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900000006

第6章 科举教育(2)

古人参加科举考试要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殿试又称“廷试”,考场设在宫殿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是科举的最高考试形式。殿试录取之后,朝廷发进士榜,诏告天下。古代,黄色是帝王的象征,进士榜即是用黄纸填写,表里二层,犹如黄灿灿发光的金子,故称为金榜。明朝规定,参加殿试的人只分等第而不落选,评卷官会将所有考生的试卷分成三等,着重从中挑选出一甲的三份卷子,其余分等则无关紧要。状元卷殿试发榜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第一名称为“传胪”,赐进士出身。

金榜有名者则高中,用金榜题名喻指进士登第再形象不过了。

为什么把考试中的前三名称为三甲?

通常我们提到三甲,很自然就想到了前三名或是状元、榜眼、探花。但是,实际上,在古代,三甲并不是用来指称前三名的。

用“三甲”排名源于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明清时期,参加科举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之后被列为“甲榜”,而未中者则列为“乙榜”,由此后来便逐渐引申出“甲第”、“甲科”等概念。科举考试“殿试”的中榜者,按照试卷的水平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只限于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若干,人数没有定数。一般来说,从第四名到一百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左右。评卷官会认真挑出一甲中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我们可以统称三者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

尽管最初的三甲并不是指前三名,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逐渐演变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习惯把前三名称为三甲了。

“女状元”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妇女从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不会有女状元产生,直至太平天国开科考选妇女,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一事。但远在太平天国之前,便已有“女状元”称呼流传了。五代十国时,后蜀邛州有一司户参军,名叫黄崇嘏,邛州刺史周庠见他丰采英俊,办事干练,爱他才貌出众,要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为妻。黄崇嘏作了一首七律诗,献给周庠,后四句云:“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周庠见诗,大为惊讶,立即把黄崇嘏传来询问,才知道她是黄使君的女儿,幼时父母双亡,因她献诗时,自称为“乡贡进士”,所以世俗便讹为“女状元”了。

比赛取得第一名为什么叫做“夺魁”?

夺魁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的魁星崇拜。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魁星崇拜,源于古代对奎宿的崇拜。奎宿属于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首星。东汉时期,社会上便开始流传“奎”主文章的说法。另一种说法见于历史典籍《春秋运斗枢》中,说北斗星中的第一至第四颗星是魁星。由于四星位于北斗星的斗部,四星附近的六颗星为文昌宫,所以民俗中又有“魁星点斗”的说法。由于“奎”与“魁”同音,魁又有“首”、“第一”的意思,所以在科举考试盛行的时代,魁星崇拜对于参加科考的士子们,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那些满怀希望的考生,在临考之前,大都要花钱请一尊泥塑的小魁星,以祈求金榜题名。后来,又把在一切带有竞争性的比赛中夺取第一名泛称为“夺魁”。

学分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学校实行学分制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据资料记载,早在宋代就实行过学分制。以后各朝代大多也都实行过。不过,当时叫做积分制。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曾把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外舍升内舍和内舍升上舍的升舍考试成绩的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然后再换算成分。其中操行和学业都是优者为上等;一优一平者为中等;两种都是平者或一优一否者为下等。三舍考试都实行积分法。

明朝也采用宋神宗时期的办法,凡国子监的学生都实行积分法,学生积分达到及格者,即可授予相当的官职。国子监按学业程度设为六堂:正义、崇志、广义、修道、诚心、率性,编其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在高年级中实行学分制,若在一年内积分达到8分即为及格,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提前毕业,破格录用。

清代的国子监编制与明代相同。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凡月考列为一等者给1分,列为二等者给0.5分,年终积够8分者为及格。

民国时期,积分制正式更名为学分制,并更趋于完善。公元1931年,当时的政府颁布了《学分制统一办法》,通令全国学校一律采用学分制,并规定学生四年需修满132个学分才准予毕业。

学位制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学位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公元1130年,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首次授一位研究古罗马法的学者以博士学位,不久又出现了硕士的称号。博士为学位的第一级,硕士为第二级。约13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才首创学士制,作为学位的最低一级。法国最初的学士称号是大学“录取学生”的同义词;但英国的学士学位是作为大学毕业成绩良好的一个凭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有很多国家建立了学位制度,但在近几十年学位制度才得到迅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学位制,严格说来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已有类似今日学位制的含义。早在6世纪的隋朝,便开始推行直至清末从未间断过的科举制,就是一种学位制,只不过,它不同于现代的学位制。

幼儿园是怎么来的?

