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900000008

第8章 官政典制(2)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所以,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而官员戴乌纱帽则起源于东晋,但成为“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是开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在宋朝修改后加上了双翅,一直到明朝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当官的代称。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谁吗?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身份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家也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特向唐廷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松赞干布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剽悍古朴的国家。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古时候犯罪可不可以花钱免刑呢?

古代刑法中允许犯罪的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抵免刑罚,这个制度就是赎刑。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

战国时期的司法实践中,案情有疑问而无法查清、定罪量刑遇到困难无法确认或者犯罪者“意善功恶”时,墨、劓、刖、宫、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汉朝时将赎刑作为国家聚敛财富的手段,允许用纳钱、出缣、输作赎免刑罚,汉惠帝时买爵三十级就可以免去死罪;汉武帝时纳钱50万可以减死罪一等,司马迁被处宫刑本可以用钱赎刑,但由于家贫不足以自赎。

隋唐以后,赎刑形成了非常严密具体的制度,每种刑罚都规定了相应赎金的数量,哪些情况适用赎刑制度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唐朝时,应当议、请、减及九品以上官及七品以上官员亲属,犯流罪以下的,都可以用金钱赎罪。

清朝时,官员犯笞、杖、徒、流及杂死罪的都可以纳赎,老、幼、废疾及妇女犯徒刑罚的收赎,官员正妻、有财力的妇女以及过失杀人的在杖一百后余罪可以赎罪。

历朝历代用于赎罪的财物不同,汉代以前是用铜;汉时用以黄金计价的粟、缣(细绢);晋、宋、齐用金、绢;北齐、北周用绢;唐、宋用铜、金以及牛马杂物;元用中统钞;明用钞、钱,间或纳米,甚至可用工作抵偿;清用银。赎刑对后世司法、刑罚的腐败起到了很坏的影响,正所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为什么说“打官司”而不说“审官司”?

“官”和“司”旧时本义都指“官方”、“官府”、“官吏”、“掌管”等意思,因而,发生利害冲突的双方到官府去请求裁决是非,官员根据查明的事实做出审理裁断的整个诉讼活动,民间就称之为“官司”。

为什么说“打官司”而不说“审官司”?“打官司”一词的来历,在清代文人程世爵写的《笑林广记》第一卷“听讼异同”中有记载,文中说道:官吏老爷听讼,“无是非,无曲直,曰:‘打而已矣。’无天理,无人情,曰:‘痛打而已矣。’所以老百姓不说‘审官司’而说‘打官司’,官司而名之曰打,真不成为官司也。”

中国的封建法律制度一直实行有罪推定原则,官员往往先入为主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被告一旦确定并被逮捕,官府所关注的就不再是罪与非罪的问题,而是如何证实被告被控之罪的问题。为了取得口供以便早日定案,“人进衙门一通打”,枉法刑讯以逼取口供就成为传统司法制度中的常态。所以在一般人眼里,“官司”往往是和“打”分不开的。

古代的“受贿”与今天的“受贿”是一样的吗?

我们现在法律所规定的“受贿罪”,在古代还要更仔细地区分为“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以及“受所监临赃”这样三个罪名,处罚的力度完全不一样。

“受财枉法”,是指主管官员收受了贿赂后违背法律做出决定。根据唐律,受财枉法的行为,按其受财的多少量刑,“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受财不枉法”,是指官员虽然接受当事人的钱财,但是在公务的处理上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赃满一尺,杖九十;以上递加至满三十匹以上,处加役流(流放三千里,并在流放地服三年的苦役)。不枉法由于没有造成“枉法”的结果,所以量刑上比受财枉法要轻。最多只是“加役流”。

“受所监临赃”,是指官员收受自己部下及所管辖内百姓财物的行为,给予财产方并无具体要求事项,官员也没有违法处理公务。赃一尺笞四十,一匹加一等,八匹徒一年,八匹以上加一等,罪止赃五十匹流两千里。

古代立法者将受贿罪分为三类分别处罚,是根据侵犯的客体的不同而依法治罪,更加公正严明。

我国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行刑呢?

