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7200000006

第6章 理想的下午(4)

小说最后一章叫“卡列宁的微笑”,特丽莎有一番自省,她一直想弄清楚:托马斯爱我吗?他爱过别人吗?他爱我是否比我爱他更深呢?也许正是这种对爱情的探讨,对其深度的度量以及种种猜测和研究把他们的爱情扼杀了。特丽莎想到自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甚至滥用女人的软弱来对付托马斯,现在才明白这一切是多么不可理喻。为了证实托马斯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她终于把托马斯拖到了头发花白、筋疲力竭、手指僵直,再也不能握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被苏联的坦克所蹂躏的布拉格之春为背景而写男女之间的肉体和精神之战。在这最基本的人性战场上,米兰·昆德拉发出了许多精彩的哲学见解。比如关于媚俗,他说:在极权的媚俗之王国,总是先有答案并排除一切新的问题,所以极权的媚俗的真正对手就是爱发问的人,而问题就像裁开了装饰画布的刀,让人们看到隐藏其后的东西。

再比如托马斯认识到罪恶的制度并不是由罪人建立的,而恰恰是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唯一道路的积极分子们所建立的。由于天堂并不存在,积极分子也就变成了杀人凶手。

(主讲吕宁思)

我与父辈

另一种角度看知青

阎连科,1958年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日光流年》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二十余项。

二三十年前,涌现过一批知青文学。后来衰落了,但它的某些影响还在。比如《七十年代》这本书,其中的作者几乎都是下放的知识青年。有人认为那段日子太苦了,自己的光阴被虚耗了,说是去农村向农民学习,帮助农村建设,其实是荒废了人生中正常的求学阶段。

对于这些往事的看法多是从回城知青的角度出发。相反,当年知青下乡的时候,乡里的那些农民对这段历史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感受呢?《我与父辈》就描写过去被大家忽略这部分情况。作者阎连科先生过去写的小说常常让人觉得力量强悍,但这本书却回归到一种相当平淡的写作方式,甚至直白到让人有些不习惯。

在这本书里,阎连科谈的是他的父亲、大伯和四叔,他父辈那一代人。为什么要谈呢?书中一开始便说,忽然之间,他发现父辈全走了。2007年10月1日,当整个国家都在普天同庆的时候,他接到一个电话说四叔走了,之后他就发现父辈那整整一代人都不见了。他们曾经做过什么?说过什么?是不是应该把这些留存下来,说给后人知道?

他回忆起小时候跟父辈们相处的时光,那恰好是知青下乡的年代。有一天,大家正在田里劳作,不知道为什么,远处突然开过两辆载着革命青年的卡车,架着机枪从田间公路上驶过。那些红卫兵忽然朝着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没头没脑地打了一梭子子弹,子弹就落在田头草丛里。草摇土飞之后,当过兵的退伍军人忽然大喊:“卧倒!”于是社员们都学着他的样子各自卧进红薯秧的垄沟,而卡车远去,载着青年革命者和他们的笑声。

看完这一段,你会怎么去想当年那些年轻人呢?那些知识青年、革命青年刚到乡里的时候,都觉得生活太苦了,但在当地老百姓看来,他们过的却是好日子。当地的农民很尊重这些年轻人,自己家里吃得不像话,还尽量做些细粮给知识青年吃,好活儿让给他们干,好事儿让给他们做,他们怎么还觉得苦呢?

有一段写得非常震撼,说有一个知识青年强奸了当地姑娘,跑了,后来什么事儿都没了。反过来,一个本地农村青年据说强奸了一名下乡女知青,而且仅仅是怀疑,没有二话,马上就被枪毙了。

作者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文坛轰然而起的知青文学都把下乡视为炼狱,把一切苦难简单归结为某块土地和那块土地上的愚昧。知青下乡的确是一代人和一个民族的灾难,可在知青下乡之前就一直生存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几千年来的命运算不算是一种灾难呢?

这本书的力量就在于它直白而又沉着地描述了父辈们在农村“过日子般的生活”,也附带提到了自己少年时的一些经历。那个时候他远离家乡,跟叔叔的儿子一起在一个工厂里打工。每天早上起床,拉着空车快步跑到三十里外的火车站,每人装上一车煤,再缓缓如牛地拉着重车回来,遇到上坡,还要走着S形一步一挪地慢慢上去。每天这么走,有时候连续做四十多天不休息,以至于连毛泽东去世了这样的事他们都不知道。

日子过得这样辛苦,有一次他哥说:“连科,你还回家读书去吧,读书才是正事……不读也行,读多了也不一定有用……明天周末,我们回去洗个澡吧。洗个澡,明天你好好睡上一觉……”两兄弟间的谈话,在他看来都是最为坦白也最为深刻的人生道理。他说:“那是一段我人生中最为辛苦的岁月,每每提起,都会欷歔掉泪。”

这样的写法好像没有什么文学修饰效果,可是当你看到后面整段的文字谈他在农村的父辈和兄弟姐妹们怎样生了重病还要忍痛去种地,怎样受到羞辱而依然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怎样每天蹚过一条几乎是零度以下的冰冷的河只为了去远方砍木材、搬石头回来盖房……再回头看他说的“这是我人生中最为辛苦的岁月”,这“辛苦”二字的分量就非常扎实地落了下来。[13]

