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8900000008

第8章 吴桥的地域文化特征与杂技艺人社会地位的变动(2)

从上述统计可见,在历史上,自然灾害以水灾为多。其他灾害如:明成化八年(1472),大旱,运河水干涸;正德九年(1514),蝗灾,庄稼被吃光;嘉靖二年(1523),大旱,“饿殍遍野”;崇祯十四年(1641),大旱,斗米银二两,人相食;清顺治十一年(1654),冬,大雪封门,人畜不能出门;道光八年(1828),地震;光绪二年(1876),秋,大旱,颗粒无收,树皮草根都被百姓吃光;光绪十七年(1891),地震;光绪二十八年(1902),霍乱病流行等。各种灾害交替,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计。

在历史上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之下,单靠农民的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对抗自然灾害,然而国力的薄弱,可用来协助减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作用有限,导致自然力量发挥着对社会秩序的巨大影响。这样,一方面,自然灾害破坏了农民通常的生存方式,使其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国家力量的薄弱,又无法为其创造条件,民众不得不自我寻求谋生方式。

人多地少,耕地条件又差,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转而谋求其他生存方式。这点可从历史上杂技艺人的“卖口儿”中得到佐证。

天苍苍,地茫茫,蝗遮日,碱荒荒,蛇蝎豺狼齐当道,财主狗官连裤裆,天地之间无所求,无所求,拜吕祖,学套把戏走江湖。

这段“卖口儿”中,除了讲述人文因素外,所述的“蝗遮日,碱荒荒”即为强调吴桥地理条件差,因而民众不得不采取民间的自救方式——“学套把戏走江湖”,被迫学艺。

2.吴桥尚武之风与杂技兴起

沧州是武术之乡,作为沧州辖属地的吴桥,无疑受到习武风气的影响,自古至今在杂技艺人中不乏武术高手,可以说,武术和杂技是在相互影响中前进的。

作为吴桥受习武之风影响的一个有力证据是在当地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的传说。传说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人武润玺以吴桥姓孙的人数多、以孙姓命名的村子有十几个为证据,证明这一传说。他还认为,吴桥古城东南面有一道由西至东长达十多里的大土丘,传说是孙膑和庞涓打仗时所摆“迷魂阵”遗址,土丘南面十里处有个孙公庙村,该村有座孙公庙,庙里供奉的是孙膑。他以此推测,“吴桥人习武练杂技之所以早大概与此有关。”

首先,笔者不同意武润玺的推测。这里涉及的是如何看待传说的作用、如何使用传说的问题。

传说的存在是民众记忆历史的方式。因为,正史文献受到作者本人身份和时代的限制,能著书立说的往往为有权势、地位和金钱的人,以统治阶级为主,所以他们及其御用文人代表的是“精英阶级”、“特权阶级”,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主张和利益,大多数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极少得到记载。于是,广大民众发明了民间自发的一种流传方式,这就是传说,成为另类的“记忆”。

许多学者肯定了传说的价值。黄淑娉曾指出,“无文字的民族既然没有留下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的文献资料,那么根据传说、系谱、语言及文化的各方面资料,……不失为研究该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可行办法。”赵世瑜甚至认为,传说和正史文献一样重要,他认为口头传说和历史文献都是历史记忆的不同表达方式,“在历史记忆的意义上,传说和正史文献传达的历史在价值上是平等的”的观点。在如何看待传说、剖析传说的价值方面,老前辈顾颉刚对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去伪存真的研究堪称典范。这个传说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春秋时期,杞良妻在丈夫战死后,因杞国国君没有按照礼仪到她家里悼念而只在野外遥祭因而拒见国君。战国时期,由于齐国发达,休闲文化的发展,杞良妻被传成会唱歌。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盛行,杞良妻就变成能哭来感动天地,城垣也因之崩塌。南北朝时,大兴土木修长城,杞良妻哭倒的城垣被传成是长城。唐朝时,被联想成最早修长城的秦始皇。而杞良妻也被更名为春秋时美女的代称“孟姜”女。由此可见,传说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虽然它融合了不同利益、不同群体的需要,但是传说一定包含某种“真实”。