我国古代非常注重死刑执行的时间,除了重要罪犯或在非常时期应立即处决的,从古代一直到清朝都是定在秋后处决。

因为秋季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行刑顺应天道肃杀之威。在执行死刑的具体日期上也有一定限制,如大祭祀日、致斋日、朔日、望日、上弦日、断屠日、二十四节气、假日、闰月全月以及雨未霁、天未晴都不能施刑。行刑的具体时辰也有规定,白天行刑必须等到午时,夜间行刑必须等到天明,这是各代的通例。

“午时三刻”行刑并非古代法律的明确规定,而见于戏剧、小说。古代的时刻是两套计时单位,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划为一百刻。午时约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十三时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在古人看来,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而且,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其鬼魂总是会纠缠做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与其有关联的人。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是习惯上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和“因果轮回”,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卦》)。作为法官、监斩官、刽子手个人来说,单靠法律护身还不足以避免杀人获得的报应,还必须靠“午时三刻”的阳气以及其他手段匡正祛邪。

古时候为什么要给犯人剃光头呢?

据说现在给犯人剃光头是为了便于管理,但在古代,剃光头是一种刑罚,叫髡刑。这一刑罚最早见于《周礼·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积。”髡刑与墨、劓、刖、宫等肉刑同属损害人身体完整的刑罚,因为古人将发作为“体”的一部分。

三国曹魏时有完刑,实际也是髡刑,就是完全剃去受刑者的头发,使其头成丸状。古时男子蓄发,并以之为美,长发更美,剃发无异于去首。

髡首有标记的作用,常人不去头发,罪犯去头发,让人一看就知道谁是罪犯。髡刑主要是作为附加刑使用的,秦时对刑徒加施髡刑,汉代在完城旦舂刑上加施髡钳,魏晋以前一般都是与徒刑并用,而髡首也成为徒刑的别称。

不过,北齐时髡刑变成了流刑的附加刑。与髡首相近的一种刑罚是耐刑,耐只是剃去犯人的鬓、须,是秦时最轻的损伤人体的刑罚,因而成为对少数民族首领、郎中以上有身份的人施加的特殊刑罚。

“监狱”的“狱”字原意是什么?

“狱”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末期,《周礼·秋官·大司寇》注:“狱谓相告以罪名者,狱从犬从言,两犬相啮必先相争,人之相争亦类是。故从犬,犬相争必以言相争,而后有狱。”表示为关押因讼而被拘者之意。

古代“狱”有时也用以表示诉讼,称狱是相告以罪名,或许诉讼后必有一方败诉被监禁,所以演化出这个意思。

夏的第七代帝王芬用土筑成圆形狱城“圜土”(《竹书纪年》),用以集中收押犯人。夏桀多次在“夏台”软禁商的首领(《史记·夏本纪》),因商汤地位显赫,本是在都城阳翟大飨诸侯的“钧台”成了夏囚禁人犯场所的代称。夏还有“牖里”、“念室”等土牢,但这些称谓并非通称。

殷商的监狱叫“里”,还设有“冰圉”、“艾圉”、“戈”、“旁方”、“东对”等监狱,史书上有称为“动止”的,但商朝因袭夏制把监狱仍称为“圜土”。

西周时期有了一定规模的监狱体系,还建立了短期监禁的“嘉石”制度,“囹圄”是囚禁罪犯并强制进行教育使之改过的“通常之狱”,而关押有罪但够不上肉刑的轻犯人“罢民”的狱城仍叫“圜土”,地方的监狱称为“狴”或“犴狱”,暂时羁留嫌疑犯的场所叫“稽留”。从监狱名称和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出狱制的发展和完善。

