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7400000005

第5章 金色笔记(2)

情节则与时间相关,时间构成了情节的主轴,但在原始人的世界,并没有时间这个观念。他们只知道海水的涨退、日月的升降,什么是短暂,什么是永远?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对空间同样没有概念,那些出海探险的男人,再回到家乡也不大认得出来。今天我们所说的乡愁离恨,对他们来说不存在。

因此,我们无法用现代人已有的概念和语言去描述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时代。那时候的人类没有社会,没有家庭,没有情感,没有文字。没有历史,当然也没有故事。所以要把这样一个故事讲清楚实在有些困难,你怎么能够用现代的概念和语言去描述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时代呢?

而故事叙事者、那个罗马参议员让人觉得太啰唆,他讲故事时不断反省,比如有一段讲一帮男人强奸了一个女人,并且强奸致死,这些男人陷入惊慌和沉默,感到羞耻。这个罗马参议员马上加了一句评语,说我不知道能不能用羞耻这个词去形容,那时候有这个概念吗?

因而这不只是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寓言,也是对人类文明如何从无到有的描述,同时也探讨了任何故事存在的条件。用故事已经存在的时代的工具、方法和概念去讲述一个一切都不存在的时代,当然是一个很困难也很伟大的实验。这本书的英文版只有二百多页,显然不是那种鸿篇巨制。小说的语言非常质朴,与那个时代相符。读完之后,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主讲梁文道)

《金色笔记》

跨越时空击中你

我们不是用日记去记录一个真实的自我,恰恰相反,因为我们写日记,才创造了一个自我。

莱辛的《金色笔记》出版于1962年,被认为是了不起的经典之作。经典通常具有这样一些品质,比如能够完整地把握时代氛围。《金色笔记》在这一点上无疑很出色,它所展现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欧洲的社会氛围。

小说的重点人物是女主角伍尔夫和她的朋友莫莉等人,她们曾是最忠贞、最坚定的左派成员,后来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幻灭。那时候,欧洲的左派总要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挑战。比如最早支持列宁的人,后来可能要面对一次分裂--托洛茨基到底是不是叛徒?而那些忠于斯大林的人,看到赫鲁晓夫鞭他的尸,无疑也会信念幻灭。还有苏军入侵匈牙利事件[1],这些都在欧洲左派阵营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经典作品的另一个品质,是能够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让每个读者感觉受到启发,说出了一些你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东西。《金色笔记》无疑也做到了这一点。这部小说的结构非常特殊,先是自成一篇的小说《自由女性》,讲伍尔夫与她的好朋友莫莉等人的故事。接着是四本笔记,《黑色笔记》记录伍尔夫的非洲经历;《红色笔记》是她对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观察,以及对她那些共产主义者的看法;《黄色笔记》纯粹是伍尔夫的一些小说灵感,她正在写自己的第二部小说;《蓝色笔记》则是伍尔夫的生活日记。这四本笔记与《自由女性》的故事完全糅合在一起,分散在全书的各个部分。那什么是《金色笔记》呢?那是主人公伍尔夫在精神分裂状态下所写的一本笔记。当时伍尔夫写作遇到障碍,情感与家庭生活都不理想,就去找了一名精神分析师治疗。医生建议她把自己的所有言行及内心感想全都记录下来,再分门别类进行分析。这就形成了主人公的四本笔记。

很多人觉得它所表现的是自我分裂,莱辛自己也认为,这最终牵涉自我怎么形成的问题。《金色笔记》写到最后,一个统一的自我终于出现了。这就好像写日记,一个有写日记习惯的人和没有这个习惯的人不一样。习惯写日记的人会慢慢形成一个内在的自我,有些事情不会跟别人说。这跟现在的博客不一样,以前的日记不是给别人看的,你会觉得那是我自己最内在的东西。

假设人格是一圈一圈的洋葱,在一层一层剥开之后,会发现里面有一个最实在的内核。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写日记的经验,这个自我就不那么敏感,甚至不会有这个自我。所以我认为,我们不是用日记去记录一个真实的自我,恰恰相反,因为我们写日记,才创造了一个自我。

如果女主角有四个笔记本,那么她很自然就分裂成了四个自我,通过记录自己的一些真实经历创造了四个自我。《金色笔记》承认了这个分裂的状态,自我是分裂的,自我是被创造出来的。

