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3200000001

第1章 秋冬进补,千万别补错!(1)

秋冬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补的两个季节,每逢秋冬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进补各种食物或药物。但是秋冬进补有不少学问,您真的补对了吗?

为什么要秋冬进补?秋冬进补最“划算”

民间俗话说:“秋冬一进补,春天能打虎。”秋天和冬天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两个季节,在秋冬季节进补事半功倍。

人上了年纪后,身体逐渐变差,大多会出现一些“虚”的症状。《黄帝内经》说:“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衰老是人体的自然现象。有的人气虚,会出现头晕无力、倦怠懒言、胸闷气短、容易出虚汗、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的人血虚,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四肢麻木、大便干燥等症状;更常见的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点肾虚。

肾气亏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大多都有肾虚的毛病。俗话说:“人老腰先老。”很多老人弯着腰走路,还经常腰腿疼,这便是肾虚的症状。

身体有了虚证,该怎么办呢?《黄帝内经》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老年人身体虚弱,就应当相应地“补”。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千金要方》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意思是如果食物可以治好疾病,就尽量别吃药。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病症,虚证也不是很厉害的人,平时多吃一些进补的食物是最好的办法。

那么,是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进补呢?我见过一些热衷于进补的老年人,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大堆蛇酒、羊鞭酒这类大补的补药和药酒,一年四季,每天都要吃上一点药,喝上一点酒,持之以恒,觉得这样就能大补了。这样的做法对吗?

进补有一个时机问题。如果真有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坚持吃相同的补药,恐怕他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炎热的盛夏,他吃了补药后会感到浑身燥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甚至还会流鼻血;等到了寒冷的冬季,他又会觉得这些补药不太管用,吃了以后浑身还是冷冰冰的,身体仍旧虚弱,没“补”过来。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要知道,人生在天地之间,和自然万物是融为一体的,用《黄帝内经》的话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养生的秘诀在于,人的生活作息应当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忤逆自然,这样才能得到长久的健康。正如古人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大自然一年有四个季节,四个季节温度不同、气候不同、万物的生长规律也不相同。人体的生理变化和这四个季节是相对应的,一年四季中,人的生理状态、养生规律也都不相同。万物在四时中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在一年中的进补和养生,也要符合这个规律。

夏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正常的人在夏季非但不缺阳气,反倒容易阳盛,生燥火。如果在夏季喝蛇酒、羊鞭酒这类大补的药酒,结果肯定是燥热上火,很容易产生口干舌燥之类的上火症状,反倒伤害身体。夏季适合“清补”,吃一些清热祛火的食物,才对身体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大补”“滋补”是不适合春夏两季的。

秋冬两季正好相反。秋天一扫盛夏的暑热,日照时间越来越短,天气逐渐凉爽。果木各自成熟,花草开始凋零干枯。

这些现象,都表示着大自然的阳气开始收敛。秋季的特点即为“收敛”,就是所谓“秋收”。

冬天万物枯萎,动物纷纷躲进洞里避寒,植物要么被埋在地下,要么化作坚硬的种子。如果下了大雪,更是把万物都埋藏在了积雪之下。这个情景,就好像万物都躲藏了起来。冬天的特点即为“收藏”,就是所谓“冬藏”。

秋冬二季的特点是“秋收冬藏”,是阳气逐渐收敛、储藏的过程。人体的变化也符合“秋收冬藏”的特点。到了秋天,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到了冬天,人体的阳气会收藏起来,休养生息,等到来年开春阳气生发的时候,再重新绽放生机。

秋冬时节,人体的阳气像是一个正在孕育能量的种子。秋冬养生,好比细心呵护这个种子。如果能在秋冬季节把身体养好了,把营养补足了,让阳气在身体里充分休养,那么来年一整年都会是精精神神的。如果在秋冬季节不重视进补,甚至过度损耗阳气,就好比庄稼汉没能保存好种子。种子不好,来年不管怎么呵护,也不可能会有好的收成了。

秋冬进补,不需要天天都补、顿顿都补,进补的次数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在平时方便的时候,食用一些有进补功效的食材即可。秋冬两季算下来,只要进补十几次、二十几次就可以起到很不错的进补效果。这几十次的进补,能换来一整年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各类养生法中,秋冬进补是最经济、最“划算”的一种了。

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补好了,就能改变身体虚弱的状态,让身体变得强壮。因而民间俗话说:“秋冬一进补,春天能打虎。”利用秋冬时节充分进补,可以让身体第二年一整年都从中受益。