战国时期沿用周制称监狱为“囹圄”,宫中所设狱名为“永巷”。秦时监狱也称“囹圄”,中央设有廷尉狱(也叫咸阳狱)。

从汉代开始,监狱始称为“狱”,一直使用到元朝。到明朝时,始称狱为“监”,取其监察之意,清代以后才合称为“监狱”,成为一个固定的名词,民间俗称则是“监牢”。中国近代有集中营、反省院、罪犯习艺所、劳动感化院、自新学艺所等称谓。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看守所、拘役所、劳改队、劳动改造机关等称呼。

古时真的存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同类推荐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热门推荐
  •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分别从身体、心理、情爱、交际、工作和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心态决定成败这一主题,内容涉及到了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希望它能帮助所有人安全度过生命的每一个低谷,让每一个人心灵的天空清净、明朗,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真正的健康,都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也更接近于成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手绘的世界

    手绘的世界

    格言在编辑部里的新策划是有关奇妙的故事,他想到溯前取材------同学江夏莉似乎在一点一点重述曾经,但是有人一直将他拉回现实。然而他遇到的问题似乎故事里的术师会替他一一“解决”!
  • 王子恋上二公主

    王子恋上二公主

    Ps:本故事纯属虚构……,乐天派的平凡女生,却拥有着不平凡的身世,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跟着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来到遥远的日本,继续过着平凡的小日子然而,却因为他,月城夜的出现,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却给她平凡生活来事了崭新的一页。在面对这个帅气男生的感情,苏沫,苏沫该做出何等的选择。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阐释和剖析了常见不良心理、不良情绪、意志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病症、身体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心理成因,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方法,以及特殊情境下如何进行心理呵护。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的心理走向阳光,学会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重生之如锦

    重生之如锦

    『重生+宅斗+宠文,慢热型,女主慢慢变强,男主腹黑』◇◆——————“怨只怨你是那贱人的女儿!”当看到娘亲那张因愤恨而扭曲的脸,如锦才知,敬爱了十八年的娘亲不是亲的,亲近了十八年的姐姐不是亲的。当剧烈的毒药入喉,浑身抽痛时,如锦才知,当做亲人的奶娘不过是娘亲的爪牙。相爱三年的夫君冷漠待她,才知,他娶她不过是看中了她的家财。恨,只恨她识人不清,错别恶狼当亲人,被一张张伪善的面容所骗。重生?即再得命,她岂会再愚钝!◇◆——————“锦儿,我是真心喜欢你,你要如何才会相信?”“那便将你的心挖出来给我瞧瞧!”◇◆——————“锦儿,即使娘亲不是你的亲生母亲,可这十余年来,娘亲是真心疼爱于你的啊。”“是,娘亲疼爱锦儿,疼爱到想让锦儿自生自灭,想毁了锦儿的脸,想要了锦儿的命。”◇◆——————“锦儿,姐姐对不起你,原谅姐姐,帮帮姐姐,姐姐不想做一辈子寡妇。”“姐姐,你当初这般喜欢于他,理应为他守寡,妹妹帮不了你。”◇◆——————再世为人,只想查清身世之谜,报得前世之恨,却没想到会遇到他。冷漠腹黑的男人,三番几次助她,还要娶她。即是恩人,他要娶,嫁又何妨,她平淡度日即可。可是,没想到出了虎窝又进狼窝,这男人的家中竟比自家更难立足。最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竟又丢了心。好吧,即来之则安之,为了他的情,便助他一臂之力。斗二叔,除姨娘,讨好老太君,抢世袭之位。。。且看江南富家女重生而来如何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
  • 以力成圣

    以力成圣

    修士,以力证道……而修身者,则把身体力量的极限,发挥到顶点……看华夏武修者,如何在异世大陆的傲视天下,尽在《以力成圣》……
  • 曹大牙的杰作

    曹大牙的杰作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像浙商一样思考

    像浙商一样思考

    正所谓“无浙不成市”,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可以说,“浙商”是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商帮。作为一个商人群体,何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保持“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什么样的思维,让他们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神话?本书意在带读者走进浙商的思维世界,看看他们是用怎样的经商哲学创造财富的。像浙商一样思考,你也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商业梦想!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