公元1802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办了一间实验社会改革的大纺织厂,并为工人2~6岁的孩子开办了“性格形成新学园”。这就是最早的幼儿园。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幼儿园是由德国教育家弗雷德里克·弗洛伯尔创办的。弗洛伯尔(公元1782~1852年)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那时,在德国只有少数富裕人家的孩子才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几乎终日待在家里。

面对不公平现状,公元1837年,弗洛伯尔在德国布兰肯堡大胆地招收了一批儿童,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弗洛伯尔既不对孩子们进行单调的操练,更不体罚。他们经常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劳动。

他注重培养孩子们手工劳作的技能和集体活动的能力。他还教孩子们演奏乐器,讲授体育活动的知识,包括各种做游戏的方法。

在多年的实验后,弗洛伯尔正式将这一组织命名为儿童花园,即幼儿园。他之所以以此命名,是因为他想让孩子们像花草树木那样,在人们的精心浇灌和培育下茁壮成长。

他的这种想法受到人们的欢迎。后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采用了这个名称。

英语则用“kindergarden”一词来表示幼儿园。

我国古代有大学吗?

太学就是古代的大学。据《大戴礼记·保傅》记载,我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太学的设置。《汉书·贾山传》记载,西汉初期,贾山曾上书汉文帝,提出“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的主张。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4年),经公孙弘建议,设立了博士弟子官五十人,复其身,并通过考试委以官禄,这样便产生了博士弟子课试的制度。由于这些人的学习之地称之为太学,故他们又叫太学生。博士弟子入仕所经由之考试称之为射策,分为甲乙两科,凡受业弟子“一岁辄课”,能通一艺以上即可以授官。特别优秀者则被破格录用,不合要求者“辄罢之”。后来太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汉昭帝时期仅有100人,汉宣帝时期,也才有200人,汉元帝时期则增至1000多人,到汉成帝末年则增加到3000人。东汉的太学设置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当时建有长十丈、广三丈的内外讲堂。汉顺帝时期又进一步扩建,当时的太学有240房、1850室。汉质帝时期,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多名。魏晋以后,由于长期战乱,学校时兴时废。而当时的士大夫也大都消极避世,潜心于黄老之学,学校已经名存实亡。晋咸宁年间,又兴太学,每每是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唐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皇朝,大都在中央设置太学,作为传授儒家经典的高等学府。

你了解“师范”一词的由来吗?

师范即学习的榜样,“师范”一词是如何得来的呢?溯其源,“师”的名称,早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负责教育奴隶主贵族子弟的人,统称之为“师保”,由有德望、有学问的长者充任。而“师”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西汉末年,扬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首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书:“君学咸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而出现了。

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哪所学校?

巴黎大学最初附属于巴黎圣母院,公元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索邦神学院,公元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名。

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其中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巴黎大学原址坐落在巴黎市第五区,是个知识密集的地区。文化名城巴黎正是因为有了巴黎大学才名扬四海。

古代的“博士”与现在的“博士”有何不同?

“博士”一词在我国是比硕士高一级的学位,很多人都以为它是舶来品,其实并非如此。博士一词不仅是中国本土产物,而且历史悠久。

博士,最早称“五经博士”,是学官名,源于战国。徐慎《五经异义》记载:“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由此看来,在学问高深这一点上,古今的博士倒没有什么区别。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诗》、《书》、《易》、《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后来,研究五经的学者人数逐渐增至十四家,到东汉光武帝,改设五经十四博士。

算起来,“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是一种说法,唐代,设置有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隋唐之前,博士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着名的汉儒董仲舒便因学识渊博被举为博士。

古代还把专门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精于礼仪的人称太常博士,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等。后来产生了“茶博士”的称呼,套用博士这一职衔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言二拍”中就有很多关于“茶博士”的描写。

直到近代,博士才和学位挂钩,而其官职之意却已经消失殆尽。

你知道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吗?

“+”、“-”号诞生在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时候,德国有个叫魏德曼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奋,整天废寝忘食地计算。

当时,还没有什么现成的符号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边计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竖,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中拿掉一竖就是减少的意思。好!‘-’,你就叫减号吧!”从此以后,“+”、“-”号就被他带到了世界上。

“=”的名字叫“等号”,它是由16世纪的英国学者雷科特创造出来的。当年他在研究数学时,经常碰到两个数字相等的情况,又无法标记,就决心创造一个符号。

比较了许多图形和符号,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的了”。于是,他就用两条平行线段来表示两个相等的数,并给它取名为“等号”。

“×”号和“÷”号分别叫“乘号”和“除号”。乘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办呢?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法,并给它取名叫“乘号”。

“÷”号诞生在瑞士。当时,学者哈纳在演算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但没有符号可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这种算法,并取名为“除号”。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神将之异界行者

    神将之异界行者

    玩网游穿越到了异界,没有逆天的能力,脑海中只有一本神秘的“驭魂”法诀,以及38颗封印的三国神将武魂星点。看他如何逐步成长,带着朋友在异界纵横行走。
  • 景年知几时