秋冬进补好了,来年就不容易生病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身体虚弱的人如果能在秋冬时节恰当地进补,来年一整年都会是健健康康的。

有些老年患者和我说:“人老了什么都怕。一年里就怕到了秋天,这秋风一来,身子就开始打哆嗦,门儿也不敢出,窗户也不敢开了。你瞧这春天多好啊,太阳暖洋洋的,晒在身上多舒服,在外面坐上大半天都不想回家。”

怕冷,是很多老年人共同的特点。之所以会怕冷,是因为人衰老之后,新陈代谢减慢,很容易形成气血不足的体质。气血负责给身体各处提供能量,气血不足,便不能温养经脉,因此人就会感到寒冷。

但是,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秋冬两季在身体虚弱的老年人看来非常可怕,但从养生的角度看来,却是这些老人非常难得的治病时机。

每年到天凉的时候,我总会劝慰那些怕冷的老年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冬季:“你虽然怕冷,但你身体的虚证其实更怕冷。秋冬是老年人一年中唯一适合治疗虚证、滋补强身的时节。”越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越应该重视秋冬季节。在其他季节中,老年人的这些虚证反倒不好治疗了。

很多滋补的食物和药物,不适合春夏食用,只适合秋冬进补。如荔枝、桂圆、大枣以及大部分的肉类,都是偏温热而不是寒凉的,更适合在秋冬进补。而且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特点,秋冬进补更符合人体在四季中的生理规律。如果在夏季大补温热的食物,人反而会由于燥火过剩,而生出种种疾病。在寒冷的冬季进补,不仅不用担心会生病,还能够帮助虚弱的身体抵御冬天的寒气。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指的是,对农业生产而言,春季最为重要。但对老年人进补来说,改成“一年之计在于冬”才最为恰当。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话就是针对那些身体虚弱的人来讲的。试想那些青壮年,他们冬天未必进补;大多数普通人也不过是粗茶淡饭过一冬,可来年仍旧是一副健康的好身体。对于他们来说,秋冬不进补,暂时没有什么大碍。但对于那些身体本身就虚弱、必须进补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在秋冬季节没能来得及好好进补,那么来年的春天就比较麻烦了。一方面是虚弱的身体没有得到调养;另一方面,如果选在春夏进补,则会由于春夏阳气生发而加重内火。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都是没有利用好秋冬季节充分进补的结果。

如果身体虚弱的人能在秋冬季节通过进补把虚证调理好,来年就不会面临两难的境地了。这便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道理。

有各种虚证的老年人,应当好好珍惜秋冬季节,一旦天气转凉,就可以开始规划进补的方案了,趁天寒的时节,多吃一些温热的补药。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秋冬时节进补,错过了这一年一度的调养机会,到了来年,身体可能会变得更加虚弱了。

秋冬补品不能乱吃,要吃就吃补阴的食物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并非什么补品都可以吃,要吃就吃补阴的食物。

人们都知道秋冬应该进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秋冬到底应该补些什么。有些老年人平时会储存一些补品、保健品或药酒,等到入秋了,就把它们拿出来吃一吃、补一补;等到春天来临,再把没吃完的补品都存起来。他们以为这样做就是正确的进补方法,其实这是不对的。

俗话说:“进补如用兵,乱补会损身。”进补和吃药一样,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乱补。在进补前,应当先看一看自己准备吃的补品是补阴气的,还是补阳气的。不同功效的补品,吃的时候是有所区分的。

阴阳是中医学最基础的概念。万事万物都有“阴”和“阳”两面。打个比方,山峰总有向阳的一面,也有背阴的一面,阴阳两面共同构成了高山,缺一不可。人体也是一样,人体中同时存在阴阳二气,二者也缺一不可。《黄帝内经》云: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在阴阳二气共同的作用下,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如果人缺乏阳气或者缺乏阴气,都可能引起疾病。

如何分辨自己是缺阳气还是缺阴气呢?