吴桥是不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大土丘是不是“迷魂阵”遗址,笔者并没有找到史料作为佐证,孙公庙村的孙公庙内供奉孙膑也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吴桥孙姓多、以孙姓命名的村庄存在,笔者认为也不能和吴桥是孙武后代封地划上等号。而这个传说在吴桥千百年来盛行,那么传说背后的“真实”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吴桥民众把吴桥和孙武、孙膑附会,而不是别人,与孙武、孙膑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军事家、精通武术的人物有关,这一附会反映的是民众强调吴桥人和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吴桥人对武术和竞技活动杂技的热爱,是吴桥人为杂技很早就产生、在当地存在时间久寻找历史依托。所以,笔者认为不是因为孙武、孙膑的关系吴桥人才“习武练杂技”,而是因为吴桥人“习武练杂技”才制造了和孙武、孙膑相关的传说。

然而,从何时吴桥人开始“习武练杂技”已无从考证。在吴桥盛传杂技起源于炎黄帝与蚩尤大战。据考古发现,1958年,在吴桥小马厂村发掘了一座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在古墓中发现了绘有杂技表演图案的壁画,说明至少南北朝时期杂技已经盛行。

3.学艺潮的形成与扩大

吴桥自然地理条件的恶劣,迫使人们往外谋生,而由为了多要点饭发展起来的杂技被越来越多的人证明是一条容易谋生而且可能发大财的路子,这个发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演杂技的行列。但是,正是由于学艺、从艺都是贫穷的人,他们几乎没有可能接受文化知识,加上杂技艺人历史上低下的社会地位,导致正史文献对该群体的忽视,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造成了困难。笔者的研究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以期从那一时期和当今的比较中探讨当今杂技学艺的变迁。

历史上,吴桥人学艺、卖艺的根本原因就是贫穷,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岳永逸在解释解放前天桥艺人形成时说,“人穷了当街卖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杂技艺人。

杂技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在生存线挣扎的普通农民。首先,杂技“杂”的特点决定其学艺成功率很高,柔韧度好的学柔术、力气大的学力量型节目、眼疾手快的学“三仙归洞”

等魔术类节目,身体基础差又无特长的可以学扔草帽等捧逗类节目。不论身高、身材、长相等身体条件如何的人,几乎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杂技门类,这一特点使杂技符合了大众需求,为普通人学艺、从艺创造了条件。在访谈中,老艺人说,只要想学杂技,就一定可以干这一行,他还强调学杂技,最主要的就是努力,其他的是次要的。更证明了对学艺者基本条件的要求低。而且,杂技学艺周期短,几个月即可演出。从而使杂技有可能成为大众的谋生手段。其次,从事杂技演出需要的设备简单,杂技界流传“穷杂技、富魔术”的说法,与魔术演出道具至为重要不同,杂技演出主要靠艺人功夫,道具简单易携带,几个碗、一个坛子、一把刀就可以表演。

为生存所迫而学艺王玉林(1893-?)的个案颇具代表性,他凭着“卸锁”的绝活在北京天桥游乐场立足,并成为天桥八大怪之一。他是吴桥杨家寺人,小时候得到邻村表哥指点,自己偷偷练习。1917年,吴桥遭遇连年大旱,庄稼歉收,难以维持生存,王玉林的父母相继离开人世。为了生存,他带着两个外甥闯关东卖艺。王玉林和妻子、两个外甥和几位同乡在日本演出时遭到欺凌生了一场大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乞讨着回到家乡,发誓不再干这一行,可1931年,吴桥遭遇洪涝灾害,庄稼再次歉收影响到生计,为了活命,他带着妻子再次外出卖艺乞讨为生。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生存更加艰难,他带着两个妻子、一个儿子举家到处演出为生。