    景年知几时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费尽心思才可以在一起的人,曾经是已经逝去的姐姐的爱人,如刁蛮阿紫一般的叶景知怎么可能忍受那个毒舌“姐夫”一次次辜负自己的真心?好不容易离婚成功之后,却又被一直爱着姐姐的另一个温柔“姐夫”给盯上。为了保护好自己肚子里的“小黄豆”,叶景知不得不与两个无敌“姐夫”开始长期攻坚战。爱情扑朔迷离,误会又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命运也突然给了叶景知一个狠狠地直勾拳。笃信爱能创造奇迹的叶景之最后能够和她的真命天子得来匪大的第一个十足真金大团圆吗?请你也相信爱能创造奇迹吧。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重生之血狱女王

    重生之血狱女王

    这是一苦大深仇懦弱女配重生变强加复仇的故事。前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却还是死于非命;重回十岁,红衣妖娆,明媚如火,她只求逆天改命,傲立于世人仰望之顶峰,让那害她之人得到千倍万倍的痛苦!……原以为冷心冷情,不会再信任任何人,然而前世记忆入梦来,那一双深蓝色的眼睛,唤醒心底最深沉的眷恋。“小狼,跟我走好不好?”好!鲜血染红的大地,是绝望的深渊,她从地狱深处走来,无数的生命自她手中逝去,无数的生命因她而活!“众人欺我、恨我、害我、咒我,逼我入此血狱绝境,我偏不服,定要让血狱绝境成为人人求而不得的仙灵之境!”红衣妖娆的少女怒极而笑,如同盛放在血色地狱中最绝美的血莲,危险却引入沉迷。银发的少年右手搭上她的肩,深蓝色的眼睛里只有她一人的存在:“你想做什么都好!”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
  • 无限之配角的逆袭

    无限之配角的逆袭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角,他们无不是天地间的宠儿,好东西是他们的,好妹子也是他们的;每个世界都有N个配角,他们无不是为了衬托主角而存在的,面对主角的强势,他们只能苦逼的送出自己的一切供人挑选;你敢逾越抢主角的东西?抱歉,绝症在等着你,意外在看着你……面对配角们日益艰辛的未来,苏易勇敢的站了出来。伟大的配角拯救者苏易,他一个人代表了穿越者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住!他不是一个人!“让我们反抗吧!抢光主角的宝贝,抢光主角的气运!”苏易高举农奴翻身把歌唱的的旗帜奋勇向前。新书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
  • 浣衣奴

    浣衣奴

    因为一场冤案,她从未来太子妃成了浣衣奴,因为情敌的报复,她从浣衣奴成了一个食人老头的夫人,边关失守,她又成了俘虏。找到了杀父仇人,可是当她的匕首刺进他的胸膛的时候碎的是她自己的心。是什么让她经历这么多?是她自己的倔强还是他人肮脏的欲望?往事如烟,往事亦如尘。如烟往事随风飘逝,如尘往事却随着岁月流逝在心头越积越沉重,当她白发苍苍的时候,什么能留在记忆里?因为一次进攻,他遇到了她,后来她在他心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记,一如她留在他胸口的两行清晰牙印。为什么在他满心欢喜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匕首却无情地刺进他的胸膛?又为什么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她救了他?他该爱她还是该恨她?室内,暗香阵阵,清雅宜人,望去,窗前一株兰花,开的正盛。一个清瘦的男子,依窗而立,如霜月光洒在他身上,拖出一个细细长长的黑影来。面容恬淡,微微扇动的羽睫在脸上投下两片浅浅的黑影,一管玉箫立于唇边,气息微动,佳音划破黑夜的寂静,动人心弦,绕梁三日。淡淡秋风吹过,夹杂些许凉意,乱发丝丝,掠过鼻尖,宽大的袍袖向后扬起,像是两个翅膀,要把这遗世独立的纯净之人带离红尘。倏的,气息骤停,佳音嘎然而止。清澈如山泉的眸,瞬间阴骘起来。蒙哥汗,凌霄,你们怎么还没来?我有点等不及了……优雅地将玉箫别于身后,男子转身,拨弄起身边的兰花。侧身对着月光,一半脸置于月光中,纯洁高雅,一半脸隐于黑暗,阴骘深沉……在这里推荐一下自己的另外一个小说《辛夷花开》。刚刚花了半天时间做了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了解剧情有好处如果有亲想和辛联系的话,以下是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亲们可以发邮箱给我,也可以将QQ号发给辛。谢谢支持!借了朋友一个群,大家可以去里面聊聊剧情:落尘轩48542943(这个群为交流剧情所用,非诚勿扰。)推荐好文:爱音的《掩女将》燕晖的《冷情女孩》所谓伊人的《杀手皇后》江南雪的的《将军,我是你的妻》月草剑的《女策》文丑丑的《逃亡》饭饭jo的《俏皮妙妙闹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