯着人群中的男人,高傲抬头:“我跟你!”;男人微微挑眉:“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女人走到他面前,众目藈藈下:“主人,请买下我!”
  •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日语语法研究,日语教学研究。日语翻译研究,本辑包括:学者访谈,语言类型学研究,书评等栏目,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与日语研究,共收录37篇文章
  •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李嘉诚谈商录

    李嘉诚谈商录

    972年,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其父李云经病逝。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他被迫放弃学业到一家茶楼工作。1943年,长江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1979年,长江实业收购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成为第一个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57年,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从此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981年,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1950年,白手起家创办长江塑胶厂。1985年,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
  • 北汉简史

    北汉简史

    北汉与后汉王朝的关系,犹如南明永历政权与明王朝的关系,是中原政权在更小范围内的延续。要了解它的历史,还须从后汉说起。
  •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引发 “阅读热”。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维特初到瓦尔海姆时“奇妙的喜悦”,周遭可敬可爱的村民、牧师,初识绿蒂时的怦然心动与生发的纯美情感,一切美好得让人有哭的冲动。然而,绿蒂已与人订婚,维特听从劝解,到官邸觅得一小职,却忍受不了公使的吹毛求疵,因其脱俗的思想而被周围的人评价为恃才傲物,最终因在一次聚会上被羞辱,而辞职返回瓦尔海姆。可当初可爱纯美的旧识,已一去不复返,对维特却陷于对绿蒂无果的爱无法自拔,最终饮弹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