在《裂缝》中,远古的人类并没有“自我”的概念,这是我们现代人创造出来的。而现代人的自我总是分裂的,可以说,《金色笔记》讲述的就是现代人的自我的命运。

(主讲梁文道)

《特别的猫》

猫的世界有什么

当它们一连花上好几个钟头望着阳光中飞舞的尘埃,它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莱辛的书不容易读,它不是那种引人入胜的情景小说。莱辛比较复杂,她的文字很简朴,里面思考的空间却很大。如果要选一本书,可以比较轻松地进入莱辛的世界,不妨看看这本《特别的猫》。

很多作家都喜欢猫,有的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莱辛就是如此,她一辈子都在养猫。但是从这本书可以看出,她对猫的感情没那么简单,甚至很不同凡响。一开头她讲的不是如何爱猫,而是怎么杀猫。

莱辛从小在非洲长大,家里经营农场。为了解决老鼠问题,他们养了很多只猫。问题是那时候没有结扎技术,猫越生越多,多了就野了,甚至反过来吃掉家里的鸡。于是他们开始屠杀猫,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怎么拿枪去猎杀它们。她父亲也大规模地处理那些新生下来的小猫,一窝一窝地杀掉。到了中年她还有一个经验,就是拿一瓶威士忌,一只一只地灌那些眼睛还没有张开的小猫,直到灌死为止。

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呢?莱辛说她想表现一种状态,小时候在非洲,任何动物都在人的身边来来去去,人们理所当然地全盘接受。若是它们突然失去踪影,也不会有人去解释或提出询问。这是人与猫相遇的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

她还说,那时候家里的猫时常会被外头的野猫诱惑,那些野猫围着农场的篱笆叫个不停。家猫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有些猫不像它们这样生活,有时候就会被诱惑着离开家园。这让人想起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也是讲一只家养的狗被野狼诱惑出去,回到了野犬状态。

但是这本书最终从野蛮回到了文明。莱辛后来越来越爱猫,甚至开始迷上它们。她提到一只叫“灰咪咪”的小猫,“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很漂亮很可爱,总是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就像一个除美貌之外毫无特色的小女人,喜欢对着某个隐形镜头调整自己的仪态。

莱辛把猫写得像人一样,但猫始终是猫。我们常常习惯于把宠物拟人化,把它们当成朋友,跟它们诉说心事。可是你总会在某个时候发现,它们终归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生物。当你和它的眼神接触时,你真的了解它的世界吗?

很多养猫的人都会注意到猫的一个特点,它们常常对着一个地方发呆,甚至花上好几个钟头去观察它们不熟悉的事物。比如人在房间里铺床、扫地、缝纫、编织或者打包行李,它们都很爱看,可是它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在我看来,它们所看到的东西跟人类想的并不一样。当它们一连花上好几个钟头望着阳光中飞舞的尘埃,它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因为动物和我们很接近,我们能够把它们拟人化,但它们终究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个世界里到底有什么,谁知道呢?

(主讲梁文道)

《城市与狗》

军校与男性气质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1936-),秘鲁作家、诗人。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代表作有《绿房子》《城市与狗》等。

其实这些男子气是在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养成的。

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小说家,国内很多先锋小说都受过他的影响。在莫言和格非这些当代作家身上,也能看到所谓“拉美爆炸文学”的影子。但在国际文坛上,略萨的处境有些微妙。他与几年前得奖的莱辛有些相像,都是在最该拿奖的时候没有得奖,现在得奖虽然实至名归,但总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我特别喜欢《城市与狗》这部小说,略萨的这部成名作至今仍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小说的题目比较令人费解,英译本和日译本都改作了《英雄时代》,似乎强调了故事里的人物最后都是英雄。

小说的背景是真实的,普拉多军校也是略萨的母校,是秘鲁首都利马一所很有名的军事学校。书中写它不仅管理方法粗暴专制,还充斥着腐败的官僚气息。这本书出版后,在普拉多学校被当众焚烧,然而如今略萨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学校倒不计前嫌地在网页上荣耀地介绍此书。