当这些穷得快无法生存的人外出卖艺几年,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家乡的人被触动了,这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艺、从艺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开篇提到孙福有的故事即为一例。

孙福有成立“中华国术大马戏团”后的1929年,从香港到越南西贡,演出40天,收入20万大洋。孙福有回到家乡,为交不起租、还不起债、难以过年的穷苦人家散发钱财。他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规模庞大,近百名杂技演员,3辆摩托车开路,孙福有本人则坐着小轿车,另有4辆卡车装老虎、狮子等动物以进行表演,由第二位妻子茄莉组织由一个二十多人组成的西洋乐队为演出伴奏,为家乡人义演了十多天。这样的声势无疑震撼了在生死线挣扎的穷苦农民。于是,希望加入中华国术马戏团的人们蜂拥而至。同时,孙福有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杂技演出这条路的希望。

在吴桥和孙福有类似的成功者很多。1933年“北京班”回国解散后,32岁的史德俊回到吴桥,用多年的积蓄买房置地,定居乡村。“四大金刚”杂技团,这是由吴桥杂技艺人张献树和他的3个儿子组成的杂技团。起初,只是张献树听说印度卖艺好赚钱,为了凑外出的盘缠,就把家里的地卖了,买了护照和船票,1933年带着3个儿子离开家乡到了印度。他到印度赚钱后第一件事就是寄钱回家,把卖掉的地买了回来。14年后,他回国时,已经积攒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他们认为当时的积蓄足够花一辈子的,计划回乡买地、盖房。孙福有的例子更是典范。当年孙福有在家乡所盖的俄式二层小楼曾轰动乡里,成为“杂技是生财之路”的样板。1933年底,出外多年的孙福有在吴桥老家动工兴建了一座“豪宅”,用款14000块大洋,木料、水泥是从天津购买,用船经运河运回的,石灰是连镇石灰窑的,砖是张圈的窑烧的,共计用砖40万块。至今,这栋房子,依然伫立在孙福有的家乡沟店铺乡的孙龙村,是该村,乃至吴桥的一个招牌,无声地向世人展示这段历史的记忆。

一个村有一个或几个学艺后,在外演出发了财,艺人发财后,出于其农民本质,往往在家乡盖房、买地,而且艺人有一个不同于农民的地方,就是不藏富,花钱大手大脚。成功艺人树立的榜样吸引着村里在温饱之间挣扎的人,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艺队伍。吴桥位于华北大平原,村庄和村庄之间没有阻隔、交通也方便。吴桥的村庄与村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和姻亲关系。因此,消息传播虽然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但传播速度很快,很多人得到信息后加入了进来,组织杂技团、杂技班也不是件难事。反而,一旦一个村庄内,由杂技致富的由一个人变为一个甚至多个杂技团、杂技班或者多个人的时候,当地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学艺的氛围,整个村庄、多个村庄,直至整个乡认可学艺、从艺。

4.吴桥杂技文化圈的界定

在界定吴桥杂技文化圈之前,需区分两个概念,文化区域与行政区域。

文化区域亦称文化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域空间单位。文化区域滋生和维系着特定的区域文化,而区域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区域内民众的行为具有导引性。文化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界和外部特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文化氛围的相对一致性,便会形成一个边界模糊的文化氛围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物,相同的文化传统会使某一地区的人们产生相同的历史感应和心理认同,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区不同于行政区。行政区是一个行政管理区域单位,而文化区则是不同文化特质的空间载体。前者是根据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的需要人为划分的,而后者则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我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区域文化框架,在长达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争的频发、人口的迁移、自然条件的演变、经济的开发、疆域的开拓、外敌的侵入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而多次变更。区域文化框架的变更使原有文化区域的版图处于一种被行政区划的不断分割调整之中。这种文化区域被行政区划调整、打乱,造成文化区域边界的模糊和混乱,为文化圈的界定带来一些困难。