有的人很怕冷,还没到冬天他就穿上了厚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要盖厚被子,手脚还总是冰冷;夏天天很热,别人吹电扇、吹空调,他不吹,一吹就头疼,浑身打哆嗦。这种体质,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有的人很怕热,冬天也不穿太多的衣服;夏天非常贪凉,喜欢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喜欢吃冷食,喜欢洗冷水澡;平时容易口干舌燥、心情烦躁。这种体质,是阴气不足的表现。

这两种体质,都是身体中阳气和阴气没有调节好的结果,拥有这类体质的人,比别人更容易生病。

想要健康、不生病,首先应该把身体中的阳气和阴气都调节好。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调和阴阳,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调和阴阳,和季节也有关。大自然和人一样,也有阴阳二气。随着一年时节的变化,大自然的阴阳二气在不断地此长彼消:春夏阳气生发,阴气收敛;秋冬阳气收敛,阴气生发。这是大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人体的阴阳二气,和大自然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春夏二季,人体内的阳气也会不断生长茁壮,阴气慢慢收敛;到了秋冬二季,则是阴气生长,阳气收敛。

《黄帝内经》上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的根本。有道之人养生,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才是养生的根本规律。

如果违背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规律,那么就等于违背了养生的根本,人也就很难保持健康了。

《伤寒论》也说:“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本草纲目》中也讲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其中“二气”,说的就是阴阳二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二气就可以在人体内和谐长存,人就可以常保健康。

据记载,在苏北地区曾经有一位很厉害的老中医,他号称“夏不诊阴虚,冬不疗阳虚”。在冬夏两季,他几乎要把来看病的患者轰走一半。譬如在冬天,来了一个阳虚的病人,他是不管治的,叫病人等开了春再来。他说,时节不对,治也是浪费钱。这便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极端例子。进补,也应该符合这样的规律。

秋冬时节,人体内阴气生长,正是补阴气的好时节。秋冬进补,重点应当补阴,而不是补阳。如果不分季节,不分阴阳,各种补药一味地乱吃,进补的效果就会差很多了。

日常饮食中,补阴的食物有哪些呢?

小麦、绿豆、莲藕、银耳、番茄、鸭肉、鸭蛋、鸡蛋、猪肉、牛奶、羊奶、大豆、芝麻、苹果、香蕉、甘蔗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补阴的食物,在秋冬两季应当多吃。

而小米、桂圆、大枣、核桃、红糖、莲子、薏苡仁、韭菜、菠菜、虾、鱼、海参等,这些则是常见的补阳的食物。这些食物在秋冬季节并非不能吃,有些食物因为还有补血、补气的作用,故更是要多吃。还有不少补阳的食物性温热,对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来说,秋冬季节吃一些,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但总的来说,补阳的食物在秋冬季节的滋补效果要比补阴的食物稍差一些。如果两种食物的性质差不多,一种能补阴,一种能补阳,那么不妨选择补阴的食物。

进补食物并非越贵越好,便宜的食物更养人

并非越贵的食物越补。往往最便宜的应季食物,进补效果是最好的。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人生了病,一律去找村里的中医大夫看。虽然距离县医院不远,但是除非是遇到中医大夫治不了的病,否则很少有人会去县医院看西医、打点滴。这并非因为农民“封建”“没文化”,农民的想法很朴实:和县医院的西医相比,赤脚医生开出来的中医药方要便宜得多。

过去,便宜是中医的一大优势。当年我的老师看病,常常是几毛钱一包的草药,几分钱一次的针灸,就可以治好一个痛苦的病人。我的老师还经常不给病人开药,叫病人回去买根萝卜、抓把米,用简单的办法,自己熬制成药。那个年代行医不讲赚钱,很多病人一分钱不花就把病治好了。

但是今天,中医比西医便宜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不得不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有的中医大夫开一次药就要上百块钱。病人如果质疑要价,大夫就点点里面的原料:瞧瞧!里面有人参、鹿茸、燕窝,都是好东西,吃去吧!

有些医生贪钱,但也有些病人只认名贵药材,不愿意吃便宜药。医生开的药越名贵,他认为越有效。在进补养生的时候,也存在类似的误区。有的人一说到进补,立刻想到的是人参、鹿茸、冬虫夏草这些名贵的药材,要么就想搞点鹿鞭、熊胆、虎骨这些稀罕的东西,配点稀有的药方。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越是稀有的药材、药方,越能大补。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药物是不是有疗效,要看有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和药物本身的价格无关。很多常见的疾病,生活中最便宜的食物就能够治疗。那些名贵的药材,用错了地方一样可以杀人。《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物、肉食、蔬果,这些都是最普通的食物,同时也是最好的药物,而且常常是越便宜的食物,疗效就越好。