在《我与父辈》里,阎连科对他的父亲、大伯和四叔都作了非常深情的描述,书中有一段说他大伯的儿子,大我五六岁的发成哥,现在已经做了爷爷,可是他的子女们,那些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代人,却永远无法明白他的父辈们当年是如何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婚姻而丢掉做人的尊严和舒展。

为什么说婚姻会使人丢掉做人的尊严呢?在农村谈婚姻是要有本钱的,比如家里有没有好房子,有了好房子你儿子才见得了人,人家才愿意把闺女嫁到你家。而以前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己盖的,盖房真是非常辛苦。

他大伯家共有八个子女,你简直想象不出来这么多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尤其是“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其中的辛苦真是不足为外人道。有一年他的发成哥要跟别人相亲了,可是对方嫌男方家里穷、人口多,房子也不是瓦房。于是大伯就领着老老小小一家人每天去搬石头、砍木头,一片瓦一块砖地硬是搭起了一所简陋的房子。

盖房欠下了一笔巨债,一家十口平常还得吃喝过活,那时候种一天地只能赚一毛钱,怎么办呢?阎连科写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在新中国成立了二十多年后,一个北方乡村的农民站在他们一家人用血汗盖起来的三间瓦房门口,对着他的六男二女的孩子们说:“房子是盖起来了,债也欠下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欠,唯独不能欠的是人家的债。从明天起,我们一家人都去拉石头、卖石头,尽快把欠人家的债务还上!”

这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做人道理。父辈们就是这样,他们都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多少,却有着最简单分明的是非观。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很不科学,比如怀疑自己儿子偷了人家东西,就不分青红皂白先暴打一顿,打完之后看儿子还是坚决不认罪,才想到去问问清楚,到晚上确认他果然没有偷,便“叹一口气,摸摸他的头”。这样一种教育方法也许很不文明,但是阎连科却说,他现在多么盼望父亲再好好打他一顿,从前父亲每次这么打他,他都觉得非常踏实。

同类推荐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当黛玉听到宝玉与宝钗成婚的消息,那一缕芳魂不愿附体,只想飘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可是怎奈有着绛珠本体的她,又怎能随心。她回来了,回到黛玉的身上。但是回来的她,却想离开这个地方。她带着雪雁和紫鹃走了。可是她能走到哪里去呢?她这一走又掀起多少故事来。本文属于慢热文。简介以后还会再改请大家见谅。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梧桐树下的爱恋

    梧桐树下的爱恋

    她,早已心死,减去动人的长发,本以为不会在爱,何人可唤醒她那本已冰冷的心?他,父母之间的裂痕,爱人的背叛,早以使他的心脆弱不堪,命运让他遇到了她,这一切是否可以改变?他,明知道她的心中本没有自己,可是依旧心存希望,一直守护着她,他是否可以梦想成真?
  • 天降凰女:妖孽殿下不好惹

    天降凰女:妖孽殿下不好惹

    一次实验的失败,让奈七夕和这个世界说了拜拜。黑无常一脚大力踹,直接将她踹下了奈何桥。回过神,她落入了一个人仙妖三界共存的世界,竟成了一个没爹没娘的光屁股小婴儿!虽附带了一只谜之生物和从天而降的师父,但并不表明她以后的日子会有多么逍遥自在。一时口快,奈七夕一秒变成唐僧肉,化作众妖的眼中美食,成为妖王殿下的备用粮食,果断断踏上了一条无节操的逗比不归路……“她可是本王的备用粮食,可能逃脱我的手掌心吗?”他邪魅一笑,薄唇微微勾起,金色的瞳眸看着眼前的奈七夕,伸出手霸道的将其揽入怀中。
  • 桃花朵朵笑良缘

    桃花朵朵笑良缘

    貌美王爷入坑成“肥肉”,招来不靠谱公主脱衣扒裤!为还邻居半块猪堂堂公主殿下被逼得落草成寇,好不容易捕到美男一枚,谁知却惹来祸害不断……前有阴险太子虎视眈眈要她命,后有腹黑二皇子含情脉脉求包养!果然是一进侯门深似海,宫斗争宠五内焚!亡国公主悲催擒夫记,囧萌笑闹宫廷路,敢萌,敢坑,敢扑倒!看你走不走得了!
  •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无论是成功企业家、知名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什么做事先做人?到底做事为先还是做人在前?这本书从一个人如何成功的角度,仔细分析了做事和做人之间的关系。
  • “冷冻”酷总裁

    “冷冻”酷总裁

    谁成想她还能碰到人生第二春,真是桃花朵朵开,不摘的是傻子,她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不懂爱的靠边站,其他桃花后面排排队,她这次可要睁大眼睛选夫了。
  • 乞丐状元本红妆

    乞丐状元本红妆

    天呐,疯狂的死亡,疯狂的阎王,疯狂的孟婆,疯狂的鬼官,她疯狂的穿越了,地府这帮混蛋,我诅咒你们八辈祖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