作为文化特质的区域分类,文化区与行政区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因此,既不能无视行政区域对文化区域分割发生的重要影响,也不能简单地运用行政区域的概念来代替文化区域。

在了解了文化区和行政区的区分之后,我们知道今天行政版图下的吴桥,不应等同于吴桥杂技文化圈。历史上,吴桥县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使划定吴桥杂技文化圈具有一定复杂性。在此笔者仅将涉及吴桥和景县、东光、宁津、德州几地的部分进行概述。以期从历史上寻求他们之间的文化共通性、关联性,这对解释当今吴桥杂技学童群体构成中这几个地方占较大比例极具意义(参见)。

吴桥县境,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西汉时,吴桥境内设置安县、重平县和安陵侯国,均隶属幽州渤海郡。

东汉时,安县、重平县和安陵国都被废除。三国时,吴桥辖地大多并入脩县(脩,同修。今景县),属冀州勃海郡。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东光县境内重置安陵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将安陵县并入东光县。

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东光县宣府镇(位于今吴桥县北境)再置安陵县,隶属河北道德州;景福元年安陵县曾改隶属河北道景州,但不久进行更改仍属德州。

宋代,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安陵县并入将陵县(今山东陵县)。

金大定二年,陵县之吴桥镇设置吴桥县(吴桥镇,即今吴桥县城关),属河北东路景州。

明代,吴桥县属河间府景州。清代,吴桥县也曾属景州。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吴桥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河北省。1943年,与东光、南皮县共同组成东南吴联合县;1944年初又与东光县组成东吴县,均属山东省渤海区一专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上半年,吴桥县恢复原建制,仍属山东省渤海区一专区。

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区一专区改称沧南专区,继辖吴桥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山东省撤销沧南专区,吴桥县改属德州专区。

1952年11月7日,吴桥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吴桥县改为天津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故城、景县并入吴桥县,县人民政府迁驻桑园,同时改为天津市辖。

1961年5月23日复设沧州专区,吴桥县还属。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吴桥县。

同类推荐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实用合同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合同文书写作大全

    合同,也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热门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乾坤剑神

    乾坤剑神

    景言曾是景家最优秀的天才,十六岁突破武道九重天踏入先天之境,整个东临城无人能比,却莫名其妙在进入神风学院后境界跌落,成为笑柄。解开乾坤戒封印,重新崛起,最终制霸天元大陆,成为无数武者仰望的存在。
  • 快活的发明家

    快活的发明家

    本书收录了“快活的发明家”、“生之门”、“一个普通女人的故事”、“明星篇”、“总是春光”等10余篇报告文学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逃妻不靠谱

    逃妻不靠谱

    他说:这一生,其实我己经爱了你三世,遇见你之前,丢失你之后,还有我们短暂的厮守!她回:一生三世?先生,你确定你的数学不是历史老师教的么?某男发现,这个失忆的女人还像从前一样抽风难搞!于是他直接将玫瑰塞进她的怀里,将她塞进他的车里,12个小时后,某女在他怀里醒来,看着浑身上下无一完好的皮肤,挥拳发誓:“门牌告诉我,我要废了那个教你两性知识的历史老师……!”
  •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失落在沼泽地里的遗宝在哪里、“黄金城”的宝物在哪里、“圣殿骑士团”的珍宝藏在何处、法兰西迷宫的宝藏在何处等。
  • 重生相府三小姐

    重生相府三小姐

    她,穿越成青菱国相府嫡三小姐,不受宰相父亲待见,府里姐妹也欺负她。本和清河王爷有婚约在先,庶出妹妹却抢了她的未婚夫,夺夫之仇不共戴天……对她好的人她会好好珍惜,对她不好的人她要以十倍百倍还回来,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当大神归来,昔日的一切,是否还是原样?当大神归来,身畔的你,是否依然荣光?我有一群视死如归的兄弟!我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们在繁华之中谱写盛世豪歌!睁开眼,我便可与天斗!闭上眼,我便能让魔哭!这便是我。我便是——第一女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