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400000004

第4章 人生从四十八岁开始(3)

如果能有机会,把这个问题拿来询问曹氏女:你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他甚至连对你负责的意识都没有,不想娶你,连抚养儿子的义务都不肯尽。你所得到的唯有一颗破碎的心,和不断的付出,付出,继续付出,这难道就是你所渴望的爱情吗?

听了这个问题,曹氏女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回答说:“说到付出,我还算是幸运的了,最多不过是自己抚养儿子罢了。”

可是刘邦的老婆,更悲惨。

她在刘邦那里获得的爱情礼物,你想都不敢想象。

吕后婚姻之谜

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从头到脚,都透着奇怪的味道,处处都不对劲。

首先,两人年龄差距比较大,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相差了整整十五岁。

其次,两人结婚的年龄大大不对劲,两人于公元前214年结婚,这一年,刘邦已经四十三岁了,吕雉则二十八岁。

二十八岁的大姑娘,搁现在也跻身剩女行列了。而那时代的女人,婚龄较早,吕雉怎么会被剩下呢?

有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就强行让两人提前十年结了婚,声称刘邦在他三十三岁那年,娶了貌美如花的十八岁少女吕雉。这样一来,三十三岁的成年男子,和十八岁的青春少女,就构成了美丽的爱情组合,避免了解释吕雉之所以成为剩女的原因——有关这样的记载,在目前已经大行其道,在所多有。

但实际上,说吕雉十八岁嫁给刘邦,是没有依据的。能够推断两人结婚年龄的强有力证据,就是吕雉替刘邦生的两个孩子:鲁元公主和孝惠帝。其中孝惠帝生于公元前211年,这一年刘邦四十六岁,而吕雉则是三十一岁。

而鲁元公主的年龄,与孝惠帝接近。前后差不了两三岁。

假如吕雉是十八岁嫁给刘邦,很难想象这对夫妻十多年来无声无息,十年后却突然发力,一口气生下一双儿女。更何况,陈华新先生所著《中国历代后妃大观》一书中,说得明明白白:吕雉的父亲吕公,是在公元前214年,为了躲避仇家才搬到了沛县,并在当年把大龄剩女吕雉,嫁给了刘邦。这么推算起来,吕雉应该是在结婚的当年,生下了鲁元公主,又隔了三年,生下了孝惠帝。

如此说起来,刘邦四十三岁娶妻,吕雉二十八岁出嫁,这是不是两个婚姻困难户的无奈选择呢?

但看两人当时结婚的情形,好像也不是: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史记·高祖本纪》)

这段记载,极其不可思议而唐突,细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

这里说的是单父人吕公,他是吕雉的父亲。他与沛县的县令私交很好,又因为在单父与人结仇,就把家搬到了沛县居住。自从吕公搬来之后,县令就表达了占有老朋友女儿吕雉的强烈欲望。

沛县的县令想得到吕雉。

这个要求,被吕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沛令善公,求之不与”。

尽管沛县的县令想要得到吕雉的愿望,被吕公断然回绝,但吕公因其与沛县县令的私交,仍被当地人视为重要人物,于是纷纷登门送礼,拉关系套交情。而县衙的功曹萧何,则跑来自愿担任司仪,记录每个人送礼多少。这个职务很适合他,因为功曹就是在县府中主管考核记录的。当时席上的规矩是,送礼钱多的,可以坐上座;送礼钱少的,只能坐在下边。吕公看人下菜碟,看钱才说话,童叟无欺,言不二价,不服气你就多送钱来好了。

刘邦就是在这时候来到了——他“素易诸吏”,就是说他平时就瞧不起县中的官吏。再考虑到他对廷中吏无不狎侮,以及当地把夏侯婴关在狱中长达一年,打了几百大板,非要整出刘邦的黑材料等事件,都表明刘邦与县令之间的隐秘冲突,早已是公开化、白热化了。

正所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小小的沛县,权力斗争竟然如此激烈。

夏侯婴是刘邦的朋友,所以县令才不肯放过他。同样的,现在吕公则是县令的朋友,那么刘邦,能够跟他客气吗?

这个场合,刘邦是一定要来踢场子的。

不踢没天理!