您去菜市场看一看,那些最多、最便宜的菜,可能就是您所需要的补药。一方面,菜市场里最多的菜大多是应季的菜。

同类推荐
  • 气色何来

    气色何来

    化妆品拯救不了你!只有会吃的女人,才能娇美如花!独家揭露众明星食疗保养秘笈,下一个拥有完美容颜的明星就是你。本书精选了近300例具有润肤养颜、祛皱抗衰、乌发美发等功效的营养食谱。保证营养合理、膳食平衡,同时,力求变换花样,调剂口味,既能享受到佳肴的美味,又能获得如花容颜的妙方。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分别从按摩基础知识,内科常见病按摩疗法,外科常见病按摩疗法,妇儿、泌尿科常见病按摩疗法,五官科常见病按摩疗法,保健科按摩疗法6个方面广泛地介绍了一些保健按摩的原理、方法和知识。《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编者陈福林是多年从事临床医学、专业按摩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具有深厚的工作经验。然而,保健按摩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又希望能够以简洁明了、方便阅读和使用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在每篇中都有穴位图示,并增加了准确取穴的文字说明。
  • 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我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在的说法,民俗文化的绝大部分属于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面临大量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的濒危、失传,抢救、保护已是时不我待。文化部及时制定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精神相一致的有关文件,社会各界也极力呼吁对传统民间节日、艺术的保护。
  • 女性健康与保养

    女性健康与保养

    本书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方法对女性健康与保养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供广大女性朋友参考和应用。
热门推荐
  •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公司中最强大的执行力是克服一切管理困难的利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就是一切,不注重小节,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 绝色魔妃之至尊驭兽师

    绝色魔妃之至尊驭兽师

    她,两世为人,皆生活于人间暗黑之地,冷酷无情深入骨髓。一朝重生,成了刁蛮废柴的龙家三小姐,再睁眼时,曾经的花痴狼狈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冷冽森寒!他,惊才绝艳,俊美无铸,将天下收于掌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让她后顾无忧!玄武双修,驭龙神诀,强者为尊,她势必要踩着背叛者的血肉登上亚大陆的巅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狐魅:三世情缘

    狐魅:三世情缘

    她是数千万年前的狐仙,因爱上了一仙人,遭遇云落仙子诅咒,三世轮回,他离落是一只花妖,只因为见过她一眼,便在人间呆上了数百年,木冥,妖王,独孤沧溟,人世间的王只因狐山百年的寂寞无奈,偷偷跑出山的她,不同于在山内的冷漠孤傲,被人间的王射中不小心留了魂玉在他身上,出宫过后遇到了蛇妖差点被害。被花妖所救,闯荡世间遇到了深不可测的木冥,一切,都无法阻止……离落:怎么,浅浅莫不是瞧不起我这小小花妖?木冥:此生能遇见你,为你死一次,也就罢了独孤沧溟:我不管你是人是妖,我定要迎你为后!焕明山上,她嘶声竭力:离落,你给我回来,我宁愿不要活,你忘记你答应过我明年陪我去看十里桃花了么?
  • 骗仙记:天才少女升级录

    骗仙记:天才少女升级录

    一次许愿池边的意外,少女苏翩紫穿越到陌生的千云大陆,成为邪道骗子世家的一员。骗的人越多,修为实力就越高?这是什么古怪的修练方法?人人以为苏翩紫是一个不能修练的废物,最后却发现她才是真正的大BOSS。正当她春风得意之时,大BOSS的天敌、正义的使者、修炼天才郑皓弈出现了!天赋实力样样不输于她就罢了,怎么可以比她还腹黑奸诈?!郑公子你不是正道第一世家的道德典范吗?怎么可以比我这个骗子世家的圣女还会骗人?!【全文完结出版】简体书名《翩紫姬》,繁体书名《千王之凰》
  • 追心游戏:天价豪门婚约

    追心游戏:天价豪门婚约

    “周暮生,我说过你不用为那晚的事情负责。”她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就当那晚是被狗咬了一口,可是这个男人在那晚之后的N天后突然就来跟她说谈谈关于那晚事情的责任问题,这是反应迟钝的节奏么?!可是打死她,她都不会相信堂堂雨辰集团的周大总裁居然会反应迟钝!谁知,他并没有理会她的话,起身,扛起她,开门,下楼,把她扔进车里,一连串的动作让她措手不及,车子扬长而去,空气中传来周暮生轻飘飘的话语:“不是我为你负责,是你为我负责!”
  • 重生之腹黑帝妃

    重生之腹黑帝妃

    一代修罗门楼主,杀伐果断。想不到竟然死于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手里,怨气横生。一朝得以重生在异国。她,纳兰家族嫡系孙女,天生无法修炼斗气,相貌丑陋,在整个京都闻人笑道的笑柄。性格懦弱,在家族里人人欺辱。当她变成了她,那些曾欺她辱她伤她欠她之人一一讨回来。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