这部小说充满了回忆和倒叙,而且至少由三个叙事者轮流讲述。这些叙事者用意识流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过去与现在的时间、校内与社会的空间打通了。从广泛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描述了青春期的躁动和年轻人迈向成人社会的过程。很多人喜欢拿它与《麦田守望者》比较,只不过《麦田守望者》写的是一个年轻人,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帮年轻人。

故事讲述了新生入学后如何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然后他们又团结起来反抗、报仇,直到最后发生了意外杀人事件。略萨用十分精巧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虽然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变换了多种叙事角度,使我们对人性的洞察更丰富、更立体,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弥漫在军校中的所谓男性气质。

小说中很多表现男性气质的情节,比如男生无聊时会进行一种比赛,大家一起脱了裤子自慰,然后看谁射精射得最远。他们最崇拜的人既不是校长也不是军官,而是每个礼拜主持弥撒的一位金发神甫。神甫性格开朗,喜欢在布道时鼓励年轻人献身祖国,闲暇时学生却看见他好几次穿着便服在不良场所游荡,不但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酒气,还眼露凶光,这才是男生们羡慕和崇拜他的真正理由。

书中有一个人物外号叫“奴隶”,后来死掉了。他曾对另一个外号叫“诗人”的男孩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之前认识的人都算不上朋友,你是唯一让我想和你待在一起的人。这话听上去有点像同性恋告白。在军校的雄性氛围中,人人都觉得友谊必须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表现,这样的表白显然太娘娘腔了。怎么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呢?小说中有一个教官想秉公严查学生们的违规事件,却遭到校长反对。校长说,在军队里首先必须学会如何做一个男子汉,而真正的男子汉是抽烟、酗酒、赌博、嫖妓样样都来的。学生们心知肚明,做这些事万一被抓住了就得退学,但是想成为男子汉,就必须甘冒风险。

有一个学生偷考卷作弊,被发现后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过失,没有供出同伙,最后被逐出校门。他被认为是英雄好汉。“诗人”为了给朋友报仇甘愿牺牲自己,也被认为具有英雄气概。其实这些男子气概是在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养成的,比如“诗人”为什么要去替朋友报仇?与其说是讲义气,不如说是内疚,因为他不久前抢了朋友喜欢的女孩。男孩们的头头“美洲豹”看上去最勇敢、最粗暴,但在他的回忆里充满了小时候在家里被虐待的情景。他一直生活在紧张和恐惧中,日后那些勇猛张扬的打架行为不过是对懦弱过往的一种反叛。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相当复杂,也很具有说服力,我们仿佛看到了年轻时代的自己,那些有过男校经验的读者甚至可以从中嗅出熟悉的气息。更重要的是,男校的种种处境其实也是社会的缩影,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在高压下的反抗或顺从,而这种反抗就是所谓男性气质的表现。

(主讲梁文道)

《中国套盒》

小说的形式问题

那是一种欲望,就像寄生在人身上的绦虫,它吸干你的血液和营养。

略萨是一位学者型小说家,拥有博士学位,同时也在多所大学教书。这样的人谈起小说,总令人担心会不会学究气十足。今天的所谓文学理论晦涩深奥,已经成了一种文字游戏。不过略萨的这本《中国套盒》非常受欢迎,几乎在全世界成了研究文学的入门必读书。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致一位青年小说家》,非常平易,像是回答一个青年人的问题,但其中的道理恐怕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会感同身受。比如,作者谈到才华问题,文学创作当然需要才华,但什么是才华呢?作者认为才华源于一种反抗情绪,是向往另一种生活的人对现实的批评和拒绝,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制造出另一个理想世界。

什么又是反抗呢?作者说那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怀疑态度,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如果不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或怀疑,又怎么会堕入另一个想象世界呢?就连写实主义也是为了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想呈现一个比现实更美好的未来现实。而关于文学创作的能力,作者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那是一种欲望,就像寄生在人身上的绦虫,它吸干你的血液和营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略萨住在巴黎时,认识了一位西班牙画家和电影工作者玛利亚。有一天他们在小酒吧聊天,玛利亚坦率地说:“你以为我和你一起逛书店、讨论电影是因为觉得这样很快活吗?错了,我做这些事是为了我身体里那些绦虫,我生活中的一切已经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它们,我只是个奴隶而已。”