刘邦来到之后,就报出礼金一万钱的惊人数目。

其实他一文钱也不想掏,他就是来闹事的。

但是没想到,吕公为人极是精明,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急忙亲迎出来,并请刘邦入上座。萧何在一边故意说:刘季这人,就是会吹牛,没什么本事。

萧何这么说,是撇清自己与刘邦的关系,因为他还要在县衙干下去,不能公开得罪县令。他表面上是县令的人,实际上是刘邦的人。这是处于权力斗争公开化态势的职场员工的必然选择,你谁也没必要得罪,毕竟亭长刘邦与县令之间的钩心斗角,与别人没关系。

于是刘邦落座,“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他公开侮辱了县令的亲信死党之后,大咧咧地坐在贵宾座上,吃喝起来。有他在,这顿酒没法喝,于是诸座之人纷纷离开,“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吕公却以目示意刘邦留下来。

请注意这个细节:吕公以目示意刘邦留下来。此类文字,在文学作品中多有所见,所谓交换眼色,察言观色,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以眼光交流的人,少之又少。能用眼睛说话,同时也能读懂别人眼神的意思,这是情商极高的人才具有的能力。现实生活中高情商人士数量极少,绝大多数人,活一辈子也不会用眼睛说话,更不会瞧别人的眼神。而刘邦和吕公,两人居然都有这种能力,可以确信,他们双方一下子就认出了彼此。

高情商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一眼就能够看透对方的心思。所谈所言,都能够切合对方的心境。而情商低的人则因为无法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经常会犯言多必失、多说多错的过失。

于是吕公留下刘邦,要求把二十八岁的剩女吕雉嫁给他。

吕公的选择,引起了妻子的不满——于是我们知道,吕公这一家,吕公和女儿吕雉都是高情商的人,而吕公的妻子情商却比较低。同时我们也确信,沛县县令也肯定是个低情商的人。正因为吕公看死了县令,知道像这种低情商之人,在历史大潮之中会死得很惨。所以才会跳到刘邦这条船上。

而在吕雉这方面的选择,她以后肯定会知道刘邦不仅在外边有女人,而且连私生子都有了。但是,一个高情商、可依靠的坏男人,远比一个低情商的老实男人更具魅惑力。所以她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丈夫生下鲁元公主及孝惠帝两个孩子。

吕雉爱的奉献,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她被老公刘邦送进了监狱,甚至还受到了狱卒的侮辱。

刘邦的白蛇传

职场变情场,情场成战场。围绕着吕雉的爱情争夺战,导致沛县的权力斗争,进入了空前白热化的阶段。

县令原本就和刘邦水火不容,而他志在必得的吕雉,又被刘邦抱得美人归。再加上吕公的公然反水,这一切都意味着对县令的强烈羞辱。

县令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没有证据表明县令对刘邦采取了报复措施,但是必然的结果却到来了——刘邦在押送罪犯前往骊山的路上,弃职逃走了。他说逃就逃,说走就走,没跟任何人打招呼。

同类推荐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穿越之魔女带“球”跑

    穿越之魔女带“球”跑

    我要怎么样走啊?”呜,衣服不见了,手机不见了,关键是鞋子也不见了!呜,这要她怎么走嘛?她裹着被子委屈的看着夜倾!唉!夜倾看着她那委屈的模样,着实无力,“我……我……这是哪里呀?我的衣服呢?鞋子都不见了,别人看到自己发火,早就吓得屁滚尿流的了,而她居然又本事无视他的火气!还敢提问题!“来人!给我更衣!”从门外进来两个人,低头顺目的帮男人穿好了衣服!湿手……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和老板玩心理战

    和老板玩心理战

    职场如战场,其中不可避免有员工与老板的对手戏。作为员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取更多的薪水。有道是“上兵伐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先赢得老板的心。
  • 贵族校草溺爱拽校花

    贵族校草溺爱拽校花

    许菲菲走错包厢,被流氓校草韩轩被强吻!更可恶的是,韩轩就纠缠着她不放,他霸道阴冷,却对她宠爱无限!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红尘菩提

    红尘菩提

    “菩提十书”之《红尘菩提》:红尘是情境,菩提在自心,要找到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是绝不可能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滚滚红尘。本书是“菩提系列”第八部,林清玄以澄澈的观照,寻找生命困境的超越,使我们有美丽的心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让我们知道:红尘,是觉悟的开始!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 异纬度的空中花园

    异纬度的空中花园

    黄沙之下的宫殿,穿越时空的旅途,水晶的头骨吟唱起远古的歌谣……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