这番话让略萨大为震惊,但细想一下,这难道不是所有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共同的病症吗?作者说,曾经有人问他,应该如何选择小说题材,因为他不知道该写什么。略萨说,这就很奇怪,如果你不知道该写什么,为什么要写作呢?小说家不选择题材,而是被题材选择。他之所以写某些事情,是因为某些事情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有相对的选择自由。无论如何,与形式相比,题材的分量要小得多,作家更应该对文学的形式负责。

《中国套盒》讲的就是小说的形式问题,比如风格处理、叙事角度,以及人称、时间、空间等。略萨被称为“结构写实主义”大师,虽然他本人不太接受这个称呼,但也表明他的写作技巧确有高明之处。其实,略萨所使用的一切技巧都是早就存在的,只不过他能够一以贯之地用,并且用得很巧妙。

略萨会使用很多花哨的技巧使故事的结构具有丰富的层次,这种结构小说的方法就像中国古代的套盒一样,拉开一层小抽屉,底下还有一层,每层都可以装点什么。小说的叙事也是如此,你可以在一个故事中再加进另一个故事,它们不是单纯的并置,而是故事中的故事,是一种迷人的互相影响的联合体,具有意义模糊复杂的共生效果。

还有一种结构手法叫做“隐藏材料”。当然,这也不是略萨的发明。据说海明威就冒出过这种想法,在他正在写作的故事里突然取消了一个重要情节,比如主人公自杀死了,然后就剩下一片意味深长的沉默。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笑倾三国Ⅰ

    笑倾三国Ⅰ

    十岁的仲夏夜,福利院的瞎眼阿婆摸着她的手说:“孩子,你是皇后的命啊。”她趴在阿婆的腿边,笑得直打颤。二十岁,她穿越了。也杯具了!!!人家穿越都化身公主郡主、绝世美女,被方圆几里的优质美男疯狂爱恋。怎么轮到她穿越,就脸朝下一头栽进猪圈?脏点也就算了,可眼前这个满脸傲气的家伙,分明就是福利院里成天跟着自己的阿满呀。阿满不仅翻脸不认人,还命人狠狠打她六十大板!这是什么状况?不是说她骨骼清奇,能当皇后的吗?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穿越之绝世妖妃

    穿越之绝世妖妃

    本是豪门望族千金,穿越到痴傻大小姐身上。两人相似的遭遇,以及琴忆之在琴府上受到的待遇,让她决定崛起再不受人欺凌。此后化身琴忆之智斗后娘与蛇蝎姐妹,将现代的经营理念贯彻到古代,垄断四国女性消费品,店面遍及四国。造火药,改兵弩,四国大战大展风华。
  • 自然养生法

    自然养生法

    治病不如防病。对于中老年人自身来说,在晚年患上的疾病基本上都是会留下后遗症的,它会使原本美好的夕阳蒙上一层阴影。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对中老年人十分重要的事情。
  • 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会这张无形的棋盘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晓历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拥有精妙绝伦的高招,下出变幻莫测的妙棋:强者当更强,弱者将突围,变弱为强。本书精选古今中外众多鲜活的历史个案,力求真实再现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情境,充分展示人在生死存亡时刻的决策与谋略。本书以史为鉴,希望您在开启它的那一刻,不仅仅阅读到无数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现实中更好地选择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败。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 小子,我喜欢你

    小子,我喜欢你

    她遇见他注定倒霉,他注定是她命中的恶魔,第一次见面就撞飞了她心爱的花儿,第二次见面他就亲吻了她的脸颊,第三次见面他们竟然同居了,这下可好,两个冤家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以捉弄她为乐,她却以报复他为目标,世界大战就是这么爆发滴……但是,此时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开始萌动。然而这一切随着神秘人的出现打破了……
  •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一直来,我们推崇敦厚、谦让的品格,从小,父母一边潜移默化一边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要谦让,要相信吃亏是福,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所以遇事不争,委曲求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越来越遵循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下,不好意思已经是懦弱、无能、自卑的代名词。
  • 杨力讲人体保健

    杨力讲人体保健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脑、头发、眼、耳、口、鼻、肢体、胸、背、腰、腹、皮肤,以及五脏等多个重点部位,向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全新的科学养生方法。《杨力讲人体保健》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翔实、简单明了,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